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作文
1. 求關於七夕的作文600字
又是一年七夕,看似無關的節日。
天空一絲絲暗淡,織成澄澈冰涼的夜。沒有看見星辰,亦沒有如往年一般在夜裡下起雨來。潔白如瓷的月被誰懸掛在夜冷冷的瞳孔中,安靜地,傾斜了一地柔弱的光線。
記得母親曾說起,在她兒時的那個年代,在這一天的夜,總會有些人家將盆子放在院子里,收集那晚的雨水。傳說那些並非純粹的雨,而是織女與牛郎相會時落下的淚,若女子用來洗臉,便會得到天仙般的容貌。
而我終究不曾嘗試過,便也不知真相是否如此。
兒時的我,也不知為何相見也會有眼淚?不知很多年以前的這一天,是否真的有誰用了這樣一盆冰涼的水洗臉,又懷了怎樣的心情?
印象中的女子,總是這般多情而溫柔的動物,似一尾魚,在冰涼的水中兀自搖曳著遠去。
風在一個空間與另一個空間里飄盪,似乎在偷聽誰與誰耳邊的情話。纏綿的話只有化作聲音或者文字時才會變得動人,卻又變得不真實。而永恆,莫不是是更虛假的幻象?
想起,誰曾在某一個涼如水的夜晚祝我「情人節快樂」,那個可愛的模樣。
我莫名的收下這特別的祝福,後來才想起大概是因為不久後的平安夜或是聖誕節。於是被莫名的感動了一陣子,以至於好久以後的今天,當我忘了那個具體的日期後,還依稀記得那個透著幾分可愛的話。
這一年的七夕,大概不會再有人對我說「情人節快樂」了吧,因這到底不是與我相關的日子。
忽而想起,是否也該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道一聲「情人節快樂」,卻只怕不是誰心中所期盼的那個人。
卻依舊願意懷著美好的祝福度過,在這美麗的節日。
想像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會如何遇見在長長的鵲橋,會不會有鮮紅的玫瑰,背景是荒涼抑或繁華……
兀自綿長的遙想,卻是空白。
不過如往常一般的,安靜的夜……
生命的真相,莫不過一個空寂的夜,留你獨自循著那一縷綿薄的氣息,兀自猜想?
2. 一篇關於七夕的作文
這不是詩歌呀,很好了這篇。很適合的。希望你滿意啦!
記住用力悲傷的時內候總要容呼吸,一千遍一萬遍都不覺得乏倦。
——題記
一個爛漫,美妙的節氣,
千百萬人都希望能與牛郎織女類同,
於七夕在鵲橋上相見,
徐慕容一棵開花的樹,
為讓它遇見它最魅力的時刻,
為這,
它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相比,
我們,
有人道:「如若那樹化人,那麼就可能現在這首詩就不會這么出色,家喻戶曉了。」
2010年,現實主義王國,
我曾略過某女子於簽名處寫著,
海誓山盟只不過是玩笑而已,
我曾略過,
我們,各取所需,
我曾略過,
……太多太多
七夕,
牛郎織女費盡苦才能求得七月七日的對面
而我們,
釋放,收藏,我曾一心一意過。
一年,兩年,我以為那很漫長。
過去已經化成一束束鏡頭前的剪影,溫暖而寂寞的片段,卻沒人聽見我的心碎。
這個世界,愛,早已泛濫
我們要珍惜每一份真摯的愛
錯過就不在
真愛只有一次
那曖昧的霓虹燈
早應關上。
3. 以七夕為話題的作文
七夕習俗
「乞巧」
前一日,女孩子取雨水井水各半,盛在碗中露天放一夜,再在太陽下暴曬半天。中午時,每人將綉花針,或用新掃帚梢代之,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然後觀看針在水中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動如雲,或成霧形而巧妙者,認為是「乞得巧」。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
「卜巧」
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木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開始後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銅錢的有福,吃到木針的手巧,吃到紅棗的早婚。
「鬥巧」
女孩子們比賽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做巧芽湯,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做裝飾品等等。 誰的手藝好,誰就得巧 。七夕前,預先備好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活動開始後,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即為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
拜七姐
在福建、廣東及東南亞一帶時興「七夕拜七姐」。這是舊時女兒家的大節日。尤其廣東,大夥兒擺七湊熱鬧,十分隆重。自漢代開始,一直到明朝都很盛行。
聽私語
夜深人靜,躺在葡萄架下、南瓜棚旁,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
編鵲橋
