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牛郎織女
① 七夕跟牛郎織女有什麼關系
七夕節的由來
很久以前,有一個跟著哥嫂過活的孤兒,既聰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棄他,天不亮就趕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幾年後,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給他一間破茅房、一頭老牛。從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間破茅房內。一天,牛郎趕牛走進了一片陌生的樹林,這里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牛郎見到九個仙女駕著祥雲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後脫去五彩霓裳,跳進清澈見底的河水裡,牛郎盯著一個最年輕是美麗的仙女看入了神,這時老牛突然說話了:「她是天上的織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會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著樹從,悄悄拿走了織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時,其他仙女紛紛穿起五彩霓裳,駕著祥雲而去。唯獨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織女留下了。這時,牛郎從樹後走出,請求織女做他的妻子。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勤勞健壯,便脈脈含羞地點了點頭。 牛郎織女喜結良緣後,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兩年後,織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聞知織女下嫁人間,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帶著天兵天將捉了織女。悲痛欲絕的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蘿筐挑著兒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拔下金簪一劃,牛郎腳下立刻出現一條波濤洶涌的天河。 肝腸寸斷的織女和肩挑兒女的牛郎,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遙望對泣。哭聲感動了喜鵲,霎時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王母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橋上相會一次。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乞巧的儀式源自古代織女桑神的原始信仰。這種信仰結合了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的說法,成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間信仰 。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人們俗稱「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其實不僅僅是漢族,壯族、滿族、朝鮮族等也有過「七夕節」的習俗。不過,隨著西方「情人節」流入中土,「七夕節」逐漸又被人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然而她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卻遠不及每年陽歷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不光如此,象這樣歷史悠久且文化內涵深厚、有如此美麗傳說的節日,竟越來越不受社會重視,越來越受冷落,是世界變化得太快?還是節日不夠現代跟不上時代?牛郎織女難道真的會被中國人遺棄嗎?「七夕節」受冷落迫使我們的目光又聚焦到中國傳統節日的興衰上。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
② 關於牛郎織女和七夕的資料
傳說復之一
早先,織女和制牽牛隻是宇宙中距離較近的兩顆星宿。織女織布,牛郎放牛。天帝看到這一幕,感覺兩人都很可愛,於是,天帝下令讓織女和牛郎結為夫婦。誰知,成為夫婦的牛郎織女卻整天如膠似漆似的粘在一起,荒廢了勞作。
天帝知道後,大怒。於是,天帝讓烏鴉去傳旨,讓牛郎織女七天相會一次,以免耽誤勞作。誰料烏鴉卻傳錯了旨,將七天相會一次傳成了每年七夕相會一次。
傳說之二
相傳織女是天上的天女,牛郎只是凡間的普通放牛郎。織女因貪戀人間,私自下凡遊玩,並在一湖中洗澡。牛郎看到後,便愛上了織女,為了讓織女留下來,牛郎偷走了織女的衣服。織女回不了天庭,便留在凡間與牛郎結成夫婦。
後來被天帝知道了,便命人將織女接回天庭。牛郎也是奮力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的時候,王母娘娘用頭上的金釵劃出了一條銀河,從此,牛郎和織女只能隔河相望。
天上的喜鵲被牛郎織女的愛情所感動,並且為他們搭成了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於是,天帝便下令每年的七夕牛郎和織女才能相會一次。
③ 關於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④ 七夕節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什麼關系
牛郎織女是中華民族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一共是四個愛情故事,一個是《白蛇傳》,還有一個是孟姜女哭長城,還有一個《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織女就是第四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從牽牛星和織女星這兩個星星的名字演化而來的一個故事也是我們每一年的七夕節,就是因為有牛郎織女的傳說,才會有我們每一年的鵲橋相會七夕節。
⑤ 牛郎織女的七夕詩歌
詩歌一:單身打油詩
又是七夕相親忙,羨煞織女和牛郎。
眼看青春將消亡版,單身無顏見爹娘。
雖無名車和豪房權,但仍打拚為夢想。
誰不嫌俺貌不揚,風雨共度天地長
詩歌二:單身打油詩
都說小鳥依人好,我看那是沒頭腦;
洗衣做飯不為己,最後還是沒人理;
不為感情瞎迷惑,沒誰非要誰來過;
美麗自信又獨立,女人不再做奴隸;
單身沒啥了不起,女人需要愛自己;
自己賺錢自己花,不靠爹來不靠媽;
午夜鈴聲從不怕,只因心頭沒牽掛;
別過聖誕和七夕,除非不怕受打擊;
東風吹來戰鼓擂,當今女人誰怕誰?
