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官
⑴ 形容黃顏色的古語
形容黃顏色陪輪賀的古語
形容黃顏色的古語,早在千百年前,中國古人就已經把色彩透徹地研究了幾百遍,但是我們總認為從小到大學習的色彩,大多都來自西方的理論。以下分享形容黃顏色的古語。
形容黃顏色的古語1
古代黃顏色的雅稱為官黃。即正黃色,亦借指正黃色的花。出自宋朝蘇軾《游太平寺凈土院觀牡丹中有淡黃一朵特奇為作小詩》:一朵官黃微拂掠,鞓紅魏紫不須看;黃庭堅《出禮部試院三才元惠梅花三種皆妙絕戲答》:病夫中歲屏杯杓,百葉緗梅觸撥人。拂殺官黃春有思,滿城桃李不能春。
黃在古文里一般用作名詞。譯為:用赤碣色泥漿塗抹的醒目靶心。
黃者中也。——《禮記 郊特牲》
譯文:黃色是中間的顏色。
黃中之色也。——《左傳 昭公十二年》
譯文:中間的顏色,即為黃色。
黃為土色,位在中央。——《論衡 騐符》
譯文:黃色是土的顏色,位於中央。
字源解說
「寅」、「黃」在甲骨文中同源,後分化。黃,甲骨文是指事字,在桐運「矢」的字形(箭竿)上加一圈指事符號,表示箭竿穿透其中,即用來練習射箭的箭靶的靶心。古人用赤碣色的泥漿,在箭靶上塗抹出一圈赤碣色的靶心,使之醒目,便於瞄準。
有的甲骨文在表示靶心的圓圈指事符號內加一橫,寫成「日」,強調其為射箭者的准心所指。有的甲骨文為了與「寅」字相區別再加「口」(靶圈)。造字本義:名詞,古代箭靶上用赤碣色泥漿塗抹的'醒目靶心。
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誤將甲骨文字形中的「口」(靶圈)寫成不知所雲的「廿」,使字形復雜化。有的金文則誤將表示箭只的「矢」形寫成「火」形,導致「矢」形消失。篆文承續金文字形。
「黃」是古代箭靶的靶心,「廣」(廣)是古代射箭場。古人常以部落或聯盟首領的特長、或開創性的文明功績來敬稱他們的首領——最早推廣射箭習武的首領為「黃帝」。
形容黃顏色的古語2
黃在古文里怎麼說
黃 huáng
〈形〉
(1) (象形。金文象蝗蟲形。當是「蝗」的本字。本義:蝗蟲)
(2) 黃色 [yellow;sallow]
黃,地之色也。——《說文》
黃為土色,位在中央。——《論衡·騐符》
黃中之色也。——《左傳·昭公十二年》
黃者中也。——《禮記·郊特牲》
天玄而地黃,解得黃矢。——《易·坤》
綠衣黃里。——《詩·邶風·綠衣》
綠衣黃裳。
千里黃雲白日曛。——唐· 高適《別董大》
地履其黃。——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得張黃蓋。——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又如:黃烘烘(形容金黃色);黃乾乾(形容很黃);黃騮(黃紅色的駿馬);黃蓋(帝王車上所用的黃色車蓋)
(4) 枯黃 [withered and yellow]。如:黃落(指草木的枯黃凋零);枯黃(凋零的草木);黃蘆(枯草的蘆葦);黃蕪(枯草);黃落(草木枯萎凋零);黃萎(枯黃衰萎);黃桑(葉子發黃的桑樹)
(5) 美好 [fine]。如:黃黃(形容美好);黃茂(豐美的穀物)
詞性變化
◎ 黃 huáng
〈動〉
(1) 垮掉,壞了事 [fall through]
薛蟠聽了這話,又怕鬧黃了 寶蟾之事,忙又趕來罵 秋菱。——《紅樓夢》
(2) 成熟 [ripen]。如:黃隴(莊稼成熟後的田壟);黃稼(成熟的稻麥)
◎ 黃 huáng
〈名〉
(1) 黃赤色的馬 [yellow horse]
有驕有皇,有驪有黃。——《詩·魯頌·駉》
路車乘黃。——《詩·秦風·渭陽》
(2) 金印 [golden seal]
懷銀黃,垂三組。——《漢書·酷吏傳·楊仆》
佩紫懷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3) 黃顏色的染料或顏料 [yellow dye]。如:酸性黃;鹼性黃;直接黃
(4) 黃河的簡稱 [Yellow River]。如: 治黃;黃泛區
(5) 黃帝的略稱 [Huangdi,the Yellow Emperor]。如:黃老(「黃帝」與「老子」的合稱);黃炎(「黃帝」與「炎帝」的合稱);黃唐蘆派(指「黃帝」和「唐堯」);黃神(指「黃帝」)
(6) 指色情的書刊、電影、錄像等 [porn;pornography]。如:掃黃
(7) 古國名 [Huang state],在今河南省潢川縣西
(8) 指酒 [wine]。如:黃公(賣酒之家);黃流(指美酒);黃封(泛指美酒);黃湯(酒的別名);黃嬌(酒的代稱)
(9) 指幼兒 [infant]。如:黃口孺子(年幼無知的孩子);黃口(指幼兒);黃吻(同黃口);黃頷(即黃口。指幼兒)
(10) 指老人 [old man]。如:黃者(指老人);黃耄(指老人);黃發(指老人);黃眉(黃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糞便 [excrement and urine]
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靈樞經》
(12) 牛黃 [bezoar]
牛有黃在膽。——宋· 蘇軾《格物粗談》
(13) 黃犬 [yellow hound]
左牽黃,右擎蒼。——宋·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14) 熱病 [fever]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熱黃。——唐· 李肇《唐國史補》
(15) 煙葉 [tobacco leaf;leaf tobacco]
茶黃互市,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形容黃顏色的古語3
古漢語中有哪些形容顏色的詞
1,黯 形聲字.從黑,音聲.本義是:「深黑色」.《說文》:「黯,深黑色也.」《廣雅》:「黯,黑也.」《史記·孔子世家》:「黯然而黑.」現在仍有「黯然」(黑暗的樣子)等詞語.常泛指黑色.