用麥秸編織或用彩紙剪輯成一座鵲橋,配以牛郎、織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鵲等,置放案頭或貼在牆上。祈禱後,拿七根綉花針,用彩色線來穿針孔,能夠一次順利穿過即為得巧。
吃巧食
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種糖果,稱為巧食。作為七夕的應節食品,巧食包括瓜果和各式面點,各地風俗不一,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 「乞巧果子」,款式極多,《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送健繩
江南江北都有七月七送健繩的風俗。傳說喜鵲因搭橋讓牛郎織女相會,急需大量繩子,當初為這對情人說媒的老黃牛,想起民間在端午節給小孩手腕拴彩繩以求健康,取名「健繩」的風俗,就發動人們獻繩。於是大家相約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繩扔到屋頂或窗檯,讓喜鵲銜去搭橋。
扎像求福
依照牛郎、織女相會的情節,在街頭巷口用樹枝等物紮成一對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織女,在像前敬獻瓜果桃李。星河燦爛之際,若看到天河中有奕奕白氣,閃耀著五色光芒,就被認為是牛郎織女相見的徵兆。舊時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織女賜福。
4. 以七夕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路上的行人來來往往,車輛川流不息,整個城市彌漫在誘回人的花香之答中。
晚上,我和媽媽仰望天空,卻連一顆星星的影子都沒見著,我和媽媽都十分失望。我想:可能是今天天氣不太好所造成的吧。我只好帶著遺憾進入了夢鄉......
在夢中,我看到了一顆十分明亮、美麗的星星,她比每顆星星都要耀眼。在她的不遠處,有一顆身穿白衣裳的星星,他就像童話故事中的白馬王子一樣帥氣、勇敢......在這「白馬王子」的兩旁,還有兩顆活潑可愛的小星星,他們就像兩個小孩子那樣頑皮、天真、可愛......那兩顆最明亮的星星正目不轉睛地望著對方,慢慢的越來越近......這時,中間出現了一條灑滿銀色光斑的小路,哦,原來這是一條銀河!最明亮的星星變成了織女,那帥氣的星星變成了牛郎,牛郎挑著扁擔,那兩顆小星星變成了兩個小孩。這時,只見他們走到了銀河的中間,銀河在瞬間變成了一大片草坪,其它所有的星星都成了遍地的鮮花,為他們祝賀,到處是喜洋洋的景象!這時,我發現各種星球都融合起來,變成了一塊奇特的大地毯,鋪在他們的腳下,上面隱隱約約寫著一首詩: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戶戶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5. 七夕的由來作文300字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傳統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因為節日活動的內容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又稱這天為「乞巧節」。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這一天,中國少女主要活動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
6. 七夕作文450字
天色開始昏暗抄起來,月色朦朧,散發著神秘的氣息。盛著淡淡的月色,映入眼簾。
太陽下上了,白天變成了黑夜,只有那一輪明月和滿天的星星。喜鵲搭成了橋,牛郎與織女相見的時間漸漸逼近。
因為一條銀河,他們一年只見一次。他們承受了沒有愛的痛苦,同時也承受了這世間最大的痛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和他心愛的人在一起,也不是所有人都免受了這種痛苦。但無論是與不是,他們都愛著他們心愛的人,盡管不在身邊,盡管不能一起嘗受這世間的酸,甜,苦,辣。
淚,終究沒有忍住,緩緩落下。『』滴答,滴答『』清脆的聲音傳入我的耳中。眼,模糊了,但卻能映著明月看見牛郎與織女在一起了。躺在床上,平息自己的心情,蜷縮著自己,淡淡的回憶著。如果不是王母娘娘,他們能夠給可以幸福的在一起吧。甜蜜,幸福,油然而生。良久,一片寂寞。
7. 七夕節作文500字
早上七點就收到一條簡訊:祝七夕快樂!
我馬上去看日歷,原來是七夕啊!我只記初八。初八是會供的日子。雖然我好久沒有參加會供。但這個殊勝的日子,我心裡供養佛菩薩的!
佛說眾生快樂就是我的快樂,我的心裡就是這么想的。但這個大家都企盼感情快樂的日子裡,我為眾生祁禱快樂!
因為人生實在太苦。傷別離,恨未央,情難了,意難持。在佛說的八苦裡,這是一個很傷的苦。事實上,千古以來,所有執著的愛情都是凄美的!
到了人可上天,彈可入地的今天,這些無所不能的人們,反而不相信愛情了。
人們首先反應的是愛情是唱出來的,是詩人筆下的精靈,是閑來無事的聊資,它是不能跟現實世界結合的。人們追求愛情,但又不相信愛情。卻又去擁抱愛情情,極力想佔有愛情。這是何等的矛盾!
