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一朵芙蕖

一朵芙蕖

發布時間: 2021-01-01 04:42:55

A. 蘇軾《江城子 鳳凰山下雨初晴》的翻譯

古詩翻譯為:

鳳凰山下,雨後初晴,雲淡風清,晚霞明麗。一朵荷花,雖然開過了,但是仍然美麗、清凈。什麼地方飛過一對白鷺,它們也有意來傾慕彈箏人的美麗。

忽然聽見江上哀傷的調子,含著悲苦,又有誰,忍心去聽。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一曲終了,她已經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彷彿那哀怨的樂曲仍然盪漾在山間水際。

原文: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出自《江城子》是宋代詩人蘇軾所作的一首詞。此詞為蘇軾於熙寧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與當時已八十餘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游西湖時所作。

(1)一朵芙蕖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詞為蘇軾於熙寧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與當時已八十餘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游西湖時所作。作者富有情趣地緊扣「聞彈箏」這一詞題,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詞中將彈箏人置於雨後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

江城子,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庄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或謂調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襯字)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歐陽炯單調詞將結尾兩個三字句加一襯字成為七言句,開宋詞襯字之法。

B. 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是什麼意思

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地方飛過一對白鷺,它們也有意來傾慕彈箏人的美麗。娉婷:姿態美好,在此詩中指美女(彈箏者)。

此句出自宋代蘇軾所作的《江城子·江景》,全詞原文如下: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白話文釋義:鳳凰山下,雨後初晴,雲淡風清,晚霞明麗。一朵荷花,雖然開過了,但是仍然美麗、清凈。什麼地方飛過一對白鷺,它們也有意來傾慕彈箏人的美麗。

忽然聽見江上哀傷的調子,含著悲苦,又有誰,忍心去聽。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一曲終了,她已經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彷彿那哀怨的樂曲仍然盪漾在山間水際。

注釋:湖,指杭州西湖。張先,北宋著名詞人。鳳凰山,在杭州西湖南面。芙蕖,是荷花的別稱。箏是一種弦樂器,木製長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現為二十五根弦。湘靈,湘水女神,相傳原為舜妃。

(2)一朵芙蕖擴展閱讀

此詞為蘇軾於熙寧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與當時已八十餘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游西湖時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緊扣「聞彈箏」這一詞題,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詞中將彈箏人置於雨後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

開頭三句寫山色湖光,只是作為人物的背景畫面。「一朵芙蕖」兩句緊接其後,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收到了雙關的藝術效果。從結構上看,這一表面寫景,而實則轉入對彈箏人的描寫,真可說是天衣無縫。

此處用「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比喻寫彈箏者,不僅准確,而且極有情趣。接著便從白鷺似也有意傾慕來烘托彈箏人的美麗。詞中之雙白鷺實是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

下片則重點寫音樂。從樂曲總的旋律來寫,故曰「哀箏」,從樂曲傳達的感情來寫,故言「苦(甚、極的意思)含情」;謂「遣誰聽」,是說樂曲哀傷,誰能忍聽,是從聽者的角度來寫;此下再進一步渲染樂曲的哀傷,謂無知的大自然也為之感動: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

最後再總括一句,這哀傷的樂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湘靈,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詞寫到這里,把樂曲的哀傷動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這樣哀怨動人的樂曲非人間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樣的神靈之手。

與此同時,「依約是湘靈」這總綰樂曲的一句,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詞的最後,承「依約」一句正待寫人,卻又採取欲擒故縱的手法,不僅沒有正面去描寫人物,反而寫彈箏人已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彷彿那哀怨的樂曲仍然盪漾在山間水際。

「人不見,數峰青」兩句,用唐代詩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那樣的自然、貼切而又不露痕跡。它不僅意象動人,而且在結構上還暗承「依約是湘靈」一句,把上下用典結合起來。「數峰青」又回應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

