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乞巧是指什麼

七夕節乞巧是指什麼

發布時間: 2020-12-29 11:18:31

㈠ 七月七是乞巧節但乞巧是什麼意思

乞巧的意思是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與巧藝。

如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版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權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七夕風俗中流傳時間最久、流傳范圍最廣的當屬「乞巧」。古人對一年一度的乞巧習俗十分重視。在七夕夜晚,年輕的姑娘、婦女們要擺上事先准備好的時令水果,對著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虔誠地乞求織女神賦予她們聰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㈡ 七夕的乞巧活動是什麼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少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漢朝七夕
在漢朝,婦女把一種小型蜘蛛(古稱果子)放在一個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為巧拙之徵.到唐朝時,則將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時期,則視水中針影占拙巧,細長則巧,散則拙.
如今七夕
如今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七夕夜間婦女們成群結隊、燃燭齋供的情景。
[1]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州、鄒城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七月乞巧圖

編輯本段浙江各地的乞巧習俗
乞巧習俗
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若穿好的,就稱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還有說法為中午捕蜘蛛)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 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編輯本段廣州的乞巧節
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編輯本段福建七姐會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編輯本段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㈢ 古時七夕節乞巧是怎麼回事, 要怎麼乞巧回事

七夕節的簡介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乞巧七夕的習俗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七夕節的詩詞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㈣ 七夕節為什麼叫乞巧節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版穿七孔針於權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起初的乞巧節並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民間稱「七姐」。因而七夕節首先是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對象,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如意郎君。

據《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為乞巧棚。」其盛況可見一斑。「乞巧」活動,其實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

漢代就已有乞巧習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到唐代這一習俗尤盛,以丟針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曬與日光下,然後丟枚小針浮於水面,看水底的針影形狀以卜驗投針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節又演變為「七娘會」,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約一起,用通草、彩紙、米面等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宮室器玩,於七夕晚上陳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遊人評賞,然後一起比賽穿針、祭拜織女。

七夕是中國古代年輕女性最為重視的節日,有著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曬書曬衣、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等七夕習俗。

㈤ 乞巧節是指什麼

乞巧節是指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在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每到這一天,七個姑娘湊在一起,兌面兌油兌錢,包餃子,炸麻花,買西瓜,買酥糖,夜晚在一起過節。姑娘們還唱乞巧歌:「小香爐,冒高煙,我請七仙下凡間。不愛姐姐好絨線,但求給雙巧手段。」
相傳很早以前,有個賣糖人的老漢,老伴早死,只生一女,名叫乞巧。這姑娘丑得沒法說:一頭禿瘡流黃膿,麻臉豁嘴,羅鍋腰外加羅圈腿。誰看見誰惡心。別看她長得丑,可是她逢集趕集,逢會上會,常常在人前唱:「天皇皇,地皇皇,長大當娘娘。」誰聽了誰笑話。
話說這年七月七日夜晚,乞巧姑娘睡得正甜,恍恍惚惚覺得有人叫她,睜眼一看,只見一個美麗的姑娘站在面前,對她說:「我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你是上天的插花星,該當娘娘,明年是你出嫁之日,所以我特意來給你梳妝打扮。」說著,從懷里拿出一把小梳子,在乞巧頭上一梳,禿頭立刻長出滿頭烏發;又拿出官粉往她臉上一搽,麻臉立刻變得白嫩無比,賽過鮮花;拿件大紅衣往她身上一披,羅鍋腰立刻挺了;百摺裙子往腰間一系,羅圈腿也直了,亭亭玉立;綉花鞋往腳上一穿,賽金蓮花開,丑姑娘變成了一個美女。
七仙女又教給她各種活兒,這樣一來姑娘不但變得美貌無比,而且心靈手巧,什麼都會。第二天她走在大街上,人人見了人人驚。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到朝廷里,第二年的七月七,皇帝就把乞巧姑娘迎進京城,封為正宮娘娘。
此後,每年七月七,天下的姑娘都希望七仙女賜給她們美貌和智慧,就成了後來的乞巧節,有的地方也叫乞俏節。

㈥ 七夕的習俗有哪些乞巧節就是七夕嗎

一、乞巧節是七夕的別稱,七夕節的其他別稱還有:七巧節,七姐誕。

二、習俗

1、游七姐水

民間傳說七夕節天上的七位仙女會下凡到河流中洗澡,這時的河水因沾了仙氣,人們洗了不但會帶來桃花運,還可以預防疾病。在廣西百色、靖西等民間認為,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的水是非常聖潔干凈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驅邪避病,又能使其愛情美滿、生活幸福。這個習俗和當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傳說有關。

2、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3、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4、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

5、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

㈦ 古時七夕節有什麼習俗「乞巧」是什麼

古時七夕節的風度習慣多種多樣。主要有:香橋會、接露水、七夕乞巧、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對月穿針、蘭夜鬥巧、游七姐水、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結紅頭繩、凈水視影、拜牛郎、拜床母、拜神、迎仙……

㈧ 古時七夕節習俗之一 乞巧最初指的是什麼

古時七夕節習俗之一 乞巧最初指的是什麼?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是七姐誕(七月七內)的一容項習俗。農歷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備注,
詞語解釋
乞巧
[ qǐ qiǎo ]
舊俗,農歷七月初七的晚上,婦女在院子里陳設瓜果,向織女星祈禱,請求幫助她們提高刺綉縫紉的技巧。

㈨ 七夕為什麼叫乞巧節什麼意思呀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專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屬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到漢代末年《古詩十九首》中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現在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㈩ 七夕也叫乞巧節是指人間的女子向什麼乞取什麼的意思

什麼是乞巧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專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屬星乞求一雙巧手,稱為「乞巧」。這里所乞求的「巧手」實際上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如過年放鞭炮,元宵吃湯圓一樣是一種情感的寄託,所以不能單純地理解為「乞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地傳統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乞巧的方式: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蛛網乞巧

舊時風俗,七夕時以小盒盛放蜘蛛,次早觀看蜘蛛結網的疏密,以為得巧多寡。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

熱點內容
七夕送給女朋友的情話 發布:2024-09-20 09:07:27 瀏覽:877
送你一支玫瑰花 發布:2024-09-20 08:54:50 瀏覽:306
紅葉榕樹盆景 發布:2024-09-20 08:42:39 瀏覽:718
鮮花竹子草 發布:2024-09-20 08:41:53 瀏覽:938
白纓杜鵑花 發布:2024-09-20 08:41:51 瀏覽:643
鮮花牡丹美圖 發布:2024-09-20 08:41:44 瀏覽:941
梔子花的頭 發布:2024-09-20 08:41:07 瀏覽:432
大碗玉蘭花 發布:2024-09-20 08:36:23 瀏覽:835
深圳招聘花藝講師 發布:2024-09-20 08:20:45 瀏覽:297
花卉春風 發布:2024-09-20 08:03:20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