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梅花的鉤法
① 告訴我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月綠,王孫歸不歸.
《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
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掛小銀鉤。
陳慧瑛,女,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教授,博士生導師。
1934年6月15日生於上海市,原藉江蘇吳縣
-1953年 在上海民智小學、民智中學、真如中學高中畢業
1953-1957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畢業
1957-1959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任教
1959-1963年 在原民主德國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讀研究生
1963-1984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任教
1985-1986年 在聯邦德國海德堡大學進修
1986-1993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任教
1994-1995年 在聯邦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任教
1995-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任教
近十年的出版物;
1. 《國際社會學家辭典(下卷)》,(威·伯恩斯多夫/霍·克諾斯普主編。)1990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參與部分翻譯
2. 《高等學校德語專業高年級德語教學大綱,1993年6月,北京大學出版社,為大綱研訂組組長
3. 《西方名著入門(文學2)》,1995年6月,商務印書館出版,譯托馬斯·曼的《馬里奧和魔術師》
4. 《簡明漢德辭典》,商務印書館,承擔1/5編寫任務
5. 《重返德累斯頓一睹〈綠穹隆〉一易北河之濱紀行》,1990年1月,《東歐》雜志第1期,全部
6. 《淺談全國高等學校德語專業高年級大綱,兼談"德語作為外語"新專業》,1990年,《外語界》第4期,全部
梅花的故鄉在我們中國。梅花為十種名花之首。河南殷墟仰韶文化出土陶器中曾發現梅核;早在詩經中就有梅的記載。上述資料均可證明梅花在我國始栽已有四千年之久,始產於我國的雲、貴、川等省。後引神京、津。宋、、日本。
隋唐時期植梅、詠梅風極盛。宋代文學家、園藝家范成大等的《梅譜》是世界上梅花專著。宋代詩人陳亮為梅寫詩:「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消息、不怕雪埋藏。」是的,嚴冬百花凋謝,唯有梅花迎寒綻,與雪爭白,有踏雪尋梅之說。
梅花的品種繁多,有紫梅、紅梅、白梅、江梅、重葉梅、盆栽梅和高大的梅樹等二百多種。梅花勝地國內有多處:南京的梅花山蘇無錫的梅園江超山的十里梅海昌東湖的梅嶺;杭州西湖的孤山梅等等。有詩為證:「身處梅林簇,花海白似雪,溢香襲人來,、情花合密而又返回。」
梅花的壽命為花中之最。浙江天台山上國清寺有一株梅樹,由隋代種植開花至今,人稱隋梅,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湖北省黃梅縣竟有一株晉梅,樹齡比隋梅又高三百多年,被譽為梅樹之王。
美哉,中華古梅
梅花是我國傳統名花中最長壽的木本花卉,國內至今存留不少古梅,它們是祖國璀璨文化的歷史見證。
晉梅湖北省黃梅縣蔡山上的「江心古寺」,長著一棵古梅樹,左側枝已腐,右側取代主幹成樹冠,古梅至今蒼勁挺秀,生意盎然。據《黃梅縣志》記載,晉梅已有1600歲高齡,至今生長不衰,一度開出白色梅花。
梅花
拉丁文學名:Prunus mume
命名者:Apricot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 紅梅、綠梅等.
科屬:薔薇科、李屬
意義: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國花是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國花具有國家名片的象徵意義(我國社科院陶慶梅博士語)。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國人賞花,不僅賞花的外表,更欣賞花中蘊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形態特徵:
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 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干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6—7月果實成熟。(見圖2—1)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目前品種有3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紅梅、照水梅、綠萼、大紅、玉蝶灑金等型。其中宮粉最為普遍,花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型花紫白;綠萼型花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產地與習性: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繁殖與栽培: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應用: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相關故事:
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運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梅譜》說,紹興,吳興一帶有一種梅,名苔梅:「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絲飄飄可玩。」
《武林舊事》載,苔梅有兩種:一種苔蘚特厚,花特別多;一種苔如細絲,長尺余。
早梅
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 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 依然新白抱新紅。
紅 梅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梅花
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 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 春色如何入得來?
雪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早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銷。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墨梅
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故托緇塵異漢宮。
早梅
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村前深雪裡,昨夜一 枝開。
墨 梅
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夏馥從來琢玉人。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梅
貢性之
眼前誰識歲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滿天天似水,酒醒聽徹玉人簫。
歷代梅花詩
贈范曄