C. 鳳凰山上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誰能翻譯

鳳凰山上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回意,慕娉婷

鳳凰山上剛下過雨又答露晴,水面泛過清風,晚霞初出,一朵蓮花在水面上開放了,尚且風姿盈盈。哪裡飛來的一雙白鷺?要是有心前來的話,那就是因為愛慕美人的緣故

D.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出自何處

江城子 蘇軾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

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賞析

據詞題,當是蘇軾於熙寧五月(1072)至七年在杭州同判任上與當是已八十餘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游西湖時所作。詞題雲「與張先同賦」,但張先所賦詞,今已佚。

關於這首詞有兩則傳說。《墨庄漫錄》卷一記載:東坡與客人同游西湖,其中二人有服。湖中有一彩舟,載淡妝婦女數人,其中一位三十餘歲的正在彈箏,特別美麗。二客竟目送之。曲未終,彩舟已遠去。東坡戲作此詞。《瓮牅閑評》卷五則雲:東坡與劉貢文等同游西湖,一美婦乘舟至,見東坡,自言:「少年景慕高名,以在室無由得見,今已嫁為民妻,聞公游湖,不避罪而來。善彈箏,願獻一曲,輒求一小詞,以為終身之榮,可乎?」東坡不能卻,援筆賦此詞與之。《瓮牅閑評》所記,似屬無稽,但《墨庄漫錄》所載,聯繫到蘇軾通判杭州時,常與友人同游西湖的不少軼聞趣事,以及詞題與詞的內容來看,似不能說純屬子虛烏有。至於這種傳說有多少分真實性,已很難判斷,也沒有多大的必要去進行詳細的考辨。知道這首詞是作者在游西湖時聞有人彈箏而作,也就足夠我們去理解、分析這首詞了。

這首詞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富於情趣。作者緊扣「聞彈箏」這一詞題,從多方面描寫彈箏人的美好與動人的音樂。詞把彈箏人置於雨後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之中,使人物與自然景色相映成趣,樂音與山水相得益彰。

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採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詞的開頭三句寫山色湖光,只是作為人物的背景畫面。「一朵芙蕖」兩句緊接其後,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收到了雙關的藝術效果。從結構上看,這一表面寫景,而實則轉入對彈箏人的描寫,真可說是天衣無縫。如果我們相信《墨庄漫錄》關於彈箏人三十餘歲,「風韻嫻雅,綽有態度」的記載,則覺得「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比喻,不僅准確,而且極有情趣。接著便從白鷺似也有意傾慕來烘托彈箏人的美麗。假如《墨庄漫錄》所記服著白衣的兩人見彈箏人之美而竟目送之的記載可信,那麼詞中之雙白鷺也是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

詞的下片重點寫音樂。分幾層來寫:第一層是從樂曲總的旋律來寫,故曰「哀箏」;第二層則從樂曲傳達的感情來寫,故言「苦(甚、極的意思)含情」;第三層「遣誰聽」,是說樂曲哀傷,誰能忍聽,是從聽者的角度來寫;第四層,再進一步渲染樂曲的哀傷,使無知的大自然也為之感動;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最後再總括一句,這哀傷的樂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已的哀傷(傳說帝舜二妃娥皇、女英死後成為湘水之神。又屈原《遠游》有「使湘靈鼓瑟兮」之句)。詞寫到這里,把樂曲的哀傷動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這樣哀怨動人的樂曲非人間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樣的神靈之手。與此同時,「依約是湘靈」這總綰樂曲的一句,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詞的最後,承「依約」一句正待寫人,卻又採取欲擒故縱的手法,不僅沒有正面去描寫人物,反而寫彈箏人已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彷彿那哀怨的樂曲仍然盪漾在山間水際。從欣賞的心理角度來看,這種寫法,既能緊扣讀者的心弦,又留給人們以豐富的聯想,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雖未見人勝見人了。「人不見,數峰青」兩句,用唐代詩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那樣的自然、貼切而不露痕跡。即使不知其出處,也不妨礙我們理解其妙處,但我們知其出處,就更能體味其美妙。它不僅意象動人,而且在結構上還暗承「依約是湘靈」一句,把上下用典結合起來,而以「數峰青」收束,又回應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而富有回味,引人遐想。(邱俊鵬)

