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傳說故事

七夕傳說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30 21:45:18

七夕節的傳說故事簡短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專衍化而來,有很多的版屬本,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
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並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牛郎於是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
想起老牛的話於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准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於是跟小仙女織女製造了邂逅,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

㈡ 關於七夕的民間故事和傳說,還有習俗都有什麼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㈢ 七夕節的傳說、

七夕的傳說如下:
相傳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就是「天衣」。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去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頭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一兩年後,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隻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將織女捉回天庭問罪。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正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肺、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7月7日,讓他們相會一次。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7月7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後來,每到農歷7月7,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和美麗的愛情,由此形成了七夕節。(牛郎織女一年一相會,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所以牛郎織女天天相會)。

㈣ 關於七夕節的傳說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回之時。答 [1]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1] 七夕節的乞巧習俗,始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㈤ 七夕的故事傳說

第一則
《織女》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第二則
很早以前,山裡住著戶人家,老人們都死了,家裡剩下了兄弟倆。老大娶了媳婦,這媳婦心眼不好,老想獨霸老人留下的家業。 有一天,二小領著狗去放牛,到了地里,他拍打著牛背說:「牛哇,牛哇,我想睡會覺,你可千萬不要亂跑。」老黃牛像聽懂了人話,低著腦袋「哞、哞」地叫了幾聲,甩打著尾巴在他身邊吃起草來。二小躺在草地上睡著了。 錯過中午,嫂嫂提著罐子來給小叔子送飯,見二小正在睡大覺,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腳。二小醒了見是嫂嫂,慌忙爬起來,站在地上像個愣雞。 嫂嫂把飯罐子往地上一擱,氣呼呼地說:「你倒自在,撒著牛睡大覺,牛丟了我才和你算賬哩!」說完,她一扭屁股走了。 二小的肚子早就餓了,捧起罐子剛要吃,身邊的大黃牛一頭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個稀巴爛。大黑狗見了地上的飯,張口就吃,不一會,就把地上的飯舔了個一干二凈。 二小瞅著碎罐碴子害怕了,覺得回家也沒好兒。他長嘆一聲;「唉,怎麼我就這樣命苦啊!」 二小的唉聲剛落,大黑狗撲通一聲倒在地上,鼻子口裡流血,一會兒就斷了氣。他這才明白,嫂嫂在飯里下了毒葯。 二小心想:看來不能和這個害人精在一塊過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裡。日頭兒快落西山時,他趕著牛回了家。一進院子,扭頭見哥哥打外邊回來,二小心裡一酸,兩眼止不住地流淚。哥哥見弟弟這樣傷心,不知家裡出了什麼事,忙問:「你為嘛這樣難過?」「我把嫂嫂送的飯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飯就死了。」哥哥聽了,心裡明白了八九,斗又斗不過家裡的女人,為了難。 二小哭著說:「哥,咱們分開過吧。」哥哥見弟弟說要分家,更做難了,一來弟弟還小,二來他外出做買賣;家裡沒有幫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塊湊合著過吧,又怕弟弟有個三長兩短。 二小見哥哥發愁,就說:「哥,家裡什麼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頭牛。」弟兄倆在院里說分家的話,媳婦聽見了,打心眼裡高興。