2,赫 會意字.從二赤.《說文》:「赫,火赤貌.」火赤.本義是「火燒的顏色」,泛指「赤色和火紅色」 .如《詩經·邶風·簡兮》:「赫如渥赭.」現在仍有「赫日(紅日),赫赤(深紅,火紅)」等詞語.
3,黛 形聲字.從黑,代聲.《說文》:「黱,畫眉也.從黑,朕聲.」「黱」也寫作「黛」.鍇本作畫眉墨.本義是「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以畫眉.後來泛指「青黑色 」,如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現在仍有「黛黑」等詞語.
4,黑 會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囪」字,即煙囪;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燒出煙之盛.合起來表示煙火熏黑之意.《說文》:「黑,火所熏之色也.」本義是:「黑色」.《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後經常表示「黑色」.如「黑洞洞」「黑暗」等.
5,紅 形聲字.從糸(表示與線絲有關),工聲.《說文》:「紅,帛赤白色也.」本義是:「粉紅色.」段註:「按,此今人所謂粉紅、桃紅也.」《釋名·釋采帛》:「紅,絳也,白色似絳者也.」後來也表示各種紅的顏色.如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現在紅色使用極為普遍,結合其他表示紅色的詞語使用,如「緋紅」「絳紅」等.
6,緋 形聲字. 從糸(表示與線絲有關),非聲.本義是「(帛)紅色」.《說文新附》:「緋,帛赤色也.」後常表示「紅色,深紅色 」,如韓愈《送區弘南歸》:「佩服上色紫與緋.」現在有「緋紅」等詞語.
7,赤 會意字.甲骨文,從大(人)從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紅紅的.一說「大火」為赤.本義是「火的顏色」,即紅色.《說文》:「赤,南方色也.」《書·洪範·五行傳》:「赤者,火色也.」後指「紅色」,如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椒》:「色赤椒好.」
8,朱 指事字.小篆字形,從木,一在其中指出這種木是紅心的.《說文》:「朱,赤心木,松柏屬.」本義是:「赤心木」.後用來指「硃色,大紅色」 .如《韓非子·十過》:「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莊子·達生》:「紫衣而朱冠.」古代又稱「朱」為正色,如「朱門」「朱紅」等 .
9,丹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礦井形,里邊的一橫是加上的符號,表示那裡有丹砂.《說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本義是「辰砂,硃砂」.後表示「紅色,赤色」.《周禮·考工記》:「染羽以朱湛丹秫.」
10,藍 形聲字.從艸,監聲.本義是:「蓼藍」.《說文》:「藍,染青草也.」藍在上古漢語中並不表示顏色,一般都是表示染料「蓼藍」,如《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用來表示藍色的形容詞是「青」.「藍」表示顏色是後起義,指「暗藍色」.如杜甫《冬到金華山觀》:「上有蔚藍天.」現在仍有「藍天」「蔚藍」等詞語.
11,綠 形聲字.從糸(表示與線絲有關),錄聲.《說文》:「綠,帛青黃色也.」本義是:「青中帶黃的顏色」.如《楚辭·橘頌》:「綠葉素榮.」後也用來表示「烏黑色 」,如杜牧《阿房宮賦》「綠雲擾擾.」(綠雲:女子烏黑光亮的秀發).現在仍有「碧綠」「翠綠」「綠樹」等詞語.
12,白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陽之明為白,從「白」的字多與光亮、白色有關.《說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古人還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本義是:「白顏色」.如《荀子·榮辱》:「目辨白黑美惡.」
13,黃 象形字.金文象蝗蟲形.當是「蝗」的本字.本義是:「蝗蟲.」後常指:「黃色」.《說文》:「黃,地之色也.」《論衡·騐符》:「黃為土色,位在中央.」《易·坤》:「天玄而地黃,解得黃矢.」《詩·邶風·綠衣》:「綠衣黃里.」
14,褐 形聲字.從衣,曷聲.《說文》:「褐,編枲襪.」(枲:粗麻.)本義是:「用粗麻織成的襪子」.後表示「黃黑色」 ,如白居易《三適贈道友》:「褐綾袍厚暖.」現在仍有「褐煤,褐鐵礦」等詞語.
