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文

七夕文

發布時間: 2020-12-29 18:12:15

七夕現代詩歌

七夕節的現代詩歌篇一:

星初轉

銀河岸

是誰把

相思的淚

撒向人間

河鼓無言西北盼

香娥有恨東南遠

相見難

別亦難

相擁切切

意綿綿

訴不盡的離情

放不下的牽念

脈脈橫波珠淚滿

衷腸訴不斷

清夜已過半

歸心亂

離殤又逐鵲橋斷

河鼓香娥千秋願:

七夕情

情真願

兩情朝暮永相伴

天上人間

從此

不再兩相盼

七夕節的現代詩歌篇二:

又聽銀河滔滔水,

又見千鵲向天飛。

七月七,

天上牛郎織女會。

每每不相聚,

而今更凄悲!

地上牛郎苦相望,

織女再不回!

夜思夢銀河,

日念鵲橋醉。

遠方的星星淚閃閃,

問月可知為了誰?

七夕節的現代詩歌篇三:

月兒彎彎

星兒點點

清風蹁躚

你我牽手相伴

把愛情之花植在湖畔

待到七夕花飛漫苑

月色滿眼

你痴情一片

我相思綿綿

素心執筆

相思成箋

那是繾綣在心中多年的愛情詩篇

曉月掛簾

是為你輕淺描繪的眉眼

在如詩如畫的歲月里塗了千百遍

紅塵痴戀

只因有你的陪伴

行人生不再孤單

月下花前

月色輕捻

任花開花落

四季流轉

又是一歲的浪漫七夕夜

牛郎織女再續團圓

千古絕唱響徹人間

月下湖畔

讓清風攜著思念捎至東方之巔

如斯期盼

清歌一曲

弦不斷

心不亂

獨自清歡

月色花前

植下的花定會在七夕開滿雕欄

不願相思成繭

只願陪在身邊

莫要錯過我最美的浪漫

只願十指相扣相擁而眠

七夕節的現代詩歌篇四:

相見的日子到了

七夕之夜

相思與愛情,

在鵲橋重疊

匆匆起程

渡過繁星的銀河

風起天水,鵲鳥振翅

一簪成河

斷裂出萬年的天塹

隔開永久

萬羽作橋

跨接一水的流螢璀璨

圓這一夜的繾綣。

如有可能

用一把勺子,

舀去銀河之水,

為了與你相廝守,

不顧一切。

七夕節的現代詩歌篇五:

一滴露珠

自遙遠的天庭

落下

那是牛郎挑兒擔女的

汗珠

那是織女思兒念夫的

淚珠

那滴包含太多心酸的

露珠

似一道流星劃過蒼穹

落在

那架下偷聽乞巧的

素帕心中

能否如這滴露珠般

晶瑩

讓彼此看清通往相會的

路程

不再有銀簪橫掃天庭的怒風

惟願這夜夜似今朝的

七夕

相會便在這淚花紛飛的

呼兒喚女的天倫之中

喜鵲不能承載

天河為之凝噎

這流傳了愛之千年的

奇談

傳說

❷ 七夕並非情人節,看看古代的七夕文化

在如今社會,很多人把都把七夕當作西方的情人節來過。夫妻、情侶之間都在這里一天你儂我儂,牽著手一起看電影,一起到西餐廳去吃個燭光晚餐,送對方鮮花巧克力,或者是到賓館去體驗不一樣的夜晚。各大商家賣場也在這一天圍繞著「中國的情人節」推出各種各樣的情侶消費,做足了噱頭。可孰不知,七夕在古代我國傳統文化中並非今天所說的那樣,其並不是情人節。
在我國南北朝任昉所著的《述異記》中,就敘述著七夕的最初由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也正因為此,七夕節又叫乞巧節,當然這里的乞並非「乞愛情」,而是各家的姑娘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根據《西京雜記》的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對於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區各有不同。穿針引線,小物品競巧是最常見的乞巧方式。
在漢朝的時候,民間就有在七夕這天登樓曬衣的習俗。在這一天,各家各戶的百姓們都會把自家的衣物拿到戶外曬。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這個習俗到了魏晉的時候就開始變味了,本事曬衣服的時辰,卻變成了富貴顯赫家族(也即當今的土豪)炫富顯擺的日子。那些有錢的人家紛紛把家裡的綾羅綢緞晾曬出來,可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見到此情此景,那些家徒四壁的百姓們就自然不意思把地攤貨晾出來。所以,在這一天人們也逐漸從曬衣服變成曬書。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就描述了有一人「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曬書,自謂滿腹詩書的故事;在這一天,文人士族們紛紛把自家的書籍拿出來曬,畢竟書這東西再窮的家庭也買得起一兩本。
這個節日經過了千百年的歲月後,也不斷演變、增添新的內容。如今,傳統的過節方式,文化生活大眾文化中漸行漸遠,只剩些模糊的背影。不過,同是中華文化圈的日本、韓國依舊在存在著七夕節。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就把七夕的日子由我國農歷七月初七改為公歷的七月七日;當然,還是有少數地區繼續沿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而韓國的七夕節,和中國大一樣,都為農歷七月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七夕節在日本和韓國都沒有成為情人節,都保留著最傳統的節日方式。 日韓都延續了乞巧的風俗和習慣,都是在祈求姑娘們能心靈手巧。這一天,日本人用五在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然後掛在院內的小竹子上。在韓國,年輕的姑娘們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至於七夕這一天到底是應該像傳統文化里的那樣過更好,還是像如今這樣當作情人節來過為佳,這是誰也給不了明確答案的。不過,在新時代萬物革新的今天,我們是否也稍微注意保留古老的傳統文化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❸ 七夕文案語句

