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上巳情人節

上巳情人節

發布時間: 2021-01-01 02:58:09

1. 三月三是最早的情人節 古人在這一天都有哪些習俗

「三月三」能成為中國情人節是有著古老傳說、民間風情和官方提倡等諸多基礎的。「三月三」原稱上巳節,因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而得名。由於每年的三月上巳都不固定,但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後,從魏晉開始就統一將上巳節定在三月初三。根據這個節俗的內容,民間又將「三月三」稱為三月節、三月會、情人節、定情節、女兒節、求子節、游春節等。

據古老傳說,上巳節這一天是伏羲、女媧交合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還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媧的習俗。這說明上巳節的產生最初當和人們祭祀神靈、祈求生育子嗣有關,因而這一天也是眾人游樂及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談情說愛的日子。從三皇五帝以至禹湯,都承續古制將三月上巳這個習俗延續下來。周朝時雖然已在儀禮中嚴格規定了婚嫁六禮,但為了人口的繁育,仍規定了上巳會男女的儀禮內容,以此順應天時節令,使適齡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每年這一天,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們都穿上新縫制的春裝,傾城邀約而出,或到江河之濱嬉戲沐浴,或至深山幽谷採摘蘭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飲行樂,認為這樣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節日的主角,他們載歌載舞,自由尋找或約會情人,既順應了氣候和人體生理發育的自然節令,又有利於人類的自身繁衍與社會和諧及文明進步。此事還正式地記入了《周禮·地官·媒氏》中:「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官方給了「三月三」情人節一個法定的地位。於是後來的「三月三」不僅有了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餘人於蘭亭集會,曲水流觴,歡飲之間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雅事;還有了杜甫《麗人行》詩中「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曖昧、香艷故事;更有了崔護「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去年今日」之悵惘情事。從此,「令會男女」成為「三月三」節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

2. 古人是如何過情人節的

越來越國際化的今天,國內年輕人對於西方的情人節也特別熱衷。豈知我們中國早就有自己的情人節,而且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這就是「上巳節」。何謂上巳節?我們的祖先用天乾地支計年、月、日、時,干支相配,逢巳之日稱「巳日」,農歷三月上旬多逢巳日,所以謂之「上巳」,而這個日子就是我國古有的情人節――「上巳節」(亦稱元巳、三巳、除巳)。它起源於上古時期,由人們對主管愛情婚姻和生育的女神高?的祭祀活動而演變、形成的一個喜慶節日。高?又稱郊?,因供於郊外而得名。古時,?同媒,媒又來自?(初胎謂?),最初的高?是個懷孕的成年女性,傳說她是主管男女婚配和生育的一位自由女神。農歷三月上旬的上巳日,正是春暖花開、溪水盈盈、草木繁茂的時日,未婚男女於此日踏青來到河邊,祭祀高?女神,他們一邊洗除冬日的污垢,一邊談情說愛,互贈情物,私定終身。此日,即使野合,也不違法。

《曲水流觴圖》

《麗人行》根據唐代大詩人杜甫同名詩而作,取「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句意。程十發作

西周時,周王對上巳節的活動有了明確規定,《周禮?媒氏》曰:「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不用令者,罰之。可男女之無家者而會之。」意思是說,陽春三月上巳之日,未婚男女都要到郊外河邊去相會,公開地談情說愛,自定終身,這一天沒有什麼禁忌。如果有人待在家中不去參加,那就要受到朝廷的處罰。失夫喪妻的孤男寡女也要去相會,以求得婚配。西周時,上巳節的活動是在周天子指定的女性神職人員的安排下進行的,神職女巫代表著上古自由女神高?,主持男女自主擇偶。《周禮?春官?女巫》載:「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鄭玄注曰:「歲時祓除,今三月上巳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葯之湯沐浴。」應劭的《風俗通》曰:「按周禮女巫掌歲時以祓除疾病。禊者潔也,故於水上盥潔之也。已者祉也。」在女巫關照之下,少男少女於水邊以香草祓禊洗浴,除去冬日的污垢,以祈福美滿的生活和生育。上巳節到水濱洗濯,以除凶去垢,謂之「祓禊」。由此可知,西周是個帶有理想和浪漫色彩的時代,它一邊繼承著中古彌漫的巫風,一邊步入質朴坦盪、鍾鳴鼎食的鬱郁人文境域。「水邊祓禊」之俗體現了上古原始宗教的遺風,也展現出後世消災祈福的民族心理淵源,同時也塑造出了詩一般柔婉的節日。