常常我是想著眾生,很少想著自己。
我相信,從今天起到晚上,會有很多人仰望天空,希望著奇跡,盼望著好夢圓滿!
在上班的路上,我一路聽著《大悲咒》,一路想,我能否為人們做些什麼?
我希望我是牛郎,給天下間所有的纖纖素女們一個結實的肩膀,讓她們在我的臂彎里盡情地哭,盡情地笑,盡情地傾訴,盡情的嬌艷,讓她們安全回家,不再擔驚受怕,享受天下的榮華寶貴和歌舞昇平。
我希望我是織女,給天下間所有的英武的少年一個溫暖的懷抱,讓他們在我的胸膛里盡情地傾訴,盡情地玩耍,盡情的舒展,盡情地輝煌,讓他們安全回家,不再流浪,享受天倫之樂,展現橫溢才華!
我希望我是玫瑰,送給天下間喜歡鮮花的人們!
我希望我是寶石,在人們的心裡閃閃發光不再灰暗!
我願是七夕夜空里的如意星星,放射著一切吉祥顏色,隨順眾生,成就一切少年少女的心願
8. 關於七夕的作文 800字以上 。。
這個問題有意思,細細想想,還有點民族情懷在里邊,西方「情人節」年年火爆,這兩年,有的商家也在炒作「七夕節」,但就像麻繩穿豆腐總也提不上來。我感覺有這么幾個區別,權當個人拙見:
一是直白和隱諱的區別。西方的「情人節」坦率、熱情、赤裸裸,有情人的節日情人節,明明白白告訴你,真真切切「I love you」;反觀中國的「七夕節」,雖然也是表達情人相聚意味, 七月初七,表示兩情相悅,但很內涵,不露骨,又使用了古人慣用的隱喻表達方式,因而難以被年青人理解,也難以被現在躁動的一代所親睞。愛就是愛,情就是情,干嗎還半抱琵琶猶遮面,不幹脆也不利落。
二是物質與精神的區別。「情人節」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現的是火熱的情慾,自然的流露。尤其在現代,「情人」二字不僅僅是指戀人、伴侶、夫妻,內容充實而廣泛,直接而露骨,非常順應被封建文化和「文革」壓抑了很長時間的自然情感和慾望的流露和表達。反觀中國的「七夕節」,反映的是別離後相聚和初開情竇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憐,內容無非是對詩作畫、贈帕送絲、望天感嘆、祭拜求神等,女孩兒乞求女紅巧手,感應王母娘娘給自己發配個好「牛郎」。形式上完全封閉在院牆裡面,笑也半遮面,鬧也半掩嘴,如此這般純屬精神層面的活動,哪裡能夠火熱的起來。
三是情物與信物的區別。「情人節」注重贈送情物,每到「情人節」,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貴重首飾等,成為情人們相互贈與的「情物」。注意,這里的「情物」是指有價之物,表明情是有價的。這無疑推動了市場經濟了發展。於是乎,每到「情人節」來臨,鋪天蓋地的廣告,滿街飄動的打折標語,把「情人節」炒的火紅火熱,讓你想不過都不行,想不送禮都不成。反觀中國的「七夕節」,則相對暗淡的多,傳統的情人也贈送禮物,但那是一種表達情意的信物,不過是一絲一帕、一扇一畫,講究的自己親手縫制、綉描、撰寫、製作,如何能引進到商品經濟中來,不能進入商品經濟,又如何能讓商人大把掏錢為節日賣單宣傳和恭賀呢?
四是情慾與情愛的區別。喜歡過「情人節」的,除去一些喜歡跟潮流的青年人和確實相愛的年輕夫妻外,絕大多數不年輕不年老的人們,或多或少有著速食情慾的意念。「情人節」恰恰給了他們(她們)這么一個機會,創造了一個這樣冠冕堂皇的借口、生成了一個這樣好讓異性感動、驚喜、歡快的場景,這也就成就了這個外來節日在中國的生根、開花、結果。反觀中國的「七夕節」,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守望、思念、借題表白情愛是主題,節日主調以真摯的、純情的、唯精神上的愛情為主要宣洩點,因而難以直接燃起慾望的火花。並且,長久以來,傳統的男人和女人,性愛和情慾是深藏不露、難於言表、曲折迂迴的,因而「七夕節」始終沒有為男女情慾創造一個適合的借口和良好的契機。這也是中國「情人節」的弱勢所在。
悲哉,「七夕節」!
