晉城學插花
⑴ 第二批雲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什麼
2009年,雲南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彌渡民歌等124項被列入《雲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佤族神話史詩《司崗里》等9個項目被列入《雲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具體項目如下:x0dx0ax0dx0a雲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x0dx0ax0dx0a序號類別 項目名稱笑畢頃民 族屬地責任單位x0dx0a1瀕危民族語言文字金平傣文傣族金平縣金平縣文化館x0dx0a2民間文學敘事長詩《洛奇洛耶與扎斯扎依》哈尼族墨江縣墨江縣文化館x0dx0a3坡芽情歌壯族富寧縣富寧縣文化館x0dx0a4創世史詩《目瑙齋瓦》景頗族德宏州德宏州文化館x0dx0a5創世史詩《阿細先基》彝族彌勒縣彌勒縣文化館x0dx0a6傳統音樂宣撫司禮儀樂舞傣族孟連縣孟連縣文化館x0dx0a7劍川白曲白族劍川縣劍川縣文化館x0dx0a8彌渡民歌漢族彌渡縣彌渡縣文化館x0dx0a9民歌開益白族蘭坪縣蘭坪縣文化館x0dx0a10彝族沙莜腔彝族建水縣建水縣文化館x0dx0a11彝族民歌彝族石屏縣石屏縣文化館x0dx0a元陽縣元陽縣文化館x0dx0a12傳統舞蹈蘆笙舞苗族大關縣大關縣文化館x0dx0a13 藏族弦子舞藏族德欽縣卡瓦格博文化社x0dx0a14弄婭歪壯族廣南縣廣南縣文化館x0dx0a15 棒棒燈壯族硯山縣硯山縣文化館x0dx0a16彝族弦子舞彝族硯山縣硯山縣文化館x0dx0a17 水鼓舞德昂族瑞麗市瑞麗市文化數好館x0dx0a18擦大鈸彝族隆陽區隆陽區文化館x0dx0a19 大刀舞彝族祿豐縣祿豐縣文化館x0dx0a20霸王鞭白族劍川縣劍川縣文化館x0dx0a21十二獸舞彝族楚雄市楚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22跳三樁苗族易門縣易門縣文化館x0dx0a23鋩鼓舞哈尼族建水縣建水縣文化館x0dx0a24跳鼓舞彝族綠春縣綠春縣文化館x0dx0a25傳統戲劇殺戲漢族景東縣景東縣文化館x0dx0a鎮沅縣鎮沅縣文化館x0dx0a26傳統曲藝騰沖揚碰陸琴漢族騰沖縣騰沖縣文化館x0dx0a27蓮花落漢族姚安縣姚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28昭通唱書漢族昭陽區昭陽區文化館x0dx0a29傳統體育與游藝打陀螺傣族景谷縣景谷縣文化館x0dx0a佤族雙江縣雙江縣文化館x0dx0a彝族雙柏縣雙柏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30吹槍苗族麻栗坡縣麻栗坡縣文化館x0dx0a31嘟噠噠傈僳族龍陵縣龍陵縣文化館x0dx0a32彝族摔跤彝族元謀縣楚雄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元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彝族石林縣石林縣文化館x0dx0a33傳統禮儀與節慶彝族服飾彝族武定縣武定縣文化館x0dx0a峨山縣峨山縣文化館x0dx0a34哈尼族服飾哈尼族紅河縣紅河縣文化館x0dx0a西雙版納州西雙版納州文化館x0dx0a35傈僳族服飾傈僳族龍陵縣龍陵縣文化館x0dx0a36布朗族服飾布朗族施甸縣施甸縣文化館x0dx0a37拉祜族服飾拉祜族瀾滄縣瀾滄縣文化館x0dx0a38德昂族服飾德昂族鎮康縣鎮康縣文化館x0dx0a39藏族服飾藏族香格里拉縣香格里拉縣文化館x0dx0a40傣族服飾傣族新平縣新平縣文化館x0dx0a41納西族服飾納西族古城區古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中心x0dx0a42女子太陽節壯族西疇縣西疇縣文化館x0dx0a43隴端節壯族富寧縣富寧縣文化館x0dx0a44跳宮節彝族富寧縣富寧縣文化館x0dx0a45阿露窩羅節阿昌族梁河縣梁河縣文化館x0dx0a46賽裝節彝族永仁縣永仁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47插花節彝族大姚縣大姚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48耳子歌白族雲龍縣雲龍縣文化館x0dx0a49高台社火漢族巍山縣巍山縣文化館x0dx0a50二月八節彝族巍山縣巍山縣文化館x0dx0a51啞巴節彝族祥雲縣祥雲縣文化館x0dx0a52特懋克節基諾族西雙版納州西雙版納州文化館x0dx0a53闊時節傈僳族瀘水縣瀘水縣文化館x0dx0a54澡塘歌會傈僳族瀘水縣瀘水縣文化館x0dx0a55高台藝術漢族通海縣通海縣文化館x0dx0a56祭寨神林哈尼族元陽縣元陽縣文化館x0dx0a57三多節納西族玉龍縣玉龍縣文化館x0dx0a58傳統美術