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修水優一朵

修水優一朵

發布時間: 2021-01-20 07:56:59

❶ 菊花茶,就是泡出來會很大顆一朵的菊花的那種,不是杭白菊,有誰知道我所說的菊花的品種啊

目前市面上可見的大朵泡菊,如出產於江西修水的分寧菊,在菊花品種分類上屬於菊科版-春黃菊族權-貢菊科。 其中富含的甘貢菊素有「花草中的女王」之稱,清肝明目,理脾沐容,是保健上品。修水生態優良,是鄱陽湖源頭之一,所產菊花原生態栽培,原樣烘培包裝,開水泡煮花艷如鮮,清香悅目。也可做食材煲湯。

❷ 請問修水縣36個鄉鎮哪些比較好能排個名次最好!

修水縣渣津鎮位於江西省修水縣西北部,地處贛西北邊陲,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總面積144平方公里,人口.36萬,轄25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渣津鎮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境內自然風光旖旎動人,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山水縱橫,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產豐富。省道柯龍線貫穿東西,修河交叉環繞,交通十分便捷。 近來,鎮域經濟和社會 事業蓬勃發展。1999年工農業總產值2.5億元,財政總收入96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5%和37.86%。糧食、油料、蔬菜、中葯材、牲豬等產品產量快速增長,逐步建立起了以建材、輕工、特色農業等為支柱的工農業體系。集鎮建設發展迅速,科教文衛事業全面發展。渣津鎮95年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99年又被建設部評為村鎮建設先進鎮。新世紀曙光初露,渣津鎮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個城鄉結合、工農貿並舉、兩個文明同步發展的新型邊貿城鎮正在贛西北大地崛起,並以其強勁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成為修水縣西部40多萬人口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修水縣漫江鄉位於江西省修水縣南部,離縣城42公里,與山口、復源、程坊、征村四鄉鎮接壤,地域面積102.6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83個村民小組,共1913戶8003人。漫江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著名寧紅茶的發源地,也是茶工祖師羅坤化的故里,清末民初這里曾是水陸便利、商賈雲集、茶莊林立,素有「茶蓋中華,價甲天下」之美譽和「寧紅不到庄,茶葉不開箱」之美談。位於漫江鄉西峰嶺的古西峰寺也具有三百多年歷史,曾有寺廟數間,僧眾百餘,香火鼎盛一時。漫江鄉山清水秀,風光宜人,是一個山區鄉,同時也是一個林業大鄉,產業大鄉。這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山水縱橫,典型的亞熱帶氣候蘊育了豐富的林木、礦產和水利資源。全鄉擁有80%的山林面積,有林地達66平方公里,松、杉、雜木、毛竹蘊藏量巨大,年產松、杉、雜木達8000m3,毛竹4萬根。漫江大河屬修河上游支流,水系發達,水能豐富,非常適宜建小型電站。全鄉有9000多畝耕地,是一個產糧區,同時也是一個產業大鄉,蠶桑是漫江鄉的支柱產業,全鄉共有3800多畝桑園,年養種達6000張,產鮮繭5000擔,全鄉每年養蠶收入高達300萬元,漫江是寧紅茶鄉,有優質茶園720畝,年產茶2500擔,著名的寧紅茶廠便座落在漫江鄉境內。改革開放以來,漫江鄉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各項經濟指標位居全縣上游水平,特別是近年來,堅持以大開放為主戰略,以招商引資為生命線,全力推進我縣「353」戰略,促進了全鄉經濟跨越式發展。
江南名鎮──三都鎮依河傍水,風景秀麗,是贛西北修水縣東大門。為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示範鎮、省級建設重點鎮。05年被授予九江市衛生集鎮和省文明村鎮稱號。三都鎮歷史悠久,三都之名始於唐德宗貞元16年(公元800年),其時建分寧縣轄八鄉,其中泰鄉分十都,三都即為泰鄉第三都。1958年建太陽升人民公社,被稱為「江南第一社」。三都鎮是省道武修線、柯龍線上規模較大的鎮,分別和本縣四都、廟嶺等鄉鎮接壤,和武寧縣清江、船灘、東林等鄉鎮毗鄰。總面積98平方公里,鎮域現有人口3.3萬(含縣農科所、縣楊梅山墾殖場),其中集鎮轄區3.8平方公里,人口達萬人。全鎮現轄洋湖、坪段、梁口、楊梅渡、城坳、西坳、農科所、三甲店、三都、坳頭等10個村和一個居民委員會,33個機關部門。三都鎮田沃物阜,為低丘陵地勢,河巷交叉,氣候適宜,日照充足,無霜期長,自古因盛產糧食、水產品和畜禽而成為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近幾年,鎮黨委、政府緊扣發展第一要務,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農業已形成蠶桑、畜禽、糧食三大支柱產業。特別是蠶桑,面積達萬畝,年產繭2萬擔,為民創收2000萬元,成為名符其實的「江南蠶桑第一鎮」。三都為修水縣重點產糧鎮,同時民營經濟異軍突起,集市貿易繁榮,現有工商企業達800餘戶,涉及建材、加工、陶瓷、運輸、商貿等行業,其中昌盛耐熱瓷製品有限公司產品遠銷東南亞。投資1.2億元的外商獨資電站三都水電站正在建設中。三都鎮有著非常便捷的對外交通,省道武修線、柯龍線穿境而過,武吉高速傍鎮而行,集鎮上高速僅15分鍾,到九江、南昌、上海、廣東、浙江等地車輛日夜往返不息。集鎮基礎設施完備,教育衛生事業發展迅速,隨著三都大橋建成,一河兩岸發展框架已初具規模。全鎮現有高中一所,初中一所,14個小學教學網點(其中完小7所)。調頻廣播、有線電視、行動電話、小靈通、固定電話及電腦網路覆蓋全鎮村、組,各村均通了公交車。以楊梅渡古樟群為「龍頭」的萬棵香樟和萬畝桑海不僅使三都生態秀美,而且因其有利的區位使其成為修水東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著名的邊貿集鎮。每年八月初一的傳統趕集日,集中凸顯三都的商貿繁榮。

