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五子
A. 七夕節一般吃什麼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佳節,過節一般會選擇一些特別的小吃慶祝節日;
版一、七夕節吃巧果權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二、七夕節吃花瓜
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
三、七夕節吃五子
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葯用價值很高。
四、七夕節吃吃面條
面條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徵著巧,而且象徵你以後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別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給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韌性,說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韌性,你的事業才能夠成功。
五、七夕節吃蜜
蜜在我國象徵著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邊形蜂窩屬於巧奪天工的設計。
B. 乞巧節主要是干什麼的
七夕節起源於牛郎織女神話。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對牛郎星、織女星的記載。專東漢時,傳說天帝為屬媒,讓牛郎與織女成婚,但玉帝又令西王母以銀簪劃河為界,規定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借鵲橋同織女相會,民間據此傳說形成了七夕節,並且一直保留下來。
其實,乞巧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她為「七姐」。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
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針乞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蛛絲乞巧」則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為得巧多少。
明清時代流行的「投針驗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得巧」。除了穿針乞巧,還有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染指甲、婦女洗發、結扎巧姑、拜「七娘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