甲馬畫漢族隆陽區隆陽區文化館x0dx0a59傣族壁畫傣族勐海縣勐海縣文化館x0dx0a60晉城聖賢畫漢族晉寧縣晉寧縣文化館x0dx0a61傳統手工技藝白族布扎白族劍川縣劍川縣文化館x0dx0a62拉祜族竹編技藝拉祜族瀾滄縣瀾滄縣文化館x0dx0a63佤族木雕製作技藝佤族滄源縣滄源縣文化館x0dx0a64傣族象腳鼓製作技藝傣族臨翔區臨翔區文管所x0dx0a65布朗族傳統紡織技藝布朗族雙江縣雙江縣文化館x0dx0a66藏族傳統金屬鑄造工藝藏族迪慶州迪慶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67納西族傳統紡麻技藝納西族香格里拉縣香格里拉縣文化館x0dx0a68銅器製作技藝漢族羅平縣羅平縣文化館x0dx0a漢族江川縣江川縣文化館x0dx0a69傳統手工技藝火草紡織技藝彝族馬龍縣馬龍縣文化館x0dx0a壯族丘北縣丘北縣文化館x0dx0a彝族永勝縣永勝縣文化館x0dx0a70壯族刺綉技藝壯族文山州文山州文化館x0dx0a71苗族蠟染技藝苗族文山縣文山縣文化館x0dx0a72壯族銀器製作技藝壯族廣南縣廣南縣文化館x0dx0a73傣族銀器製作技藝傣族潞西縣潞西縣文化館x0dx0a74瑤族藍靛製作技藝瑤族丘北縣丘北縣文化館x0dx0a75景頗族織錦技藝景頗族德宏州德宏州文化館x0dx0a76紙傘製作技藝漢族龍陵縣龍陵縣文化館x0dx0a77苴卻硯製作技藝漢族永仁縣永仁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78大理石製作技藝白族大理市大理市大理文化館x0dx0a79白族刺綉技藝白族大理市大理市大理文化館x0dx0a80下關沱茶製作技藝白族大理市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x0dx0a81劍川木雕技藝白族劍川縣劍川縣文化館x0dx0a82傣族高升製作技藝傣族西雙版納州西雙版納州文化館x0dx0a83竹樂器製作技藝漢族玉溪市玉溪市文化管理服務中心x0dx0a84錫器製作技藝漢族個舊市紅河州和升實業有限公司x0dx0a個舊市斑錫工藝美術公司x0dx0a85雲子(圍棋)製作技藝漢族官渡區官渡區文化館x0dx0a86羊毛花氈印染技藝漢族祿勸縣祿勸縣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87漢族刺綉技藝漢族嵩明縣嵩明縣文化館x0dx0a88琺琅銀器製作技藝漢族永勝縣永勝縣文化館x0dx0a89傳統知識與實踐洱海魚鷹馴養捕魚白族大理市大理市文化館x0dx0a90宣威火腿漢族宣威市宣威市文化館x0dx0a91過橋米線漢族蒙自縣蒙自縣文化館x0dx0a92宜良燒鴨漢族宜良縣宜良縣文化館x0dx0a93傳統醫葯傣族醫葯傣族西雙版納州州民族醫葯研究所(州傣醫院)x0dx0a德宏州州民族醫葯研究所x0dx0a94彝族醫葯彝族楚雄州雲南省彝族醫葯研究所x0dx0a95藏族醫葯藏族香格里拉縣迪慶藏族自治州藏醫院x0dx0a96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區芒島傣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傣族景谷縣景谷縣文化館x0dx0a97勐外傣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傣族孟連縣孟連縣文化館x0dx0a98滾乃傣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傣族耿馬縣耿馬縣文化館x0dx0a99丁來佤族傳統文化保護區佤族滄源縣滄源縣文化館x0dx0a100大南直布朗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布朗族雙江縣雙江縣文化館x0dx0a101灣子苗族傳統文化保護區苗族威信縣威信縣文化館x0dx0a102尼汝藏族傳統文化保護區藏族香格里拉縣迪慶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103城寨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麻栗坡縣麻栗坡縣文化館x0dx0a104馬灑壯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壯族馬關縣馬關縣文化館x0dx0a105么所壯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壯族西疇縣西疇縣文化館x0dx0a106蠻旦寨阿昌族傳統文化保護區阿昌族龍陵縣龍陵縣文化館x0dx0a107水城村傈僳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傈僳族騰沖縣騰沖縣文化館x0dx0a108大麥地鎮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雙柏縣雙柏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109