1、郎有情,妾有意,七夕相會鵲橋邊;眼相望,情頻傳,愛意深深感天地;動真情回,掏真心,愛你一答生永無悔。七夕情人節,愛你一生一世,幸福永遠!

2、浪漫七夕浪漫風,甜蜜愛情盪心中;多少動人故事裡,一段佳話更永恆;收獲生活的火紅,美滿姻緣不老情,祝願天下有情人,攜手幸福好人生。

3、牛郎織女的愛情並不吸引著我,我們的愛情對我才有致命的吸引力。七夕之夜,面對皎潔的明月,讓我鄭重許下我的心願:我要愛你,直到永遠!

4、牛郎織女七夕相憶,山水相隔我倆千里;你的身邊無我相伴,萬望為我惜愛身體!

5、七七日,心竊喜,整裝待發會情人,七夕到,心忐忑,不知你可曾原諒我,一年一度七夕夜,牛郎織女鵲橋會,情意綿綿訴不盡,自從認識愛上你,夜夜盼望是七夕,與你纏綿到永遠!親愛的,祝你情人節快樂!

❹ 七夕文化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1、七夕文化歌頌了忠貞不渝的婚愛觀,體現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嚮往和追求,它傳承發揚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體現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心,不同於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愛情觀。在農耕社會中,家庭不但是一個基本的生產生活單元,而且是社會構成的細胞,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弘揚牛郎織女故事傳說倡導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堅貞愛情的婚姻愛情觀,在當前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談到中華民族的婚愛觀,就提起宋人秦觀的《鵲橋仙》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句話,既是對中華民族婚愛觀的一個概括,又對它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他不是單純地對牛女悲劇的同情,而是以一個新的視角,謳歌真摯、純潔、堅貞的愛情。在責任心的驅使下,雖遠隔萬里,長期分離,卻還能夠保持婚姻的穩定性、長久性,不僅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即使在現在這都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在這里責任與愛情達到了統一。從另一個視角看,這也是導致中國封建社會中婦女婚愛悲劇的重要原因。
2、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勇於創造,不斷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在歷史上起了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成為歷史發展的內在思想源泉。文化精神既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大多數人民所接受領會,又是一個民族的生命之所在。一個失去精神支撐的人如同一具僵屍,一個失去文化精神的民族就等於該民族的消失。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就是這種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乞巧活動的開展就是激勵人們追求聰明才智,不斷創新,自強不息,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年年創新,代代傳承,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是社會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故人的素質的提高,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乞巧活動恰恰就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而開展的。如果讓乞巧活動進一步適應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將會產生更大的積極作用。乞巧看重的是人們素質的提高,而祈福更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祈福從根本上講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諧、和平,它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神實質。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家文化精神的價值取向是中和,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精神的價值取向亦是中和,而民間文化追求和合圓滿的精神更是以上文化精神的根源。因此,和合是中國文化精神的精髓。從最近接觸的資料來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民間在七夕祭活動中也非常看重祈福,祈求平安、幸福、和諧、和平。足見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動的開展對於當前構建和諧社會,落實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精神和促進世界和平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❺ 夏七夕的所有小說.