陸凱 南朝 宋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山園小梅
林和靖 唐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裡覓梅花
唐·蕭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梅花
宋·陳亮
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後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冬日雜興
宋·張耒
空山身欲老,徂歲臘還來。 愁怯年年柳,傷心處處梅。
綠蔬挑甲短,紅蠟點花開。 冰雪如何有,東風日夜回。
再和楊公濟梅花
宋·蘇軾
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
贈嶺上梅
宋·蘇軾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墨梅
宋·朱熹
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
題楊補之畫
宋·樓鑰
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
雪梅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香。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從張仲謀乞臘梅
宋·黃庭堅
聞君寺後野梅發,香蜜染成宮樣黃。 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釣雪舟倦睡
宋·楊萬里
小閣明窗半掩門,看書作睡正昏昏。 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瓶梅
宋·張道洽
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
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立春日賞紅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東風轉斗杓,陌頭楊柳雪才消。 曉來一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
應是化工嫌粉瘦,故將顏色助花嬌。 青枝綠葉何須辨,萬卉叢中奪錦標。
憶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 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
西湖梅
元·馮子振
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
鴛鴦梅
元·馮子振
並蒂連技朵朵雙,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畫角驚吹散,片影分飛最可傷。
題畫墨梅
元·陶宗儀
明月孤山處士家,湖光寒浸玉橫斜。 似將篆籀縱橫筆,鐵線圈成個個花。
陽山道中
元·釋善住
雨余春澗水爭分,野雉雙飛過古墳。 眼見人家住深塢,梅花繞屋不開門。
春晚雜興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沒屨深,清和天氣潤園林。 霏微小雨初晴處,暗數青梅立樹陰。
冬詞
元·郭鈺
疏林晴旭散啼鴉,高閣朱簾 地遮。 為問王孫歸也未?玉梅開到北枝花。
寄跡武塘賦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卻憶故園梅,雪掩寒山徑不開。 明月愁心兩相似,一枝素影待人來。
題畫梅
明·徐渭
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 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畫梅
明·徐渭
皓態孤芳壓俗姿,不堪復寫拂雲枝。 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
明·唐寅
題畫
雪壓江村陣作寒,園林俱是玉英攢。 急須沽酒澆清凍,亦有疏梅喚客看。
早春
明·陳繼儒
春風無力柳條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鋤插,掃開殘雪種梅花。
宋徽宗畫半開梅
明·趙友同
上皇朝罷酒初酣,寫出梅花蕊半含。 惆悵汴宮春去後,一枝流落到江南。
畫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籬邊遙見兩三枝。 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話尋常草木知。
畫梅
明·陳道復
竹籬巴外野梅香,帶雪分來入醉鄉。 紙張獨眠春自在,漫勞車馬笑人忙。
畫梅
明·陳道復
梅花得意佔群芳,雪後追尋笑我忙。 折取一技懸竹杖,歸來隨路有清香。
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雙梅樹,庭前昨夜風。 不知何處笛,並起一聲中。
早梅
明·通潤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 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
丁卯新正三日寫梅
明·李日華
檀口粉肋含笑語,春風拂拂為開懷。 酒人得此添狂興,詩句從天潑下來。
題畫詩冊頁
清·普荷
無事不尋梅,得梅歸去來。 雪深春尚淺,一半到家開。
山中雪後
清·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畫梅
清·金農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樓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滿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題唐解元小景
清·惲壽平
雪後輕橈入翠微,花溪寒氣上春衣。 過橋南岸尋春去,踏遍梅花帶月歸。
題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兩行,畫空疏影滿衣裳。 冰華化雪月添白,一日東風一日香。
早梅
清·寧調元
奼紫嫣紅恥效顰,獨從末路見精神。 溪山深處蒼崖下,數點開來不借春。
枯梅
清·吳淇
奇香異色著林端,百十年來忽興闌。 盡把精華收拾去,止留骨格與人看。
題畫梅
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轉乾坤屬畫家。 筆底春風揮不盡,東塗西抹總開花。
題畫梅
清·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梅花詩
清·俞樾內子
耐得人間雪與霜,百花頭上爾先香。 清風自有神仙骨,冷艷偏宜到玉堂。
和內子梅花詩
清·俞樾
庭院無塵夜有霜,見來不是等閑香。 寒宵同作羅浮夢,絕勝東坡在雪堂。
雨中元墓探梅
清·宋犖
探梅冒雨興還生,石逕鏗然杖有聲。 雲影花光乍吞吐,松濤岩溜互喧爭。
韻宜禪榻閑中領,幽愛園扉破處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題名。
落梅
清·律然
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里聞。 林下積來全是雪,嶺頭飛去半為雲。
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紛紛。
梅 花 詩
高啟
瓊枝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絕幾回開。
《紅樓夢》訪妙玉乞紅梅
曹雪芹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入世冷桃紅雪去,離塵香割紫雲來。 槎椏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紅樓夢》詠紅梅花(紅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紅樓夢》詠紅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葯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紅樓夢》詠紅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竟奢華。 閑廳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台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贈范曄