她手扒著門框沖著丈夫說:「往後各過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哥哥眼裡噙著淚花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第二天,二小趕著牛車走了。走來走去,越走越遠。二小心想:老是這么走,走到多時是個頭?乾脆就住在這吧!他把牛車停下,砍了好多樹枝子,就著山坡兒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黃牛在這兒落了戶。 那頭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經跟著二小過了一年多,這一天夜裡死了。老黃牛死後,一連給二小託了三個夢,夢里對二小說:「到明天午時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後,你把我的皮子剝下來,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個閨女,那天她們到天河裡去洗澡。記住,那個穿綠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婦。你千萬別讓她們看見你,等她們都到了水裡,你抱了衣裳就往回跑,她准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會走了。」 第二天,二小見老黃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著它光啼哭。後來就把牛皮剝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墳上跪著大哭了一場。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時兩腳離了地,飄飄悠悠來到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樹林里等著。一會兒,王母娘娘的七個仙女來了,她們一個個脫了衣裳,撲通撲通跳到了水裡。 二小瞅准了那身綠衣裳,竄過去抓起來就跑。三仙女見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裡出來就追。緊追慢追,追到二小家裡。三仙女問二小為什麼拿她的衣裳,二小說想讓她做自己的媳婦。三仙女再三說天規不容,二小一再說人間比天上好。三仙女見二小長得好看,也動了心,就應了他。打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間,她天天在家彈花織布,人們就叫她織女。二小天天外出賣布掙錢。小倆口過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過了三五年,給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里去幹活,天上響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見兩個孩子啼哭,不知媳婦上了哪兒,急得團團轉。一問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一指劃,二小才想到織女走了。他急忙擔起兩個孩子,披上牛皮去趕織女。 二小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織女時,惹惱了王母娘娘:「好你二小,莫非你要追到靈霄殿上去嗎?」她打頭上拔下銀管,在二小和織女中間一劃,立刻劃成了一道天河。二小沒有辦法過河,急得直跺腳,筐里的兩個孩子直喊娘。織女和二小都哭了,啼哭也沒用。二小想給織女留個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織女,織女接在了手裡。織女想了想,沒嘛可送,掏出織布梭照著二小扔來,織女手勁小,把織布梭扔歪了。 直到現在,天河一邊的織女星懷里有扣套星,另一邊的牛郎星旁有個梭子星。
第三則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有個牛家莊,莊裡有個聰明、忠厚、勤勞的小孩叫靈兒。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隨哥哥過日子,嫂子馬氏為人狠毒,常常虐待靈兒。一年秋天,剛收割完畢,馬氏就逼著靈兒去山上放牛,並對他說:「給你這九條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頭牛你才能回來!」靈兒聽後;無可奈何,只好趕著牛離開牛家莊。 村裡人聞訊趕來,對靈兒深表同情。有的送來吃的,有的送來穿的,靈兒一一致謝,然後獨自一人趕著牛向山裡走去。 當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嶺就停下來歇腳,坐在樹下傷心地流淚。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會有十頭牛呢?正在這個時候,有位須發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現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親切地問:「孩子,你怎麼一個人跑到這個偏僻的地方來放牛?為什麼事你這樣傷心?」靈兒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講了。老人笑著說:「原來是這么回事!別難過,那伏牛山裡有頭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養它,等牛病好後你就可以趕著牛回家了。」說完那老人就不見了。靈兒好象做夢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靈兒走呀走呀,翻過一道道的山,涉過一條條的澗,終於找到了那頭病牛,它正在一塊大平石上卧著。靈兒立即趴下去,連連磕了三次頭,喊了聲「牛大伯」。老牛睜開疲憊不堪的眼睛,一會兒又閉上了。靈兒看著老牛那沒精打採的樣子,心裡想,可能是餓了,於是就急忙去給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餵了三天三夜,老牛終於吃飽了。