❸ 車可以坐4人從黃梅到修水1月19日出發!會開車的優先

我覺得誰的車還是誰開不要說會開車的優先當然如果有開的話可以中途換人不要疲勞而已

❹ 修水的皇菊和其他地方的皇菊有區別嗎

作為一個酷愛喝皇菊茶的老茶友,我想說,如果你喝過修水的金絲皇菊,再喝其回他地方的,答真的還是覺得修水的最好,最正宗。尤其是金香源的金絲皇菊,朵大,花艷,味足,一泡開那菊香味簡直恨不得把菊花給吃了,而且非常耐泡,我一般一朵能沖泡5杯還有味道。可能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物吧,修水的環境長出來的菊花確實很好。

❺ 修水縣城區面積是多少平方公里(最新的)

按年份查看:1993|1994|1995|1996|1999|2000|

修水縣 總面積 統計表

發表年份 統計對象 數字 全文快照 來源文獻
1993 修水縣 4504平方公里 全縣總面積4504平方公里.為江西幅員最大的縣。 查看
來源:概況, 欄目:修水縣,《九江經濟統計年鑒》(1993年)

1994 修水縣 4504平方公里 全縣總面積4504平方公里,為江西省幅員最大的縣。 查看
來源:概況, 欄目:修水縣,《九江經濟統計年鑒》(1994年)

1995 修水縣 4504平方公里 東西長107公里,南北寬79公里,總面積4504平方公里,為江西省幅員最大的縣。 查看
來源:概況, 欄目:修水縣,《九江經濟統計年鑒》(1995年)

1996 修水縣 4504平方公里 東西長107公里,南北寬79公里,總面積4504平方公里,為江西省幅員最大的縣。 查看
來源:概況, 欄目:修水縣,《九江經濟統計年鑒》(1996年)

1999 修水縣 4504平方公里 全縣總面積4504平方公里,為江西省幅員最大的縣。 查看
來源:概況, 欄目:修水縣,《九江經濟統計年鑒》(1999年)

2000 修水縣 4504平方公里 全縣總面積4504平方公里,為江西省幅員最大的縣。 查看
來源:概況, 欄目:修水縣,《九江經濟統計年鑒》(2000年)

❻ 我是九江修水縣人,我的獨生兒子都十九歲了並沒有得到過國家一分錢的補貼,請問國家對獨生子女的優惠政...

好像要辦一個《獨生子女證》的,好像是規定14周歲之前辦理的

下面是《獨生子女證》的網路:
http://ke..com/view/2085562.htm

樓主可以看一下!

