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七夕節
1.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
1、《秋夕》
元·盧摯
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
蛛絲度綉針,龍麝焚金鼎。
慶人間七夕佳令。
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解釋:白銀燭台放射出的光線照亮了畫屏,在晴朗的夜晚靜靜地坐在亭子里。婦女們用蛛絲穿過綉針在乞巧,金鼎中焚燒著龍麝香,人們都在慶祝人間七夕這個佳節,躺下來看牽牛織女星得鵲橋相會月亮飄過梧桐樹投下了倒影。
2. 有關「七夕節」的名言名句、詩句有哪些
1、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東漢·無名氏《迢迢牽牛星》
釋義:那遙內遠而亮潔的牽容牛星,那皎潔而遙遠的織女星。
2、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釋義: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3、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宋·楊朴《七夕》
釋義: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是怎麼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綉雲霞。
4、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唐·徐凝《七夕》
釋義:仙鵲架起了小橋於渺渺銀河之上,環佩輕盈作響,款款走來神話中的女子玲瓏的身影。
5、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宋·秦觀《鵲橋仙》
釋義: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
6、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唐·李商隱《辛未七夕》
釋義:怎麼會忘記不酬謝填河以渡的烏鵲,單給蜘蛛的偏愛向它乞求巧絲。
3. 七夕節廣州的風俗為何是「七姐誕」求答案
因為七夕節又名「七姐誕」。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常熱鬧的。宋人劉克庄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朴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
人們正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事後備好各類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類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子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使之抽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在廣州七夕的晚上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連指甲也塗上了紅色,接著就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各式物品時果以及脂粉等擺放正在廳堂的八仙台上。
此時,有錢人家的廳堂安插得錦屏綉椅、都麗堂皇,一般人家盡量把廳堂安排井然。一切都放置伏貼當前,姑娘們便焚噴鼻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
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此時,除了邀請親戚伴侶前來作客以外,還要請鄰里中了解與不了解的姑娘們一路拜神,不雅嘗巧藝與玩具,高歡快興,熱熱鬧鬧,如巧藝與玩具遭到越多人的獎飾,主家姑娘就越歡快,越感應榮耀。
廣州的姑娘們說,像如許能正在世人面前展現手藝,終身是投有幾多回的。
在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然後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果能一次性穿過七枚針孔者被稱為巧手(得巧),否則為「輸巧」。
正如唐代詩人所描畫:「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看尋。」再後便焚燒紙制的圓盒(打扮盒),盒裡裝有紙制的衣服、鞋、脂粉、打扮鏡、梳子等,每樣一式七份。
祭拜典禮竣事後,八仙台上的安排連結不動,留待來日誥日(初七)供姑娘們互相串訪時參不雅、評斷。
據明清和期間的一些冊本所載,廣州姑娘於七夕中展現出來的巧藝,有一粒穀粒大小的綉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小巧輕飄的小羅帳,還有特製的、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要灑杯大小,盆內描有兩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難以區別。
到了初七晚,繼續如昨晚一樣祀神,稱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事後,姑娘們所製造的工藝品、玩具等互相贈送,以示友誼。
七夕節的風俗廣州--「七姐誕」。廣州風俗,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克不及加入,但新婚後的新娘正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典禮。
即正在初六晚上祀神時,除了牲醴、紅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還要加上雪梨或沙梨,暗示與姑娘節拜別之意。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沉噴鼻浦的勾當。遊艇用素馨花、茉莉花粉飾,稱為花艇。
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石門浦水質清洌,旦夕日出日落時返照兩山,有時會像海市蜃樓一樣正在天空呈現一些景幻。泛舟者坦但願能有命運看到奇最的呈現,故姑娘們七夕游石門沉噴鼻浦成為一項主要內容,很是熱鬧,也成了一個節日的習俗。
4. 七夕節是講哪兩位神仙的愛情故事
不是紀念什麼人物的愛情故事,而是傳說故事中的人物在七夕相會。民間傳說,七夕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
5. 七夕節就是七仙女和董永那個嗎
不是。
七仙女與董永、織女與牛郎、根本不是同一個人,首先他們的故事就不同。
七夕節是織女與牛郎的。
6. 天外飛仙里乞巧節那天女孩子們說的話
