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組詞語
A. 形容「七夕」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牛郎織女
【拼音】:[ niú láng zhī nǚ ]
【解釋】: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 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出自】:《群音類選·南西廂記》:「你影只形單;羞睹牛郎織女星。」
【造句】:自古以來,牛郎織女的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著。
2.情不自禁
【拼音】:[ qíng bù zì jīn ]
【解釋】:禁:抑制。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強調完全被某種感情所支配。
【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補遺》:「一婦人;悲歌悵飲;情不自禁。」
【造句】:小萍是個舞迷,只要聽到音樂,她就會情不自禁地跳動起來。
B. 有關七夕節的詞語
鵲橋相會
鵲橋相會,漢族民間傳說陰歷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專女在橋上相會,七夕日多屬雨正是他們哭泣的淚水。比喻情人或夫妻久別之後的團聚。唐·權德輿《七夕》:「今日雲耕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鵲橋相會歌頌了漢族勞動人民的堅貞愛情,對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起到積極作用。
C. 七夕的四字成語
牛郎織女
【解釋】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出處】《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用作主語、賓語。
【辨形】郎;不能寫作「朗」。
【近義詞】牛星織女
【例句】由於工作上的種種客觀原因;他們夫倆不得不~似的兩地分居了。
【成語故事】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D. 關於七夕的成語
關於七夕的成語有:
一、心心相印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1.【解釋】: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2.【出自】:《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黃櫱傳心法要》:「迦葉以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3.【示例】:撫台看了,彼此~,斷無駁回之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
二、情投意合 [ qíng tóu yì hé ]
1.【解釋】:投:相合。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
2.【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七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
3.【示例】:我們相聚既久,~,豈不知遠別為悲?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八回
三、情意綿綿 [ qíng yì mián mián ]
1.【解釋】:情意:對人的感情。綿綿:延續不斷的樣子。形容情意深長,不能解脫。
2.【出自】:周恩來《別李愚如並示述弟》:「何況情意綿綿,『藕斷絲不斷』。」
四、海枯石爛 [ hǎi kū shí làn ]
1.【解釋】:海水乾涸、石頭腐爛。形容歷時久遠。比喻堅定的意志永遠不變。
2.【出自】:宋·王奕《法曲獻仙音·和朱靜翁青溪詞》:「老我重來,海乾石爛,那復斷碑殘礎。」
3.【示例】:汝要說我降,除非~。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
五、海誓山盟 [ hǎi shì shān méng ]
1.【解釋】:指男女相愛時立下的誓言,愛情要象山和海一樣永恆不變。
2.【出自】:宋·辛棄疾《南鄉子·贈妓》:「別淚沒些些,海誓山盟總是賒。」
3.【示例】:非是我誇清正,只為他星前月下,親曾設~。 ◎元·石君寶《曲江池》第三折
E. 七夕的夕怎麼組詞
拼 音 xī
相關組詞:
夕陽 、朝夕 、除夕、 前夕 、夕照 、夕煙 、日夕 、旦夕 、七夕 、望夕、連夕 、夕影 、八夕 、晨夕
F. 形容「七夕節」的詞語有哪些
比翼雙飛【bǐ yì shuāng fēi】
花好月圓【huā hǎo yuè yuán】
山盟海誓【shān méng hǎi shì】
一見鍾情【yī jiàn zhōng qíng】
海枯石爛【hǎi kū shí làn】
G. 形容七夕的的詞語有哪些
形容七夕的的詞語有:兩情相悅、長相廝守、一心一意、情投意合、天荒地老回、情比金堅、花好月答圓、海枯石爛、天作之合、郎才女貌
H. 形容七夕的詞語有哪些
天荒地老、白頭相守、濃情蜜意、海枯石爛、花好月圓
I. 七夕,中秋,重陽,春節,組詞一個總稱
總稱為中國的「傳統節日」
按照時間從前到後的排列順序是:元宵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除夕。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J. 形容七夕浪漫詞語有哪些
金風玉露
泛指秋天來的景物。 唐·李商源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浪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蘭質蕙心
形容美麗而聰明。 唐·王勃《七夕賦》:「金聲玉韻,蕙心蘭質。」
情不自禁
禁:抑制。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強調完... 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
暗度金針
度:通「渡」,過渡,引申為傳授。後用... 見唐·馮翊子休《桂苑叢談·史遺》。傳說有名叫鄭採珠的姑娘,七...
道高魔重
形容法力高強。 陶牧《七夕和儆廬仍用征字韻》:「道高魔重文驅瘧,海涸桑枯路未...
調良穩泛
馬匹調良,行船穩泛。指路途平安。 清·朱之瑜《與鍋島直能書》之二:「七夕前,盛使遙臨,捧讀翰教...
人間天上
人世社會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極美好的處... 唐·崔顥《七夕詞》:「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索垢吹瘢
猶言吹毛求疵。 清·心青《二十世紀女界文明燈彈詞·拒約》:「指望雙星圓七夕,...
雲階月地
以雲為階,以月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唐·杜牧《七夕》詩:「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蕙心蘭質
蕙、蘭:都是香草名。蕙草樣的心地,蘭... 唐·王勃《王子安集·七夕賦》:「金聲玉韻,蕙心蘭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