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乞巧

七夕乞巧

發布時間: 2021-01-02 04:52:27

『壹』 七夕節為什麼叫乞巧節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版穿七孔針於權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起初的乞巧節並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民間稱「七姐」。因而七夕節首先是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對象,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如意郎君。

據《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為乞巧棚。」其盛況可見一斑。「乞巧」活動,其實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

漢代就已有乞巧習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到唐代這一習俗尤盛,以丟針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曬與日光下,然後丟枚小針浮於水面,看水底的針影形狀以卜驗投針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節又演變為「七娘會」,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約一起,用通草、彩紙、米面等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宮室器玩,於七夕晚上陳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遊人評賞,然後一起比賽穿針、祭拜織女。

七夕是中國古代年輕女性最為重視的節日,有著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曬書曬衣、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等七夕習俗。

『貳』 七夕節為什麼又稱為乞巧節

七夕節的來源,最廣泛的就是牛郎織女七夕相會這個傳說:織女是一個美麗專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屬,女孩們會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擺上時令花果,對著天空的皓月繁星,默默乞求織女能賦予自己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夕節也被稱為乞巧節。

農歷七月初七為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女兒節」,相傳這一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古代民間婦女就會仰望星空,為他們祈願,由於織女是一位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女子便在祈願的同時,也為自己祈求智慧和巧藝。

乞巧之俗,歷代因時因地而有不同,有穿針乞巧、投針驗巧、插花供奉、為牛慶生、曬書曬衣、拜織女、吃巧果等,七夕插花所用的花材通常以竹、柳、桂、菊、千日紅、雞冠花等為主

『叄』 古時七夕節習俗之一 乞巧最初指的是什麼

古時七夕節習俗之一 乞巧最初指的是什麼?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是七姐誕(七月七內)的一容項習俗。農歷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備注,
詞語解釋
乞巧
[ qǐ qiǎo ]
舊俗,農歷七月初七的晚上,婦女在院子里陳設瓜果,向織女星祈禱,請求幫助她們提高刺綉縫紉的技巧。

『肆』 七夕為什麼叫乞巧節什麼意思呀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專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屬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到漢代末年《古詩十九首》中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現在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伍』 七夕乞巧有什麽來歷

七夕節被人們認為是情人節,源於牛郎織女鵲橋會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織女下凡遊玩時,和人間的牛郎相愛之後決定留在人間,和牛郎過平凡幸福的生活。因為神仙和凡人之間的愛情是不被允許的,於是他們遭到了懲罰,牛郎織女被分隔在銀河的兩岸不得團聚,也許是被牛郎織女的忠貞愛情所打動。農歷七月初七這天一群喜鵲飛來,在銀河上搭起一座美麗的鵲橋,讓牛郎織女團聚。王母娘娘見到這番景象,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的這一天於鵲橋上相會,至此七夕也就成為了中國傳統節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

其實,牛郎織女的傳說並不是七夕節的真正由來,七夕節又名乞巧節,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在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當中,就有漢彩女常以7月7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我們在古代文獻當中可以找到的關於乞巧的最早的記載。那麼乞巧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是古代女子的一種美好的心願。七夕之夜,女子們虔誠地祈求織女星,保佑自己心靈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的女工技藝,更祈求愛情婚姻的美滿幸福,這就是乞巧。千百年來,生活在中國各地的普通民眾,圍繞著這一節日都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但由於中國疆土面積廣闊,所處地域不同,女子們乞巧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陸』 七夕的習俗有哪些乞巧節就是七夕嗎

一、乞巧節是七夕的別稱,七夕節的其他別稱還有:七巧節,七姐誕。

二、習俗

1、游七姐水

民間傳說七夕節天上的七位仙女會下凡到河流中洗澡,這時的河水因沾了仙氣,人們洗了不但會帶來桃花運,還可以預防疾病。在廣西百色、靖西等民間認為,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的水是非常聖潔干凈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驅邪避病,又能使其愛情美滿、生活幸福。這個習俗和當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傳說有關。

2、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3、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4、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

5、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

『柒』 古時七夕節有什麼習俗「乞巧」是什麼

古時七夕節的風度習慣多種多樣。主要有:香橋會、接露水、七夕乞巧、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對月穿針、蘭夜鬥巧、游七姐水、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結紅頭繩、凈水視影、拜牛郎、拜床母、拜神、迎仙……

『捌』 七夕為什麼又叫乞巧節

傳說織女是一位紡織女神誕生於七月初七,是一位心靈手巧,心地善良的仙女。而在古詩中也提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弄機杼”。由此可見,織女是個聰明能幹,心靈手巧,於工衽織,在天上織雲錦,天衣無縫的仙女。因而,每當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時候,年輕的姑娘們便“且拜且祈”,向織女乞求智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

據《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為乞巧棚。”其盛況可見一斑。由“乞巧”還產生了許多習俗,例如“鬥巧” ,具體分為“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輸巧”、“蘭夜鬥巧”和“投針驗巧”等幾種形式。當日還有乞巧市,專門賣乞巧物品的市場,古人表現出的熱情側面反應了七夕節很受古人的重視。

熱點內容
野百合微博 發布:2024-10-01 06:01:24 瀏覽:251
可愛櫻花團 發布:2024-10-01 06:00:06 瀏覽:163
瓷肌玫瑰花粉 發布:2024-10-01 05:52:14 瀏覽:872
七夕開始了 發布:2024-10-01 05:50:51 瀏覽:630
鴻宇鮮花 發布:2024-10-01 05:50:41 瀏覽:30
金魚樹盆栽 發布:2024-10-01 05:24:15 瀏覽:676
蘋果盆栽怎麼做 發布:2024-10-01 05:18:32 瀏覽:687
龐瀚辰浪花一朵朵劇照 發布:2024-10-01 05:16:30 瀏覽:962
七夕轉賬好 發布:2024-10-01 05:08:30 瀏覽:928
靳東白百合假戲真做 發布:2024-10-01 05:08:22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