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七夕
1. 七夕節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什麼關系
牛郎織女是中華民族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一共是四個愛情故事,一個是《白蛇傳》,還有一個是孟姜女哭長城,還有一個《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織女就是第四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從牽牛星和織女星這兩個星星的名字演化而來的一個故事也是我們每一年的七夕節,就是因為有牛郎織女的傳說,才會有我們每一年的鵲橋相會七夕節。
2. 牛郎織女會七夕 下一句是什麼
下一句是鵲橋淚灑來訴思情,七自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3. (金風玉露,牛郎織女七夕會)是什麼意思
金風玉露,牛郎織女七夕會的意思是金風四起玉露凝成的時候,牛郎織女才能在七夕相會。
出處:
《辛未七夕》
作者:唐 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譯文:恐怕是仙人們喜歡別離,所以才叫人們長時間盼望相會的日期。從來上天布滿彩霞直垂銀河畔,豈必硬要等待那金風四起玉露凝成之時?清輝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時相望已久,接織女過河的微雲恰恰涌現得遲。怎麼會忘記不酬謝填河以渡的烏鵲,單給蜘蛛的偏愛向它乞求巧絲。
(3)牛郎織女七夕擴展閱讀
《辛未七夕》 賞析:
《辛未七夕》借牛郎織女故事發端,表現人與人遇合的困難。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兩顆星每隔一年時間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烏鵲搭成的橋上相會一次。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來勢力的強壓下才形成的,但詩人翻陳出新,說恐怕是神仙們愛好別離,才故意將相會的時期安排得這么遠。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二句說,佳人的相會要經過耐心的等待,需要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實現。前句表地點,後句指時問。「金風」表明時間為秋季,暗合七月在初秋之義。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描繪雙方盼望相會時的焦急心情。詩的最後兩句又拈出七夕的故事與習俗,借用烏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的故事來暗喻自己是通過令狐綯的引薦搭橋才謀得官職的,對此事當然有心意要感激報答其恩德。後句一轉,意謂盡管如此,但所得到的僅僅是個微不足道的職位,只有再作別的打算了。
4. 七夕牛郎織女是什麼時候見面啊
七夕牛郎織女是十二點的時候見面。
牛郎與織女的愛情真像故事中描述的版一樣純粹、浪漫而感人嗎?我並權不這么覺得,相反我還認為,這個故事不僅存在邏輯漏洞,並且它所傳達出的價值觀也是值得商榷的。
故事涉及了牛郎織女愛情的許多起因與結果,但卻沒有描述二人的婚後生活幸福與否。他們真會像傳說中那樣過得的快樂逍遙嗎?出身於天庭的仙女與生活在凡間的窮小子,二者的成長經歷與教育背景本身就是不同的。在精神上門不當、戶不對的他們,能夠在婚後幸福美滿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當大家都在傳頌牛郎對待愛情的忠貞不渝時,又有誰關注到他作為一名「性騷擾」者的事實?男生為了和自己喜歡的女生在一起,可以不擇手段,甚至可以違背道德與法律嗎?不尊重女性並且違背道德原則者為何要被當作專情忠貞的正面典型來歌頌?
