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放河燈

七夕放河燈

發布時間: 2020-12-29 04:07:29

① 怎樣辦好放河燈活動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內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容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成都在漢代是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代有揚一益二之說,游賞之風冠於西南,聞名天下。後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百首宮詞中,有「法雲寺里中元節,又是官家降誕辰」記載,可見盛行中元節之早。「河燈亮,河燈明,牛郎織女喜盈盈」、「河燈一放三千里,妾身歲月甜如蜜」、「放河燈,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謠、竹枝詞,可證習俗的久遠。
一些地區放河燈不限於七月半,三月三歌節、鍋庄節、上巳節、三月節,也放河燈。姑娘少女對這個習俗特別鍾愛,往往在節日夜,自製小燈籠寫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順水飄流。

七夕節放河燈既傳統又浪漫的不錯選擇

② 古代七夕的時候是為了什麼要放河燈呢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放河燈習俗的介紹
道教、佛教在夏歷(農歷)七月十五(也稱七月半,鬼節,中元節,盂蘭盆節)舉行宗教節日時也放河燈,因此一般人誤認為放河燈是宗教活動。
實際上,放河燈民俗起源甚早。
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局限,較長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漁獵時代,人們駕舟出海下湖為免風暴肆虐,在過危礁險灘或風大浪高時,用木板編竹為小船,放祭品點上蠟燭,彩紙作帆及燈籠放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這一習俗至今仍在台灣、福建、廣東漁民中流行,叫綵船燈。奴隸社會的公元前11世紀周代,周公輔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設宴慶祝,「流水泛酒」,「羽觴隨波流」,夜以日續,放酒杯的盞上點燈,曲觴流杯演變的燈酒逐波。春秋時代的《詩經》,記載了秦洧兩水秉燭招魂續魄、執蘭除凶的民俗。奴隸社會是侵略鄰國、戰爭不斷的社會,用船載火攻城摧寨時,對陣亡將士水葬,船筏置鮮花燃燈已成慣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圍篝火歌舞活動,「舉燈蟾魄圓」。晉代在每年月亮最圓最亮之夜, 「縱情玩月、火燭竟宵」、「載船玩月」。這些活動,比漢代出現的道教、漢晉傳入我國的佛教都早。
民間的悼念親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進行。漢晉以後,宗教影響日益擴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導辦水陸法會,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燈。唐肅宗於759年詔天下設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誕日為放生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屆時舉燈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養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規定中元節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連戲,不少詩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燈歡騰的詩篇。此後,放河燈在七月半舉行並隨道教、佛教傳播而流行全國。這一天,人們在家設酒饌、燒紙錢祭祖,到寺廟、道觀參加放河燈等法事或道場活動。
一些地區放河燈不限於七月半,三月三歌節、鍋庄節、上巳節、三月節,也放河燈。姑娘少女對這個習俗特別鍾愛,往往在節日夜,自製小燈籠寫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順水飄流。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在江南,病癒的人及親屬製作河燈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災禍,時間自然不限於七月半。「紙船明燭照天燒」,就是對這一習俗的生動描述。江河湖海上船隻,見到漂來的燈船主動避讓,以示吉祥。

③ 七夕放河燈。真的可以相愛到永遠么

我不期望能實現
只是喜歡和他一起放河燈的快樂和夢
哪怕只是一個夢
就算最後會輸的很慘
至少現在

④ 七夕節什麼地方會放河燈

府南河

⑤ 成都七夕哪裡放河燈

有水且安全的地方都可以 合江亭應該比較好

⑥ 8月26日七夕怎麼過,去合江亭放河燈有意義嗎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專夜暗的鵲橋,屬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成都在漢代是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代有揚一益二之說,游賞之風冠於西南,聞名天下。後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百首宮詞中,有「法雲寺里中元節,又是官家降誕辰」記載,可見盛行中元節之早。「河燈亮,河燈明,牛郎織女喜盈盈」、「河燈一放三千里,妾身歲月甜如蜜」、「放河燈,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謠、竹枝詞,可證習俗的久遠。
一些地區放河燈不限於七月半,三月三歌節、鍋庄節、上巳節、三月節,也放河燈。姑娘少女對這個習俗特別鍾愛,往往在節日夜,自製小燈籠寫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順水飄流。

七夕節放河燈既傳統又浪漫的不錯選擇

⑦ 七夕到來,哪些地方有燒紙祭祖,放河燈的習俗

夏歷七抄月初七,襲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

放河燈(也常寫為放「荷燈」),是華夏民族傳統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它流行於漢、蒙古、達斡爾、彝、白、納西、苗、侗、布依、壯、土家族地區,各地在三月三、七巧節、中秋節晚上水邊,常放河燈。
在江南,病癒的人及親屬製作河燈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災禍,時間自然不限於七月半。「紙船明燭照天燒」,就是對這一習俗的生動描述。江河湖海上船隻,見到漂來的燈船主動避讓,以示吉祥。