E. 蘇軾「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這句詞該如何鑒賞

【出處】

《江城子·江景》作者:蘇軾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詩句鑒賞】

此詞為蘇軾於熙寧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與當時已八十餘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游西湖時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緊扣「聞彈箏」這一詞題,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詞中將彈箏人置於雨後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

F. 一朵芙蕖帶殘露…打一個數字

一朵芙蕖帶殘露…打一個數字——答案:6。

露[lù]

【基本解釋】

1.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回冷凝結成的小水球:~水答。白~。寒~。朝(zhāo)~。甘~。

2.在室外,無遮蓋:~天。~宿。~營。

3.加入葯料或果子汁製成的飲料或葯劑:~酒。枇杷~。

4.滋潤:覆~萬民。

5.表現,顯現:~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緘的文書;c.檄文;d.捷報等)。~骨。袒~。吐~。揭~。暴~。

露[lòu]

【基本解釋】

用於一些口語詞語,如「露怯」、「露馬腳」。

G. 江神子 ① 蘇軾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

1.「一朵來芙蕖,開過尚盈盈」,以景源喻人,用芙蓉的美麗,比喻少婦的美麗;「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以景擬人,表面上寫白鷺在欣賞少婦儀態之美,實則寫出了作者對少婦的欣賞,表現了作者對少婦的傾慕之情。(意對即可)
2.哀傷、悲苦。直接抒發感受,寫自己聽到了哀怨的箏曲,但又不忍心去聽;擬人手法,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無知的大自然也為之感動;用典故,用娥皇、女英之典故,這哀傷的樂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在傾訴自己的哀傷。(意對即可)
3.寫彈箏人飄然遠去後,只看見青翠的山峰靜靜地立在湖邊,彷彿那哀怨的樂曲仍然盪漾在山間水際。化用名句,創造了深遠的意境,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們留下了想像的餘地,也對眼前的景與情進行了升華。(意對即可)

H.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單句的意思是什麼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是指:一朵荷花,花已經開過了最好的時候花瓣兒還很豐滿。 追問: 它表明了什麼? 回答: 它表明了一種事物的美不只在絢爛之時,繁華過後又是另一種美。

I.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蘇軾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


小題1:(2分)
寫美麗復的山色湖制光是為人物設置背景,使人物與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寫山色湖光為人物出場交代背景,以景的美麗襯託人的美麗。
小題1: (2分)
比喻、雙關——「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寫花的美麗輕盈,其實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一語雙關;襯托——「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將白鷺人格化,或許是因為仰慕美人,或許是因為音樂動聽而停息,以此襯托彈箏女的美麗或音樂的美妙。(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於文字。)
小題1: (2分)
最後三小句採用欲擒故縱的手法,未正面寫人、寫音樂,反而寫曲終人散,只見青翠的山峰仍靜靜地立在湖邊,彷彿那哀怨的音樂仍盪漾在山水之間,縈繞在人的心頭,言有盡而意無窮。(要扣音樂評論,點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意。)

熱點內容
七夕浪漫餐廳 發布:2024-12-22 22:58:32 瀏覽:433
正定中國鐵建花語城一期 發布:2024-12-22 21:41:48 瀏覽:131
插花作品設計說明 發布:2024-12-22 21:33:54 瀏覽:757
一朵桃花生 發布:2024-12-22 20:08:32 瀏覽:738
diy插花教程圖解 發布:2024-12-22 19:58:36 瀏覽:71
花卉種子合同 發布:2024-12-22 19:55:01 瀏覽:973
大魚海棠吉他譜獨奏 發布:2024-12-22 19:47:17 瀏覽:931
斯蒂卡玫瑰5 發布:2024-12-22 19:44:13 瀏覽:680
茶花4年 發布:2024-12-22 19:12:38 瀏覽:641
綠城玉蘭花園二手房 發布:2024-12-22 18:51:47 瀏覽: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