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泉州七夕節

泉州七夕節

發布時間: 2021-01-04 06:37:19

❶ 泉州七夕節有哪些民俗及形成的原因

泉州:「七月初七七娘生」

敬祀七娘媽

燒「七娘亭」,台灣地區亦有相似的習俗。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風俗》記載:「七夕:乞巧。陳瓜豆及粿,小兒拜天孫,去續命縷。」如今,泉州民間過「七夕節」時,依然把重點放在做「七娘媽生日」。

傳說:「七娘媽」庇佑孩子健康

在中國,民間關於七夕的傳說有兩個,一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一是七仙女與董永「百日緣」的故事,而泉州人把這兩個傳說「合二為一」,共同構成泉州特色的七夕故事。

泉諺有雲:「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都說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把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演變成「七位娘媽」,是主管婦女、幼童的神,分管送子、催生、養生,乳母、痘疹、眼光、引業等事項。 「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孩子帶來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民間把這天定為七娘媽的誕辰,是日要舉行祈祥活動,稱「做七娘媽生」。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

習俗:多與「七」有關

每年七夕節各家各戶中午敬祀七娘媽時,各種程序經常與數字「七」相關:必須備辦七種水果、七種花卉(或扎花)、七小碗糖粿(或咸飯)、七色干味(香菇、松菇、木耳、金針菜、花生、豆皮、冬粉),以及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條、酒盞七個、筷子七雙、小紙轎七乘。此外,還要准備一盞「七娘媽燈」點亮後掛於檐口表示虔誠。

泉州過七夕,有以下幾種常見習俗:

■敬祀七娘媽

在閩南的七夕傳說中,天帝原旨意是允許織女七日一會牛郎,但喜鵲錯傳為一年一度即七月七日相會,這是個不能原諒的過失。因此家庭婦女們在七夕大清早,把早已准備好的胭脂、花粉、花束等物,用紅髻索捆紮起來,拋上屋檐頂,責罰喜鵲銜送到天河邊,供織女梳妝打扮,以會牛郎。

七夕中午,人們在檐口擺方桌,敬祀七娘媽。舊時人們要備瓜果菜餚七盤(如時令小芋頭,喻「芋仔芋孫」),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柱,酒盞七個,筷子七雙,小型紙轎七乘,敬祀「七娘媽」。

■掛「七娘媽燈」

清末陳德商《溫陵歲時記》載:「七夕:……家各懸一紗燈。一書七娘神燈,一畫一仙女騎鶴,一男子衣冠仰視,雲是董永遇七仙女事。泉中亦有《仙女送》傳奇,指此。」「七娘媽燈」是一種長圓形的燈籠,上面畫著七仙女的圖,一般在下面還掛上一串有各種顏色的花串。如果當年哪家有小孩出生,或者有剛結婚的新媳婦,在農歷的七月初就開始懸掛燈籠,甚至是掛在剛結婚的夫妻的新房門口,有早生貴子的願望。

■「契七娘媽」 燒「七娘亭」

這是泉州較獨特的習俗,男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七夕節,要拜七娘媽為契母,俗稱「新契」。至十六歲那年的七夕節,就要解除契母契子的關系,俗稱「洗契」。這兩次的七娘媽生日最熱鬧,除了原有禮俗以外,還要多燒金紙和內設七個座位高一米多的紙亭一個,表示大禮,又要以糖粿或碗糕贈送親友或鄰居。

「七娘轎」和「七娘亭」保留了民間紙扎藝術的精巧,尤其是「七娘亭」更是別致,比較講究的亭中還扎有彩繪的「七娘」泥偶,煞是雅觀。據說,七娘亭的流傳源於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七夕以錦綠結成樓殿,高百尺許,上可容數十人,陳設花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七娘亭也許源自於此。

■吃糖粿

宋《東京夢華錄》載:「七夕以油麵糖蜜,造為壓笑兒,謂之『果食』。」「糖粿」是七夕這一天敬祀和食用的一種麵食,它的做法和吃法是這樣的:糯米粉加涼水,調成面團,然後搓成跳棋、玻璃珠大小的丸子,放在案桌上,用手掌輕輕一按,使之成為扁圓,最後用拇指往中間一押,即成中間下凹的糖粿了。糖粿做好之後,把水燒開,放糖粿、烏糖,煮片刻即成。煮好之後,在上邊撒上一層花生仁敷,裝在白瓷碗里,像玉一樣玲瓏。

■婦女乞巧

泉州婦女乞巧的風俗,主要是在天井上搭一個彩籮,准備瓜果七盤,點七支香,用七根針、七根絲線,在月光下比賽穿線,誰穿的線越多越快,就證明那個姑娘的手越巧。目前泉州地區的這種風俗已經少見,不過,如今很多華僑歸鄉,經常會把外地的絲線作為禮物帶來送給家鄉人,禮輕意重。

民諺:口頭演繹「牛郎織女」傳說

「七月七夕暝,七呀七夕暝。牛郎織女(伊都)來相見,一年相見才一次,來呀來一次,再卜相見(伊都)著下年。」

這是泉州民諺中關於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口頭演繹。據說,到了七夕這天的晚上,如果在葡萄架下仔細聽,可以聽到架上沙沙的聲音,那是牛郎與織女在聊天;年輕女子把盛有清水的臉盆放在天井,也能從中看牛郎與織女相會情景。