詩歌三:單身打油詩
五點半
等下班
今天工作已做完
閑著沒事干
隨便上來轉一轉
左瞧瞧
右看看
東張張
西望望
南聊聊
北侃侃
吹吹牛
扯扯淡
悠哉游哉把水灌
六點才下班
時間過得真是慢
下了班
把菜買
做飯燒菜自己干
不懂醬醋和油鹽
不懂柴米和蔥蒜
手也忙
腳也亂
累得滿頭都是汗
一個人
空悲嘆
沒有老婆好傷感
想老媽
念老爸
催娶媳婦心打顫
老爸說俺嘴不甜
老媽說俺不勇敢
二叔說俺膽子小
大嬸說俺非大款
老弟說俺模樣差
表妹說俺太傲慢
所以還是單身漢
爸不知
媽不懂
兒沒媳婦好孤單。
⑥ 為什麼七夕節牛郎織女會相見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⑦ 七夕牛郎織女故事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主要講述了牛郎是牛家莊的一個孤兒,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並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牛郎於是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想起老牛的話於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准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於是跟小仙女織女製造了邂逅,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玉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以後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都會見面了。
⑧ 牛郎織女會七夕 下一句是什麼
下一句是鵲橋淚灑來訴思情,七自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⑨ 七夕節的由來牛郎織女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⑩ 七夕牛郎織女的典故怎麼來的
牛郎織女傳說在中國由來已久。早在《詩經·小雅·大東》中即有「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t天畢,載施之行」的詩句。
後世經過不斷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傳說,鍾嶸在《詩品序》中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這一論斷說明了詩歌創作的直接源起,即「物之感人」。而外物又包括自然界的「物象」和人事界的「事象」。隨著傳說的逐漸定型故事化、普及化,以及相關風俗的流傳,牛郎織女故事逐漸浸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影響日深的人事「事象」
而《詩經·小雅》中的《大東篇》雲:「維天有漢,藍亦有光。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說明牛郎織女傳說最初是作為兩顆星星的名字出現的。《左傳·昭公九年》中雲:「及武王克商,薄姑、商奄,吾東土也。薄姑齊也,商奄魯也。」以上兩則文獻,證明「大東」乃指齊地。而山東省淄博市的沂源縣,介於齊魯兩地之間,在地理位置上當屬大東的核心地區。 七夕之夜牛郎織女會天河的故事情節是從天象演義而來的,是上古觀天象的反映。織女是七月之星,在男耕女織的古代,此時正是婦女夜以繼日紡織的時候。那麼牽牛之得名又跟時令有何關系呢?《史記·天官書》雲:「牽牛為犧牲。」八月仲秋之月,飼養的牛、羊等牧畜體格漸豐,可以作為祭祀之物。此時的黃昏時分,明亮的織女星已經離開頭頂向西滑落,而銀河東岸與其相對的另一顆星則隨其後升上天頂,被視為犧牲之月的標志,並被順理成章地命名為「牽牛」。正是基於對星宿的神化與人格化,結合農耕生活才產生了牛郎織女的傳說。因此,沂源人民在七夕節這天仰望星空向牛郎織女拜祭的時候,都不忘從織女那裡祈求紡織的手藝,希望能有像織女一樣靈巧的雙手、善良聰慧的心靈,祈禱愛情幸福美滿。故七夕節又稱乞巧節。
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