突然抬起頭跟他講起話來:「好孩子,我本來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穀種子撤於人間而觸犯了天規,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壞了,動彈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給我洗擦一個月我就會好的。」小靈兒聽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來,餓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裡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牛洗傷。整整一個月,老牛的傷真的好了,它跟著靈兒一道回家。 靈兒回到家裡,嫂嫂見他真的趕了十頭牛回來,硬說有一頭是偷了別人的,還把他痛打了一頓,經鄉親們解勸才算作罷。此後,靈兒白天放牛,夜裡就睡在牛的身邊,莊上的人都稱他是「牛郎」。那隻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親。有一次,嫂子把毒葯放到菜里,老牛告訴牛郎不要吃。嫂子氣起來鬧著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頭老牛、兩輛破車和一隻爛皮箱,就離開了家,在一棵桑樹下搭了個草棚住了下來。老牛從嘴裡吐出個茶豆,牛郎將茶豆種在草棚門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長出了葉子,牛郎就忙搭架,過幾天豆子藤都爬滿了架子。老牛就說:「孩子,你夜裡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誰要是連續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時我就用車拉著你上天去,把她接下凡來,與你結成婚配。」 聽了老牛的囑咐,牛郎夜裡就鑽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見一群仙女在玉池裡洗澡,臨走時,有一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裡,只見那仙女獨自來到玉池邊,大著膽子看牛郎。第三天夜裡,望著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裡便向牛郎點點頭,第五天夜裡端出一籃蠶,第六天夜裡偷出一架織布機,第七天夜裡拿著織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織女,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眉來眼去,牛郎盼著織女下凡,織女盼著牛郎快去團聚。七月七這一天,從天空飛來喜鵲,落在老牛頭上,喳喳喳地叫:「織女差我來,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老牛笑著點點頭,牛郎套上車,坐上去。 老牛四蹄騰空,一會兒來到了玉池,牛郎下車,和織女把織布機抬放到車上,織女挎著蠶籃上了車,牛郎也跳上車同織女坐在一起。老牛騰雲駕霧,一會兒即到家。 鄉親們獲悉牛郎成了家,都趕來賀喜。織女就把她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眾姐妹,教大家養蠶、執絲、織綢緞。 於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賢妻,能養蠶,會抽絲,還能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都說織女的織布機是從天上帶來的,織出來的綢緞做成衣,冬暖夏涼。這消息傳了出去,引來了山南海北的絲綢商人,都爭著前來爭購南陽綢。這事轟動了白河兩岸,伏牛山區的千家萬戶,都送自家的姑娘來學織。織女心地善良,樂於教人,不到兩年,家家戶戶都學會了養蠶抽絲織綢緞。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織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玉妹。牛郎耕田,織女織布,日子過得很和睦。 幾年後,牛郎正在犁地,晴空突然響了一陣雷,老牛望著牛郎直流淚,並對牛郎說:「孩子,我把織女拉下天,觸犯了天條,看來活不成了。我死後,王母娘娘肯定不放過你們,到那時,你吃我的肉可以脫俗成仙,用我的皮做成鞋穿能騰雲登上天去。」說完老牛應聲倒下;牛郎哭了一陣之後,就依著老牛的吩咐做了。 正好七月七那一天,牛郎正在鋤地,金哥玉妹兩人哭喪著臉跑了過來,告訴牛郎說,來了個老婆子,把媽媽從織布機上拉走了。牛郎急忙回家穿著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著金哥、一手拉住玉妹,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替照腳下一畫,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出現了,牛郎拉著金哥玉妹站在河邊直哭,哭聲震驚了玉帝,玉帝一看是一對孩子,怪可憐的,於是,就決定讓他們一家人每逢七月七相會—次。 人們突然發現牛郎一家人不見了,感到蹊蹺,夜間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看見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河那邊的織女在哭,河這邊的牛郎拉著金哥和玉妹也在哭。人們發現群星閃爍的天空多出一條銀帶,就叫它為天河。天河的一邊多了一顆星,這顆星就叫織女星。一邊多了三顆星,叫做牛郎星。人們想念牛郎織女,每晚總是鑽到茶豆架下仰望天空。到了七月七那天晚上,突然看見滿天喜鵲向著天河撲去,互相咬著尾巴,搭成一座鵲橋。牛郎一手拉著金哥,另一手拉著玉妹上了橋,織女也從橋那邊過來了,走到鵲橋中間一家人相會了。