15,灰 會意字.從手,從火.意思是火已熄滅,可以用手去拿.《說文》:「灰,死火余燼也.」本義是:「火灰」.後指「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
16,絳(絳) 形聲字.從糸,夅聲.《說文》:「絳,大赤也.」本義是:「大紅色」,《廣雅》:「纁謂之絳.凡九旗之帛皆用絳.」(纁:紅色)後表示「深紅色」.如《三國志·吳書·呂蒙傳》:「為兵作絳衣行縢.」(行縢:綁腿.)
17,紫 形聲字.從糸,此聲.《說文》:「紫,帛黑赤色也.」本義是「紫色」,也就是「藍和紅組成的顏色」.後常指「紫色」,如《論語·鄉黨》:「紅紫不以為褻服.」現在仍有「紫棠色」(黑里帶紅的顏色)等詞語.
18,彤 會意字.從丹,從彡.丹就是丹砂.彡表示裝飾.本義是:「彩色裝飾」.《說文》:「彤,丹飾也.」《荀子·大略》:「諸侯彤弓.」(按:「丹漆也.)本來是動詞,後用作形容詞指「朱紅色」,如 《書·顧命》:「麻冕彤裳.」《詩·邶風·靜女》:「貽我彤管.」現在仍有「彤日」「彤雲」「紅彤彤」等詞語.
19,青 會意字.從生,從丹.金文字形上面是個「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變.「青」是漢字部首之一.《說文》:「青,東方色也.」本義是:「藍色」.如《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後也用來指「深綠色」,如劉禹錫《陋室銘》:「草色入簾青.」現在仍有「青山」「青翠」等詞語.形容「黑色」的較少,如「青牛」等.
20,碧 形聲字.從玉,從石,白聲.《說文》:「碧,石之青美者.」本義是「青綠色的玉石」.後表示「青綠色」,如《孔雀東南飛》:「綠碧青絲繩.」也表示「青白色,淺綠色 」,如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接天蓮葉無窮碧.」現在仍有「碧綠」「碧草」等詞語.
21,蒼(蒼) 形聲字.從艸,倉聲.《說文》:「蒼,草色也.」本義是「草色」.《廣雅》:「蒼,青也.」後引申為「深綠色」或「深藍色」 ,如《莊子·逍遙游》:「天之蒼蒼,其正色耶?」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謝公行處蒼苔沒.」也表示「灰白色 」,白居易《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⑵ 古代黃顏色的雅稱
古代黃顏色的雅稱為官黃。衡敏飢即正黃色,亦借指正黃色的花。出自宋朝蘇軾《游太平寺凈土院觀牡丹中有淡黃一朵特奇為作小詩》:一朵官黃微拂掠,鞓紅魏紫不須看;黃庭堅《出禮部試院三才元惠梅花三種皆妙絕戲答》:病夫中歲屏杯杓,百葉緗梅觸撥人。拂殺官黃春有思,滿城桃李不能春。
古代黃顏色的雅稱為官黃。即正黃色,亦借指正黃色的花。出自宋朝蘇軾《游太平寺凈土院觀牡丹中有淡黃一朵特奇為作小詩》:一朵官黃微拂掠,鞓紅魏紫不須看;黃庭堅《出禮部試院三才元惠梅花三種皆妙絕戲答》:病夫中歲屏杯杓咐返,百葉緗梅觸撥人。拂殺官黃春有思,滿城桃李不能春。拿凳
⑶ 官黃的解釋
官黃枯高的解釋正 黃色 。亦借指正黃色的花。 宋 蘇軾 《游太平寺凈土院觀牡丹中有淡黃一朵特奇為作小詩》:「一朵官黃微拂掠,鞓紅魏紫不須看。」 宋 黃庭堅 《出 禮部 試院三才元惠梅花三種皆妙絕戲答》詩之三:「病夫中歲屏杯杓,百葉緗梅觸撥人顫鋒。拂殺官黃春有思,滿城 桃李 不能春。」 宋 陳師道 《 清平樂 ·詠柑子菊》詞:「重重疊疊,娜嫋裙千襵,時樣官黃香百葉,一茄敗晌歲 相逢 兩節。」
詞語分解
官的解釋 官 ā 在政府擔任 職務 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廳。官爵。 屬於 國家 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官方。官府。 生物體上有特定機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 姓。 民 筆畫數:; 部首 : 黃的解釋 黃 á 像 金子 或向日葵花的 顏色 :黃色。 黃昏 。牛黃。 黃澄澄 。信口雌黃。 特指 中國 黃河 :黃災。治黃。黃泛區。 指「黃帝」(即「 軒轅 氏」,傳說中原始 社會 部落聯盟首領):黃老(黃帝和老子)。炎黃子孫。 事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