❼ 江西修水金絲皇菊和婺源曉起皇菊有什麼區別哪種比較好喝

產地不同。前者產自黃山地區,品質一般;金絲皇菊,產於江西修水縣,品質上乘。

❽ 江西修水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可以去修水東滸寨玩,東滸寨確實不錯,飛拉達超刺激的

東滸寨第一景「石窟瀑布」,落差30多米,瀑布行於棧道之前,從山頂、崖邊奔流而下,飛入湖中珠飛銀響,水汽彌漫。站在古道之上,聽水聲、觀瀑景,涼風徐徐吹得人有怡然自得之感。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一道彩虹。

❾ 修水縣有什麼旅遊景點啊

1、黃龍山
省級森林公園。位於幕阜山脈中部、修水縣西部,為湘、鄂、贛三省的天然屏障。距三省省會城市均不足300公里。在建的阿深高速公路從山之西側穿過。屬山嶽型自然及人文風景區。2005年景區被重新規劃開發建設。
黃龍山,自然風景秀麗,系幕阜山脈的主峰,以山雄、景奇、木豐、水美的自然景觀而著稱,被譽為「江西的香格里拉」,同時其歷史底蘊厚重,影響深遠。黃龍山是幾百萬年前劇烈的地殼運動的產物,屬褶皺斷塊山。黃龍山自古未遭人為破壞,至今一派原生態、純自然的原始風光,自然景觀大小難以勝數,黃庭堅、蘇東坡等歷代達人賢士題詩賦句,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章石刻,又為其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和厚重的歷史內涵。景區內曾被歷朝三次封賜的祖庭黃龍寺至今猶存,香火興旺。南宋慧南(詳見《中國名人大辭典》)大師開創黃龍一宗,使黃龍寺成為宋代江西四大叢林之一,中國禪宗七宗之一黃龍宗的發源地,舉世聞名。從隋朝開始一直成為宗教與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深受黃龍宗影響的日本佛教界,經常專門派人前來拜謁黃龍祖庭。黃龍山蘊藏豐富的常年不低於70ºC的溫泉,具有很好的葯用功效。為方便遊客,景區建有多處風格別樣的休閑避暑山莊和溫泉洗浴場所,是人們休閑度假的理想之選。每年3月舉辦的黃龍山登山節和黃龍寺特定的佛事節慶活動都會吸引大量遊客。景區內主要景觀有:龍王峰、龍湫池、試劍石、鳴水瀑布、黃龍寺摩崖石刻、劉磐墓、犀牛望月、石田三畝、泰清溫泉、玉皇殿、石龜問松、八卦石等40多處。
龍王峰:位於黃龍山頂部,海拔1511米,駐足峰巔,環覽群山,腳下雲飛霧走,天高氣爽之日,放眼西眺可觀洞庭碧波,極目東望能見鄱陽湖光,令人心曠神怡,如入仙境。
黃龍寺摩崖石刻:黃龍寺為歷代文人騷客所詠頌,亦有珍稀手跡傳世而存。江西詩派詩祖黃庭堅親筆手書有「靈源」、「黃龍山」、「法窟」等。眾多的石刻,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湫池:位於龍王峰西北約300米處,為一口2尺見方的水井。亦即石馬龍王井。井水清甜,終年不涸,《義寧州志》載「山頂有龍湫,中有黃魚二尾,能致風雨」。黃龍山因此而得名。
2、千年古鎮——渣津
渣津鎮,地處修水縣西部腹地,是湘 、鄂 、贛三省邊陲重鎮 。距長沙 、武漢 、南昌均約220公里 。古鎮群山環抱,依水而建,環境優美,古風猶存 。是一座集名勝古跡 、紀念聖地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千年古鎮 。商周時期開始建城,古稱艾侯國,距今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渣津鎮,是古艾文化策源地 、佛教文化發祥地 、中共蘇區根據地,同時也是全國生態小城鎮建設的樣板鎮 。渣津鎮龍崗坪的商周遺址,創造了上下二千年的古「艾」文化 。始建隋朝開皇末年的兜率寺,是宋時黃龍宗派重要弘法道場,香客絡繹不絕 。2002年,由高僧法照禪師住持規劃重建後的兜率寺,規模浩大,氣勢宏偉,是周邊地區舉行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革命時期,彭德懷 、騰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渣津鎮親自指揮戰斗,現存革命舊址多處 。渣津烈士陵園,安葬烈士有1006名,墓碑上刻有徐先華等烈士芳名,墓前建有烈士亭,豎有烈士塑像,是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境內的龍峰山巍峨雄姿,是其天然屏障;美麗的修河穿境而過;古樟 、古杉 、石松 、奇棕等珍貴樹種隨處可見 ,自然環境保護良好 ,使得其成為全國生態城鎮建設的典範 。主要景觀有:古艾遺址 、龍安寨自然風景 、千年古寺—兜率寺 、烈士陵園 、石人洞 、石人峰 、龍崗坪 、石門秀水 、萬壽宮等 。