㈥ 七夕乞巧節有怎樣的傳說故事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㈦ 關於七夕的傳說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

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7)七夕傳說故事擴展閱讀: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

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並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

牛郎於是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想起老牛的話於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准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於是跟小仙女織女製造了邂逅,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天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以後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都會見面了。

牛郎織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蘊含浪漫,更反映了難能可貴的曲折愛情。我們相信,在天河的兩側,牛郎織女一直默默地守護著彼此,一直見證著「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可貴精神,激勵著青年男女追求美好愛情的決心和勇氣!

㈧ 七夕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有哪些

農歷「七夕」,俗謂「中國情人節」——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即與七夕密切回相關。答宋人秦觀詞雲:「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千載以降,這凄婉的詞句與天河中的牽牛織女雙星一起在人們的心頭閃耀——超越時空的美麗傳說。

㈨ 中國的七夕有什麼傳說

七夕傳說解讀

牛郎織女傳說的生成——
郭翠瀟:請問賀老師,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的四大傳說之一,為人們熟知。現在流行在民眾口頭上的牛郎織女的傳說在最初一定不是這個樣子的吧?您能介紹一下這一傳說的發展演變過程嘛?

賀學君:好的,那就讓我們循著歷史的脈絡,具體地探討一下《牛郎織女》的生成過程吧。

關於牽牛織女最早見於《詩經·小雅·大東》: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岐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睕彼牽牛,不以報箱。
《大東》篇原是一首表現西周時代東方諸侯國臣民怨刺周王室的詩。這一節大意是說:銀河兩岸的織女星、牽牛星,盡管有其名,卻不會織布,不能拉車;當今的統治者也是如此,雖身居高位,卻無恤民之行,不過徒有其名而已。這里,對織女、牽牛二星僅是作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種隱喻式的聯想,並無任何故事情節。這時人們對二星的認識,雖然很可能與當時農耕信仰中的穀物神(牽牛)和帝女之桑女神(織女)有關,但還僅只是有關日月星辰簡單的神話形象;同對愛情的認識和想像尚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之中,自然它還不能成為傳說的前身或胚胎。然而它又不是同傳說絕無關系。因為無論如何,此時的牽牛、織女,已不再是純粹自然現象的星座而並無其他涵義的稱謂。此時,它們已作為一種文化因子,開始進入文學這個大系統之中。正是這種「因子」,為這個傳說的生成准備了潛在的文化條件。