文件夾 PATH 列表
卷序列號為 00000200 7083:2A04
C:.
│ x夏七夕文集.rar
│ 文件夾目錄.txt
│ 文件夾目錄名列出.bat

└─夏七夕
不是所有的南方都叫溫暖.txt
不死城.txt
不見茶花好多年.txt
世界上唯一的企鵝先生.txt
人生若只如初見.txt
他不是歸人,只是過客.txt
傷痛不過百日長.txt
你在回憶里絢爛.txt
你怎會哭得像個小孩.txt
你驚艷了我的時光.txt
你是七月,你愛陸安生.txt
你是我心底的一世憂傷.txt
你是我的天下無雙.txt
你是我等不到的路人.txt
你的夏至不挽留.txt
你的路途,看不到我蒼老.txt
你給不起的未來,我來告別.txt
其實我不是你的哆啦A夢.txt
剎那翻過年少的風景.txt
後來我們都哭了.txt
唯獨你是無可取代.txt
地上的星星不說話.txt
天使也一樣.txt
天堂在哪裡,我要去找你.txt
天夏,你是我的整個天下.txt
天央的青春,海嘯不憂傷.txt
她會替我好好愛你.txt
如今這里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txt
如果你是我眼底的一滴淚.txt
如果我變成回憶,退出你的生命.txt
如果貓七忘記了摩天輪.txt
寧生,你不來,我不老.txt
就讓記憶永不復甦.txt
帶著眼淚去流浪.txt
並蒂蓮.txt
往南往北,忘南忘北.txt
悲傷的穿山甲找不到穿山.txt
我不敢叫你的名字.txt
我的吻註定吻不到最愛的人.txt
摩天輪,獨自轉.txt
是否路過你的城.txt
暗地裡的病孩子.txt
海是倒過來的天.txt
燈籠易碎,恩寵難回.txt
愛你,是我孤單的心事.txt
愛情泡沫.txt
看海的信已失效.txt
童話傷城風景涼.txt
花開荼蘼更無花.txt
藍色氣球和蘇夏.txt
讓我感激你,曾予我歡顏.txt
請收留奧菲利亞的第4個影子.txt
誰的曼珠沙開在彼岸.txt
那不是星光是牙套閃亮.txt
那個女孩教會我的事情.txt
那年夏天的一場浮華童話.txt
那年的文字,叫做滄海桑田.txt
長樂未央.txt
陳翔,你天生用來驚艷時光.txt
隔開我們的那條河叫時光.txt
青春是一樹一樹的花開.txt
飛過有你的城市.txt
飛魔幻_無處告別.txt

如滿意請及時採納~
祝您看文愉快~

——我愛電子書
by:雅·D

❻ 為過七夕文言文請假

不容易啊,亂寫幾句試試

竊聞昔有牽牛織女者,為銀河所阻,經年只得一見版。明日七權夕,正值兩星相約佳期,肯請上者,釋眾人案櫝之勞,許有情人難得之會。魏文帝有詩雲「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但使座中皆無河梁之恨,則更增諸君辛勤之心。切切盼復。

❼ 求李商隱的七夕原文

唐代李商隱《七夕》原文: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翻譯為:

分開鸞扇走進了帳篷,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完工。

怎樣能將世上的死別,去換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注釋:

1、七夕:農歷七月七日,傳說牛郎和織女這天在天河的鵲橋上相會。

2、鸞(luán)扇:上面綉有鳳凰圖案的掌扇。鸞,鳳凰一類的鳥。扇,指掌扇,古時模仿雉尾而製成的長柄扇,用於坐車上,以敝日擋塵。

3、鳳幄(wò):閨中的帳幕;綉有鳳凰圖案的車帳。

4、星橋:鵲橋,傳說七夕這日天下的喜鵲都飛往天河,為牛郎和織女相會搭橋。

5、爭將:怎把。

6、無期別:死別;無期重逢的離別。

(7)七夕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這個傳說中優美的愛情故事,令歷代詩人吟詠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馳。約大中七年(853年)農歷七月七日的夜晚,詩人仰望天空,遙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愛妻早亡,於是創作了此詩來追悼亡妻。

文學賞析:

此詩前二句寫詩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的美好情景:織女已經過河,並且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烏鵲完成填河鋪橋的任務之後,全都撤回去了。

詩人不由得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唯有自己獨留人間,再也無法與她相會,於是詩人在後兩句中發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

其中,第三句的「爭將」一詞寫出與亡妻天人阻隔、陰陽渺茫的極致哀嘆,顯現人間死別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會,明顯地表達出悼亡之情。

全詩想像豐富,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懷,詩意在詩人的想像中賓士,充分表現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

