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知識
Ⅰ 春天的節日有那些
春天的節日有婦女節、寒食節、清明節、勞動節、母親節。
1、婦女節
國際婦女節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在中國又稱「國際勞動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
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2、寒食節
寒食節: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3、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斗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後。
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4、勞動節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
5、母親節
母親節(Mother's 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母親們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而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
母親節是在中國港澳台地區流行起來之後才進入大陸的,名貴的珠寶,象徵母愛的康乃馨,特製的愛心甜點,精緻的手工賀卡等,成為人們向母親敬獻愛意的禮物。
Ⅱ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古詩
1、石灰吟
明代: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2、過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3、書憤五首·其一
宋代: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4、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5、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Ⅲ 求情人節知識。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而在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節也是姑娘們重視的日子,因此而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由於能表達共同的人類情懷,各國各地紛紛發掘了自身的「情人節」。
起源
2月14日是公歷一年中的第45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320天(閏年則還有321天)。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傳統的情人節。
270年——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此日被後人定為「情人節」
瓦倫丁節,又稱情人節,是歐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的民族節日。此節日的來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後被定為「情人節」較為普通。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紛紛反抗。貴族階級為維護其統治,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是時有一位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他們相互愛慕,並得到典獄長女兒的照顧。統治階級下令將他執行死刑。在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處死刑,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節」,後人又改成「情人節」。
傳說一
情人節禮物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棄所有的
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裡就被稱為Valentine's Day ,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傳說二
據說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這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傳說三
在古羅馬時期,2月14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2月15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傳說四
來源於古羅馬的牧神節(Lupercalia Festival)。這個說法是基督教會慶祝這一天是為了把古羅馬的牧神節(每年的2月15日慶祝,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產力)基督教化。
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
那時的日歷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Faunus) 它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 Pan ),主管畜牧和農業,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於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於盒子內,然後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於是將牧神節(Lupercalia)改成瓦淪丁節( Valentine's Day),並移至二月十四日。這樣,關於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綉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於是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
傳說五
傳說以前在英國,所有雀鳥都會在2月14日日交配求偶,如黑鳥、山鶉等,皆在2月間求偶。所以,人類也認為每年的2月14日是春天萬物初生的佳日,代表著青春生命的開始,也仿效雀鳥於每年的2月14日選伴侶。
地區差異
美國
男性在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說「情人節快樂」已經沒有特別的感情關系,而逐漸演變為有如公開場合的打招呼的形式。但男性較少在公開場合對另一位男性如此打招呼。
英國
從17世紀開始,情人節變得普遍。義大利情侶會在朱麗葉愛牆上發送表達愛意的小紙條。
日本
女性送巧克力給她喜歡的男性,而男性則在一個月後的ホワイトデー(White Day,即白色情人節)回禮表衷腸,這是日本商人於1965年炒作的結果。
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隨著商業炒作的發展,不少年輕男女也開始慶祝這個節日。由於對「情人」一詞的不同理解(在漢語中,「情人」有時包含「情婦」、「情夫」、即合法婚姻以外的男女關系的意味),遭到很多非議,另一方面,由於擔心西方傳統節日不斷湧入中國文化,沖淡了對傳統節日的慶祝,這一節日經常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對和抵制。直到現在,每年的這一時候,仍在媒體上有著類似評論。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在習俗上,還有七夕節、元宵節、上巳節等三個節日可以稱為「情人節」,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慶祝這些節日。
有一些人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或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漢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乞巧、許願的節日。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系。
元宵亦稱「上元節」,是一年中第一個圓月高掛的夜晚,還是一個快被遺忘的「中國情人節」。豫園、古猗園、上海植物園今年不約而同地重啟情人節主題。豫園的凝輝路南側便以「愛情街」為主題命名,完美地契合了「中國情人節」的主題。於是這里成雙成對親密接吻的天鵝燈、金魚燈和鴛鴦燈密布於道路上空,將甜蜜的味道灑向遊客 古猗園元宵燈會,為有情人提供了一個韻味十足的傳情方式,在燈影綽約的古典園林里,攜手共提一盞花燈,相互探討猜幾條燈謎,握著暖暖的手品嘗暖暖的元宵,讓永不凋謝的玫瑰見證永不落幕的愛情,各式各樣的活動為情侶、夫妻相會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在一些少數民族依然流行的節日上巳節(又稱三月三)更符合情人節的內容。上巳節本來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結交異性的節日,漢之前更有野合的習俗,後來禮教興起,野合的習俗消失,但當時男女交往還是比後世自由,年輕男女依然會在當天到郊外踏青遊玩。到南宋時理學興起,禮教變得森嚴,上巳節就在漢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改革開放後,不少年輕男女也開 始慶祝這個節日,年輕人對該節日的重視程度已經可以與春節、中秋節相比一般是男生送女生禮物比較正式,女生也要有所表示。除此之外的重要活動內容是到比較浪漫的地點共進晚餐 互相在網路愛牆發送祝福也成為新的時尚,表示愛情的承諾與永恆。對於正在追求女孩的男生來說,如果這一天女孩接受了他的情人節禮物或者表示接受邀請,就意味著戀愛關系的確定。 由於對「情人」一詞的不同理解(在大陸用語中,「情人」有時包含「情婦」、「情夫」,即合法婚姻以外的男女關系的意味),遭到一些非議。另一方面,由於擔心西方節日不斷湧入中國,沖淡了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這一節日經常遭到部分人士的反對。
