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之夜相會

七夕之夜相會

發布時間: 2023-05-15 19:35:37

1. 七夕之夜表示什麼

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

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內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2006年5月20日,容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七夕之夜相會擴展閱讀

七夕節的乞巧習俗,始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2. 中國傳統七夕之夜,,什麼意思是

中國的七夕之夜是指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始於中國漢朝的一個神話故事。相傳,在每年七月初七的這個夜晚,天上織女與牛郎會在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在這一天晚上都會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相傳在農歷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來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七夕節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七夕的傳統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擴展材料:

節日別稱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

道德臘:七月七日,名道德臘,此日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

3. 七夕之夜是什麼意思

七夕之夜指的是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晚上。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民間傳說

相傳,織女是玉帝與瑤姬的女兒,她在見到牽牛後,兩人一見鍾情,情投意合,便私訂終身,但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戀愛的。於是,王母娘娘便將牽牛貶到了人間,並懲罰織女不停地織雲錦。

織女坐在織機旁常常淚流滿面,但她還是會盡心織好雲錦,為的就是博得王母娘娘大發慈悲,讓牽牛早日返回天庭。某日,幾個仙女見織女整日苦悶,便懇求王母娘娘讓她們一起去人間的碧蓮池一游。王母娘娘心情正好,便應允了她們。

話說牽牛被貶到凡間後,生在了一個農民家中,取名「牛郎」。由於父母早逝,哥哥和嫂子待牛郎非常刻薄,於是牛郎便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一同生活。殊不知,這頭老牛就是當年為牽牛求情,被王母娘娘貶到人間的金牛星。

一天,老牛突然對牛郎說:「你今天去碧蓮池一趟,那邊有幾個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仙衣藏起來,紅色仙衣的主人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會說話,知道它是個神物,便照著老牛的話做了。那件紅色仙衣的主人正是織女,雖然牛郎已經記不起織女,但織女認出了他就是牽牛。

於是,織女答應了牛郎的求婚,兩人結為夫婦,開始了幸福的生活。不久,他們還生下了一兒一女。可是,好景不長,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速派天兵天將將織女捉回天庭。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回來的牛郎告訴她說:「老牛死了,它說讓我剝下它的皮,緊急的時候可以披著它飛上天。」織女聽後,自然明白老牛的意思,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埋葬了老牛。

就在這時,刮來一陣大風,織女被天兵天將帶走了。牛郎見狀,便趕緊披上老牛的皮,桃上一對籮筐,籮筐里坐著他們的一對兒女。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正好趕來。她見狀,便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在牛郎和織女中間一劃,頓時,一條波濤滾滾的天河橫在了牛郎和織女中間。

牛郎帶著兩個孩子在天河這邊哭,織女在天河的另一邊望著夫君和兒女也哭得聲嘶力竭。王母娘娘也被這場面感動,便讓牛郎和兩個孩子留在了天上,只准每年的七月七日讓他們在鵲橋相會。

現在,我們在秋夜天空的繁星中,還可以看到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明亮的星星,這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在牽牛星的兩邊還有兩顆小星星,這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對兒女。

(3)七夕之夜相會擴展閱讀

應節食品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一個「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獨特之處,表達出了人們追求心靈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滿的美好願望。

巧果: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美點。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

現在這種習俗在許多地方都已經不流傳了,「乞巧果子」這種傳統食品,也演變成多種花色糕點。 巧果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酥糖: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糕點鋪,這一天還要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巧巧飯:在我國山東,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瓜果: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郎織女

