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又稱

七夕節又稱

發布時間: 2021-01-07 08:38:57

㈠ 俗稱「七夕」又稱什麼和什麼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回的傳統文化答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節日別稱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

《月曼清游圖》冊·桐蔭乞巧 (2張)
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㈡ 七夕節有多少別稱

七夕節的別稱有乞巧節、雙七、香日、星期、巧夕、女節、蘭夜、小兒節、穿專針節、道德臘屬、七姐誕、七娘會、牛公牛婆日13個別稱。

乞巧節

漢代時,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與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為「乞巧」。如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雙七

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

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

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

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

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

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

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

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道德臘

七月七日,名道德臘,此日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

㈢ 七夕節又叫什麼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漢代,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為「乞巧」。

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3)七夕節又稱擴展閱讀

乞巧七夕的習俗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㈣ 七夕節又稱為什麼節日

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女兒節」或七夕愛情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西關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七夕別稱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㈤ 七夕節的別稱,七夕節又叫什麼,七夕節有多少叫法

七夕節的叫法有很多種,無具體統計記錄。

1、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2、乞巧節:得名於「七姐誕」的「乞巧」習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誕辰,「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故又稱「乞巧節」。

3、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它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靚女們專屬節日。

4、牛公牛婆日:在越南,七夕的慶祝主體是華人,七夕有個別稱叫做「牛公牛婆日」。

5、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5)七夕節又稱擴展閱讀

七夕的傳播

奈良時代,七夕風俗傳入日本。每年七夕時節,天上的織女不僅要賜給日本少女們「一雙巧手」,還要滿足各種願望。人們聚在一起,寫下自己的心願,掛在七夕竹子樹上。這些願望多種多樣,諸如身體健康、容顏美好、早結良緣、家庭幸福等。

就連日本東京的迪士尼樂園也入鄉隨俗,不僅讓米老鼠和米妮穿上和服,扮成牛郎織女遊行,還在園里設了「許願台」,讓遊客寫卡祈願。這是全世界唯一一家慶祝七夕節的主題公園。

韓國女性則會在七夕這天,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擺在桌上磕頭祈求,求織女星賜她們靈巧的雙手,讓她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此外,家家戶戶還會在七夕這天在祭台上放上干凈的井水,用新鮮瓜果和煎餅供奉,祈願家人平安等。

㈥ 七夕又稱什麼

「乞巧節」或「女兒節」,

七夕節的簡介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㈦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

又被稱為雙七、巧夕、女節、蘭夜、小兒節、穿針節等。

七夕最早來源回於人們對自然答的崇拜和時間的崇拜。不過,廣為人知的是牛郎織女的傳說。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也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地域最廣的傳說。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

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怎麼都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久而久之,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

㈧ 七夕的別稱是什麼

七夕節,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

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版兒節或七姐誕等權。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8)七夕節又稱擴展閱讀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因七夕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漢代,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為「乞巧」。

牛郎織女的故事:

織女在人間遇上了牛郎。為了牛郎,織女選擇留在了人間,織女和牛郎生下一對兒女。但織女是玉帝的女兒,最後織女不得不告別牛郎回到天庭。

牛郎帶著兩個孩子追至南天門,卻被王母劃下的天河所阻,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㈨ 七夕節又稱什麼

七夕節別稱:

1、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2、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3、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穿針節。

4、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雙七,也稱重七。

5、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6、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7、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巧夕。

8、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熱點內容
只有山梔子花可以吃嗎 發布:2025-01-19 07:16:15 瀏覽:492
鉑金一朵 發布:2025-01-19 07:09:35 瀏覽:743
s6西蘭花 發布:2025-01-19 06:59:38 瀏覽:615
蘭花無根新芽 發布:2025-01-19 06:58:12 瀏覽:336
鮮花生發芽了還能吃嗎 發布:2025-01-19 06:56:30 瀏覽:741
梅花啥寓意 發布:2025-01-19 06:39:04 瀏覽:771
南充現可以看鬱金香嗎 發布:2025-01-19 06:36:40 瀏覽:362
電子盆栽安卓 發布:2025-01-19 06:24:16 瀏覽:439
盆景的盆子 發布:2025-01-19 06:24:10 瀏覽:767
一朵花童謠 發布:2025-01-19 05:59:50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