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中式情人節

中式情人節

發布時間: 2021-01-04 09:06:26

『壹』 中國古時的「情人節」是什麼節日

中國古時候的情人節其實有兩個,一個是元宵,一個是七夕。元宵因為有燈會,所以平時的各種大家閨秀,小家碧玉才會出門,與情人相見。

『貳』 中國情人節有幾個,分別是

中國情人節有三抄個,分別是2月14號,七月初七,3月14日 。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是關於關於「牛郎織女」的,對於「牛郎織女」天文星空區域所對應地面上的地域分野,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今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粵分也」。

《漢書·地理志》記載了牛郎織女星區對應嶺南地域分野。在東漢時,牛郎織女星象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叄』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人們說的情人節到底是哪一天

隨著西方文化與電商產業在國內興起,中國的節日一下子多了一倍以上,光是情人節就有中西之分。每年的二月十四號和農歷七月初七,便是情侶們最喜歡的節日,在各種營銷之下,隨處都充斥著浪漫的氣氛。

不過,人們崇尚的七夕,實際上並不是中國的情人節,情侶們手捧鮮花收獲甜蜜時卻不知道,自己早就與真正的情人節擦肩而過了,既然七夕不是中國的情人節,到底哪天才是呢?

圖片:三月草長鶯飛劇照

但是,不同時期的上巳節有不一樣的規矩,時至晉朝,上巳節已經不再是所有人的節日了,只有貴族們才有資格結伴踏青和進行其它休閑項目。

到了唐朝時期,皇帝對上巳節又開始重視起來,還會帶著後妃們出宮遊行。可惜的是,隨著靖康之恥的發生,社會對女人的束縛越來越嚴格,上巳節也因此而淡出社會。

如今,隨著廣西壯族申遺成功,三月三已經成為這個民族特有的情人節。

對於壯族百姓而言,什麼二月十四、七月初七,都比不上三月初三,所以,壯族的三月三是最隆重的。大家在崇拜西方情人節的同時,不妨到廣西去體驗最為傳統的中式情人節。

『肆』 中國的情人節是…

『伍』 中國情人節的定義

爭議
對於中國情人節的說法,有民俗學者2013年7月相繼痛批是商業炒作,北大教授張頤武7月13日在微博中稱,傳統上,除了牛郎織女故事,七夕最重要的是乞巧。他說:「乞巧是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靈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兒節。」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白頭偕老的情感,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這是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兩種感情。將七夕節稱為中國情人節並不妥當。
三月初三是情人節的理由
周禮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閨閣之中的(也就是閨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幾天出門時間,(雖然這是禮節,不是硬性規定,但是誰會去追求不守禮教的人。)元宵看燈,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單身男女們相遇相識的日子。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停下勞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後踏青賞春,結伴遊樂,單身男女們都到河邊相遇相識(和現在的相親大會一樣,只是沒有主持人而已)。
相比七夕,三月初三更適合中國情人節:
首先,判斷一個節日的性質,關鍵要看它的習俗內容。傳統上七夕根本沒有青年男女相聚歡會、談情說愛的習俗,它是古代女子乞巧的日子,更多地是與節氣緊密相關,與愛情並無直接關系。
其次,「三月三」由上古伏羲和女媧神話演繹而來,情人游春幽會的習俗已形成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而「七月七」最早的記載是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兩廂比較,這,這一定也並沒有跡象表明是情人節,而只是乞巧節。而「三月三」的習俗要比「七月七」早1000多年。
其三,春天是愛情的日子。春天的愛情,協和萬物,萌動青春,情人節只有在春天的時日里才會符合自然規律;七夕則是「七月流火」之時,陽氣盛極而衰,更多的是秋日裡凄切的閨怨,不是完全的愛情。
其四,盡管七夕與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有關,但不能因為這個愛情故事就想當然地把七夕當成是情人節。況且由原本兩顆永遠不能相會的牛郎、織女星意會成的故事演繹為中國的情人節,總會給人一種凄苦的審美感覺,缺少情人節的甜蜜氣氛。難怪早在秦代的占卜文獻《日書》上就曾明確把牽牛、織女視為對婚姻不利了。
由此看來,作為情人節,「三月三」要比「七月七」悠久得多,典型得多,合理得多。將「三月三」作為中國的情人節,無論從節日文化內容來看,還是從現代中國人的心理認同感來看,都是既順禮俗又符民情的一項舉動。
「時下有人炒作『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盡管有牛郎織女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但七夕是一個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日子,是讓情人們喜歡不起來的。而農歷的『三月三』,時值清明前後,楊柳婆娑,春暖花開,帥哥靚女相約踏青,互表愛慕之情,才是最具浪漫的情人時節,人們哪有拖兒帶女談戀愛的,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情人節』是三月三。」任振河教授堅持自己的想法。
乞巧內涵
其實,乞巧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針乞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蛛絲乞巧則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為得巧多少;明清時代流行的投針驗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得巧」。除了穿針乞巧,還有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染指甲、婦女洗發、結扎巧姑、拜「七娘媽」。後來這個「乞巧節」還被傳到東南亞以及日本和韓國。
商業炒作
民間的一些節日得到重視,乞巧節,在民間一直過得很正常,有人還在為這個乞巧節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不知哪一天開始,乞巧節又有些變味,這個節日又被一些人說成是「中國的情人節」。商家媒體聯合炒作報道,使人一聽見「中國的情人節」,就不免心生厭惡,因為「中國的情人節」未免太多了,你看,正月十五元宵節,被意淫成「中國的情人節」;八月十五,也被意淫成「中國的情人節」;好端端的一個七夕節,又被說成是「中國的情人節」。有些商家借機搞促銷,有些婚介機構趁機搞聯誼,媒體也不惜版面爭相報道。「中國的情人節」剛開始聽說的時候,也覺得浪漫、洋氣,與國際接軌;但是,一年有好幾個「中國的情人節」是不是太俗、太濫、太賤了?當然,不可否認,對真心相愛的人來說,每天都是「情人節」。然而,無論以什麼形式過這個「七夕節」,都請尊重它本來的文化歷史內涵,千萬別褻瀆了愛情。