4. 一年一度的乞巧節又到了,這天夜裡,人們抬頭仰望碧藍的天空,似乎看到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七夕,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夏意未褪,秋情卻也暗生。七夕,作為古老國度的情人節,更有著和別的節日不同的意義。據傳這一天,是分隔兩地的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聚少離多,久別重逢,短短一聚,心頭有多少滋味?而七夕節還有一個名字:乞巧節。人間的女子拜於星月下,祈求自己心靈手巧,家庭圓滿,充滿了無盡的憧憬和希望。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唐·孟郊《七夕河邊織女星》
河那邊是織女星,河這邊是牽牛星。銀河水如此清淺,奈何渡不得,只能遙遙相望而已。到了七夕之夜,天上的織女星與牛郎星分外明亮,成為浩瀚星河中最璀璨的兩顆,驚艷了世人。
七夕之夜,秋意漸生,清涼怡人,不論做點什麼么,都分外愜意。
銀燭秋光冷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
蛛絲度綉針,龍麝焚金鼎。
慶人間七夕佳令,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元·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燭光閃爍,秋夜裡的屏風也似乎冷清了,碧藍無塵的天空,涼亭里一派靜謐涼爽。拿絲線穿引著綉花針,金鼎里焚燒著龍涎香。歡喜地慶祝七夕節,斜卧在院子里,看天上的牛郎織女星,不知不覺,月兒已經轉過梧桐樹,地面是婆娑的清影。但詩人完全沒有歇息的意思,如此良宵,讓人流連啊。
七夕節這一天,女子們忙著乞巧,忙得不亦樂乎,熱鬧又歡喜。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唐·林傑《乞巧》
七夕夜裡,大家在戶外望著碧空,講起古老的傳說,牛郎和織女將渡過星河相聚。家家戶戶一邊乞巧,一邊拜向明亮的秋月,女子們穿了無數的紅色絲線,喜慶得很。
七夕節,充滿了溫情,也充滿了快樂。家人在一起,也是一個團聚的日子。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唐·權德輿《七夕》
今天雲彩相連,鵲鳥搭成了長橋,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終得一見。而人間卻是一片熱鬧之景,家人爭相著打開梳妝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又在月兒下穿針引線,對著碧宵拜求,如此的歡聚,讓人沉醉。
七夕之夜,更是女兒們的狂歡,遲遲不肯結束。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日試尋看。
——唐·祖詠《七夕閨女求天女》
女兒拜求天上的織女,已經夜深了,卻意猶未盡。庭院中鋪開擺滿物品的桌子,小心地捧出金盤。對著月亮穿針倒容易,但在風里整理絲線卻有些困難了。也不知道誰會得到「巧」呢?只有明天,打開裝「喜蛛」的盆子,看誰的絲網最密了。為了乞巧,姑娘們連覺都顧不上睡了呢。
但也不是每個人的七夕節都這樣熱鬧歡喜,總有人是孤單的,傷感的。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唐·杜牧《秋夕》
燭光映照著秋天的畫屏,顯得分外清冷,宮女拿著羅扇撲倒螢火蟲。夜色如水,而皇宮的石階也清涼如冷水。宮女不再撲螢火蟲了,她靜靜地坐在那裡,望著天上的牛郎織女星。她的表情是怎樣的呢?她會想起什麼呢?在她靜默的時候,空氣也像停滯了,被濃濃的孤獨感籠罩著。牛郎織女相距遙遠,卻還能見面,而她在深宮之中,又會有怎樣的將來呢?
七夕,既已入秋,又是雙星相會的日子,卻也容易引起世人的感慨。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唐·白居易《七夕》
煙雲散盡,長空一片晴明,月光淡淡,千萬年來,每天秋天這個時候,星河都是一樣的。詩人卻又勾起了傷心往事,從前有多少相見的歡情與離別的愁恨,都湧上了心頭,每一年到了七夕之夜,就讓人分外傷感。秋日星河年年同,可是記憶中的那個人,那段時光,一去再也回不來了。
離別中的人,每逢佳節,更添惆悵之情。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詩人望向碧空,仙鵲在茫茫星河上搭起了鵲橋,織女佩環叮咚,緩緩過橋來。他們分離已久,卻終能一聚。而我與心上人已分開了一年又一年,無緣再會。惆悵地舉頭相望,感嘆自己還不如天上的星星。
分別,令天上的織女哭泣了千年,一年一度的相見,並不能沖淡素日的思念和辛酸。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漢·佚名《迢迢牽牛星》
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織女伸出纖纖素手,擺布著織機織布。一整天也織不好一匹布,眼淚卻止不住地流著。銀河看上去又清又淺,好像也沒有隔得很遠,可就因為這一條河流,他們只能深情凝視,可望卻不可及,也沒法交談,互訴心聲。
天上如此,人間亦是擺脫不了愛恨別離。七夕節讓相聚的人歡喜,卻也讓分離的人觸景傷情。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草叢里響起了蟋蟀的鳴叫,驚落了枝頭的梧桐葉。人間天上,正是愁濃時候。天上雲為階,月光作地,牛郎織女,被重重關鎖阻隔,不得相見。就像是浮槎,飄來盪去,無可依託。幸好有鵲兒駕橋,一年一次相聚,有多少的離情別恨,恐怕也難以說盡吧!看這天色,陰晴不定,一會兒晴,一會兒又落雨,一會兒又吹風,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團聚啊?詩人為天上的牛郎織女擔憂發愁,更是為自身而傷感。
雖然牛郎織女一年只見一次面,然而在不同的人看來,卻也有不一樣的感受。有人傷情,也有人卻樂觀豁達,不在乎眼下的別離。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纖薄的雲彩弄出各種的形狀,空中流星帶著幽恨,銀河雖遙遠卻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節里相會,就勝過世間無數的貌合神離的夫妻。互訴衷腸,柔情似水,相會如夢似幻,不忍去看鵲橋歸路。其實,只要兩情長久,心意堅定,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的相守呢?這首詞,跳出傳統七夕詩詞的愁情別怨,讓人耳目一新,更讓人看到希望。
從古至今,七夕來時,天上星相聚,世間起情思。若有情人能相守,是幸事,要好好珍惜,若分離兩地,也並不要緊,不必悲愁和徘徊。尤其是在通訊,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再遠的距離也不再是距離,只要心在一起,前行的方向一致,一時的離別真的沒關系,只會讓一段感情更堅定,也更深刻。無論人間天上,還是天涯海角,願有情人共度七夕。
-作者-
禾雨,喜歡詩詞的女子,在四季中尋找一個個美麗的細節,願時光留下溫暖的記憶。