「七夕多有微雨,俗謂之天孫淚。」

這是一則和氣象有關的諺語。 意思是,「七夕」的晚上會下點小雨,表示牛郎織女相會了,兩個人喜極而泣;或謂牛郎、織女於分手之際,彼此依戀不舍,揮淚告別。

❷ 網上看到泉州米蘭春天婚紗攝在做七夕活動,好象是拍攝婚紗照送大禮,還有加77塊的禮物和升級套餐

我和你一起

❸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單)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據說,屈原投
汨羅江
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
米團
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編輯於 2019-09-26
查看全部16個回答
十大女生喜歡的禮物京東官網,你喜歡的,這都有!
值得一看的喜歡的禮物相關信息推薦
十大女生喜歡的禮物「京東」官網,好物低價,極速配送,多個城市可當日送達,價格更超值,省錢又實惠!
m.jd.com廣告
天貓電器城,端午禮品卡冊,品類超全,一網打盡。
值得一看的禮品相關信息推薦
端午禮品卡冊,職場達人,學生必備,文化用品,天貓電器城,優質好貨,學霸達人超愛!天貓電器城,品牌旗艦,閃電到家,超值包郵,智新生活!
3c.tmall.com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端午節送什麼禮物好呢端午節實用禮物排行榜
端午節,送長輩一床蠶絲被吧!父母老了,操心多,睡不著,氣溫變化濕氣重腰腿不好蠶絲被知冷知熱,安神助眠,既是端午節好禮,也是實用的長輩禮!
572020-06-22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的簡短介紹(50字左右)
端午節介紹: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漢代以降,人們就認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起的。 在抗戰相持階段的1942年,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以古喻今,激起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更讓屈原的愛國形象深入人心。1954年,屈原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錄。 宋穎認為,端午節本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起,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端午節逐漸與屈原和愛國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並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3)泉州七夕節擴展閱讀: 端午的多個名稱由來: 1、天中節 天中節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2、端陽節 午日為「陽辰」,午月第一個午日,故稱端陽。《荊楚歲時記》中說: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之為「端陽節」。 3、重午節 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乾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乾地支。最初端午為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到了漢代時,由於南北統一,歷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歷五月初五日。 4、龍舟節 龍舟競渡最早是古越人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南越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畫上龍圖形作為本族的圖騰或保護神。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 5、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6、龍日節 龍是古越人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東方蒼龍七宿,春季於東方抬頭,夏季於南方騰升,秋季於西方退落,冬季於北方隱沒。仲夏端午,蒼龍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因此稱為龍的節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端午節 參考資料來源:光明網-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1350 瀏覽410952020-06-25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一、端午節的來歷 1、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節,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時代就有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習俗。 2、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3、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圖騰祭祀,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內涵相沿迄今。 4、「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5、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十五日。 二、端午節的習俗 1、在遠古時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陽氣旺盛的午月午日,用刻畫上龍形的舟楫載上古粽籺等貢祭品以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習俗;時至今日,扒龍船仍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2、有典籍記載的最早出現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 3、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 4、掛艾草、菖蒲、榕枝。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5、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6、躲端午,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 (3)泉州七夕節擴展閱讀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條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五)端午節,放假一天(農歷端午當日)……」據此,自2008年開始,端午節正式列入國家法定節日。 在文化逐漸多元、信息日益豐富的今天,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面臨著不少挑戰。這迫切需要人們與時俱進,既要保持傳統,又要適應當今人們需要。 參考資料:網路-端午節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1463 瀏覽737972019-10-18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400字左右)
端午節的由來: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黎民百姓們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118 瀏覽59372019-03-04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718 瀏覽2453972019-04-29
端午節的由來,習俗和來歷
一、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節,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時代就有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習俗。 二、習俗: 端午佳節,當然少不了粽子這個主角。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三、由來傳說: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為如此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 (3)泉州七夕節擴展閱讀 賽龍舟作為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除了端午節之外,也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如果從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這個說法去理解,它現在已經超越了一項體育運動的范疇,變成了一種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的精神圖騰。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29 瀏覽9412019-02-28
2評論
俏戀6211
可以嘛!
熱心網友贊
🌚
評論兩句

❹ 七夕節泉州哪裡好玩

古厝茶館、
清源山頂
喝咖啡?南俊巷思念人咖啡,華僑新村的5排5號、諾爾咖回啡,溫陵路的M9藝術工廠(答有咖啡也有酒)
文廟會有活動嗎,具體見報吧
ktv,酒吧1801,巴洛克,度尚,f1,都可以去,推薦田安路上上酒吧。

惠安的海邊不錯啊 可以去露營 看日落啦看日出啦

❺ 泉州人的七夕拜拜都需要買什麼

閩南面線綁紅繩,紅湯圓,雞蛋,七娘夫人塔(經濟條件好的想要買幾層都可以)還有三牲五穀等等

熱點內容
梅花一鉤織教程視頻 發布:2024-11-05 23:03:12 瀏覽:511
木百合貓貓 發布:2024-11-05 22:34:47 瀏覽:314
馬卡龍花店英文怎麼說 發布:2024-11-05 21:46:53 瀏覽:203
名詞解釋園林花卉 發布:2024-11-05 21:30:12 瀏覽:312
七夕節死嗎 發布:2024-11-05 21:12:37 瀏覽:148
檸檬櫻花茶 發布:2024-11-05 20:57:45 瀏覽:2
嬰兒吃荷花 發布:2024-11-05 20:42:16 瀏覽:692
艷麗花卉店 發布:2024-11-05 20:40:47 瀏覽:835
中堂畫梅花鹿 發布:2024-11-05 20:16:58 瀏覽:758
櫻花宋小寶 發布:2024-11-05 19:45:30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