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芙蓉
Ⅰ 一朵芙蓉頭上戴,錦衣不是剪工裁,雖然不是英雄漢,喝得千門萬戶開。猜謎語
公雞
Ⅱ 一朵芙蓉頂上栽 綵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唱千門萬戶開.猜一種動物
題:
一朵芙蓉頂上栽 綵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唱千門萬戶開.猜一種動物
答:專
這是謎語詩屬。
選自唐伯虎的詩《畫雞》
唐伯虎的原詩是:
一朵芙蓉頂上栽,
綵衣不用剪刀裁。
平生不敢輕言語,
一唱千門萬戶開。
謎底是大公雞。
一朵芙蓉頂上栽,芙蓉:指雞冠
綵衣不用剪刀裁,綵衣:公雞的翎毛
一唱千門萬戶開:形容公雞打鳴
Ⅲ 一朵芙蓉頂上開的生肖
雞。
因為只有雞是頭上有雞冠,芙蓉應該就是比喻的雞冠子。
Ⅳ 一朵芙蓉頭上開,打一數字
一朵芙蓉頭上開,打一數字——答案:9。
芙蓉出水
fú róng chū shuǐ
【解釋】芙蓉:荷花。剛開專放的荷花。比屬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艷麗的女子。
【出處】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彩鏤金。」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用於女性
【近義詞】出水芙蓉
【例句】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3回:「細端詳,芙蓉出水,不及美人妝。」
【英譯】lotus comes into bloom
Ⅳ 相逢不語 一朵芙蓉著秋雨什麼意思
書面意思是相逢時你默默不語,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輕顫。這是對情人的描寫:她是那麼可愛,簡直就是一朵帶雨滴的荷花,臉龐羞得泛起紅潮,就更加嫵媚迷人。
此句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描寫了情人初見時的情景。
原文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譯文
相逢時你默默不語,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輕顫。容顏嬌羞而紅潤,鳳翹斜插在你的鬟間。
等到想要低聲喚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別人看見。想要一訴離愁,可你已轉過身去,只能拔下玉釵在回闌輕叩。
(5)一朵芙蓉擴展閱讀:
詩詞賞析
這首詞中的初見心儀的女子,也許只是作者假想的,自己見到喜歡的女子的情景。
約定之日到了,相見之時,確實沉默無語,女孩那帶著秋雨的芙蓉一般的臉龐,讓男孩欲語還休,女孩在男孩的注視下,紅了臉,羞澀的避開了,這個躲避的動作使得發鬟斜溜,頭上的發釵也翹起了。
眼看著被發現了,想要低聲呼喚留著這女子,又擔心作為一個男子,這樣盯著一個女孩子看是不禮貌的,所以,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女孩子這個時候轉過樂回欄,用發釵輕輕扣了幾下。
女孩輕扣玉釵是什麼意思呢,這讓男孩百思不得解,是在警告還是嘲笑,又或是同樣有好感呢?這首詞很好的描述了少男少女,初次遇見自己心儀的對象時的場景,心裡活動描述的很詳細很真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Ⅵ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 ,是一首詩么
清代才子納蘭容若的減字木蘭花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減字木蘭花》,這是一個溫柔婉轉的詞牌,每句一短一長,回環往復,流連不歇。詞家多以這個詞牌來寫一些生活中的細碎柔情、溫柔好夢。容若卻特別,以長於抒情的詞牌來作寫人的白描,筆端輕柔勾勒,竟是一副活生生的仕女圖,嬌羞宛然,冰雪輕盈。
但這不是隨便的一副圖畫,不是憑空而來的囈想,也不是詩人們常作的那樣以美人香草寄託君子之情。這是一副實實在在的寫真,畫中的女子當時就真實地站在容若的面前,風容盡現,咫尺天涯。
是的,咫尺天涯。
那是一張美麗的臉,也是一張熟悉的臉,熟悉得足足度過了兩個年輕人的半生,熟悉得驚醒過容若多少輾轉反側的夢寐。但是,僅僅是咫尺間隔,卻只有「相逢不語」,而這一相逢,更無情地成為他們的最後一見。不知道此時此刻的容若若是預知這個結局,會不會不顧一切地沖開的人群,沖開禁忌,沖開漫無邊際的風險與藩籬,沖上前去,僅僅和她說上一句話呢?
可是,以容若的顯赫家世,世間又能有幾多禁忌、幾處天涯?