兜率寺:規模宏大,氣勢雄偉 。寺內有乾隆皇帝歇憩適的大雄寶殿,有一字廂房 、著衣亭 、三眼橋 、百籮丘 、試心梯 、試劍石 、萬功池 、鼎復山莊等景觀和建築 。
烈士陵園:佔地30多畝,園內樹木參天,白鷺結巢,有墓碑 、烈士亭樓 、烈士塑像 、牌坊,89級石階等 。
石人峰:二尊石人,一高一矮,一站一坐,一前一後,相互照應,傳說是和尚和道士的化身 。志雲:「洞口有石如人,歲旱鑄雨者,以泥塗其首輒雨 。」
3、修河旅遊風景區
省級風景旅遊區。位於修水縣境內雙井村到楊梅渡村總長約36公里的修河及沿岸地區。「大廣」高速可直達景區。距南昌、九江、長沙、武漢均在230公里以內。是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風景區。景區1995年7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5年又再做規劃,進行深入開發建設。
風景區整體規劃面積約70平方公里,主要以36公里修河觀光長廊為線,以沿途山谷故里景區、濕地野趣景區、修水人家景區、野外拓展景區、抱子望歸景區、石林溶洞景區、楊梅渡古樟群景區為點而組成,被稱為「一線串七珠」。
景區內有清可見底、沿岸植被保持自然原生態風貌的修河。有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故居、墓葬、摩崖石刻群。有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團部舊址)。有鍾靈毓秀、神秘奇特的石林溶洞和千畝桃林、梨林掩映輝映等景觀。區內景點有100多處,著名的有雙井訪茶、石磯釣月、草徑閑鷺、十里秀水、旌陽野渡、雲岩曉鍾、魚舟唱晚、抱子望歸等,被稱為「修江八景」。
1、山谷故里景區:該區為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故里,僅宋代一朝出48位進士。有黃庭堅故居、墓葬、黃氏宗祠、高峰書院、明月灣、黃庭堅手書摩崖石刻等景觀。
2、修水人家景區:該區依山傍水,修竹林立,桃梨紛飛,農舍散居,一派農家田園風光。有周敦頤任分寧主簿時創辦的濂溪書院,國學大師陳寅恪紀念館等景觀可供游覽。
3、東嶺石林溶洞景區:該區石林高低錯落,有如石之森林,再有千畝桃、梨輝映其間,春來桃花梨花競相開放,一幅世外桃源景象。嶺側有天然溶洞數個,洞內景觀千姿百態,有如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
4、黃庭堅紀念館
5、秋收起義紀念館
2005年修水縣秋收起義紀念地系列景點被國家發改委、中宣部等13個部門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6、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座落於修水縣城鳳凰山路60號,東臨縣城鳳凰山路,北靠縣政府招待所,西接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南抵林氏祠堂。舊址座北朝南,一進二重,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四水歸內,麻石門框,整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上堂前為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設計、製作的地方,上堂前左右各一間房,為師長、副師長辦公居住,下堂前左、右各二間房為師部八大處辦公室,天井為青石鋪砌,兩側廂房為警衛戰士陳士榘、韓偉(解放後分別被授予上將、中將軍銜)值班室,舊址正門前為練兵場。
7、桃里陳氏故居與五傑廣場
陳氏故居:修水桃里是清末兩代名人陳寶箴、陳三立父子的誕生地,陳寶箴(1831—1900)曾任湖南巡撫,在晚清時期領導了頗有影響的湖南新政,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樹的封疆大吏;陳寶箴之子陳三立(1853—1937)維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體詩派代表人物,近代愛國詩人;陳三立長子陳衡恪(1876—1923)近代著名畫家,與齊白石齊名,並擅長篆刻、書法、詩文;陳三立三子陳寅恪(1890—1969)現代著名史學大師、教育家,他學識淵博,在國內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陳氏一家三代祖孫四人均載入《辭海》《中國名人大辭典》);陳衡恪次子陳封懷(1900—1993)著名植物園專家、植物分類學家。陳氏一家四代出了這五位傑代人物,成為國內目前絕無僅有的一大奇跡,修水後人並稱之為「陳門五傑」。
