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蓮花茶
A. 名家散文精選
1、《背影》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台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2、《春》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193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
《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3、《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4、《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巴金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雲時海上日出的幾種不同景象,展現了日出這一偉大奇觀。文章的語言文字優美、易懂,易於學習。
5、《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於1934年8月創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為止的這段時間被稱為白色恐怖時期。郁達夫為躲避國民黨的恐怖威脅,1933年4月,他由上海遷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並寫下該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運用了42個秋字來潤色北國之秋的「清」 「靜」和「悲涼」,也處處滲透著郁達夫消極與積極情緒在糾結與斗爭的痕跡。
故都的「秋」,其實是郁達夫的「秋」,是表現了他主觀感情、審美取向、文學氣質和人生態度的「秋」。本文的悲涼美感,跟傳統的悲秋情結有關,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關,跟作品的創作背景也有關。
B. 遇到綠茶婊怎麼破 人前人後兩張臉,我們是學生嘛,讓別人以為自己是一朵白蓮花,考得好了就巴不得全
你就別理他們,自己學自己的,讓自己考的比她們好,到時候她們嘴上不說心裡也會被你氣死的,採納我哦
C. 手裡拿一朵荷花,旁邊有一支煙,還有茶壺打一成語
壺中日月 hú zhōng rì yuè 【解釋】舊指道家悠閑清靜的無為生活。
【出處】唐·李白版《下途歸石門舊居》權:「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主語、賓語;指道家的神仙生活 【近義詞】壺天日月 【例句】清·郭小亭。
D. 綠茶婊和白蓮花是什麼意思
仔細想了想,綠茶比較有攻擊性?目的性更強一些?而白蓮花是把所有鋒芒全隱藏起來?借刀殺人?
綠茶則是:看起來總是眼淚汪汪的很無辜可憐,但總喜歡明著一套背地一套。明明一肚子壞水,還總是裝作一副天底下我最可憐的樣子。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說的就是她們了。
她們會裝可憐,裝柔弱,好似誰都能欺負她,引起男人憐香惜玉的氣概,找男人撐腰,為她們做事情。
但她們內心十分看不起一事無成的男人,藉助男人上位只是她們的慣用伎倆,她們的野心很大,內心最愛的,始終是自己。
最後我覺得白蓮犯錯會用理由把自己的責任撇得乾乾凈凈,總之就是自己沒錯,綠茶可能為了達到一些目的會用「雖然我做的不太合適,但你也不能這樣對我」的句式去狡辯。
但是早期的白蓮花呢?卻不一樣:參考早期小言女主,雖然你傷害了我害我失去孩子但我相信這不是姐姐故意的,我還是願意做你的好妹妹,然後男主哇我愛的女人果然還是那麼善良,她姐姐太狠毒我要保護她,其實說起白蓮花我會想起如萍,紫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