「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姐妹千萬年。「七夕節專最早是在西漢的宮屬廷里執行的,後來流散到民間。趙魁夫說,在西漢宮廷,宮女們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戀愛,所以七夕節最早的內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們在這一天展示刺綉、針線等手藝絕活。
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盡管七夕節各地風俗不同,從古至今一直沒有變的就是以「乞求女子巧慧」為主。
7. 七夕節古詩
1、《乞巧》 林傑 (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內穿盡紅絲幾容萬條。
2、《鵲橋仙》 范成大(宋)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3、《七夕曲》 王建(唐)
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
拋梭振鑷動明璫,為有秋期眠不足。
遙愁今夜河水隔,龍駕車轅鵲填石。
流蘇翠帳星渚間,環佩無聲燈寂寂。
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
幸回郎意且斯須,一年中別今始初。
明星未出少停車。
4、《鵲橋仙》 秦觀 (宋)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5、《辛未七夕》 李商隱 (唐)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8.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有哪些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杜牧】 體裁:【七絕】 類別:【】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年代:【宋】 作者:【楊朴】 體裁:【七絕】 類別:【】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年代:【清】 作者:【吳綃】 體裁:【七律】 類別:【】
星光歷歷漢悠悠,悵望雙星獨倚樓。
莫謂人間多別恨,便疑天上有離愁。
梁清謫去誰相伴,子晉歸來合公游。
惟有月娥應最妒,一輪風露不勝秋。
怨王孫 七夕
年代:【清】 作者:【朱彝尊】 體裁:【】 類別:【】
一水填卻雙星如約。
乞巧誰憑。
訴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憐不。
悠悠歲月辭家者,孤眠且。
此夕何夕也。
碧梧小院風細,露檻同憑,昔年曾。
紅娘子
年代:【清】 作者:【朱彝尊】 體裁:【】 類別:【】
袖薄吹香過,發重縈鬟嚲。
壓眾風流,傾城色笑,趁時梳裹。
慣新詩詠罷少人知,一篇篇教和。
別淚看頻墮,密約何曾果。
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燈火。
悔當時花月可憐宵,鎮相逢閑坐。
乞巧
年代:【唐】 作者:【林傑】 體裁:【七絕】 類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
年代:【宋】 作者:【仇遠】 體裁:【】 類別:【】
河鼓天孫各老成,無愁可解任秋聲。
痴兒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針鬥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豈識別離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卧西風夢亦清。
鵲橋仙 七夕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體裁:【詞】 類別:【】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李賀】 體裁:【五律】 類別:【】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牽牛織女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古】 類別:【】
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神光意難候,此事終蒙朧。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妝立,龍駕具曾空。世人亦為爾,祈請走兒童。
稱家隨豐儉,白屋達公宮。膳夫翊堂殿,鳴玉凄房櫳。
曝衣遍天下,曳月揚微風。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終。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動如律,竭力機杼中。雖無姑舅事,敢昧織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義無棄禮法,恩始夫婦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圓苟齟齬,丈夫多英雄。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杜審言】 體裁:【五律】 類別:【】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9. 七夕節有關的古詩
七夕節有關的古詩
1、《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2、《七夕》
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3、《七夕》
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4、《鵲橋仙》
盧炳
餘霞散綺,明河翻雪。隱隱鵲橋初結。
牛郎織女兩逢迎,勝卻、人間歡悅。
一宵相會,經年離別。此語真成浪說。
細思怎得似嫦娥,解獨宿、廣寒宮闕。
5、《七夕》
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6、《七夕》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
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7、《七夕》
樂府詩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8、《七夕》
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9、《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10、《七夕賦詠成篇》
許敬宗
一年抱怨嗟長別,七夕含態始言歸。
飄飄羅襪光天步,灼灼新妝鑒月輝。
情催巧笑開星靨,不惜呈露解雲衣。
所嘆卻隨更漏盡,掩泣還弄昨宵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