⑧ 現在的北京後海到了七夕還可以去放河燈嗎就是河裡放蓮花燈的這種。

去年是有的。

⑨ 七夕為什麼要點河燈

秋季的節日主要有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處女節)、中元節(也稱盂蘭盆節)、中秋節和重陽節。
有關七夕節的傳說,流傳最廣的莫過於牛郎織女的傳說。這個傳說不僅在漢族中廣泛流傳,在少數民族中也有流傳。故事情節幾乎是家喻戶曉,這里就不再贅述。這個傳說含有兩個主題,一是性格的禁忌,這個主題是通過織女的父母對女兒女婿的愛情摧殘上體現出來的;二是對性的對抗,主要是通過牛郎、織女的反抗行為體現出來的,故事的結局--七夕相會,是反抗行為的結果,意味著性的暫時解除,男女雙方得以恢復愛情的交往。
七夕的節日活動以"乞巧"為主。在七夕之夜,若干個姑娘(大多是七個)聚集在一起,用一種占卜的方式向天空中的織女星乞巧,以乞富、乞壽、乞子為內容。我們知道,乞求財富的增長(即家道興旺)、壽命的續延和子孫的繁衍,是生殖崇拜的主要功能。這種原始功能的痕跡在民間仍有保留。比如,山東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七夕這天,七個要好的姑娘聚在一起集糧集菜包餃子,把銅線、針、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據說,吃到針的手巧,吃到錢的有福,吃到棗的早婚得子。
七夕之際,待字閨中的姑娘為何要向天上的織女乞巧呢?這是因為織女與向她乞求人間的女子一樣,只是生殖的母體,她的生殖力還有待於性的交合祈求,其根本原因在於這天是織女和牛郎相會的日子,在於他們的結合,這是實現愛情、實現生殖願望的前奏。
中秋節,是秋季最重要的節日。節日主要活動是拜月。一般是家庭主婦副食全家拜月,這就是中秋為"團圓節"的由來。古時稱月為陰,是女性崇拜象徵物。中秋月亮走到"正西"方位,格外明朗,據說可以看到月亮上的玉兔、蟾蜍。母兔懷孕28天產小兔,也是婦女月經周期的天數。將兔子安置在月亮上並給予崇拜,無疑是古人女陰崇拜的反映。蟾蜍生殖力強,是生殖母體的象徵。所以,古人崇拜月亮,無形中把月亮看作一個母性聚合形態。一個家庭在主婦帶領下全家拜月,象徵著祈求家族繁衍、子孫滿堂的價值觀。如今,這種節俗已轉變成為賞月、吃月餅,以往嚴肅的祭祀便成了輕松的歡娛。
火,是秋季節日的一個重要象徵物。點河放河燈是一項極為普遍的習俗。中元節、中秋節之日,或去河中放燈,或將燈送給求子家庭,送燈就意味著送子("燈"諧音"丁",丁即男丁)。河燈常常做成西瓜、蓮花、葫蘆等形狀,這些都是生殖崇拜的常用形式。
瓜果,幾乎是所有秋季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道具。七夕節乞巧時,要對織女供瓜果。中元節祭祖時,要把瓜果與新禾一起供奉。中秋拜月時更和不了瓜果。放河燈時,也常用西瓜、番瓜、南瓜等物,做成西瓜燈、番瓜燈、南瓜燈。不少地方在中秋有一種"摸秋"的風俗,即求子的婦女在節日的夜晚到地里去偷瓜,特別要偷南瓜,"南"諧音"男",取回後藏在床下,認為這樣可以生男孩子。有的民族如土家族,甚至八月十五沒有其他活動,只有偷瓜送瓜。小兒或大人摸到地里偷瓜,然後送到新婚人家或無子人家,放入錦被之中,往往把一床錦被弄得連泥帶水,一塌糊塗,但接瓜的人家還要宴請送瓜人和賓客。

⑩ 七夕去成都合江亭放河燈好還是孔明燈好

河燈----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回橋,便在答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
孔明燈---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參考網路
加上放孔明燈還是有點難度,我個人認為還是河燈好吧

熱點內容
七夕送給女朋友的情話 發布:2024-09-20 09:07:27 瀏覽:877
送你一支玫瑰花 發布:2024-09-20 08:54:50 瀏覽:306
紅葉榕樹盆景 發布:2024-09-20 08:42:39 瀏覽:718
鮮花竹子草 發布:2024-09-20 08:41:53 瀏覽:938
白纓杜鵑花 發布:2024-09-20 08:41:51 瀏覽:643
鮮花牡丹美圖 發布:2024-09-20 08:41:44 瀏覽:941
梔子花的頭 發布:2024-09-20 08:41:07 瀏覽:432
大碗玉蘭花 發布:2024-09-20 08:36:23 瀏覽:835
深圳招聘花藝講師 發布:2024-09-20 08:20:45 瀏覽:297
花卉春風 發布:2024-09-20 08:03:20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