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小女

七夕小女

發布時間: 2021-01-16 16:01:18

㈠ 中國古代女子怎麼過「七夕節」

相傳牛郎織女又合稱「靈匹」。唐朝書生李嶠《奉和七夕應制》詩曰:「靈匹3秋會,仙期七夕過。」是以,現代民間又將七夕喻為「乞巧節」,男子們便在這天向心靈手巧的織女「乞巧」:
一曰卜巧。「卜巧」即卜問女孩子將來是否心靈手巧、巧到何程度?《開元遺事》有載:唐玄宗與諸妃每至七夕凌晨,便會分散清華宮就宴,讓宮女們將蜘蛛放進一個小錦盒裡,窺察蛛絲的粗拙,用以卜問巧的程度如何。《夢梁錄》則說,南宋杭州「其日晚晡時,傾城兒童男子,不管貧富,皆著新衣。繁華之家,於高樓危榭,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又於廣庭中設香案酒果,遂令女郎望月,膽斗列拜,次乞巧於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銀小盒兒盛之,次早觀其網絲圓正,名曰『得巧』。」
2曰賽巧。民間男子們比賽穿針引線,誰穿得快,誰便得巧。《荊楚歲時記》說:「是夕,人家主婦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榆石為針,陳生果於庭中以乞巧。」杭州一地則以麵粉和糖,製成各種形狀的小果,再以油煎之,名曰巧果。向晚陳於庭中,佐以蓮蓬、白藕、紅菱之類。對目穿針,祈織女賜以巧技。有詩曰:穿線年年約比鄰,更將余巧試針神。誰家獨見龍梭影,綉出鴛鴦不度人。」
3曰乞巧。七夕前一天,女孩子們取雨水、井水各半,盛在電纜卷線器碗中,布置露天一夜,再在太陽下曝曬半天。中午時分,每人將綉花針(或用新掃帚梢頭代之)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此後觀測針在水中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動如雲,或成物形而奇妙者,被認為是「巧得巧」。假定針影或粗或細或直,毫無花式者,便認為是「乞得拙」矣。

㈡ 小七夕 是什麼節日 啊 不懂 求解

在中國,農歷復七月初七是制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女兒節」或「七夕情人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㈢ 古代女子七夕節都干什麼

古代女子七夕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做些乞巧的小物品,再擺上些瓜果,賽乞巧,各版個地區的乞巧方式不盡相權同,但各有各的趣味。

在嶺南廣東,七夕節有拜仙的傳統民間習俗,這個活動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婚後的新娘,在過七夕節時,要舉行辭仙儀式。在初六晚上祀神時,表示與姑娘節離別之意。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此時如有蜘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太乞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乞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拿來面、菜,一塊兒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餃子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餃子,據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㈣ 大的叫姜子妍,今天七夕小的出生了,是個女孩,麻煩大家給個名字

出生時間
姜子惜 三才 水木土 吉

㈤ 七夕為什麼又叫「乞巧」 古代女子七夕節都幹些什麼

因為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七夕節叫做乞巧節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意思是,漢代的少女們經常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拿絲線比賽穿針孔在開襟樓,當時的人們紛紛效仿,這便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古代女子在七夕節有以下活動:

1、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也叫「賽巧」,即女子比賽穿針,她們結綵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快,就意味著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

2、蘭夜鬥巧

起源於漢朝宮廷的游戲,將五綵線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後,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

3、對月穿針

指七月初七這天傍晚,家家戶戶都把庭院清掃干凈,年輕婦女和姑娘們先要向織女星虔誠跪拜,乞求織女保佑自己心靈手巧。然後,她們把事先准備好的五彩絲線和七根銀針拿出來,對月穿針,誰先把七根針穿完,就預示著將來她能成為巧手女。

4、拜織女

這是少女、少婦們的事。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於案前焚香禮拜後,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

5、種生求子

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藉以求子。

㈥ 女孩七夕生日有什麼說法呢

從某些角度而言,在七抄夕等這些浪漫的節日里出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因為七夕的故事本身已經不代表一個悲劇,它是一個希冀的可能,你想想星河繚繞都未能隔斷有情人之間的相會,為什麼?就因為鵲橋的存在——那是無數為其感動的小小麻雀搭成的幽會橋,放在現實中,那些小小麻雀就是我們身邊一直在默默關心著我們的朋友,他們在平時可能不會怎麼表現,可是一旦我們亟待需要他們的時候,很多朋友還是會義不容辭的,所以在我的意象里,七夕出生的人兒一定有著很多的朋友不斷在其人生路上相互扶持。

