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剪紙情人節

剪紙情人節

發布時間: 2020-12-30 22:40:02

『壹』 百年好合的剪紙剪法步驟

一折折法
1、將一張紙對折一次;
2、在背面靠折紙畫出半邊紋樣;
3、前後打開便得到左右對稱的完整圖形。

二折剪紙
折法一:

1、將正方形約對角折一次; 2、再對角折一次; 3、畫上圖形,注意折線兩邊處理好連接部位。
折法二:
將一張色紙上下左右各對折一次,剪出每圖樣叫二折剪紙。在紙上畫半個圖樣,剪好展開後有兩個相同的完整圖樣。如作品青蛙、鵝等。

三折剪紙

三折折法:
將一張方形色紙上下對折,在底邊取中心點0,以0為固定點,把折紙均勻分成3份折疊在一起(見步驟圖),然後在折好的紙上畫半個圖樣,剪好後展開就有三個完整的圖樣。如下作品:
折法一:

折法二:
將一張方形色紙上下對折,在底邊取中心點0,以0為固定點,按60度角分成3份折疊一起(見步驟圖),然後在折好的紙上畫半個圖樣,剪好後展開就有三個完整的圖樣。如作品:花、魚、人等。

折法一:

創意自由的不對稱剪紙
不對稱剪紙又稱平剪法,製作自由,不受局限,很適宜進行各類題材的剪紙創作。

製作方法:先在紙的背面起稿,然後剪刻。熟練了就可以直接在紙的正面剪刻。
提示:
1、剪、刻刀要鋒利,製作時才會剪(刻)得又快又准。
2先從簡單有趣的造型剪起
3、要注意造型之間不散斷。如用刀刻可先刻細部,再完成外輪廓。如用剪刀要先剪出外輪廓,再剪細部。
4、要注意點、線、面組合所產生的美感。

『貳』 為何乞巧節又名情人節

在我國,農歷抄七月初七的夜襲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叄』 中國的情人節是怎麼來的

中國傳統情人節是元宵節,根本不是七夕,那是乞巧節。怪不得國家要樹立文化自信,七夕節居然是最佳答案

『肆』 情人節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真正含義是情人的美好祝福,表達共同的人類情懷。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回節,即每年的2月答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

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

而在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節也是姑娘們重視的日子,因此而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由於能表達共同的人類情懷,各國各地紛紛發掘了自身的「情人節」。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對天文星象有認識,並將天空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

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

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

『伍』 七夕情人節的民俗活動有什麼

情人復節有很多習俗活動,可制以簡單的給你介紹一下。
其中比較流傳的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蘭夜鬥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染指甲,七姐誕等。
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
蘭夜鬥巧起源於漢朝宮廷的游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於闐樂之後,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後,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游戲就叫做「鬥巧」。
以上僅為常見的民俗活動介紹 。

『陸』 七夕做什麼手工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柒』 七夕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在中國傳統節日的安排當中,頗有一些習俗活動是以女性為主角的,比如正月十五的卜紫姑、正月十六日的走百病、清明節的盪鞦韆,等等。不過,若從更廣泛的范圍而言,最當得起女兒節之稱的還是要數七夕節。七夕節在傳統社會主要是一個以女性為主體的民俗節日。早在南北朝時期,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已明確記載:「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石為針,陳幾筵、酒、脯、瓜果、菜於庭中以乞巧。」後世相關文獻中,鮮有不提到「女」這個字眼的,還有許多地方就將七夕節稱為「女兒節」或「女節」。

最惹人愛的是女兒們用綵綢扎制的精美的雛偶,即布娃娃。雛偶有牛郎、織女及一對小兒女的形象,一般放於上層,下邊是吹蕭彈琴舞蹈的小兒形象,慶賀雙星相會之意;還有「西廂」「紅樓」「楊門女將」等成套的戲劇人物形象。化妝用品也是必不可少的供品,如小胭脂盒、鏡、彩梳、絨花、脂粉等,既供織女使用,也供女兒們自用。此外就是甜咸點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還要在燭台、香爐上插上香燭,並用最好的檀香點燃。

女兒們在七夕夜要盡情梳妝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頭發,然後換上錦綢裙襖或旗袍;頭上梳發髻,戴上白蘭、素馨等花飾;再畫眉、抹脂粉、點絳唇、額上印花;用鳳仙花汁染指甲。經過這番打扮,女兒們一個個如同仙子下凡,圍坐於八仙桌旁和鵲橋邊上,進行各種游戲。或自娛自樂,吟詩作對,行令猜謎;或指點天上北斗七星(相傳織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員)及雙星,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及詩文典故;或請來歌姬演唱粵曲、演奏音樂;興致濃時,女兒們也會自奏琴蕭等樂器。半夜12點為織女下凡之吉時,此時所有的燈彩、香燭都點燃,五光十色,一片輝煌。姑娘們興高采烈地穿針引線,喜迎「七姐」,到處歡聲鼎沸。誠如清代《羊城七夕竹枝詞》所說:「綉闥瑤扉取次開,花為屏障玉為台。青溪小女藍橋妹,有約會宵乞巧來。」

(作者:張連城)

熱點內容
卡卡七夕包 發布:2024-12-25 01:23:57 瀏覽:130
七夕斗毆 發布:2024-12-25 01:12:53 瀏覽:838
夢見梔子花開一朵 發布:2024-12-25 01:09:43 瀏覽:229
女王梔子花 發布:2024-12-25 01:09:37 瀏覽:277
富貴竹含羞草鬱金香凈化空氣 發布:2024-12-25 01:09:03 瀏覽:13
溫馨鮮花坊 發布:2024-12-25 00:58:12 瀏覽:534
衍紙多肉盆栽 發布:2024-12-25 00:56:35 瀏覽:898
劍茶盆景養護 發布:2024-12-25 00:45:54 瀏覽:936
石榴的花語是什麼 發布:2024-12-25 00:40:53 瀏覽:150
天龍八部紫鬱金香打什麼石頭 發布:2024-12-25 00:23:43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