南北朝 陸凱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早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旁傍溪橋。 不知進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寒夜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
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真適園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間小坐夕陽遲, 香雪千枝與萬枝。 自入春來無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詩。
《雜詩》之一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初識梅花
盧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斷北人腸。 胭脂桃頰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妝。
次韻中玉早梅
黃庭堅
折得寒香不露機, 小穸斜日兩三枝。 羅帷翠葉深調護, 已被游蜂聖得知。
十一月後庭花盛開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開, 開時曾達千百回。 春風豈是多情思, 相伴花前去又來。
墨 梅
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 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 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
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卜運算元.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臨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 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殢人嬌.後亭梅開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雲間水遠。
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孤雁兒
李清照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玉樓春.紅梅
李清照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 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 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漁家傲
李清照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梅花引. 荊溪阻雪
蔣捷
白鷗問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
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不?花外樓,柳下舟。
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黃雲,濕透木棉裘。
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平樂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蝶戀花
歐陽修
簾幕東風寒料峭,雪裡香梅,先報春來早。 紅蠟枝頭雙燕小,金刀剪綵呈纖巧。
旋暖金爐薰蕙藻。酒入橫波,困不禁煩惱。 綉被五更春睡好,羅幃不覺紗窗曉。
臨江仙
辛棄疾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 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參考資料:再亭論壇
② 國畫梅花怎麼畫最簡單
1、勻圈畫法花
雙鉤圈花有工筆、意筆兩種形式,這里單講意筆形式,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較小的琅毫筆、羊毫筆(如葉筋、蘭竹、白雲),蘸淡墨從中鋒圈出花瓣。梅花的花瓣為五齣,花瓣要似圓非圓。用筆要有頓挫、虛實變化,勾線流暢,忌刻板生硬。花苞、花瓣的形狀、大小變化不要過圓,過圓就失去動意了。太扁則花瓣欠飽滿,若勾過尖似桃花,或勾過小似杏花。花有正側向背之分,花苞有初放未放之別。睡瓣用一筆勾出為「單勾」,兩筆勾出一個花瓣叫復勾。復勾圈花有變化,易生動,要求我們以筆寫形,以形寫意,以形寫神。用筆時要起筆藏鋒、收筆回鋒,筆上含濃淡墨的多少要在盤中不斷調整,不可一色畫到底。
2、花蒂、花蕊畫法
花須(絲)、花蕊均以中鋒蘸焦墨或濃墨來刻畫。正面的花蕊外形為圓形,側面花蕊似扇形,每根蕊須要有力度,蕊頭有筆觸地錯落點成,形似「椒珠」「蟹眼」。花朵、花蒂與枝幹連接部分,形似「丁」字形狀,也有稱之「丁香頭」,也有用「小」字形狀的。側面花蒂三筆畫出,先畫中間一筆,左右各一筆,或先畫左右兩筆,後畫中間一筆都可以的。怎樣順手就怎樣畫。背面花蒂為六筆完成,先畫五點,後畫中間花柄。花離枝幹不宜太近,也不宜太遠,花一定生長在枝上,留出花蒂的地方。勾花蕊要細心,花須要發自花心,花須不宜多,不宜太短,不宜過長,不宜過細,不宜過粗。一幅畫中,花朵、花蕾,不全是一樣大,在畫時要隨機應變,不可生搬硬套。
3、先句後點紅梅
勾完梅花後,若點成紅色(是在梅花的輪廓線內填色),要講色彩變化,調色不要過濃,濃則會把線條遮蓋上,線條不清晰,影響美觀。也更是不能平塗,平塗之法花朵呆板,悶,沒靈氣,無巧性,最好還是以筆根先蘸淡色,後蘸濃色。水分不宜過大,用點、氮法,一瓣一瓣地畫出五瓣花形,點色時要不規則地留出一點空白。一朵花里,有一兩瓣或三瓣即可,不要每一瓣都留空白。留空白,在一組花里要特別注意空白的位置不能相同,大小不能相同。色彩既要諧調,還要有跳動,就是在一個色調中的基礎上用加強、減弱色調的手段來調整花的色彩變化。紅梅常用的較沉穩的色彩有硃砂、胭脂、曙紅。
4、先勻後點綠梅
綠梅畫法同上,關鍵是用色問題。常用的色彩是草綠、二綠、三綠。在使用二綠、三綠時應稀於草綠。因色內粉性大,亮度差,透明程度差,覆蓋力強,在使用時更為小心。若以草綠色為主調來畫梅花,可先蘸草綠後蘸花青色來加強調整。用三綠為主調時,可用二綠、草綠、花青來調整畫面,這三種色的深淺結合使用要注意色的調配和色彩跳動與統一。
5、先句後點黃梅
畫黃梅的方法同上,在色彩使用上對初學者可能會感到有點不太好使用,黃色透明程度高。正因如此,色彩用得濃了,畫面有一種燥的感覺;用得淡了.色彩不但不突出,而且在畫時又不容易看出效果。我認為,色彩只能淡不能濃,濃則畫面不易調整,淡則易於調整,一是可在原色上加重。二是可用另一色彩來襯托。三是淡黃加淡硃漂或是淡曙紅或淡黃加淡褚石均可進行全面調整,局部加強。
6、先句後點白梅
梅花勾完後,不著色其本身就已是白色,可著色,可不著色,就看自己的構思了。若計劃塗白色,就必須從背面塗色,因白色是不透明、不透亮、覆蓋力最強、粉性最大、膠質性最大的一種色彩。背面點色時色彩不宜濃,同樣不能超出輪廓線。若感覺白花不突出,可採用勾勒法在白梅的輪廓線外用另一種色彩再勾勒一次。如淡黃加淡墨,淡草綠加淡墨,淡花青加淡墨等較為合適。其次,可採用襯托的辦法加強效果,用淡綠色或淡灰色等色來襯托。其方法也必須從背面用較大點的毛筆點、虱、掃之法來烘托,不能平刷、平塗。根據畫面的平衡程度,不斷調整色彩的使用,用色彩補充畫面平衡,襯托白花。
7、點彈結合法