5. 七夕之夜,牛郎織女是否鵲橋相會。求大神幫助

傳說是會的,可是實際怎麼樣就不知道了。不過這個傳說是很凄美的,在下轉載一下這個故事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別稱「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6. 七夕之夜是什麼意思

七夕之夜指的是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

七夕節,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七夕之夜相會擴展閱讀:

七夕節的傳說: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

有一天他遇到一頭生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

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

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

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

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

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夕節

7. 七夕之夜什麼意思

七夕之夜指的是農歷七月初七的晚上。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在農歷七月初七,是內歷史悠久的中國容傳統節日。中國民間傳說陰歷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古俗在這天晚上,中國女孩們要穿針乞巧。鵲橋相會歌頌了中國勞動人民忠貞不渝的愛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7)七夕之夜相會擴展閱讀:

1、古人對一年一度的乞巧習俗十分重視。在七夕夜晚,年輕的姑娘、婦女們要擺上事先准備好的時令水果,對著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虔誠地乞求織女神賦予她們聰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2、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

參考資料:網路-七夕

8. 散文:七夕之夜,鵲橋相會

星空為證會銀河, 佇望經年隔浪波。相擁輕沾雲鬢淚, 鵲橋舒袖舞婆娑。

深邃美麗的七夕之夜,滿天星星競相閃爍。

浩瀚無邊的宇宙,那長長的銀河。

一瀉而穿越萬千光年,橫亘太空。永恆地閃爍著她那純潔而璀璨的珠光。

牛郎織女隔著銀河,遙遙相望。

懷著永遠的渴望,懷著無限的期盼。

透過幽暗而透明的夜色,透過幽遠而望不到邊的夜空。

無盡的離愁滲在夜的柔波中,一起流淌。

湧入銀河永恆的波浪;流入時間的長河,滾滾而去。

銀河之上, 滿目蒼夷。織女綉雲錦,牛郎河西盼。鵲橋河面架,七夕會鵲橋。月陰晴圓缺,願愛長相依。一生的等待,幾世的緣分。 都化作了滴滴晶瑩的雨滴,灑下凡間,留給世人無限遐想。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的這首《鵲橋仙》,道出的是只要兩情忠貞不渝長久,又何必在乎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

唐朝的杜牧也寫過一首七夕的詩,那是人間的相思: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詩中寫出的一個女子羞澀思念的生活和清涼的情境。

冷如秋,涼如水,不僅有色感,而且有溫度感。那種哀怨與期望,不管是時空割據,還是心間疏離,都會讓人覺得多情自古傷離別的黯然傷感。

世間的女子大多不願選擇做織女,世間的男子又何嘗願意選擇做牛郎?

誰願意在人間煙火里,用一年的相思,換來一天的相聚?

如果讓我來選擇,我更想做那山間明月,江上清風。你若前來,我就月移影動,掬一捧素月還你多情;你若夜來,我就風拂袂飄,送一縷清風沁你心脾。

因為,我只嚮往在一起的日子,願意把最美好融化沉甸甸的鄉愁。

春暖花開、流金歲月、丹桂飄香、銀裝素裹。

每一個季節都會相陪。一路芬芳,一路靜好;一路似錦,一路淺唱。

再大的風和雨;再多的荊棘。若彼此相伴,一切都無所畏懼。

如此,真好!

狠心王母愛心牽,天上人間各一邊。
爭奈此情悲戚戚,鵲橋相會淚漣漣。

七夕銀河搭鵲橋,萬千喜鵲路迢迢。飛來只為傳心語,卻是無語累折腰。

熱點內容
牡丹說翻譯 發布:2025-04-30 02:04:47 瀏覽:224
福州七夕團購 發布:2025-04-30 01:56:20 瀏覽:362
不凋零的玫瑰 發布:2025-04-30 01:56:20 瀏覽:356
做鮮花資源 發布:2025-04-30 01:49:12 瀏覽:263
2014網球王子情人節巧克力 發布:2025-04-30 01:34:54 瀏覽:471
正宗雲南茶花鶴頂紅 發布:2025-04-30 01:33:14 瀏覽:620
盆景青草 發布:2025-04-30 01:29:55 瀏覽:113
一木一花卉 發布:2025-04-30 01:29:18 瀏覽:697
怎樣做蘭花手 發布:2025-04-30 01:19:21 瀏覽:213
水晶官鮮花 發布:2025-04-30 01:17:49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