5. 金風玉露,牛郎織女七夕相會是啥意思
「金風玉露,牛郎織女七夕會」的意思是:「金」「玉」暗示了相逢的可貴。專連相逢時候的「風屬」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見聚會的寶貴難得。
熬過一年整整365天才贏得的一夕短暫小聚,但就是這短暫的聚首,恰恰比人世無數凡夫俗子的庸俗愛情偉大得多,由此可見牛郎織女愛情的彌足珍貴,也多用於形容愛情的高尚偉大,古人對此也有很精彩的描寫。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一首詩,而金風玉露一詞就是出自於此。
6. 牛郎織女為什麼要在七夕相見
只有復七牛郎織女為什麼在七制夕相見?因為王母娘娘呢,給他規定的,必須在七月呃七日才可以相見見,這雖然是一種傳說,但是自古以來總是說牛郎織女必須在7月7日才能相見,只有7月7日,喜鵲才會給牛郎織女搭橋彩繪,他讓他們相見
7. 七夕節當天能看見牛郎織女嗎
看不見,那隻是一個神話故事
農歷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話傳說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在這個晚上相會。 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
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
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
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祝福天下所有有情人,終成眷屬。
人說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夫妻節;七夕和愛情的美好連系起於何時呢?晉代葛洪《西京雜記》記載,漢朝宮女傳出的七夕穿七孔針習俗,宮女們盛裝絲綵衣「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這樣的風俗後世代代相傳,綿延久久。
針和線是七夕的象徵物。《西京雜記》也記戚夫人侍兒賈佩蘭說,戚夫人侍高祖,七月七日「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愛」。穿七孔針乞巧、用五色絲縷「相連愛」,這些七夕所寓含的「情人節」精神從公元前中國漢代宮中就流傳下來了。
到了南北朝時代,穿針樓的規模更是宏觀、美侖美奐,見《太平御覧.序時部十六》七月七日條所引《輿地誌》記載: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
南北朝七夕 祭拜牛郎織女
七夕,婦女穿七孔針乞巧風俗一直延續到後代去。南北朝時代講究針的質地,有金針、銀針、黃銅針等,除此之外,更添加了一些豐富的民俗。
七夕:牛郎織女不為人知的故事
七夕乞巧尋良緣,女子中庭露天祭拜牽牛、織女星。
七夕牽牛、織女將渡鵲橋相會。當夜婦女灑掃中庭,露天祭拜牽牛、織女星神許願的風俗,始見於南北朝時代。當時的祭品有酒、肉乾、新鮮當令水果等等,不僅如此,擺飾非常講究隆重,桌上灑香粉,香氣薰人散發端莊豐美的紅粉氣。當時的風土志《荊楚歲時記 》這樣記載七夕:「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祀河鼓(牽牛)、織女。」這樣的風俗,和南梁殷芸寫的《小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已經相應了。那時代已經傳有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
喜子得巧符應 五色天輝得良緣征應
南北朝的女子穿針乞巧,陳設瓜果祭拜還帶有乞巧、得巧的玩味。怎麼玩法?她們悉心找來小蜘蛛,美稱「喜子」,讓其在瓜上結網,得好網則是「得巧」的符應。守夜祭拜二星神的女子都懷著祈求良緣的心願。有人說能見到天漢中奕奕有白氣,或是發出五色光輝就是征應。
對今天的人來說,七夕愛情常在我心。七夕所寓含的「情人節」精神從公元前中國就流傳下來了,南北朝時代,發展出豐富的七夕民俗,又承傳到今天,代代相傳。昨夜星辰昨夜風,款款情致古今同啊!
8. 牛郎織女會七夕的故事是怎樣的
相傳很早的時候,伏牛山下有個聰明忠厚老實的看牛娃,人們叫他牛郎。牛郎聽說伏牛山中卧著一頭老黃牛,病得快要死了。他覺得那頭老牛很可憐,就翻山越嶺跑到那裡,果然見到一頭皮包骨頭的老病牛,可憐巴巴地在一塊大石頭上卧著。牛郎說:「牛大伯,請你跟我走吧!」老黃牛睜開眼看看他,沒說話,又合上了眼。他看那老黃牛無精打採的樣子,心想它可能是餓了,就去割草給老黃牛吃。他割了一捆又一捆,老黃牛總是吃不飽。就這樣,他連餵了老黃牛三天,老黃牛終於開口對他說:「後生仔,多謝你救了我。我本是住在天宮里的,盤古開天闢地的時候,地上沒有五穀,我偷了天倉的谷種撒下來,惹怒了玉帝,他一腳把我踢下天庭。我摔壞了腿不能動彈,在這里可憐地躺了幾千年了。我的傷很重,要用百花上的露水塗洗一百天才會好。」牛郎聽了,決定留在山上為老牛治傷。他餓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山泉。每天早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牛治傷,夜裡和老黃牛躺在一起。這樣整整治了一百天,老黃牛的傷好了,就跟著牛郎回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黃牛形影不離,他們成了相依為命的好朋友。