到西漢時期,織女、牽牛已被傳為兩位神人,而且有塑像,面面相對。班固《西都賦》有句:「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李善注引《漢宮闕疏》雲:「昆明池有二石人,牽牛織女像。」都明確指出在昆明湖畔的左右兩側分別塑有牽牛、織女像。他們已從天上來到人間被遠遠地隔離在湖的兩邊。台灣學者王孝廉也認為,《西都賦》中牽牛已有人格化的跡象(他認為牽牛的人格化是這個傳說形成的「重要關鍵」,也是在中國傳統思想追求「合理化」情形下的「必然要求」)並據此推斷其形成當在西漢武帝至東漢明帝之間。這一觀點正與筆者所見略同。當然。此時牽牛織女他們之間是不是恩愛夫妻,或是眷戀的情人,因無充分的材料,尚不好說。但如果認為,在表現二人的關繫上,比《大東》篇中又進了一步,並且已經打開了人們把他們想像為夫妻、戀人的大門,可能是並不大謬的。這時,如果愛情的靈感有緣踏入這座「大門」,那麼一定可以孕育幻化出優美的詩篇、動人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愛情因素同牽牛、織女傳說的結合日見明顯。《古詩十九首》首先透露了這一信息。其中的《迢迢牽牛星》吟道: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灌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問,脈脈不得語。
這里的牽牛、織女二星已具人物形象——弄機織布,思念流淚;並且開始被編織為一幕恩愛夫妻受著隔絕之苦的愛情悲劇。詩中雖然沒有直言牽牛、織女是夫妻,但織女終日思念牽牛,渴望相見,而又「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情節則是十分清楚的。
進一步說明問題的,是東漢人應邵編撰的《風俗通義》,其中有一段記載:
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見《歲華紀麗》)
這表明,在當時,不僅牽牛、織女為夫妻之說已被普遍認可,而且他們每年以喜鵲為橋,七夕相會的情節,也在民間廣為流傳,並融入風俗之中了。發展到這一步顯然是要經過相當長期並且是十分積極活躍的演進過程的。
這一點,還可以從漢代的一些畫像中見出。據吳曾德著《漢代畫像石》一書載:山東省歷城縣孝里鋪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中有一幅石刻天象圖。圖中有牽牛星、織女星遙遙相對,在織女星下有一女子正坐在織機上操作,旁邊還有一隻飛鳥,很可能是傳說中牛郎織女以鵲為橋,七夕相會的反映。此外,在河南省南陽漢畫館中也有一幅表現牛郎織女的畫像。這幅畫像右上角有一牽牛星,星下畫一牛,牛前有一人作揚鞭牽牛狀;左下角有一織女星,裡面跪坐著一位頭挽高髻的女子。這顯然也是對牛郎織女傳說的一種藝術反映。
稍後的三國時期,更有不少詩文反映了這一內容。如唐代李善為《文選》魏文帝《燕歌行》作注時引了曹植《九詠注》說:「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得一會同矣。」可見牽牛、織女已經成為詩人們表現愛戀和思念之苦的一種突出和常用的意象。
到這里,可以得出兩點結論。
第一,決定《牛郎織女》傳說生命特質的基本情節或者說傳說的原型已經形成。這就是:①牛郎、織女愛情關系的確定;②天河相隔;③七夕相會。三者之中,①是關鍵,而促成這一關鍵情節產生的,是愛情主題(即群體主體的一種感情積蓄)的注入。有了愛情的注入,本來不相乾的兩顆星座,兩位傳說中的神,具有了人性,成為體現人間感情的夫妻,並由此生成一個獨立的藝術生命系統。這個生命一經生成,便以其自身潛在的結構功能,規定和影響著未來的發展。受其制約,原來作為天體中一種自然現象的銀河,一進入這一系統,便蛻去原質,形成新質,成為阻礙牽牛、織女團圓幸福的象徵物。由愛情受阻,進而出現七夕相會,也便是自然合理的了。從《牛郎織女》傳說發展的歷史過程來看,前述三個基本情節,構成了它的生命系統的核心要素。如果把後來充分發展了的《牛郎織女》傳說比做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的話,那麼這三個情節就是它的樹身和主要文干。以後的發展,比如它同「兩兄弟型」故事,同「毛衣女型」故事,以及同「難婿型」故事相結合,進而增生出許多豐富多姿的情節網路,就都是由此而生發開去的。
第二,《牛郎織女》作為傳說生成的大體時間,當在東漢之初,也可能在西漢時期。因為,上述可資引證的資料,盡管出在東漢,甚至稍後的三國時期,但它們都是經過文人加工、改造過的一種書面記載,而這樣的記載,必須以傳說在民間比較廣泛的流傳為前提。我們知道,一種傳說要達到比較廣泛的流傳,即使在信息傳媒發達的今天,也非易事,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古代,就更不可能短時間內實現。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推斷,它的實際形成要比記載的時期更早一些。