《詩經?鄭風?溱洧》具體描繪了上巳節歡快的情景,其詩曰:「溱與洧(溱水河呀洧水河)!方渙渙兮(水勢盛大)。士與女(小伙和姑娘),方秉蘭兮(清香的蘭花拿在手中)。女曰:『觀呼!』(姑娘說:『我們去看看玩玩吧!』)士曰:『既且,且往觀乎。』(小伙說:『我已玩過了,不妨再去樂一樂。』)洧之外(一起走到廣闊的洧水河原野),詢?且樂(地方寬大,人很多,真快樂)。維士與女(擠滿了男和女),伊其相謔(大家都在戲謔談笑),贈之以勺葯(男女互相贈送香勺葯)。」僅舉一段,即可知周時上巳節男歡女愛的盛況。

到了秦漢,巫術色彩減退,踏青春遊等更為各階層人們所接受。秦時人們在郊外盪鞦韆、放風箏、河邊祓禊,青年男女對歌抒懷,各行其樂。到了漢代,河邊祓禊亦為常俗,不只民間如此,帝王、皇後等上層人士亦參與活動。《漢書》載:「太後春幸蠶館,率皇後、列夫人桑,遵灞水而祓除。」呂太後率貴婦關懷養蠶事,並遵照節日習俗去灞水祓除冬日污垢。《史記?呂太後本紀》也記載了呂太後執政的最後一年(前180年)三月三日,親赴灞水祓禊之事。《漢書?武衛皇後傳》中記述:武帝即位數年無子,上巳節赴灞水祓禊,亦有求子之意,返回時經過姐姐平陽公主家,由此產生了一樁著名的趣事:公主將家中求得的良家女十餘人引出,帝皆不悅。飲宴中,賤微出身卻能歌善舞、貌若天仙的衛子夫為之謳歌,帝獨悅衛子夫。帝起更衣,衛子夫於軒中侍帝,得幸。納入宮中受寵,後被冊封為第二任皇後,其與帝所生之子劉據被立為太子,其弟衛青、姊子霍去病亦為武帝立下了漢馬功勞。《漢書?禮儀志》載:「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為大吉。」從漢代起,文士們還在這天題詩行令,貴族官僚則在河邊飲酒作樂。

說到此,不禁使人聯想到漢代產生於長安西郊昆明池畔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人們贊美「七夕」相會的忠貞愛情,認為「七夕」為我國又一個情人節。說實話,牛郎織女一年之中相會一次,又要分離,是一樁愛情悲劇,反映了勞苦群眾反對束縛、婚姻自主的心聲。所以,真正私定終身的自由,還是在古有的上巳節。

農歷三月巳日雖在上旬,但每年具體日子並不固定,為了方便統一,魏晉時乾脆將上巳節定在了三月初三日。《晉書?禮志》雲:「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於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雖不局限於巳日,但上巳節名卻不改變。從此,上巳節就固定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這天。後又將清明前一、二日的「寒食節」也納入其中,清明這個節氣就變為三者合一的節日了。其內容雖然更加豐富,但古人還是稱它為「上巳節」。

自漢代起,上巳節有了文士們水邊賦詩行令、貴族官僚們河邊飲酒作樂的習俗。魏晉時,經文人雅士進一步的張揚,便演化出了「曲水流觴」的逸事來。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右將軍的王羲之召集謝安、孫綽等名士四十一人,於會稽山之陰蘭亭結伴宴飲,並引水環曲成渠,曰「曲水」,他們將盛酒的「觴」浮於水面,順流而下,觴杯經過誰面前時,誰即可一飲而盡,然後吟詩作賦,以抒情懷。這次共得詩作三十七首,王羲之為其作序。這次祓禊宴飲,誕生了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也為後世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唐皇帝每到上巳節都要幸游曲江。尤其是風流天子李隆基,每年上巳、重九兩節,他都要在芙蓉園中大宴群臣,尤以上巳最盛,此為慣例,連綿不下百年。特別是開元、天寶年間,其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史稱「傾動皇州」。此日,在京的文武官員亦可帶妻妾子女前往。杜甫《麗人行》詩雲:「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道盡了楊貴妃及貴婦嬌妾們游覽曲江的盛景。帝與近臣的筵席設在居高臨下的「紫雲樓」上。翰林學士筵席則設於綵船之上,其他各級官員的筵席分設於亭台樓閣及錦秀帳幕之中。此日,京兆府中的樂舞班社則齊集曲江,大臣府中的歌伎、宮中教坊的樂舞人員都來助興演出。唐代又是一個詩歌的王國,上巳節時,皇帝要賜御制詩給臣僚,大臣們則要以韻作應制詩;文人雅士也有上巳節的詩作,王維幾乎在每年的上巳節都有佳作,且各不重復,保留至今。有關上巳節曲江的唐詩有五百多首,此即「五百唐詩激昂,盡數曲江流飲。」雖說唐代以祓禊、宴飲、賦詩為主,但亦有男女自定終身的故事,唐人白行簡的著名小說《李娃傳》就是以曲江為背景寫成的。唐末,國都東遷,曲江漸趨衰微。清康熙年間多雨,一度波光粼粼,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