梅花點完後某個局部地方覺得還不豐富,不爛漫,可採用彈點相結合的辦法來處理。彈色在整個畫面中只能是起個點綴作用,不能佔主要地位。這個辦法適應於紅、黃、綠、白梅。如畫紅梅,有時是在一幅畫完成時覺得某個部分不理想,可用毛筆蘸紅色點彈。調色時不宜過濃,過濃時不易把色彩彈下,過稀時不易把第一層深色蓋上,要濃稀適中。彈色有時不一定會掌握很好,可進行局部點修。點還可以加大,過疏時可再加點,彈點時注意與自己的主體畫面相諧調、融合。真正能起到一個點綴作用,某個部位需要有層次表現,一般先彈較深一點的顏色,等第一層深色基本干時,再彈第二層較淺一點的顏色,若感覺層次厚度還有點差,可用較亮的顏色適當點上幾點,這樣處理,厚度感、層次感就表現得生動活潑。然後可穿枝。穿枝時不要面面俱到,若面面俱到,其畫面就失去了爛漫之風采。
③ 表示梅花詩句的
萬木凍欲折, 孤根來暖獨回。
前村深雪源里, 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 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 先發望春台。
唐朝有個和尚,法號叫作齊己。齊己和尚很喜歡寫詩,寫得也很好,可算是所謂詩僧。他有個好友鄭谷,也是當時的詩人。因為他們都寫詩,自然能談得來。
有一次,齊己寫了一首五律,叫《早梅》,它的頷聯是:"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過了幾天,鄭谷來串門。齊己和尚對他說:"我寫了一首五律,你給我看看怎麼樣?"鄭谷看了半天,說:"寫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點,你寫的是『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早梅就是早開的梅花,一般不會『數枝開』,『數枝』就是開了一片啦,我覺得應該把『數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這就顯得這梅花是早開的梅花。"
齊己和尚一聽,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說:"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啊。"因為鄭谷只提出一個字的修改意見,但卻堪稱老師,所以叫一字之師。
④ 有人知道擅長畫梅的 何如 嗎
LZ好,(一)墨梅流派和他的風格。
墨梅的創始,和文學有密切關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蘇東坡等詩人熱情地歌頌梅花的豐神和風骨,使人們對梅花產生了無限珍愛的感情,「無聲之詩」的畫繼之而起,梅花也就成為畫壇上盛極一時的題材了。當時對畫梅最有創造和貢獻的當推釋仲仁和揚補之。仲仁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大詩人黃庭堅見了大加贊揚說:「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一時華光的墨梅便成了畫壇上一個新的品種。趙孟頫墨梅題跋也曾說:「世之論墨梅者,皆以華光為稱首。」
揚補之接受了華光的衣缽,在此基礎上發展,把自己寫的墨梅,送給宋徽宗趙佶看。趙佶說他寫的是「村梅」,因而他自稱為「奉敕村梅」。他創造了兩種畫梅的方法:一種用水墨塗於絹上烘托出梅的點點白葩,另一種是以墨筆圈出梅花潔白芳馨的特色。金冬心(農)說:「揚補之為華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處如鷺立寒汀,不欲為人作近玩也。」(《冬心畫梅題記》)後來揚的兩個外甥湯叔雅、湯叔用也擅長此道。《冬心畫梅題記》:「揚補之甥湯叔雅,宋開禧間與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謂之倒暈花枝。時有茅進士汝元亦擅名當世。叔雅畫梅,曾見於吾鄉梁少師鄉林家,不愧逃禪叟(揚補之)。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嘗睹者。」
發展到元代,據說元四家的吳鎮(仲圭),以及王冕,都是畫梅能手。范成大雲:「近世始畫墨梅,江西揚補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實繁,蓋吳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范村梅菊譜》)由此看來,王冕正是這派的嫡系。
元末蒲庵禪師有《梅花歌》:「會稽王冕高頰顴,愛梅自號梅花仙。豪來寫遍羅浮雪千樹,脫巾大叫成花顛。有時百金閑買東山屐,有時一壺獨釣西湖船。暮校梅花譜,朝誦梅花篇。水邊籬落見孤韻,恍然悟得華光禪。我昔識公蓬萊古城下,卧雲草閣秋瀟灑。短衣迎客懶梳頭,只把梅花索高價。……」(郎瑛《七修類稿·山農刺時》)
從《梅花歌》來看,王冕正是接受了華光、揚、湯一派的傳統,孜孜不倦地學習梅花譜和梅花篇,在這基礎上,發揮了他的藝術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正如清朝朱方靄說的:「畫梅須高人,非人梅則俗,會稽煮石農,妙筆繪寒玉。」(《畫梅題記》)這種意識在王冕的題畫中表現得很突出,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顯示了孤傲正直的性格,有的表達了與統治階級不合作的精神,有的流露了愛國主義的熱忱,有的表現出自己的不凡抱負和樂觀的感情,他想把自己的情感激流灌注在繪畫創作的園地上。王冕愛畫的梅花,據清代宜興吳仲倫在題鄭小僬(淳)梅冊上說:「王元章喜寫野梅,不畫官梅。」(《竹波軒梅冊》)何謂野梅?凡生長在山野清絕的地方,梅干勁直,盡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時也叫村梅。何謂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卻天真,干多盤曲,叫做官梅,也稱宮梅。有人往往以野梅比為「疏曠平遠」,以官梅比為「金碧庄嚴」,藉以隱喻不同環境中的不同人格。明朝孫長真往往摹仿王冕此種畫法,所以他題詩說:「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詩人獨得梅清性,不畫官梅畫野梅。」(《畫梅辨難》)
且看王冕墨梅(圖1)。一枝梅花,橫斜在畫幅的中間,枝幹一拉數尺長,顯出很有勁,枝的梢頭,露出了筆的尖鋒,更突出了它的清高拔俗,十數朵梅花,含苞欲放地洋溢著蓬勃的生氣,令人感到醒目清新。這是他抓住最典型的一枝,表達了集中凝聚的效果,從他內心的感情來渲染花枝的景色,又以花枝的景色來反映自己的胸襟。題詩曰:「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按《竹齋詩集》,「流」字作「留」)
他的「墨梅」風格,可用「神韻秀逸」四字來概括。試從構圖、枝幹、花等方面來分析。畫梅構圖以枝幹為主。王冕畫梅花的成功,與他構圖是分不開的。構圖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種。疏的如疏影橫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塵為妙。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直,照應有情,要密中見疏,疏中仍有聚散謂之得直。密的如繁花密蕊。第三法,首開其宗的就是王冕。朱方靄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至元煮石山農始易以繁花,千叢萬簇,倍覺風神綽約,珠胎隱現,為此花別開生面。明時陳憲章常師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繼之。」(《畫梅題記》)王冕這種構圖就是以密取勝,同時做到密而不亂,繁而有韻。在枝乾的構圖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長處疏,短處密,疏散處疏,交錯處密,疏可走馬,密不容針;他能把握虛虛實實,而且層次分明,應有盡有。他在華光和尚的「多而不繁,少而不虧」,揚補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論基礎上更有所發揮。在枝乾的質感上,運用了湯叔雅的「其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鐵鞭者,有如鶴膝者,有如龍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釣竿者」的理論,加以具體實踐,因此他立干如龍,勁似鐵;發梢如箭,短如戟。梅干如龍不容易,畫時必須彎曲有力,用筆多轉折,或以飛白出之。要勁也不易做到,畫時筆須頓挫得直,使轉有方。畫梅梢貴直,但要直中仍有韻致,絕非如尺。他的枝梢一筆拉到幾尺長,枝的梢頭,露出了筆的尖鋒,突出了梅的清高拔俗。因此令人感到風神綽約,美奕有致。畫花,他也不是只畫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態,表現出或嬌艷,或清雅,或燦爛,或蕭疏等等姿態;在開花的形態上,也運用了湯叔雅的「其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開謝,有落英」的理論,畫出了老樹枝怪花疏,嫩樹枝密花繁。總之對於行校、布干、點萼、生花都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掌握了筆墨洗練功夫,集中表現了他的新風貌。明魯宗賢說:「古今畫梅誰者高,前有補之後王老。」(《雪湖梅譜》)清趙蘭舟說:「揚補之、王元章為癯仙,盡洗鉛華,別開生面,華光老人又為寫影傳神,畫梅之能事畢矣。」(《竹波軒梅冊》)前人對他評價極高。