傳說背後的社會時代背景和民俗觀念

郭翠瀟:從牛郎織女傳說的發展演變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傳說的完形過程中有許多新的要素被加了進來,如老牛、一雙兒女、織女下凡洗澡、王母娘娘設障礙、鵲橋相會等等,請問這些要素的增加有什麼社會的、時代的背景嗎?它們都反映了哪些民俗觀念?

賀學君:正像前面已經談到,牛郎織女傳說發展有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開始是兩顆星辰間的故事,到老牛、兒女情節的出現顯然是相對較後的事,在以後的傳說中這條通人性、懂人語老牛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平時是牛郎的好夥伴,關鍵時刻是他的有力助手,如嫂嫂要毒害牛郎,是老牛讓他不要吃嫂嫂做的餡餅;當織女下湖洗澡時,是老牛指點他偷得衣衫,從而得到美麗的妻子;當織女被抓回天宮時,又是老牛獻身,讓牛郎殺了自己,披著它的牛皮飛上天去追趕。有的傳說對老牛的作用,更是強調尤加,比如說牛郎的哥嫂常背著牛郎自己做扁食、蒸包子、炸油糕等好吃的食物,由於老牛的幫助,每次都能讓牛郎回家趕上;老牛設計讓牛郎與哥嫂分家,分家後牛郎在集市上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費用都記在它的賬上;老牛還告訴牛郎在還織女衣服時要先吼三聲「老牛」,由於牛郎忘了此事,織女得到衣服就飛回了天宮;但是後來牛郎還是乘牛皮追至天宮,並按老牛的教導,順利闖過金獅、銀獅和鬼把持的「三門關」,最後按照老牛所示的方法,找到了妻子。在傳說中老牛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牛(普通的牛),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普通的人),它兼有牛性、人性和神性的特殊形象。故事中人和牛的親密關系,既傳遞出人類早期與動物間的關系,也明顯地反映了農業社會的生產方式和形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是與土地有關的各種牲畜,它們中有的甚至是某社會集團或族群的圖騰,被賦予神性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卡塔·於育克(Catal Huyuk)新石器時代(公元前6000年)岩畫中碩大的公牛形象,暗示出牛不僅是人們狩獵的對象,也是一種聖物。牛郎織女傳說中老牛被賦予超現實的本領和品格是有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的,我國勞動人民對牛的崇拜,一方面來自現實生活,農業經濟社會里,牛是人的忠實幫手,同人的命運有著直接的聯系;同時也可能與佛教的影響有關。在南亞信佛的國家,牛被視為聖潔的動物。印度、尼泊爾等國家都有崇牛風俗,牛被稱為神牛,受到法律和社會的保護,有禁止屠牛的教規。據佛教的記載,牛的臉、頸、背分別住著濕婆、比濕奴和大梵天,牛屎是聖河,牛奶是聖海,牛眼是日月神,牛尾是蛇王神。牛的全身都是聖物聖地。在我國的甘肅天水東南90華里的麥積山石窟中就有專門祭牛的「牛兒堂」,塑有牛的塑像,當地農民稱它為「金蹄銀角牛娃」祈求豐收時就來禮拜撫摩「神牛」。此外,我認為,老牛身上的人性,如忠誠、正直的品質是同牛郎的品質融為一體的,可以說是牛郎品質的一種延伸和升華。它生動地體現著世代勞動人民對牛郎這類勤勞善良而又受欺侮者的深深的同情和真誠的援助,是正義美好力量的化身。至於「一雙兒女」,是農業社會中普通百姓理想家庭的模式。是中國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的傳統家庭道德倫理的典型反映,至今還有「一兒一女一枝花」,「有兒有女老不怕 」的諺語在民間流傳。
「仙女下凡洗澡」情節至少傳遞出兩個文化信息,1,人神共界2,湖即「水」在習俗中的重要作用。仙女因脫了衣服或羽毛下湖洗澡,成為人間的人;因為沒有了衣服和羽毛不能在回到天上,表層上看衣服和羽毛是她們轉化的重要媒介,但是深層隱含作用的卻應該是「水」。 「水」是人轉化為神或神變為人,甚至人變鬼的重要媒介。這從許多民族的習俗和儀式中可以發現。舉一個小例,但可以說是十分典型的。在我國南方,以前小孩受了驚嚇,有叫魂儀式,一隻盛些清水的碗上蒙一層薄紙,大人一邊喊著孩子的名字,一邊用手指蘸著大盆里的清水,往薄紙上甩,當薄紙上出現了一個個小水圈時,被認為孩子的魂已經回來了,這碗帶有「魂「的水讓孩子喝下,孩子的驚嚇病就好了。這里的大盆、小碗里的水以及紙上的小水圈都被認為是魂可寄住之處。此外,沐浴使人的社會角色發生變化,如尚比亞女孩的成年禮有一項儀式就是「沐浴」,通過「凈化儀式」她才轉化為可以談情說愛的「大人」了。
王母娘娘設障礙表層上是封建社會反對男女自由戀愛的反映,而深層次上則是成丁禮和服務婚的曲折反映。《牛郎織女》傳說在少數民族地區流傳的異文中,有不少作品具有這樣的情節:牛郎追趕織女到達天宮以後,織女的父母(天公、天母)不予接納和承認,他們出了許多難題來刁難牛郎,企圖以此破壞他同織女的婚姻。例如苗族《牛郎織女的故事》講:牛郎上天後,天公大為不滿,屢出難題,欲加害於他。先是帶他去趕場,趁他不注意,自己悄悄溜回,想讓他迷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回不了家;接著讓他爬到樹上去剝杉樹皮,又乘機抽掉梯子,想把他摔死或餓死在樹上;接著又讓他去燒山欄,當他走到半坡,就從下面放起大火,想把他燒死;當牛郎在妻子幫助下一一戰勝了上述困難和風險,最後天公便親自用毒酒把他毒死。善良智慧的織女又請來動物,救活了丈夫。這時,天公只好同意他們結合。他們帶著孩子重新回到了人間。上述「難題」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完成生產勞動任務;二是經受生死磨難的考驗。這些內容,從表層看來,是岳父母對女婿(牛郎)生產技能、智慧才幹以及勇敢、意志的檢驗;但是再進一步分析,還可以看到人類早期「服務婚」和「成丁禮」的遺風。
郭翠瀟:您能為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服務婚」,什麼又是「成丁禮」嗎?