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有《李義山詩集》。

❽ 為什麼不談戀愛,這組七夕文案火了

近幾年。以前只顧著崇洋媚外了,現在終於回過頭來過自己的節日了經濟好了,就有時間玩浪漫了

❾ 古代七夕文物都有哪些

漫談古代七夕文物

2015-08-20 劉明杉 考古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宋人秦觀《鵲橋仙》中膾炙人口的佳句。古來多少名士才女,將對美滿姻緣的企盼,吟誦成華彩詩章。這些詠嘆愛情的創作源泉,就是七夕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這個古老而凄美的愛情神話。

漢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

七夕乞巧節,綿延數千載,隆重程度堪比春節。農歷七月初七,青年女子們聚集在月下乞巧、乞美、乞姻緣、乞子,童子們還要乞聰慧。進入現代社會後,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植根於農業社會秩序與文化基礎上的七夕節,遂從我們的生活中消逝了。然而,這一節日的內涵,對研究我國古代社會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其中,深入人心的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民間文學的重要題材,它與民俗生活結合起來,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民間活動,是文學、民俗學、文化史學等學科研究的重要內容。2006年,七夕節以民俗類申報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願這一行動,能讓它受到更廣泛的社會關注,使七夕節的文化內涵得到挖掘和保護。乞巧節在我國古代社會中,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本文結合歷代七夕文物,探究此節俗的社會成因,並闡述其文化價值。力求從物質文化史的角度,為保護這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略盡微薄之力。

乞巧文化的淵源與成因牛郎織女其名,最早見於《大戴禮·夏小正》:「初昏,織女正東鄉。」《詩經·小雅·大東》中有:「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這時的「牽牛」、「織女」,在人們的意識中還僅僅是自然界中的兩顆星辰。古人在觀測星宿的運行規律時,將自己的美好願望寄情於此,產生出豐富的聯想,這是牛郎織女傳說形成的文化基礎。兩漢時期,它們已經演變為神人形象,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中,就有「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的記載。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纂的《文選》中,收錄了東漢班固《西都賦》:「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其後又引李善注《漢宮網疏》曰:「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牽牛、織女象」,另錄有東漢後期《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將愛情元素融入其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摧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首詩中的「織女」,己開始弄機織布,思念流淚,並被描繪成忍受夫妻隔絕之苦的思婦,這是故事趨向定型的標志。另據《文選》中,魏文帝曹巫的樂府詩《燕歌行》,李善引曹植《九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得一會同矣。」可見牛郎、織女故事,在三國魏初時已基本成型。這個傳說的最早記載,始於西晉傅玄的《擬天問》:「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西晉周處《風土記》:「……七月俗重是日。其夜灑掃於庭,露施機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熒重為稻,祈請於河鼓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見者便拜,而願乞富乞壽,無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

七夕節是女性的節日,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注入了愛情的內涵,表達了古人追求幸福婚姻的願望。節日期間,舉辦各種祭祀及智力游藝活動。主要有:1、祭拜牛郎織女,瓜棚下聽「天語」;2、穿針試巧、投針卜巧;3、七姐妹結盟;4、接露水、種生;5、祭七夫人、魁星、文昌、關公、天孫諸神。七夕節用品有牛郎織女年畫、七夫人像、乞巧樓、乞巧針、乞巧果、七巧板、摩喝樂孩兒等。

清任頤《乞巧圖》軸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說明至遲在東漢末年,已有七夕月下穿針試巧之俗。據南朝梁宗懊的《荊楚歲時記》載:「是夕,人家婦女結睬縷,穿七孔緘。或以金銀輸石為緘,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乞巧樓》載:「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殯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候。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此書中還錄有「蛛絲卜巧」之狀,「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道宴。時宮女輩陳瓜花酒撰列於庭中,求恩於牽牛、織女星也。又各捉蜘蛛於小合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四》雲:「七月七日……於廣庭中設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於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銀小盒兒盛之,次一早觀其網絲圓正,名曰『得巧』。」明清兩代,盛行投針驗巧。乾隆四年《祥符縣志》:「七日之午,婦女多乞巧。以碗貯水曝烈日中,頃之水膜凝面,舉綉針投之則浮,諦視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鳥之影者為上,有成剪刀牙尺之影者為次,謂乞得巧,女伴相賀:其影粗如糙、細如絲、直如矢則拙矣,幼女尤忌,或至垂涕泣,其母每曲慰之。」未得巧的女孩兒,會因此事痛哭流涕,以至母親不得不找出種種理由勸慰,其虔誠程度可見一斑。故宮博物院藏清代任頤繪《乞巧圖》軸,紙本設色,34.5×34.5厘米,描繪了七夕日下,年輕女子們將小針投入碗中卜巧的情景。畫中的女子們望著碗中的小針,表情專注緊張,似乎這並非游戲,而是在占卜自己未來的命運。