㈦ 七夕跟女朋友怎麼過呢

情人節玩浪漫14招
1.聊天時點上燭光或用紅紗巾把燈蒙住。
2.到鮮花店預約,請送花者於晚7點在你和他(她)約會的地方等候。
3.相約到無人的海灘或沙灘,點篝火烤土豆。
4.走在微雨中不打傘,一邊走一邊向路邊躲雨的人點頭微笑。
5.熟記星象,約他(她)到山頂把對方的星座指給他(她)看,然後望著星空暢想,當然不熟記也行,隨便指一顆美麗的星星,再編一段動人的故事。
6.唱老歌,越老越好。
7.如果你准備向對方求愛,可以這么說:「聽說有一種求愛的方式是在自己的手心裡畫一顆心,如果對方同意的話也畫一顆。」一邊說一邊在自己的手心用紅筆畫一個,把紅筆放在一旁。
8.事先准備好一張寬布條,上面寫好字。當你在咖啡館和她聊得正高興時你突然沉默不語,從口袋裡掏出布條抖開,上面可以寫「和你在一起,真高興!」
9.與他(她)約會時將手錶撥停,分別時看著表說;「和你在一起,我的時間都是停止不動的,真希望時間還在7點」。
10.用長火柴棍一個挨一個豎插在蛋糕上拼上對方的名字,從頭點起一直閃爍到末尾。
11.買通一個餐廳,事先付好賬。聊天時突然燈光大暗,由侍者推出生日蛋糕,同唱生日快樂歌。
12.到野外去吃情人燒烤野餐。
13.買一本《傳統相聲選》,寂寞時兩個人邊看邊說,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快樂。
14.學學古人,踏雪尋梅。

當然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床上去的。

㈧ 七夕前一天出生的小女孩乳名叫什麼好聽你好

您好,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重復字組的叫【瑤瑤、萌萌、琦琦、琪琪、七七回、晨晨、麗麗、莉莉、笑笑、玥答玥、媛媛、茜茜、熙熙、苗苗】不重復字組的叫【憐美、爽歌、端儀、輕颺、念雪、瑞雪、涼夕、玉妍、雲嘉、晨曦、依雯、菱月、暖梔、小染、玲雅、蕾妮】。如果您喜歡,就請給我點個贊或列為最佳答案可以嗎?謝謝合作,祝您的女兒有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㈨ 七夕的小故事

七夕節的簡介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乞巧七夕的習俗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七夕節的詩詞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㈩ 七夕節怎麼和女生過....

最好先准備一點切合她生活/內心的小禮物,不需要太貴重,當然也別太廉價....
比如小專首飾小耳環小屬懷表或者別的什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你們的生活實際,
以上僅供參考可以替換,比如她都不帶耳環的就不要送她這個了..
不要忘記准備一個很可愛的小禮盒接上一個蝴蝶結之類的,就會看起來很有心意
見面時先給一束花刷好感更好
具體的行程安排個大概就行了,沒必要面面俱到,比如約好先看電影,那電影開場前先發個表達愛意的小紅包再把小禮物送給她,結束後根據你們的感受去做想做的事,
一點要走心要浪漫!!!心意是最重要的,eg有物質沒時間給時間,有時間沒物質給物質,讓她明白你對她的態度,對她的心意,對她的點點滴滴
祝兄弟順利....時間還長可以准備規劃的多了去了,還可以抓緊時間旁敲側擊,當然最好被被發現..驚喜難道不好嗎

熱點內容
虎皮海棠花 發布:2025-02-04 22:39:56 瀏覽:462
佛山快遞鮮花 發布:2025-02-04 22:39:44 瀏覽:969
盆景如何盤 發布:2025-02-04 22:39:43 瀏覽:527
非洲紫羅蘭為什麼光長葉不開花 發布:2025-02-04 22:30:32 瀏覽:909
鮮花市場報價 發布:2025-02-04 22:27:23 瀏覽:920
百合花翻譯 發布:2025-02-04 22:26:46 瀏覽:551
一朵花戲劇 發布:2025-02-04 22:26:12 瀏覽:871
非洲玫瑰茄 發布:2025-02-04 22:26:12 瀏覽:205
塗鴉綠植上牆 發布:2025-02-04 22:26:09 瀏覽:515
背叛的白色情人節名偵探柯南 發布:2025-02-04 22:25:57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