沒有,算來算去也只有一處,那就是當時的世界上幾乎惟一高過他們的東西——皇權。
皇權,就是他們的天涯。
為了這次見面,容若已經冒上了天大的風險,他偷偷地換過了裝束,裹挾在人群之中,近近地望了她一眼,但在這最後關頭,卻終於只是「相逢不語」,讓刻骨的愛戀在皇權下無可奈何地枯萎下去。那一刻,那偷偷的一望,便如一朵秋葉從樹梢落下、在墜入泥土之前的那片刻懸空時候的小小的凄婉的掙扎。
相逢不語,雙方都看見了對方,那女子在容若的眼中宛如秋雨飄搖中的一株芙蓉,艷麗、哀戚、淚泫,那臉龐泛起的無法遮掩的紅暈正是對痴情容若的最最直白的傾訴——傾訴了一顆心、多少事、怎般情。那雲發間的鳳釵也只顧著回應著陰晴不定的光線,明明暗暗,迷離如當年的往事。
當年,明珠府的花園,文靜的小容若永遠都有一個最好最好的玩伴,兩個孩子一起,花花草草鞦韆架,蜻蜓蝴蝶小風箏,對於容若和他的表妹來說,這都是一段無比快樂的童年。
快樂,只因為在一起。
容若從小就是一個落落寡合的孩子,同齡的玩伴中只有表妹一人適合他那文靜孤單的性格和吟詩填詞的癖好。他們是童年的玩伴,也是少年的詩友。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既有兩小無猜的天真,也有朦朧難言的情愫。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喜歡栓在一起,只知道只要他們不在一起,日子總會變得漫長難捱。
韶光流轉,當表妹已經彈得一手好琴的時候,容若也已經能夠寫出第一流的詞章,而那些美麗無侖的詞句本來就是要跟著琴聲而入樂歌唱的。
上天從不會為一個天才製造幸福,如果有時候真的賜給了幸福,其目的也往往是為了毀壞。
容若沒有成為例外,當他深深地陷入這種莫名幸福而無法自拔的時候,表妹卻按著旗人的規矩被選為了秀女。一入深宮,旋成陌路。都道侯門深似海,皇宮的大門又豈是侯門能比!
這位顯赫的公子也許第一次感到了刻骨的無助,他無法留下表妹,無法奪回她,更無法向奪走她的那個男人復仇。他知道自己最心愛的人就在那紅牆璧瓦之內,卻一步也邁不進那個禁忌森嚴的院落。
這樣的一道深深陰影也許正是容若此後怠惰於仕宦生涯的真正原委——當他隨著滿朝文武三跪九叩的時候,當他追隨皇帝出入宮廷院落的時候,他怎能忘記,就在這宮闈深處、最深處,正無聲地藏著他那個童年的玩伴、少年的詩友、畢生的愛侶!
要見一見表妹,一定要見一見表妹!
機會終於來了。適逢國喪,皇宮要大辦道場。容若靈機一動,買通了進宮誦經的喇嘛,裹挾在袈裟大袖的僧人行列中偷偷地混進了皇宮。
混入皇宮,偷見內眷,容若怎會不知這是何等的罪名。但他還是去了,不是在一時的沖動之下,而是在周詳的計劃之後,這一節,尤為感人。
皇天辜負過這對有情人,這一次也終於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容若見到了表妹,她也在人群之中,偷偷地發現了容若。這是容若的初戀,慘痛而刻骨銘心的初戀,曾經不知不覺地開始,終於天人懸隔地結束。
想要開口低喚,又怕被人聽見。想要一訴離愁,卻只能拔下玉釵在回闌輕叩。迴廊九曲,心思九曲;玉釵恩重,你我心知。就這樣,千言萬語,只化作頰上紅潮、釵頭脆響、眉眼無聲。這便是他們最後的相見,最後的別離。
容若這首小令,寫得似明似暗、欲說還休,總有些隱衷心曲難與人言。反復讀來,既像是容若自己的心間私語,又像是模擬表妹的口吻來摹寫她對自己的相思。字里行間似有本事,而才要落實便轉眼無跡。只有那段刻骨銘心的苦楚定是真實地發生在當時,直到三百五十年後的今天也沒有一絲一毫的消褪。
Ⅶ 一朵芙蓉頭上開,綵衣不用剪刀裁,果然是個英雄漢,高歌一曲萬戶開。(打一動物)
公雞啊。一朵芙蓉頭上開是雞冠,綵衣不解釋,高歌一曲萬戶開,不就是打鳴嘛···
Ⅷ 「一朵芙蓉頂上栽,綵衣不用剪刀裁」出自哪首詩
「一朵芙蓉頂上栽,綵衣不用剪刀裁」出自明代唐伯虎的《畫雞》
Ⅸ 鳳凰山上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誰能翻譯
鳳凰山上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回意,慕娉婷
鳳凰山上剛下過雨又答露晴,水面泛過清風,晚霞初出,一朵蓮花在水面上開放了,尚且風姿盈盈。哪裡飛來的一雙白鷺?要是有心前來的話,那就是因為愛慕美人的緣故
Ⅹ 猜謎語,一朵芙蓉頂上戴,綵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唱千門萬戶開。()
題:
猜謎語,一朵芙蓉頂上戴,綵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輕言語,內一唱千門萬戶開。(容)
答:
猜謎語,一朵芙蓉頂上戴,綵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唱千門萬戶開。(大公雞或公雞或雄雞)
這是謎語詩。
選自唐伯虎的詩《畫雞》
唐伯虎的原詩和題主的問題文字上小有差異,其原詩是:
一朵芙蓉頂上栽,
綵衣不用剪刀裁。
平生不敢輕言語,
一唱千門萬戶開。
謎底是大公雞。
一朵芙蓉頂上栽,芙蓉:指雞冠
綵衣不用剪刀裁,綵衣:公雞的翎毛
一唱千門萬戶開:形容公雞打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