(二)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
墨梅自華光和尚創造以來,經過揚補之、湯叔雅等人的努力,已取得顯著成績。但它能繼承下來,還是與王冕的努力分不開的。他曾作了種種水墨畫的嘗試。筆墨的洗練功夫,使墨梅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邁進了一大步。下面是幾位名人對他的評語。明朝畫梅高手姚淛有詩曰:「畫梅用墨不用色,華光從來有筆力。紛紛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荊棘。補之叔雅師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前元博士柯九思,愛將脂粉染梅枝。王家元章傳墨法,雪月風煙種種奇。」(《雪湖梅譜》)劉基有詩曰:「會稽老王拙且痴,能畫梅花稱絕奇。春窗走筆生古怪,中有窈窕傾城姿。人生得閑真是好,得閑不閑惟此老。布袍闒茸發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惱。天生梅實可知羹,爾梅有花結不成。世間花實總尤物,不如畫圖終古無枯榮。」(《誠意伯文集》)
從姚淛、劉基等詩句看來,可以知道王冕水墨作畫的才能和畫出雪、月、風、煙種種奇絕的形態。明代吳興沈堯龍甚至直接稱王冕為「墨王」:「君身前是林處士,人間空復數墨王。」可見明代對王冕墨梅成就的敬佩。可惜他的遺作很少。我們雖然無法欣賞他那各種絕奇的精彩作品,但從後人的詩作中,可知他畫過雪梅,如《南湖集》卷四:「王郎胸次亦情奇,畫寫孤山雪後枝。老我江南無俗事,為渠日日賦新詩。」他畫過月梅,如高士奇題王元章絕句雲:「不分村野與溪橋,亂寫橫枝一二條。酒醒只疑疏影落,朦朧煙月伴寒宵。」難怪劉基說他梅花奇絕,落筆分晴曦,花如露後珠玉一般,枝如水影中龍蛇游舞一樣,水墨畫的效果達到呼寒呼冷、解暑解寒的程度。
王冕的筆墨洗練的功力,也值得注意。他發枝筆力遒勁,形神兼備,這是他從勤學苦練,千錘百煉中得來。執筆挺直,才能筆筆堅挺,而無蛇腹鼠尾的毛病。中鋒、偏鋒用得好,行枝接續,氣力頓挫處才能斷而復連,交接處停而勿滯。手弗偏重偏輕,故能一氣呵成。這是他煉氣於骨的手法。清朝何璦王詩:「山農筆力勁如鐵,中有窈窕姿傾城。清標信有煙霞骨,補之而後存典型。」(《題王元章墨梅》)
在圈花法上,他也有所發揮。揚補之以「筆分三趯攢成瓣」圈花。即花瓣要如鐵線圈成,一筆三頓挫畫之。王冕把這種畫法稍加改變,改成為一筆二頓挫,這就是乾隆所說的「鉤圈略異揚家法」。這也是他從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有人稱之為「白花頭畫法」。這個創造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明代的陳憲章、盛行之、劉世儒、清代的羅兩峰等人都學二筆圈花。後來到金冬心、童二樹等人出,更簡單地改為一筆圈花。雖然,元明以三筆二筆成瓣,但其側瓣及小苞還是一筆。王冕圈花的畫法是用筆不飄浮,嚴謹逼真。明魏成憲詩雲:「山農作畫同作書,花瓣圈來鐵線如。真個匆匆不潦草,墨痕濃淡點椒除。」(《百梅集·墨梅題跋》)
另外王冕又發揮了「破蕊之法」。什麼叫破蕊之法?梅花原來有花須,須上有小點叫英,他畫花須不點英,看去很零亂,不像須,也不像英,這叫「破蕊之法」。揚補之也有此畫法,這是野梅的畫法,與官梅的畫法不同。有人稱「亂圈花瓣亂拈須,野梅花與官梅殊」,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畫梅之難不在枝幹,而在花。王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他的「萬玉圖」真是千蕊萬朵,含笑盈枝,香度凌風,占滿在畫幅上,顯示了樂觀主義精神。就是後來的羅兩峰、童二樹也是莫及的。清代方祖詩雲:「美人高士超絕處,不在搓椏枝幹間。破蕊圈花真法在,兩峰二樹費尋攀。」難怪他要自傲地說:「冰花朵朵圓似玉,羌笛吹它不下來。」
(三)王冕墨梅的影響
王冕的墨梅對明代影響深遠。特別通過徐渭、陳淳等人的發展與豐富,逐漸出現了大寫意與沒骨花卉繁榮並峙的局面。
徐渭對元章的畫推崇備至,他學元章的墨梅,下了相當功夫。他認為圈花最難,說:「吾圈花少讓元章筆,發干元章不若吾。」徐文長天才縱逸,睥睨一世,他認為發干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則不及元章。從這句話里可知他對元章的佩服程度。凡是畫過梅花的人都知道,畫梅之難,不在干,而在花;畫花則難在須與蒂。清朝懶園居士說:「青藤(即徐渭)畫梅,圈不成圈,枝不成枝,一片神行,其用筆如生龍活虎,不可捉摸,其潑墨也如空中雲霧,舒捲自然。」(《畫梅辨難》)這說明徐的畫風是大寫意。徐、王二人風格是不相同的。從功夫上看,自然元章要比青藤深得多了。
徐渭不但學王冕畫梅,且學他為人,學他畫梅花換米。徐渭曾憑吊王冕墓,並對當時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家予以嘲笑。其詩說:「君畫梅花來換米,予今換米亦梅花。安能喚起王居士,一笑花家與米家。」(《徐文長集》)徐還同情王冕的艱苦生活,猜測他究竟多少斗米,換一幅梅花:「想見元章愁米日,不知幾斗換冰枝。」徐看了王冕的墨梅,想臨摹它,又感到無從下手,便在題王元章倒枝梅畫中寫道:「皓態孤芳壓俗姿,不堪復寫拂雲枝。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
明代幾位畫梅高手,劉世儒、陳憲章、王謙、盛行之都是王冕的衣缽繼承人。劉世儒少時於故鄉的石壁上,看見元章的梅花,大為鼓舞,從此特別愛好,就深思力學,畫起梅花來了。據說,他很喜愛王元章的雪梅,曾想盡辦法,搞過試驗:其中有種畫法,是當他礬絹時,先剪好碎片的油紙,畫就搞成,這樣看去好像雪點紛紛,與花爭勝,效果很好。當時畫家謝時臣贊為「神品」。王冕畫枝條,畫得很勁秀,據說先從畫竹入手,因此劉雪湖畫梅也從畫竹開始。徐文長題其墨梅詩說:「雪湖劉子故不俗,未畫梅花先寫竹。花梅筱竹兩相於,直干橫梢鐵不如。」朱多煃題詩有「陳淳已死沈士老,晚得山陰劉世儒」句。文徵明也贊揚說:「雪湖發干遒勁,有天然之處,花亦雅稱,異日當為第一流雲。」(《雪湖梅譜》)其實,劉世儒的成就,比不上王冕、徐渭。徐文長題雪湖墨梅詩說:「我客金陵訪畫梅,畫梅莫妙盛行之。劉君放逸不可羈,一劉一盛無雄雌。」(《畫梅辨難》)明代畫家學王冕的尚有周昊、孫從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顯等人。可見摹仿王冕的筆法是風靡一時的。
清代的揚州八怪,如羅聘、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人都深受他的影響。如羅聘學他的圈白頭花,金農、汪士慎學他的千花萬蕊,李方膺學他的水墨淋漓。雖然各家風格不同,但還是從他那裡蛻化出來。其他如以畫梅稱世的童二樹也是學元章的筆法,蔣子延稱童二樹在洛陽所畫的梅花懸之能引蜂蝶。《碧溪詩》記載:「二樹生時,其母李太夫人夢一髯翁,驅一牛,負梅花而至,越日乃生。其髯翁即煮石山農王冕也,其畫蓋有所授也。」當然是無稽之談,但可見王冕的畫在人民群眾中也很有影響。
對明清畫家畫梅的特色,清朝懶園居士說:「吾人當師王元章之秀逸,劉雪湖之蒼老,徐青藤之神化,童二樹雄偉有餘,神化不足,金冬心則細枝堅挺,粗根庸弱。」這話確有道理。
王冕的畫,對明清畫壇,影響深遠。他為水墨畫打下了穩固基礎,引導了徐文長輩從摹古的一套清規戒律中跳出來,創造了新生命。他以自己的詩文畫來反抗元蒙貴族的統治,同情人民的疾苦,深刻地暴露當時的社會黑暗面,有它的積極意義。正因為此,他才受到廣大人民的熱愛和尊敬,被贊為「人奇志奇胸磊落,是花千古無枯榮」。 22775希望對你有幫助!
⑤ 梅花針圍脖的織法
1、起6針,環成一個圈。在鉤14個x小辮,前5針環成個圈,在鉤三個小辮連在長辨上。
⑥ 請問這個墊子要怎麼鉤
你好!