9. 我家鄉的七夕節作文六百字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在每年農歷的七月除七,也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福,虔誠隆重。乞巧節是以牛郎織女的故事而傳下來的。在乞巧節,古今有不同的做法,古代,很多地方的未婚女孩會在夜深人靜之時,呆在瓜果架下傾聽。據說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個少女日後便能得到甜蜜的愛情。還會接露水洗頭發,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七夕節在古代還有做乞巧果的習俗,乞巧果是用麵粉、白糖,還有少許的芝麻。乞巧果子又名「巧果」,用麥面做的稱「面巧」;用糯米粉做的稱「粉巧」。另外,七夕節這天,少數地區還有拜織女、穿針乞巧等習俗。
今年的七夕節就是今天,8月13日。到了晚上,我來到樓下草坪。這時天早已黑了,藍紫色的天空上掛著一輪明月,許多小星星一閃一閃的,像小孩亮亮的眼睛,十分漂亮。我找了半天,才在眾多星星中找到牽牛星和織女星。牽牛星和織女星都很大,很亮。牽牛星呈淡藍色,散發著淡藍的的光芒;織女星有一點嫩紅色,散發著淡紅色的光芒。在兩顆星星中間有一條清晰的線,那就是王母娘娘當年劃下的銀河。
我望著天空,眼前浮現著織女和牛郎還有那兩個孩子相逢時的情景:許許多多的喜鵲一齊飛來,用自己的生體搭起了一座結實而穩固的鵲橋,讓牛郎織女還有兩個孩子重逢。想想那個場面,就覺得很溫馨。
在這個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里引發了我的遐想,讓我對高深莫測的夜空產生了無比的想像。
10. 以七夕為話題的作文
又到一年七夕節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農歷七月七,牛郎織女來相會,喜鵲忙著搭喜橋,人間處處歡笑聲。
夏夜裡,我與奶奶一同在庭院中納涼。這夜裡的風,倒也涼爽,我便纏著奶奶給我講故事。奶奶搖著蒲扇開始講起「牛郎織女」的故事。「……後來,就將七月七日作為牛郎織女一年一次相會的日子。」在柿子樹葉「嘩——嘩——」的聲響中,奶奶結束了故事。扎著牛角辨的我抬頭望著奶奶,好奇地問:「什麼時候才到七月七呀!」隨即又為牛郎織女報起不平:「王母真討厭,牛郎和織女一年就見一次,怎麼夠嘛!」奶奶含笑摸著我的頭說:「過兩天就到七月七了!」年幼的我在院子里跑來跑去,替牛郎織女們高興……那是我第一次對七夕有了印象。
每年端午時媽媽都會在我的手腕上繫上「花繩」。花繩是由幾種顏色的線編制而成,煞是好看。媽媽說這花繩要一直戴著,到了七月七就扔到天上去,給牛郎織女做喜橋,讓他們在一起呆的時間長些,夜裡的喜鵲是要睡覺的,畢竟「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一年一次的相會可馬虎不得。
天空中的牛郎星與織女星離得很遠,中間那一道銀河是不是王母的簪子?有些「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意味。
七月七,人間也很熱鬧。古時候的公子小姐們只有在這一天可以見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或許正是「距離產生美」,又或是「若即若離」,古人的情感總是格外濃厚。
奶奶說七月七乃天要早些睡覺,夜間的離別之意小孩子受不了。一次七月七的夜晚,我偷偷地拉開竹簾向外看,天空中灰濛蒙的,一顆心也看不見。我心想:難道牛郎織女已經分離了?忽然間第一次感到時間流逝的快速,時間的無情。竹簾一處角落中,我探出半個頭,愣愣的望著天空,竟流下了一滴不知為何的眼淚。「離別」這一詞我便第一次有了領會。「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長大後一次跟朋友無意中談到此事,一向不文藝的朋友竟說了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看著她,靜了幾秒,心中豁然開朗。
現在每年七月七,我們家人都會聚在家中,一堆不知被奶奶從哪裡翻出來的家鄉風俗,也變得有趣起來。吃過飯後,奶奶唱起了《鵲橋仙》,大家一邊聽一邊跟著打起拍子。「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柿子樹葉「嘩——嘩——」的聲響中,奶奶結束了歌聲,與數年前一樣,好像什麼都沒變。天空中牛郎星與織女星好似也真真依偎在一起了。
七月七,向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愛的人,說出心中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