牛郎長大了,哥嫂要與他分家。牛郎不要房子不要地,只要了老黃牛和一輛破車,到村外搭了一個草棚安了家。老黃牛從嘴裡吐出一粒葫蘆籽給牛郎,牛郎把它種在門前。第二天發芽了,第三天長藤了,牛郎馬上搭了個葫蘆架,沒過幾天,滿架子就鋪上了葫蘆藤。老黃牛對牛郎說:「你夜裡藏在葫蘆架下,就能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們也能看見你。要是哪位仙女連著偷看你七個夜晚,就表示她願意做你的妻子,我就拉著車子帶你上天,把她接來與你成婚。」
這天夜裡,牛郎站在葫蘆架下向上望去,真的看見一群仙女在御池洗澡。臨走時,有一個仙女向下偷看他一眼。第二天夜裡,牛郎看見那個仙女獨自來到御池邊,大著膽子看牛郎。第三天夜裡仙女向牛郎微微笑,第四天夜裡向牛郎點頭,第五天夜裡端出一籃子蠶,第六天夜裡又搬出一架織布機,到了第七天夜裡,仙女手拿布梭向牛郎招手。就這樣他們兩人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經過了七個夜晚的眉眼傳情,相互愛慕。不久,從天上飛來一隻喜鵲,停在老黃牛的頭上,吱吱喳喳地叫著。老黃牛明白這是仙女派來傳信的天鵲,就叫牛郎套上車,老黃牛四蹄騰空,一會兒就馱著他來到御池。牛郎和織女一起抬起織布機放到車上,織女挎著蠶籃和牛郎一起上了車。老黃牛又騰起四蹄,不一會兒就把他們馱回了家。
牛郎和織女成親了,大家都來賀喜。織女把帶來的蠶分給姐妹們,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綢緞。第二年,織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小孩。他們男耕女織,日子過得幸福又和睦。
不料這事終於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很生氣。有一天,牛郎正在犁地,忽聽晴空一陣響雷,只見老牛流著淚對牛郎說:「我把織女接下天來與你成親,犯了天規,現在天鼓在響了,我已難活,我死後王母娘娘會來拆散你們夫妻倆。你記著,我死後你把我的皮剝下,肉吃了能脫凡成仙,皮做成靴子穿上就能騰雲登天。」老黃牛說完倒下死了。牛郎哭了一陣,就照著老黃牛說的話做了。
七月七那天,牛郎正在鋤地,兩個孩子哭著跑來對他說:「爸爸快回去,媽媽被一個老太婆拉走了。」牛郎扔下鋤頭,穿上靴子,一手拉一個孩子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照腳下一劃,一條波浪滔滔的大河出現在牛郎面前。牛郎拉著孩子站在河邊哭,哭聲驚動了玉帝。玉帝見一雙孩子怪可憐的,就讓他們一家人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從此,每年到了七月七日的夜晚,人們就會看見滿天喜鵲向銀河撲去,它們互相咬著尾巴,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拉著一雙兒女在橋上和織女相會。
9. ''金風玉露,牛郎織女七夕會''是什麼意思
金風玉露出來自秦觀《鵲橋仙》源,全詩如下: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金風:秋風,舊說以四季分配五行,秋令在五行中屬金。玉露:秋天的白露。「金風玉露一相逢」是說牛郎、織女的七夕相會。
這首詩是說愛情的堅固,正如其結尾所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暗示你們的感情是很堅固的,不過近期也可能會由於某些原因而無法見面。
10. 牛郎織女和關於七夕節嫦娥奔月的故事
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1、嫦娥奔月:
遠古的時候,天上曾有十個太陽,曬得大地冒煙,海水乾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個叫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用寶弓神箭,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最後那個太陽一看大勢不妙,連忙認罪求饒,羿才息怒收弓,命令這個太陽今後按時起落,好好兒為老百姓造福。
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麗賢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一個老道人十分欽佩羿的神力和為人,贈他一包長生不老葯,吃了可以升天,長生不老。羿捨不得心愛的妻子和鄉親,不願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長生不老葯交給嫦娥收藏起來。
羿有個徒弟叫蓬蒙,是個奸詐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長生不老葯,好自己升天成仙。
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帶著徒弟們出門打獵去了。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獵的蓬蒙闖進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長生不老葯。
嫦娥迫不得已,倉促間把葯全部吞下肚裡。馬上,她便身輕如燕,飄出窗口,直上雲霄。由於嫦娥深愛自己的丈夫,最後她就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來。
羿思念嫦娥,只能望著月亮出神。此時月亮也格外圓格外亮,就像心愛的妻子在望著自己。
羿和鄉親們都在月光下祭月,寄託對嫦娥的思念。從此年年如此,代代相傳。由於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為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