賀學君:服務婚在人類婚姻史上曾經是一種普遍盛行的婚俗,它是以男子赴女方家無償勞役為條件的一種婚姻形式。其具體表現是:男子到女家,和女家一起生活,無償地從事女家的一切生產勞動,待到一定年限(勞動所得相當於妻子的身價)後方可將妻子(子女)接回父親家或自己另立門戶。男方必須到女方「服務」的目的有兩個,一是以勞動抵償妻子的身價;一是接受女家父母對自己是否有主持門戶、養活妻兒的能力的考驗。這種婚俗,是由對偶婚向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婚過渡時期的產物,它同遠古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歷史階段相適應。在對偶婚時期,由男子嫁到女家,參加女家的勞動,所生的子女屬於女方。到了一夫一妻制時期,女子嫁到男家,並在男家勞動,所生子女屬於男方。這樣女方便由原來多一個勞動力變為少了一個勞動力,經濟上受到雙重的損失。為了彌補這個損失,有錢的人家就用財禮作為對女家的贖金;「家貧無有聘財」者,便只好「以身為質」,用辛勤的勞動來證實自己的能力並作為對女家的經濟補償,不然就得不到妻子。於是服務婚就出現了。
成丁禮,是未開化部落通過一系列艱難嚴酷的考驗,接納一個適齡青年男子入社,所舉行的儀式。經歷過這一儀式的青年男子,表示他已由「童子」進入了「成年」,從此他對社會(部落)負有一定的責任,並且也獲得了一定的權利,包括結婚成家的權利(有的部落對女孩也舉行這項儀式)。這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世界各民族中都曾普遍存在,並有著各自獨特的表現形式。其「儀式」的舉行十分神秘,婦女和部落外的人嚴禁涉問。主要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知識教育,一是肉體精神的磨難。據民族學者調查發現,成丁禮儀式中所進行的教育內容十分豐富廣泛,比如要掌握部落所信奉的諸神的名字,熟諳有關的神話以及祭祀的方法,熟悉本部落的各種禁忌、秘密,還要掌握農耕、狩獵、漁業等生產技術,包容了一個成年男子必須具備的一切社會生活知識。關於肉體、精神上的磨難更是千奇百怪,嚴酷殘忍,有的孩子竟在這種儀式中喪生。具體做法,有的是讓少男們脫離家庭和部落,放逐到森林或荒野中經歷艱苦生活的磨難;有的是進行割禮、文身、拔牙、燒炙瘢痕;有的是將他們關在神秘的房子里,不許說話,不許笑,不許睡覺,只能吃一點點食物;有的是讓他們隱居,全身塗白(表示童年的死亡),接受儀式後再洗去白色(表示在成年社會中的再生),或者讓他們血流滿身;有的則是要他們穿越火堆,或在狂風大雨中奔跑,或在冰水裡游泳,或讓蟲子叮咬;還有的是給以各種突如其來的恐嚇。

郭翠瀟:牛郎織女的傳說由兩神之間的相戀,後來演化成人神之戀,由神變成人的不是織女而是牛郎,故事不是人間的女子嫁給天上的神仙,而是天上的仙女嫁給了人間的放牛郎。有學者稱這種類型的故事為「仙女下嫁窮漢」型,這種現象的出現應該不是偶然的吧?請您談談原因好嗎?

賀學君:我粗翻了《故事類型索引》好像具體類型中沒有「仙女下嫁窮漢」型,有的是「天鵝處女型」、「七夕型」、「難題型」等等,但是像這樣內容的故事是相當多的,比如「七仙女」、「畫中人」、「龍女」甚至「田螺姑娘」等等。這類故事的出現、數量之豐富以及流布的長久和廣泛,我想主要不外乎三點:一是在現實中存在著數量不少無力討得妻子的窮漢;二是男女婚姻受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禮教的束縛,而不能自主,;三是無論男女都有著對於美好婚姻的強烈希求。最後一條是最為重要的。對於現實中不能獲得的東西,人們便在日常的「嘮嗑」、「擺龍門陣」講故事、說唱等民間藝術的精神世界中去尋找,獲得滿足。所以不難理解女性故事家、聽眾也喜愛這類作品。當然它們所反映的不是亂婚、群婚社會階段,而應該是對偶婚社會中的狀況。

神秘的日子——七·七

郭翠瀟:牛郎織女傳說最初沒有「七夕相會」這一情節,為什麼後來選擇了七月七日這一天呢?這種選擇有什麼必然性嗎?