這個手工鉤織的工藝墊是拼接而成。它的最佳操作方法是:底盤——葉子——用花裝飾。針法:立柱。
1.底盤:方向從圓心嚮往外鉤鉤到一定的高度以後開始鉤第一圈葉子內環套。既:鉤到一定的高度時開始鉤小辮子,然後等距離的將鉤小辮子固定在底盤上。接下來繼續鉤底盤,鉤到一定高度時開始鉤第二圈葉子內環套,方法同第一圈,以後類推到第三圈結束再往前鉤出底盤的寬度來。
2.葉子:從右到左開始在每一個葉子內環套當中鉤立柱即可。(參照成品圖)
3.加花裝飾:先鉤小辮子,然後在每個小辮子當中鉤出立柱,再回捲成梅花形狀用手針縫固定。
要領提示:
(1)。線粗細決定成品的大小,所以要根據你所需要的大小來採用材料。
(2)。此墊針法非常簡單,花形變化不大,只有中長立柱既能完成作品,但是立柱在葉子尖部鉤兩針短針來造型,請你參照成品圖來處理為好。
(3)裝飾時要用耐用結實的線來固定。因為靠或坐都會造成磨損,走形甚至損壞。
(4)最好選用混紡線,揉軟,色澤艷麗,耐磨,易清洗。
我的回答供參考。
⑦ 如何勾茶杯墊
製作方法一:
⑧ 王冕墨梅圖
(一)墨梅流派和他的風格。
墨梅的創始,和文學有密切關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蘇東坡等詩人熱情地歌頌梅花的豐神和風骨,使人們對梅花產生了無限珍愛的感情,「無聲之詩」的畫繼之而起,梅花也就成為畫壇上盛極一時的題材了。當時對畫梅最有創造和貢獻的當推釋仲仁和揚補之。仲仁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大詩人黃庭堅見了大加贊揚說:「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一時華光的墨梅便成了畫壇上一個新的品種。趙孟頫墨梅題跋也曾說:「世之論墨梅者,皆以華光為稱首。」
揚補之接受了華光的衣缽,在此基礎上發展,把自己寫的墨梅,送給宋徽宗趙佶看。趙佶說他寫的是「村梅」,因而他自稱為「奉敕村梅」。他創造了兩種畫梅的方法:一種用水墨塗於絹上烘托出梅的點點白葩,另一種是以墨筆圈出梅花潔白芳馨的特色。金冬心(農)說:「揚補之為華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處如鷺立寒汀,不欲為人作近玩也。」(《冬心畫梅題記》)後來揚的兩個外甥湯叔雅、湯叔用也擅長此道。《冬心畫梅題記》:「揚補之甥湯叔雅,宋開禧間與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謂之倒暈花枝。時有茅進士汝元亦擅名當世。叔雅畫梅,曾見於吾鄉梁少師鄉林家,不愧逃禪叟(揚補之)。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嘗睹者。」
發展到元代,據說元四家的吳鎮(仲圭),以及王冕,都是畫梅能手。范成大雲:「近世始畫墨梅,江西揚補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實繁,蓋吳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范村梅菊譜》)由此看來,王冕正是這派的嫡系。
元末蒲庵禪師有《梅花歌》:「會稽王冕高頰顴,愛梅自號梅花仙。豪來寫遍羅浮雪千樹,脫巾大叫成花顛。有時百金閑買東山屐,有時一壺獨釣西湖船。暮校梅花譜,朝誦梅花篇。水邊籬落見孤韻,恍然悟得華光禪。我昔識公蓬萊古城下,卧雲草閣秋瀟灑。短衣迎客懶梳頭,只把梅花索高價。……」(郎瑛《七修類稿·山農刺時》)
從《梅花歌》來看,王冕正是接受了華光、揚、湯一派的傳統,孜孜不倦地學習梅花譜和梅花篇,在這基礎上,發揮了他的藝術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正如清朝朱方靄說的:「畫梅須高人,非人梅則俗,會稽煮石農,妙筆繪寒玉。」(《畫梅題記》)這種意識在王冕的題畫中表現得很突出,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顯示了孤傲正直的性格,有的表達了與統治階級不合作的精神,有的流露了愛國主義的熱忱,有的表現出自己的不凡抱負和樂觀的感情,他想把自己的情感激流灌注在繪畫創作的園地上。王冕愛畫的梅花,據清代宜興吳仲倫在題鄭小僬(淳)梅冊上說:「王元章喜寫野梅,不畫官梅。」(《竹波軒梅冊》)何謂野梅?凡生長在山野清絕的地方,梅干勁直,盡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時也叫村梅。何謂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卻天真,干多盤曲,叫做官梅,也稱宮梅。有人往往以野梅比為「疏曠平遠」,以官梅比為「金碧庄嚴」,藉以隱喻不同環境中的不同人格。明朝孫長真往往摹仿王冕此種畫法,所以他題詩說:「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詩人獨得梅清性,不畫官梅畫野梅。」(《畫梅辨難》)
且看王冕墨梅(圖1)。一枝梅花,橫斜在畫幅的中間,枝幹一拉數尺長,顯出很有勁,枝的梢頭,露出了筆的尖鋒,更突出了它的清高拔俗,十數朵梅花,含苞欲放地洋溢著蓬勃的生氣,令人感到醒目清新。這是他抓住最典型的一枝,表達了集中凝聚的效果,從他內心的感情來渲染花枝的景色,又以花枝的景色來反映自己的胸襟。題詩曰:「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按《竹齋詩集》,「流」字作「留」)
他的「墨梅」風格,可用「神韻秀逸」四字來概括。試從構圖、枝幹、花等方面來分析。畫梅構圖以枝幹為主。王冕畫梅花的成功,與他構圖是分不開的。構圖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種。疏的如疏影橫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塵為妙。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直,照應有情,要密中見疏,疏中仍有聚散謂之得直。密的如繁花密蕊。第三法,首開其宗的就是王冕。朱方靄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至元煮石山農始易以繁花,千叢萬簇,倍覺風神綽約,珠胎隱現,為此花別開生面。明時陳憲章常師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繼之。」(《畫梅題記》)王冕這種構圖就是以密取勝,同時做到密而不亂,繁而有韻。在枝乾的構圖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長處疏,短處密,疏散處疏,交錯處密,疏可走馬,密不容針;他能把握虛虛實實,而且層次分明,應有盡有。