『陸』 你知道真正的中國傳統情人節嗎

應該是元宵節。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回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答,才可以出來夜遊觀燈,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所以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於七夕節。

『柒』 中國情人節有哪幾天

一、元宵節(正月十五);二是七夕節(本稱乞巧節,七月初七)

參考資料:[維納斯鮮花網]

『捌』 中國情人節

中國情人節
中國在習俗上還有三個節日可以稱為「情人節」,一個是元宵節(正月十五);一個是農歷三月三,另一個是七夕節(本稱乞巧節,七月初七),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慶祝這些節日。
歷史起源
七夕節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有一些人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或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漢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乞巧、許願的節日。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系。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

『玖』 中國傳統情人節有哪些

七夕節來(農歷七月初七自):有一些人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或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漢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乞巧、許願的節日。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系。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在習俗上比較近似情人節,在唐代古詩中,就有描寫元宵節的詩句。在宋代,朱淑真(一說為歐陽修所作)的生查子寫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在一些少數民族依然流行的節日上巳節(又稱三月三)更符合情人節的內容。上巳節本來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結交異性的節日,漢之前更有野合的習俗,後來禮教興起,野合的習俗消失,但當時男女交往還是比後世自由,年輕男女依然會在當天到郊外踏青遊玩。到南宋時理學興起,禮教變得森嚴,上巳節就在漢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熱點內容
東方不敗百合文 發布:2025-01-15 15:17:25 瀏覽:17
花語帶 發布:2025-01-15 15:16:22 瀏覽:14
梅花圖節氣 發布:2025-01-15 15:13:56 瀏覽:119
帶有櫻花的網名 發布:2025-01-15 14:56:00 瀏覽:38
溶洞石盆景 發布:2025-01-15 14:49:33 瀏覽:120
一朵鮮花鮮又鮮原唱 發布:2025-01-15 14:48:09 瀏覽:710
海棠灣在海口 發布:2025-01-15 14:47:21 瀏覽:873
日本工藝鮮花 發布:2025-01-15 14:46:34 瀏覽:613
榆樹老樁盆景 發布:2025-01-15 14:32:21 瀏覽:879
詠荷花的歌 發布:2025-01-15 14:26:47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