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的天文

七夕的天文

發布時間: 2021-01-21 13:36:24

A. 兩個天文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我不在北京,不知道!
第二個:牛郎星東北不遠處,有四顆小星搭成菱形,形狀象梭子,民間叫「梭子星」。現代國際通用的星座名稱里叫海豚座!

B. 關於牛郎織女的天文知識400字左右

迢迢牽牛星的正式名字叫河鼓二,他旁邊的兩個孩子分別是河鼓一河鼓三,內觀察這一容片星空的名字可以看出這是天帝的兵營靠近銀河的位置,天帝從紫微垣出發,坐著王良和造父駕駛的馬車,通過閣道,再坐奚仲的步輦,經輦道到達銀河邊的閱兵台——漸台,觀看對岸的演武。而河鼓正是演武場的戰鼓。
即便在漢代的古詩中也僅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什麼時候演變成鵲橋相會就不清楚了。
不過你可以有個浪漫的解釋方法,當你仰望這片天空的時候,這兩顆相距16光年的恆星發出的光在你仰望的一刻在你的眼中相遇了。

C. 怎樣在天空中找到並分辨牛郎星和織女星

看看星座圖。
七夕有叫做什麼節。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內:俗傳七夕牛女容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乞巧節:七月七是七姐的誕辰,拜七姐祈福、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民間相傳,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因「乞巧」是七姐誕的一項重要風俗,故又稱「乞巧節」。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牛郎織女作為一對「鵲橋相會」的戀人,千百年來,在他們身上演繹的愛情故事,深深打動了一代代人們的心靈;因此,七夕節也是千千萬萬女兒、姑娘寄託愛情夢想、渴望與情人相聚的節日,因此,也叫「女兒節」、「姑娘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牛公牛婆日:在越南,七夕的慶祝主體是華人,七夕有個別稱叫做「牛公牛婆日」。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D. 七夕有什麼天文現象

農歷七月初七,這天是中國傳統節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節",是傳說中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該日也逐步演變為中國的情人節。因此,每到七夕有情人總會仰望星空祈禱愛情忠貞不渝。
據江蘇省天文學會專家介紹,牛郎與織女是民間一種叫法,其實在天文學上牛郎的中文名為河鼓二,而織女星稱為織女一,它們分別是天鷹座和天琴座的一顆亮星,由於這兩顆恆星肉眼清晰可見,又容易辨別所以在明代鄭和下西洋時,就曾以織女星為航海的導航標志之一。
在晴夜,可找一處不受城市燈光影響的安全地方,最好是在天黑後兩小時左右,此時沒有多少月光的影響,事先約好親朋好友或情侶,找好躺椅。在萬籟俱寂的夜晚,仰頭靜望,當你看到橫貫長空的銀河時,會有一種舒適的精神享受。在頭頂附近,銀河中間與兩邊有3顆明亮的星星,其中最亮的一顆呈青白色,她在銀河西北邊,這就是織女星。織女星的下方有四顆較暗的星,組成小小的平行四邊形,它們就是神話傳說中織女編織的美麗雲霞和彩虹的梭子。另一顆亮星在織女星的南偏東,即銀河的東南邊,他就是牛郎星(又名河鼓二)。牛郎星是顆微黃色的亮星,在他兩邊的兩顆小星叫扁擔星,傳說中是牛郎挑著一對兒女。
根據現代天文觀測及測算結果,牛郎星距我們有16光年(1光年約等於 10萬億公里),織女星距離我們26光年,兩星之間相距16光年,即使牛郎給織女打個電話,織女也要等到16年後才能聽到牛郎的聲音。因此他們每年的"七七相會",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傳說中為何要將"七月初七"這一天算做牛郎織女的相會日呢?這是因為古人認為"七"是吉利數字,有圓滿的意思。而且"七七"之夜,是月亮接近銀河的時候,月亮的光輝也恰好能照在銀河上,更便於人們觀星。今夜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會看到銀河裡密密麻麻的星群。而半個月亮的余暉灑向銀河便成了人們想像的"鵲橋" 。

E. 牛郎織女的故事簡介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

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並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牛郎於是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

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想起老牛的話於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准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於是跟小仙女織女製造了邂逅,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F. 七夕節的時間是多少

七夕節是農歷七月初七,2019年七夕節是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己亥年(豬年)。

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回月七日這一天,家家戶戶答都要殺一隻公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不分離。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曰「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七夕節到來之前,姑娘們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再用水浸泡,使之發芽,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之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焚香點燭,對空跪拜,稱為「迎仙」。

G. 關於七夕節的資料

七夕節
七夕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1][2][3][4]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5][6][4]
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8][9][10][11]
中文名
七夕節
英文名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別稱
七姐節、七巧節、七姐誕、乞巧節、雙七
節日時間
農歷七月初七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H. 七夕節的歷史由來(簡短點)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對天文星象有認識,並將天空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將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說,稱作「分星」,就地面說,稱作「分野」。

簡單來說,古人們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

關於牛郎織女的天文星空區域對應地上地域分野,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今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粵分也」。《漢書·地理志》記載了牛郎織女星區對應嶺南地域分野。

從歷史文獻上看,在距今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在東漢時,牛郎織女星象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因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七夕成為愛情象徵, 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更被現代人譽為「中國情人節」。