他在華光和尚的「多而不繁,少而不虧」,揚補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論基礎上更有所發揮。在枝乾的質感上,運用了湯叔雅的「其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鐵鞭者,有如鶴膝者,有如龍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釣竿者」的理論,加以具體實踐,因此他立干如龍,勁似鐵;發梢如箭,短如戟。梅干如龍不容易,畫時必須彎曲有力,用筆多轉折,或以飛白出之。要勁也不易做到,畫時筆須頓挫得直,使轉有方。畫梅梢貴直,但要直中仍有韻致,絕非如尺。他的枝梢一筆拉到幾尺長,枝的梢頭,露出了筆的尖鋒,突出了梅的清高拔俗。因此令人感到風神綽約,美奕有致。畫花,他也不是只畫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態,表現出或嬌艷,或清雅,或燦爛,或蕭疏等等姿態;在開花的形態上,也運用了湯叔雅的「其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開謝,有落英」的理論,畫出了老樹枝怪花疏,嫩樹枝密花繁。總之對於行校、布干、點萼、生花都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掌握了筆墨洗練功夫,集中表現了他的新風貌。明魯宗賢說:「古今畫梅誰者高,前有補之後王老。」(《雪湖梅譜》)清趙蘭舟說:「揚補之、王元章為癯仙,盡洗鉛華,別開生面,華光老人又為寫影傳神,畫梅之能事畢矣。」(《竹波軒梅冊》)前人對他評價極高。
(二)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
墨梅自華光和尚創造以來,經過揚補之、湯叔雅等人的努力,已取得顯著成績。但它能繼承下來,還是與王冕的努力分不開的。他曾作了種種水墨畫的嘗試。筆墨的洗練功夫,使墨梅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邁進了一大步。下面是幾位名人對他的評語。明朝畫梅高手姚淛有詩曰:「畫梅用墨不用色,華光從來有筆力。紛紛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荊棘。補之叔雅師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前元博士柯九思,愛將脂粉染梅枝。王家元章傳墨法,雪月風煙種種奇。」(《雪湖梅譜》)劉基有詩曰:「會稽老王拙且痴,能畫梅花稱絕奇。春窗走筆生古怪,中有窈窕傾城姿。人生得閑真是好,得閑不閑惟此老。布袍闒茸發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惱。天生梅實可知羹,爾梅有花結不成。世間花實總尤物,不如畫圖終古無枯榮。」(《誠意伯文集》)
從姚淛、劉基等詩句看來,可以知道王冕水墨作畫的才能和畫出雪、月、風、煙種種奇絕的形態。明代吳興沈堯龍甚至直接稱王冕為「墨王」:「君身前是林處士,人間空復數墨王。」可見明代對王冕墨梅成就的敬佩。可惜他的遺作很少。我們雖然無法欣賞他那各種絕奇的精彩作品,但從後人的詩作中,可知他畫過雪梅,如《南湖集》卷四:「王郎胸次亦情奇,畫寫孤山雪後枝。老我江南無俗事,為渠日日賦新詩。」他畫過月梅,如高士奇題王元章絕句雲:「不分村野與溪橋,亂寫橫枝一二條。酒醒只疑疏影落,朦朧煙月伴寒宵。」難怪劉基說他梅花奇絕,落筆分晴曦,花如露後珠玉一般,枝如水影中龍蛇游舞一樣,水墨畫的效果達到呼寒呼冷、解暑解寒的程度。
王冕的筆墨洗練的功力,也值得注意。他發枝筆力遒勁,形神兼備,這是他從勤學苦練,千錘百煉中得來。執筆挺直,才能筆筆堅挺,而無蛇腹鼠尾的毛病。中鋒、偏鋒用得好,行枝接續,氣力頓挫處才能斷而復連,交接處停而勿滯。手弗偏重偏輕,故能一氣呵成。這是他煉氣於骨的手法。清朝何璦王詩:「山農筆力勁如鐵,中有窈窕姿傾城。清標信有煙霞骨,補之而後存典型。」(《題王元章墨梅》)
在圈花法上,他也有所發揮。揚補之以「筆分三趯攢成瓣」圈花。即花瓣要如鐵線圈成,一筆三頓挫畫之。王冕把這種畫法稍加改變,改成為一筆二頓挫,這就是乾隆所說的「鉤圈略異揚家法」。這也是他從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有人稱之為「白花頭畫法」。這個創造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明代的陳憲章、盛行之、劉世儒、清代的羅兩峰等人都學二筆圈花。後來到金冬心、童二樹等人出,更簡單地改為一筆圈花。雖然,元明以三筆二筆成瓣,但其側瓣及小苞還是一筆。王冕圈花的畫法是用筆不飄浮,嚴謹逼真。明魏成憲詩雲:「山農作畫同作書,花瓣圈來鐵線如。真個匆匆不潦草,墨痕濃淡點椒除。」(《百梅集·墨梅題跋》)
另外王冕又發揮了「破蕊之法」。什麼叫破蕊之法?梅花原來有花須,須上有小點叫英,他畫花須不點英,看去很零亂,不像須,也不像英,這叫「破蕊之法」。揚補之也有此畫法,這是野梅的畫法,與官梅的畫法不同。有人稱「亂圈花瓣亂拈須,野梅花與官梅殊」,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畫梅之難不在枝幹,而在花。王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他的「萬玉圖」真是千蕊萬朵,含笑盈枝,香度凌風,占滿在畫幅上,顯示了樂觀主義精神。就是後來的羅兩峰、童二樹也是莫及的。清代方祖詩雲:「美人高士超絕處,不在搓椏枝幹間。破蕊圈花真法在,兩峰二樹費尋攀。」難怪他要自傲地說:「冰花朵朵圓似玉,羌笛吹它不下來。」
(三)王冕墨梅的影響
王冕的墨梅對明代影響深遠。特別通過徐渭、陳淳等人的發展與豐富,逐漸出現了大寫意與沒骨花卉繁榮並峙的局面。
徐渭對元章的畫推崇備至,他學元章的墨梅,下了相當功夫。他認為圈花最難,說:「吾圈花少讓元章筆,發干元章不若吾。」徐文長天才縱逸,睥睨一世,他認為發干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則不及元章。從這句話里可知他對元章的佩服程度。凡是畫過梅花的人都知道,畫梅之難,不在干,而在花;畫花則難在須與蒂。清朝懶園居士說:「青藤(即徐渭)畫梅,圈不成圈,枝不成枝,一片神行,其用筆如生龍活虎,不可捉摸,其潑墨也如空中雲霧,舒捲自然。」(《畫梅辨難》)這說明徐的畫風是大寫意。徐、王二人風格是不相同的。從功夫上看,自然元章要比青藤深得多了。
徐渭不但學王冕畫梅,且學他為人,學他畫梅花換米。徐渭曾憑吊王冕墓,並對當時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家予以嘲笑。其詩說:「君畫梅花來換米,予今換米亦梅花。安能喚起王居士,一笑花家與米家。」(《徐文長集》)徐還同情王冕的艱苦生活,猜測他究竟多少斗米,換一幅梅花:「想見元章愁米日,不知幾斗換冰枝。」徐看了王冕的墨梅,想臨摹它,又感到無從下手,便在題王元章倒枝梅畫中寫道:「皓態孤芳壓俗姿,不堪復寫拂雲枝。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