環州鄉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武定縣武定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110嘰啦村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祿豐縣祿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111岔河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南華縣南華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112左門鄉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姚安縣姚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113以口誇村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楚雄市楚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114涼山鄉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元謀縣元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x0dx0a115鳳羽鎮白族傳統文化保護區白族洱源縣洱源縣文化館x0dx0a116沙溪鎮白族傳統文化保護區白族劍川縣劍川縣文化館x0dx0a117諾鄧村白族傳統文化保護區白族雲龍縣雲龍縣文化館x0dx0a118五星村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鶴慶縣鶴慶縣文化館x0dx0a119青雲彝族文化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巍山縣巍山縣文化館x0dx0a120章朗布朗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布朗族勐海縣勐海縣文化館x0dx0a121碑格鄉彝族(朴拉人)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開遠市開遠市文化館x0dx0a122哨沖鎮彝族(花腰)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石屏縣石屏縣文化館x0dx0a123橋頭村布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布依族河口縣河口縣文體局x0dx0a124月湖村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石林縣石林縣文化館
⑵ 山茶花的含義
山茶花的花語是理想的愛、謙讓。
山茶花開花於冬春之際,花姿豐盈,端專庄高雅,是中國屬傳統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山茶花,既具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獨能深月占春風」的傲梅風骨,又有「花繁艷紅,深奪曉霞」的凌牡丹之鮮艷;
因此自古以來就是極富盛名的木本花卉,在唐宋兩朝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境,十七世紀引入歐洲後也造成轟動,也因此獲得「世界名花」的美名。
山茶更是用於插花和切花的好材料,其花期較長,花色、花形豐富,葉色濃綠光潔,中國明工就將茶列為瓶花材料用於花卉裝飾,日本對其應曾受中國的影響。
(2)晉城學插花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懼風喜陽、地勢高爽、空氣流通、溫暖濕潤、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黃土或腐殖土。pH5.5-6.5最佳。適溫在20-32 ℃之間,29℃以上時停止生長,35 ℃時葉子會有焦灼現象,要求有一定溫差。
環境濕度70%以上,大部分品種可耐-8 ℃低溫(自然越冬,雲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區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並要求較好的透氣性。
以利根毛發育,通常可用泥炭,腐鋸木,紅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質栽培。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陰,夏天可用50%遮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