8、程坊風景區
程坊風景區位於江西省東津水電站庫區,距縣城34公里,該區域山青水秀,空氣清新,冬暖夏涼,氣候宜人,自然風光美不勝收,到處峰巒疊嶂,林木繁茂,古木參天,鳥鳴山幽,碧波盪漾,有「小桂林山水」之稱。特別是水庫的形成,庫區有了3萬畝水面,蓄水8億立方米,且水澄碧晶瑩,水質甚佳,透明度達7米以上,無污染物質,凈化能力強,屬國家一級水體。水域開闊處達5000米,觀賞仰角4-5度,視野寬廣,狹處只有幾米,曲折幽邃。不論從哪個角度,都難以辨別出水的流向和盡端。四面臨水的孤島12個,最大的近千畝;三面臨水、一面臨山的島嶼100多個。從縣城至庫區碼頭全線為三等級油路和水泥路,交通非常便利。
9、山背文化遺址
山背文化遺址位於修水縣上奉鄉山背村,距修水縣城約36公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中國長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修水的山背文化、廣東曲江的石峽文化、福建閩江的曇石山文化為東南地區三種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1961年1月-9月,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鑒定工作組在修水縣山背地域發現43處古文化遺址,並選擇跑馬嶺、楊家坪及養鴨場三處遺址進行試掘,揭露面積200平方米。調查和試掘共獲480件石器。
10、湯橋溫泉
黃沙鎮湯橋溫泉位於縣城南東30公里, 於十里秀水下游,湯橋集鎮之中。這里山青水秀、四周翠柏蒼松,又有全縣聞名的石咀水庫和最大的水產養殖場。湯橋乃嘉慶皇帝的太師萬承風故里和安葬地,現故地尚有萬承風的陵墓和牌坊,萬承風屬修水歷史上著名的學者和名人。嘉慶皇帝主政期間,萬承風力薦嘉慶來自己的故鄉休閑、沐浴,一睹和享受湯橋這一自然景觀。
湯橋地熱分布面廣(約1000平方米)且孔泉多處。水溫為62度,為高熱溫泉。其礦化度為38毫克/升,價值為8.5弱鹼性。屬重碳酸鈉型溫泉,每天涌量為759.2噸,據專家考證,溫泉水含有多種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礦物元素,尤其對人體的皮膚有其獨特的理療作用。
11、 布甲溶洞
布甲鄉位於修水縣最北部,於贛鄂兩省修水、武寧、通山三縣交界處,全鄉版圖為114平方公里。境內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峰巒疊嶂,溝壑縱橫,全鄉平均海拔在750米。峰巔海拔1550米的太陽山野生中草葯上百種,是天然葯場。座落在布甲村的布甲溶洞,洞深400餘米,分四關三廳,洞內兩側溶岩畫廊,鍾石滿目、姿態各異、美不勝收,特別是後廳三柱筍石如三尊菩薩端坐其中,一尊酷似觀音坐蓮,滿面慈容,迎接遊客朝拜。相傳宋代大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在本鄉洞上、畫灣兩村傳道授業,故有「蛤蟆不叫念書台」「黃雀不跳畫灣地」的傳說。

熱點內容
蛋包飯七夕 發布:2025-02-08 18:10:53 瀏覽:559
櫻花校園大戰 發布:2025-02-08 18:09:32 瀏覽:67
嘉華鮮花餅分店 發布:2025-02-08 18:08:31 瀏覽:130
紫羅蘭三角燈魚 發布:2025-02-08 18:07:52 瀏覽:15
蘭花開花咯 發布:2025-02-08 17:58:46 瀏覽:689
干茉莉花泡水的功效 發布:2025-02-08 17:40:47 瀏覽:331
家裡水生綠植 發布:2025-02-08 17:40:46 瀏覽:381
貝克花藝 發布:2025-02-08 17:17:02 瀏覽:510
七夕思母 發布:2025-02-08 17:16:55 瀏覽:797
有些荷花有些荷花 發布:2025-02-08 17:13:17 瀏覽: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