明代幾位畫梅高手,劉世儒、陳憲章、王謙、盛行之都是王冕的衣缽繼承人。劉世儒少時於故鄉的石壁上,看見元章的梅花,大為鼓舞,從此特別愛好,就深思力學,畫起梅花來了。據說,他很喜愛王元章的雪梅,曾想盡辦法,搞過試驗:其中有種畫法,是當他礬絹時,先剪好碎片的油紙,畫就搞成,這樣看去好像雪點紛紛,與花爭勝,效果很好。當時畫家謝時臣贊為「神品」。王冕畫枝條,畫得很勁秀,據說先從畫竹入手,因此劉雪湖畫梅也從畫竹開始。徐文長題其墨梅詩說:「雪湖劉子故不俗,未畫梅花先寫竹。花梅筱竹兩相於,直干橫梢鐵不如。」朱多煃題詩有「陳淳已死沈士老,晚得山陰劉世儒」句。文徵明也贊揚說:「雪湖發干遒勁,有天然之處,花亦雅稱,異日當為第一流雲。」(《雪湖梅譜》)其實,劉世儒的成就,比不上王冕、徐渭。徐文長題雪湖墨梅詩說:「我客金陵訪畫梅,畫梅莫妙盛行之。劉君放逸不可羈,一劉一盛無雄雌。」(《畫梅辨難》)明代畫家學王冕的尚有周昊、孫從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顯等人。可見摹仿王冕的筆法是風靡一時的。
清代的揚州八怪,如羅聘、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人都深受他的影響。如羅聘學他的圈白頭花,金農、汪士慎學他的千花萬蕊,李方膺學他的水墨淋漓。雖然各家風格不同,但還是從他那裡蛻化出來。其他如以畫梅稱世的童二樹也是學元章的筆法,蔣子延稱童二樹在洛陽所畫的梅花懸之能引蜂蝶。《碧溪詩》記載:「二樹生時,其母李太夫人夢一髯翁,驅一牛,負梅花而至,越日乃生。其髯翁即煮石山農王冕也,其畫蓋有所授也。」當然是無稽之談,但可見王冕的畫在人民群眾中也很有影響。
對明清畫家畫梅的特色,清朝懶園居士說:「吾人當師王元章之秀逸,劉雪湖之蒼老,徐青藤之神化,童二樹雄偉有餘,神化不足,金冬心則細枝堅挺,粗根庸弱。」這話確有道理。
王冕的畫,對明清畫壇,影響深遠。他為水墨畫打下了穩固基礎,引導了徐文長輩從摹古的一套清規戒律中跳出來,創造了新生命。他以自己的詩文畫來反抗元蒙貴族的統治,同情人民的疾苦,深刻地暴露當時的社會黑暗面,有它的積極意義。正因為此,他才受到廣大人民的熱愛和尊敬,被贊為「人奇志奇胸磊落,是花千古無枯榮」。
⑨ 國畫梅花怎麼畫
1、勻圈畫法花
雙鉤圈花有工筆、意筆兩種形式,這里單講意筆形式,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較小的琅毫筆、羊毫筆(如葉筋、蘭竹、白雲),蘸淡墨從中鋒圈出花瓣。梅花的花瓣為五齣,花瓣要似圓非圓。用筆要有頓挫、虛實變化,勾線流暢,忌刻板生硬。花苞、花瓣的形狀、大小變化不要過圓,過圓就失去動意了。太扁則花瓣欠飽滿,若勾過尖似桃花,或勾過小似杏花。花有正側向背之分,花苞有初放未放之別。睡瓣用一筆勾出為「單勾」,兩筆勾出一個花瓣叫復勾。復勾圈花有變化,易生動,要求我們以筆寫形,以形寫意,以形寫神。用筆時要起筆藏鋒、收筆回鋒,筆上含濃淡墨的多少要在盤中不斷調整,不可一色畫到底。
2、花蒂、花蕊畫法
花須(絲)、花蕊均以中鋒蘸焦墨或濃墨來刻畫。正面的花蕊外形為圓形,側面花蕊似扇形,每根蕊須要有力度,蕊頭有筆觸地錯落點成,形似「椒珠」「蟹眼」。花朵、花蒂與枝幹連接部分,形似「丁」字形狀,也有稱之「丁香頭」,也有用「小」字形狀的。側面花蒂三筆畫出,先畫中間一筆,左右各一筆,或先畫左右兩筆,後畫中間一筆都可以的。怎樣順手就怎樣畫。背面花蒂為六筆完成,先畫五點,後畫中間花柄。花離枝幹不宜太近,也不宜太遠,花一定生長在枝上,留出花蒂的地方。勾花蕊要細心,花須要發自花心,花須不宜多,不宜太短,不宜過長,不宜過細,不宜過粗。一幅畫中,花朵、花蕾,不全是一樣大,在畫時要隨機應變,不可生搬硬套。
3、先句後點紅梅
勾完梅花後,若點成紅色(是在梅花的輪廓線內填色),要講色彩變化,調色不要過濃,濃則會把線條遮蓋上,線條不清晰,影響美觀。也更是不能平塗,平塗之法花朵呆板,悶,沒靈氣,無巧性,最好還是以筆根先蘸淡色,後蘸濃色。水分不宜過大,用點、氮法,一瓣一瓣地畫出五瓣花形,點色時要不規則地留出一點空白。一朵花里,有一兩瓣或三瓣即可,不要每一瓣都留空白。留空白,在一組花里要特別注意空白的位置不能相同,大小不能相同。色彩既要諧調,還要有跳動,就是在一個色調中的基礎上用加強、減弱色調的手段來調整花的色彩變化。紅梅常用的較沉穩的色彩有硃砂、胭脂、曙紅。
4、先勻後點綠梅
綠梅畫法同上,關鍵是用色問題。常用的色彩是草綠、二綠、三綠。在使用二綠、三綠時應稀於草綠。因色內粉性大,亮度差,透明程度差,覆蓋力強,在使用時更為小心。若以草綠色為主調來畫梅花,可先蘸草綠後蘸花青色來加強調整。用三綠為主調時,可用二綠、草綠、花青來調整畫面,這三種色的深淺結合使用要注意色的調配和色彩跳動與統一。
5、先句後點黃梅
畫黃梅的方法同上,在色彩使用上對初學者可能會感到有點不太好使用,黃色透明程度高。正因如此,色彩用得濃了,畫面有一種燥的感覺;用得淡了.色彩不但不突出,而且在畫時又不容易看出效果。我認為,色彩只能淡不能濃,濃則畫面不易調整,淡則易於調整,一是可在原色上加重。二是可用另一色彩來襯托。三是淡黃加淡硃漂或是淡曙紅或淡黃加淡褚石均可進行全面調整,局部加強。
6、先句後點白梅
梅花勾完後,不著色其本身就已是白色,可著色,可不著色,就看自己的構思了。若計劃塗白色,就必須從背面塗色,因白色是不透明、不透亮、覆蓋力最強、粉性最大、膠質性最大的一種色彩。背面點色時色彩不宜濃,同樣不能超出輪廓線。若感覺白花不突出,可採用勾勒法在白梅的輪廓線外用另一種色彩再勾勒一次。如淡黃加淡墨,淡草綠加淡墨,淡花青加淡墨等較為合適。其次,可採用襯托的辦法加強效果,用淡綠色或淡灰色等色來襯托。其方法也必須從背面用較大點的毛筆點、虱、掃之法來烘托,不能平刷、平塗。根據畫面的平衡程度,不斷調整色彩的使用,用色彩補充畫面平衡,襯托白花。
7、點彈結合法
梅花點完後某個局部地方覺得還不豐富,不爛漫,可採用彈點相結合的辦法來處理。彈色在整個畫面中只能是起個點綴作用,不能佔主要地位。這個辦法適應於紅、黃、綠、白梅。如畫紅梅,有時是在一幅畫完成時覺得某個部分不理想,可用毛筆蘸紅色點彈。調色時不宜過濃,過濃時不易把色彩彈下,過稀時不易把第一層深色蓋上,要濃稀適中。彈色有時不一定會掌握很好,可進行局部點修。點還可以加大,過疏時可再加點,彈點時注意與自己的主體畫面相諧調、融合。真正能起到一個點綴作用,某個部位需要有層次表現,一般先彈較深一點的顏色,等第一層深色基本干時,再彈第二層較淺一點的顏色,若感覺層次厚度還有點差,可用較亮的顏色適當點上幾點,這樣處理,厚度感、層次感就表現得生動活潑。然後可穿枝。穿枝時不要面面俱到,若面面俱到,其畫面就失去了爛漫之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