名稱由來

織女星名稱的由來,可以從《詩經·豳風·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來推敲得知,由於九月是氣候較為涼爽的晚秋,也是穿著寒衣的時節。九月授衣,則必須八月裁製,七月當然就是織婦們織布的時間。

牛郎星名稱的由來,名為牽牛,則有著「犧牲」的意思。《史記·天官書》:「牽牛為犧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殺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時,正好是草木豐茂,用以貢獻牧草給牲畜的時節;到八月則依據牲畜體格,觀察哪些適合用以祭祀;九月則宰殺牲畜用以祭拜神明。

而《禮記·月令》稱八月為「循行犧牲」,而此時織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則升上天頂,宛若在追逐織女星般。七夕時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背後應該有著配合時令與天文景象的源由。

(8)七夕的天文擴展閱讀:

簡介

七夕,又名乞巧節、七巧節、七姐誕、七娘生,是發源於中國周朝時期的一個傳統節日,相傳七夕節的形成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可能追溯至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

當時的七夕為祭祀牽牛星、織女星,被推斷為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大約發生在西周時代,當時的社會制度限制個人自由,故託言天上星宿以追求慰藉。當時的七月黃昏,織女星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清晰可見。

織女星與兩旁兩顆較暗的星形成一個朝東方開口的樣子,在此東面可見牛郎星。漢朝以後,開始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系起來,並且正式成為屬於適齡男女的節日。



節慶習俗

由於過往女子的針黹技術為生產力的一部分,每逢七姐誕,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名為「乞巧」。其間結會綵樓,預備黃銅製成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巧。漸漸七夕成為「女兒節」。

而古人正月及八月、九月都可以乞巧,宋朝以後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

乞巧習俗後來演變成許願,不限於女性乞求巧手和姻緣。農歷七月七日也是魁星爺聖誕,求功名的男子會祭拜魁星。在一些地區如日本則變成祈求一切願望的日子。

廣東、港澳七夕的祭品,包括紙扎七姐盤及獻給王母娘娘(左上)、牛郎(左下)、七姐及其六位姐姐的紙衣。

由於過往女子的針黹技術為生產力的一部分,每逢七姐誕,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名為「乞巧」。其間結會綵樓,預備黃銅製成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漸漸七夕成為「女兒節」。

而古人正月及八月、九月都可以乞巧,宋朝以後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

主要是女性祭拜七姐,製作各種食品和傳統女紅如刺綉等,也會製作其他傳統手工藝如中國結、剪紙等,同時也作為祭拜七姐的祭品。在中國大陸、台灣的大城市中,七夕節被商家作為商業促銷的一大良機,而傳統習俗則呈現失落。

I. 牛郎織女天文資料

牛郎、織抄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鵲橋渡河相會的神話故事在我國恐怕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了。牛郎星和織女星正好位於天河的兩邊,在夏夜特別顯眼。牛郎星和織女星真能一年一度相會嗎?
牛郎星和織女星是兩顆象太陽那樣的恆星,它們也是能夠自己發光發熱的。牛郎星正式的中國名稱是河鼓二;它和其他幾顆星合成一個星座,叫天鷹星座。織女星正式的中國名稱是織女一;它和其他幾顆星合成一個星座,叫天琴星座。星座的名字和劃分都是從西方引進的。
牛郎星和織女星離我們可遠著呢!牛郎星是16光年,織女星是27光年。它們之間的距離也十分遙遠,是16光年,也就是說,走得最快的光和電,從牛郎星到織女星也得一刻不停地跑16年,更不要說其他交通工具了。假定這兩顆星上真的住著牛郎和織女的話,他們想打個電話或者通個電報互相問好,這個長途電話單程就得16年!可見,天空中的牛郎織女兩顆星是不可能「相會」的。
再說,牛郎星的表面溫度達到攝氏8,000度,而織女星還要高,達到攝氏11,000度。論個兒大小,也是織女星比牛郎星大,織女星的直徑是我們太陽的3倍,而牛郎星的直徑是1.6倍。這么大的兩顆星又怎麼能「相會」呢!

J. 按天文時間來算牛郎織女會見面嗎每年的七夕

不會,牛郎星和織女星隔了16光年,兩個人相向而行都要8光年才能相遇,不可能每年七夕鵲橋相會

熱點內容
百合電話卡 發布:2025-02-10 09:29:00 瀏覽:20
西蘭花的圖片大全大圖 發布:2025-02-10 09:28:59 瀏覽:587
百合小說御姐師生 發布:2025-02-10 09:09:41 瀏覽:137
咖啡拉鬱金香的奶泡要求 發布:2025-02-10 09:01:13 瀏覽:547
梅花鹿的牙齒 發布:2025-02-10 08:55:38 瀏覽:781
捕蟲草盆栽 發布:2025-02-10 08:55:37 瀏覽:996
玫瑰小鎮等級 發布:2025-02-10 08:42:05 瀏覽:688
蘭花不要葉芽 發布:2025-02-10 08:36:54 瀏覽:325
花卉培植與出租 發布:2025-02-10 08:32:52 瀏覽:664
忙完過七夕 發布:2025-02-10 08:22:51 瀏覽: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