賀學君:「七夕相會」是傳說的精美之筆,這一神奇詭譎的想像,看來近乎荒誕,實質正是在這種想像和荒誕之中,人們的勇氣和力量得到盡情的表現,人們的願望在心理感情上得到最大的滿足。相會之日安排在被認為是極不尋常「七·七」佳期決非偶然,除了寄寓著人們美好的憧憬和期望,顯然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首先人們對「七」有一種神秘感情,這是與數字崇拜有關。它不僅中國有,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有;不僅在民間文學作品中常見,宗教儀式、經書中也多有出現。佛教有釋迦牟尼面壁七天頓成正果的傳說。基督教中說,上帝創造萬物是在七天之內完成的,因而有一周七天之分。伊斯蘭教把天堂依次分為純銀、純金、珍珠、白金、紅寶石和不可企及、無法言喻的聖光等七層。古代的巴比倫人、埃及人和中國人都認為天上存在著七顆神聖的星:太陽、月亮、木星、金星、水星、火星、土星。現在西方世界仍尊重所謂「七德」,迴避所謂「七種會遭天罰的罪過」;阿拉伯人至今喜以「七」起誓;日本人常祈禱所謂「七福神」降福;我國謂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光有七譜:赤、橙、黃、綠、青、藍、紫;音譜有「七聲」: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商;瑰寶有「七珍」在;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此外,立體化學理論中有「七味」,人的記憶量常數為七;如此等等。可見對「七」的崇拜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文化現象。一個「七」尚不尋常,那麼由兩個「七」組成的「七·七」當然更具神秘色彩。據我國古書記載,「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故以麋為珍」(《太平御覽》卷31)「七月七日為良日」故把它作為慶賀秋收的吉慶日子,漢魏時把這一天作為集會游樂之日。那天還是天宮神仙們聚會的日子,《續齊諧記》載「七月七,織女渡河,諸仙悉還宮」。當然更多的是把這一天視為相愛之人會面的美好日子。《漢武故事》記敘漢武帝與西王母相會五次,每次都在七月七日。以後牛女的會期被「開創與情人相會的王母」親自指定為「七夕」,實是人們對「七」,更是對「七·七」所包含一切美好意蘊的希祈。不能不說是有著深刻的文化含義的。我國民俗學專家汪玢玲先生認為,「七夕」就是中國的「情人節」。 是因為先有了「七夕」——情人相會的諸多傳說,最後才把牛女相會放在這樣的日子,至於和「七夕」相關的乞子、乞巧、乞一切幸福的習俗均是由此生發而來的。我很贊同她的見解。

㈩ 七夕節相關的故事和傳說的名稱是什麼

關於七夕制節的故事和傳說名稱
篇一:七夕節的傳說
七夕的傳說
農歷「七夕」,俗謂「中國情人節」——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即與七夕密切相關。宋人秦觀詞雲:「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千載以降,這凄婉的詞句與天河中的牽牛織女雙星一起在人們的心頭閃耀——
超越時空的美麗傳說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經過兩千多年的流傳、發展、演變,有各種不同的版本,主要情節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孫女織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織雲彩,也稱雲錦天衣;牛郎是人間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頭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過得很苦。

熱點內容
蘭花亞光 發布:2024-12-25 10:24:23 瀏覽:239
梅花樁點數 發布:2024-12-25 10:24:12 瀏覽:244
彈子梅花鎖 發布:2024-12-25 10:21:10 瀏覽:478
參加茶花會 發布:2024-12-25 10:02:39 瀏覽:422
櫻花飛散 發布:2024-12-25 10:00:37 瀏覽:465
蛋糕裱花花卉 發布:2024-12-25 09:53:46 瀏覽:598
成都盆景基地 發布:2024-12-25 09:38:13 瀏覽:256
櫻花空調是哪個公司的 發布:2024-12-25 09:38:10 瀏覽:780
春季降溫蘭花 發布:2024-12-25 09:36:07 瀏覽:374
百合花繪本 發布:2024-12-25 09:36:06 瀏覽: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