中國台灣
也慶祝這個節日,未有交往對象年輕男女常在這天向心上人告白,情侶亦會在這天約會。
中國香港
香港:受到西方文化長期影響下,慶祝情人節已有多年歷史。男女會互贈禮物,男送女的標准禮物通常是鮮花、巧克力、首飾等,女送男的一般是手錶、領帶等男士服飾用品,並且常會到餐廳享用燭光晚餐。
中國澳門
在情人節日,男女情侶都非常重視這天的節日。男送女鮮花,女則會送給男朱古力(巧克力)。
Ⅳ 關於牛郎織女的天文知識400字左右
迢迢牽牛星的正式名字叫河鼓二,他旁邊的兩個孩子分別是河鼓一河鼓三,內觀察這一容片星空的名字可以看出這是天帝的兵營靠近銀河的位置,天帝從紫微垣出發,坐著王良和造父駕駛的馬車,通過閣道,再坐奚仲的步輦,經輦道到達銀河邊的閱兵台——漸台,觀看對岸的演武。而河鼓正是演武場的戰鼓。
即便在漢代的古詩中也僅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什麼時候演變成鵲橋相會就不清楚了。
不過你可以有個浪漫的解釋方法,當你仰望這片天空的時候,這兩顆相距16光年的恆星發出的光在你仰望的一刻在你的眼中相遇了。
Ⅳ 一年有幾個情人節
一年之中有4個比較重要的情人節。
1、西方情人節,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節。其版源自於西方國家,為傳統的西方節權日,但隨著信息時代和互聯網文化的引領下,2·14情人節也正是成為了中國情侶們最為看重的情人節之一。在這一天年輕男女會通過互贈鮮花、巧克力等表達愛意。
2、七夕情人節,七夕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節日,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公認的中國情人節,因七夕當天牛郎織女的典故而得名。
因七夕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3、網路情人節,是指每年的5月20日,即520表白日,是一個在中國互聯網時代衍生出來的全新情人節,在快速的信息時代,年輕人之間漸漸將520當天定為了他們之間的表白日;所以在每年的5月20日,就成為了年輕人心目中的網路情人節。
4、白色情人節,白色情人節與214情人節相對,時間為每年的3月14日,是女方贈送南方禮物的專屬節日。
Ⅵ 1-12月的節日有哪些
1月1日 元旦
2月2日 世界濕地日
2月14日 情人節
3月3日 全國愛耳日
3月5日 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3月8日 國際婦女節
3月9日 保護母親河日
3月12日 中國植樹節
3月14日 白色情人節
3月14日 國際警察日
3月15日 世界消費者權益日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
3月21日 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 世界氣象日
3月24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4月1日 愚人節
4月5日 清明節
4月7日 世界衛生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4月26日 世界知識產權日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中國青年節
5月8日 世界紅十字日
5月12日 國際護士節
5月15日 國際家庭日
5月17日 世界電信日
5月20日 全國學生營養日
5月23日 國際牛奶日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6月6日 全國愛眼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23日 國際奧林匹克日
6月25日 全國土地日
6月26日 國際禁毒日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日
7月1日 國際建築日
7月7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8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8月12日 國際青年節
9月8日 國際掃盲日
9月10日 中國教師節
9月16日 中國腦健康日
9月16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9月20日 全國愛牙日
9月21日 世界停火日
9月27日 世界旅遊日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10月1日 國際音樂日
10月1日 國際老年人日
10月4日 世界動物日
10月5日 世界教師日
10月8日 全國高血壓日
10月9日 世界郵政日
10月10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
10月14日 世界標准日
10月15日 國際盲人節
10月15日 世界農村婦女日
10月16日 世界糧食日
10月17日 國際消除貧困日
10月24日 聯合國日
10月24日 世界發展新聞日
10月28日 中國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10月31日 萬聖節
11月8日 中國記者節
11月9日 消防宣傳日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國際大學生節
11月25日 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
12月1日 世界愛滋病日
12月3日 世界殘疾人日
12月4日 全國法制宣傳日
12月9日 世界足球日
12月25日 聖誕節
12月29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國際麻風節
3月最後一個完整周的星期一 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復活節(一般是3月22日-4月25日間的任一天)
5月第二個星期日 母親節
5月第三個星期日 全國助殘日
6月第三個星期日 父親節
9月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和平日
9月第三個星期六 全國國防教育日
9月第四個星期日 國際聾人節
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世界住房日
10月的第二個星斯一 加拿大感恩節
10月第二個星期三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10月第二個星期四 世界愛眼日
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 美國感恩節
農歷節日
農歷正月初一 春節
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
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
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中國情人節)
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
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
農歷臘月初八 臘八節
農歷臘月二十四 傳統掃房日
農歷臘月廿九或三十 除夕。
Ⅶ 國內外情人節的歷史知識
【西方情人節】
說法一: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裡就被稱為 Valentine's Day ,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說法二:據說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著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說法三:在古羅馬時期,2月14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2月15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說法四:來源於古羅馬的牧神節(Lupercalia Festival) 這個說法是基督教會慶祝這一天是為了把古羅馬的牧神節(每年的2月15日慶祝,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產力)基督教化。 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 那時的日歷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Faunus),它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 Pan ),主管畜牧和農業。 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現在的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於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於盒子內,然後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於是將牧神節(Lupercalia)改成瓦淪丁節( Valentine's Day),並移至二月十四日。這樣,關於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綉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於是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 情人節名字的由來 《布魯爾的警句與寓言辭典》說:「聖華倫泰是個羅馬教士,由於援助受逼害的基督徒而系身囹圄。他後來歸信基督教……最後被人用棍棒打死,卒於二月十四日……。」 古代慶祝情人節的習俗與華倫泰拉上關系,其實純屬巧合而已。事實上,這個節日很可能與古羅馬的牧神節或雀鳥交配的季節有關。情人節的特色是情侶互相饋贈禮物。時至今日,人們則喜歡以情人卡表意。情人卡上通常繪有丘比特、給箭射中的心等等。 【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1]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相關傳說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