南宋女孝經圖局部

七夕節在古代社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為織作這種家庭手工業,是古代婦女創造財富的方式,心靈手巧是對其勞動角色的要求。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女孝經圖》卷,絹本設色,43.8×68.7厘米。其中一段描繪了四名女子樹下席地而坐,左側女子縫衣,右側三名女子圍在紡車前紡線。她們儀態端莊,舉止淑賢,可見勤於女紅織作,不但是經濟職責,更是婦德高尚的表現。我國古代婦女,社會地位低下,命途多蚌,七夕卜巧、驗巧等活動正是她們對自己命運無法掌握的反映。乞巧的女子們,明為卜巧,實則卜命,她們在七夕之夜,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聰穎靈慧、美貌多子,以此來博取男性的歡心,從而生存下去並鞏固其家庭地位。這是乞巧節俗千年不衰的社會成因。

摩喝樂與乞子

古代婦女除承擔織作等物質生產外,更要為夫家沿襲子嗣,因此七夕的另一內容是乞子。從唐至明清的各類文物上看,常見一種被稱作「摩喝樂」的童子形象。南宋趙師俠《鵲橋仙·丁巳七夕》中吟道:「……摩孩羅荷葉傘兒輕,總排列、雙雙對對。花瓜應節,蛛絲卜巧,望月穿針樓外。不知誰見女牛忙,謾多少、人間歡會」。此處吟唱的「摩孩羅」,為泥或瓷質的偶像,它們是牛郎、織女的化身。《西湖老人繁勝錄》載:「御街撲賣摩侯羅,多著乾紅背心,系青紗裙兒;亦有著背兒,戴帽兒者。牛郎織女,撲賣盈市。賣荷葉傘兒,家家少女乞巧飲酒。」「背兒」是宋時女性穿的長上衣,可見市中所賣摩喝樂的穿戴,是時人服飾。穿「背兒」者是織女,「戴帽兒」者為牛郎。宋話本《碾玉觀音》中,有琢玉摩侯羅的情節:「……去府庫里尋出一塊透明的羊脂美玉來……這塊玉上尖下圓,好做個摩侯羅兒……摩侯羅兒只是七月七日乞巧使得……」唐宋時玉摩侯羅較多,宋青玉持蓮童子佩,寬3.9厘米,高8.3厘米,重61克,青白玉圓雕。童子頭頂梳雙發辮,雙眼呈橄欖形,直鼻小口,耳貼於頰部,身穿無領對襟衣,手持蓮花,足下置瓶。話本《碾玉觀音》中提到的玉雕「摩侯羅兒」,即指這種持蓮童子玉佩。

宋青玉持蓮童子佩

在古陶瓷中,南北方的著名瓷窯亦常見摩喝樂形象。元孟漢卿《張孔目智勘魔合羅》中第四折的幾支曲子,描寫了魔合羅的神力及形象:

【叫聲】你曾把愚痴的小孩提教誨,教誨的心聰慧……

【醉春風】不強似你教幼女演裁縫,勸佳人學綉刺……我教人將你享祭,煞強如小兒博戲。

【滾綉球】我與你曲灣灣畫翠眉,寬綽綽穿絳衣,明晃晃鳳冠霞被。妝嚴的你這樣何為?你若是到七月七,那其間乞巧的將你作一家兒燕喜,你可便顯神通百事隨依。比及你露十指玉筍穿針線……

【倘秀才】枉塑你似觀音像儀……

依曲可知,魔合羅可以把「愚痴」的小孩「教誨」得「心聰慧」,教女孩「裁縫」和「綉刺」;它是兒童玩具,被化了妝,穿卜漂亮的衣服,像一尊觀音,在七夕時顯神通。

熱點內容
送你一支玫瑰花 發布:2024-09-20 08:54:50 瀏覽:306
紅葉榕樹盆景 發布:2024-09-20 08:42:39 瀏覽:718
鮮花竹子草 發布:2024-09-20 08:41:53 瀏覽:938
白纓杜鵑花 發布:2024-09-20 08:41:51 瀏覽:643
鮮花牡丹美圖 發布:2024-09-20 08:41:44 瀏覽:941
梔子花的頭 發布:2024-09-20 08:41:07 瀏覽:432
大碗玉蘭花 發布:2024-09-20 08:36:23 瀏覽:835
深圳招聘花藝講師 發布:2024-09-20 08:20:45 瀏覽:297
花卉春風 發布:2024-09-20 08:03:20 瀏覽:1
西蘭花蒸泥 發布:2024-09-20 07:56:56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