3. 元宵,上巳,七夕:哪個才是中國情人節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情人節
中國在習俗上,還有七夕節、元宵節、上巳節等三個節日可以稱為「情人節」,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慶祝這些節日。
有一些人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或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漢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乞巧、許願的節日。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系。
元宵亦稱「上元節」,是一年中第一個圓月高掛的夜晚,還是一個快被遺忘的「中國情人節」。豫園、古猗園、上海植物園今年不約而同地重啟情人節主題。豫園的凝輝路南側便以「愛情街」為主題命名,完美地契合了「中國情人節」的主題。於是這里成雙成對親密接吻的天鵝燈、金魚燈和鴛鴦燈密布於道路上空,將甜蜜的味道灑向遊客古猗園元宵燈會,為有情人提供了一個韻味十足的傳情方式,在燈影綽約的古典園林里,攜手共提一盞花燈,相互探討猜幾條燈謎,握著暖暖的手品嘗暖暖的元宵,讓永不凋謝的玫瑰見證永不落幕的愛情,各式各樣的活動為情侶、夫妻相會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4. 實際上七夕並非情人節,而上巳節才是中國的情人節,誰能解釋一下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 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5. 情人節是那天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日期在每年公歷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各不相同。
網路情人節(Network Valentine's Day)是信息時代的愛情節日,定於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該節日源於歌手范曉萱的《數字戀愛》中「520」被喻成「我愛你」 ,以及音樂人吳玉龍的網路歌曲中「我愛你」與「網路情人」的緊密聯系 。後來,「521」也逐漸被情侶們賦予了「我願意、我愛你」的意思 。「網路情人節」又被稱為「結婚吉日」、「表白日」、「撒嬌日」、「求愛節」 。
七夕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農歷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6. 真正的中國情人節是哪一天

農歷七月七日通常被人稱作中國情人節。


中國情人節的由來:


1、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


2、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簡單來說,古人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古代分星與分野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占星理論進行天象占測。在古代星宿體系中。



5、「織女」3星位於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於「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人們將「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


(6)上巳情人節擴展閱讀:


中國情人節——七夕節的習俗:


1、香橋會: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


2、接露水: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台即稱為「拜七娘媽」。在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靚女們的盛大節日。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廣東舊時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

7. 七夕情人節為什麼叫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版姐誕等。因七夕賦予了權人格化的牛郎織女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它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 情人節和清明節有什麼共同點

情人節和清明節是一樣的,都是送花,送吃的,

區別在於:情人節燒真錢,說內一堆鬼話給人聽容;清明節燒假錢,說一堆人話給鬼聽。

這句話,在我看來說的挺對的。人們無論以前如何撒謊,如何講假話,到了清明這一天,面對著曾經的先輩,總是能吐露出自己真正的內心。

眾所周知,男女授受不親一直是古人的禮教大防。尚未婚嫁的男女,私自見面已經是有違禮數了,若是還發生點什麼親密的關系,那就算是不知廉恥了。

唯獨在清明期間,男女之間的條條框框會暫時被打破。在這一天,未婚男女會踏青來到河邊,祭祀高禖女神。他們一邊洗除冬日的污垢,一邊談情說愛,互贈情物,私定終身。此日,即使野合,也不違禮。

《周禮·媒氏》曰:「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不用令者,罰之。可男女之無家者而會之。」意思是說:陽春三月上巳之日(即清明),禮數規定未婚男女都要到郊外河邊去相會,公開地談情說愛、自定終身,沒有什麼禁忌;因故缺席還要受到處罰。喪偶的孤男寡女也要去相會,以求得婚配。

9. 中國有幾個情人節

1、「來七夕」節
在我國自,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因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又稱為中國情人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2、元宵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
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此稱謂古來已久。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
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
,只有到了元宵節,才可以出來夜遊觀燈.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在民間是象徵著愛情的節日。

熱點內容
千代田錦茶花 發布:2024-09-29 16:01:27 瀏覽:281
雅奇軒盆景 發布:2024-09-29 15:57:35 瀏覽:91
喜陽盆栽花 發布:2024-09-29 15:49:29 瀏覽:182
情人節楷體字 發布:2024-09-29 15:48:45 瀏覽:330
玫瑰刺手流血圖片 發布:2024-09-29 15:39:38 瀏覽:126
男的送玫瑰花代表什麼 發布:2024-09-29 15:39:36 瀏覽:593
串燒情人節 發布:2024-09-29 15:20:12 瀏覽:54
鬱金香線描畫 發布:2024-09-29 14:52:28 瀏覽:358
不要的綠植怎麼處理 發布:2024-09-29 14:32:02 瀏覽:359
鮮花蜂蜜釀 發布:2024-09-29 14:23:10 瀏覽: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