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的時間

七夕的時間

發布時間: 2021-01-02 03:46:32

1.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呀為什麼叫七夕

七夕節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版開襟樓,權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節日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

2. 七夕節時間是幾點幾分

2020年8月25日,星期二。

乞巧,是七姐誕(七夕)的一項較為流行習俗,就是少女們在七月回初七答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七月初七是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晚上舉行,故名"七夕"。

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陳列巧果(油炸麵食)、蓮蓬、白藕、紅菱等,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若穿好的,就稱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這天,台灣民間還流行一種"成人禮",即孩子長到滿15歲時,父母領著他帶著供品到七娘媽廟酬謝,答謝"七娘媽"保護孩子度過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時代。

在這一天,台南地區要為16歲的孩子"做十六歲",行成人禮。

有的家長除了在七夕節這天祭謝"七娘媽"之外,還專門為孩子舉行成人禮的事而宴請親友,慶賀一番。

3. 什麼時候七夕情人節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這一對有情人一年才相會一次,就是中國的情人節,因在七月初七又叫七夕情人節。

4. 七夕節時間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歷7月7日)。

5. 七夕是什麼時候..具體寓意呢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節日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媒體炒作,七夕節在當代又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文化歌頌了忠貞不渝的婚愛觀,體現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嚮往和追求,它傳承發揚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體現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心,不同於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愛情觀。在農耕社會中,家庭不但是一個基本的生產生活單元,而且是社會構成的細胞,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弘揚牛郎織女故事傳說倡導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堅貞愛情的婚姻愛情觀,在當前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6. 七夕從什麼時間開始有的

一、七夕的來歷
1、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2、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二、牛郎織女的傳說
1、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2、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主要講述了牛郎是牛家莊的一個孤兒,依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見,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王母娘娘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以後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都會見面了。
三、七夕的習俗
1、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2、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3、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4、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5、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6、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7. 七夕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回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答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七夕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部分商家和媒體聯合炒作,宣傳為「中國情人節」。

8. 七夕節的時間和風俗

七夕節是7月份,風俗就是鵲橋相會,小孩子手上要帶綵線,各個地方也是不一樣的。

9. 七夕節的時間是多少

七夕節是農歷七月初七,2019年七夕節是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己亥年(豬年)。

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回月七日這一天,家家戶戶答都要殺一隻公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不分離。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曰「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七夕節到來之前,姑娘們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再用水浸泡,使之發芽,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之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焚香點燭,對空跪拜,稱為「迎仙」。

10. 七夕的來歷`和時間

七夕 舊歷七月初七的夜晚,俗稱"七夕"。相傳是天上牛郎織女星一年一度過銀河相會的時刻。舊時,民間有"乞巧"的習俗,稱"乞巧節"。織女心靈手巧,曾在凡間把織布、綉花的技巧傳授給婦女們,婦女們在七月七日晚上凡人相約,在庭院或花園里焚香拜銀河、拜雙星,默默祈禱自己的心願,希望自己幸運,也心靈手巧起來,少女希望自己長的更美麗或嫁個如意郎君;少婦們則希望早生貴子或得到丈夫、公婆的寵愛。 早年,梨園(戲劇界)每值七夕,要演《鵲橋會》或崑曲《長生殿》,《天河配》等"應景戲"。 在江南和江北一帶,都有七月初七送健繩的風俗。這一天,江南婦女都要以槿樹葉洗頭發。相傳,這天晚上織女在銀河洗發去會牛郎。 民間又將七月七日稱為「乞巧節」,流傳著多種向心靈手巧的織女「乞巧」的風俗。一種是「卜巧」。就是卜問女孩家將來是笨是巧。一種是「賽巧」。民間婦女比賽穿針引線,看誰穿的快,誰就得巧。一種是「乞巧」。前一日,女孩子取雨水井水各半,盛以碗中,放露天一夜,再在太陽下暴曬半天。中午時,每人將綉花針,或用新掃帚梢代之,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然後觀看針在水中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動如雲,或成霧形而巧妙者,認為是「乞得巧」。如果針影或粗或直,五花樣者,就是「乞得拙」了。 七夕 《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就夜晚而言,除月夕外,七夕也是同樣美麗動人的.. 七夕別稱「星期」的背後,有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二星在七月七日這天會合,故稱。王勃的《七夕賦》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乞巧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 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因為七夕節與女事關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 七夕節有吃巧食的風俗。巧食的內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樣的面點,各地風俗不一。 各種巧食做成後,都要陳列到庭院中的幾案上,好象要請天上的織女來品評。然後大家一面觀賞著遙遠的夜空,一面吃著各種巧食,認為這樣會使人變得靈巧。 漢代時,民間便開始向織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靈手巧,還祈求得到財富、早日有美滿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

熱點內容
花語草香店 發布:2024-10-01 04:12:41 瀏覽:976
水杉盆景光照 發布:2024-10-01 03:54:46 瀏覽:464
買綠植花卉 發布:2024-10-01 03:27:01 瀏覽:383
大魚海棠松子哥配音 發布:2024-10-01 03:17:04 瀏覽:424
綠植做的門 發布:2024-10-01 03:09:53 瀏覽:4
寺中荷花 發布:2024-10-01 02:55:23 瀏覽:522
小提琴茉莉花二重奏 發布:2024-10-01 02:49:15 瀏覽:164
小櫻花耳釘 發布:2024-10-01 02:36:58 瀏覽:968
做康乃馨花的作文 發布:2024-10-01 02:35:18 瀏覽:785
牡丹333怎麼看 發布:2024-10-01 02:23:12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