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窯灣七夕

窯灣七夕

發布時間: 2023-05-16 09:14:01

『壹』 中國有哪些著名特產

中國著名特產有:四川大熊貓、北京烤鴨、皖南京劇、涪陵榨菜、廣東白斬雞、天津狗不理包子、泰安赤鱗魚、北京景泰藍、新疆田美玉等等。

1、北京烤鴨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廣東白斬雞

白斬雞又叫白切雞,是一道中華民族特色菜餚,起源於廣東,在南方菜系中普遍存在,以粵菜的白斬雞最知名。形狀美觀,皮黃肉白,肥嫩鮮美,滋味異常鮮美,十分可口。2018年9月,被評為「中國菜」之上海十大經典名菜。

『貳』 中秋吃鴨子毛豆芋艿是哪裡

中秋吃鴨子毛豆芋艿是哪裡

中秋吃鴨子毛豆芋艿是哪裡,不同的地掘旁方有不同的習俗,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團圓佳節,除了我們熟悉的吃月餅以外,有的地方也有吃鴨子芋艿等食物,那麼中秋吃鴨子毛豆芋艿是哪裡呢?

中秋吃鴨子毛豆芋艿是哪裡1

江浙一帶中秋節有吃鴨子毛豆芋艿的習俗,農歷八月正好是芋艿上市時節,而且江南方言念芋艿諧音「運來」。所以,中秋吃鴨子毛豆芋艿,不僅一享口福,而且表示好運連連。

鴨子,在乾燥的秋季吃鴨子,也是對身體頗有裨益。毛豆,又稱「毛豆莢」,「莢」音諧「吉」,表示吉祥如意。

秋分曾是中秋節,歡聚同食慶豐收

民間故事中,關於中秋流傳最廣的就是嫦娥奔月,許多人認為中秋節就是源自這個上古神話傳說。的確,中秋節的習俗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起源卻比神話更早——源自古代人民日常對天象的崇拜。

越是不了解的東西越神秘,越神秘的東西越容易被賦予想像中的神力和崇拜。

古代,大家認為最神秘的東西就是天象,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就是先民最早的崇拜對象,我國許多傳統節日都與之相關,比如七夕節、中秋節等。

「中秋一詞,最早在《周禮》中出現,唐代就已經有很多相關詩詞,宋代以後日漸盛行,成為了我國闔家團圓,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

北京博物館學會非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李彩萍老師介紹,中秋節,顧名思義,是仲秋之中的節日。農歷八月是秋天的第二個月,也被稱作仲秋。最早的中秋節就在八月,但不是八月十五,而是秋分。

在古代,農耕順應四季,只有秋天是物產最豐富的豐收季節。

秋分時節,瓜果成熟,五穀豐收,大家選在這個時候相聚,擺上一桌瓜果,做上一鍋新糧做的飯,先祭月以感謝大自然的賜予,再歡聚同食以慶豐收。因為有著祭月的習俗,所以秋分這天也被稱作祭月節。

中秋吃鴨子毛豆芋艿是哪裡2

在上海、江浙等地方在中秋節有吃芋艿的習慣,農歷八月中旬正好是芋艿上市的季節,而且在江浙一帶,芋艿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艿,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

吃毛豆的說法更為趣,有一種說法是在江浙一帶,毛豆被稱作毛豆莢,而莢諧音「佳」、「吉」等字,因此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多年從事民俗學研究的上海市民俗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仲富蘭則認為,豆莢里排列整齊的豆子象徵著「兄弟姐妹團結一致」,更體現了中秋佳節團圓的意蘊。

除了芋艿和毛豆,愛吃的江南人還喜歡的應季食物有菱角(據說吃菱角能讓孩子聰明伶俐)、雞頭米、蓮藕(據說藕諧音「偶」,具有成雙成對,期盼美好愛情的昌岩寓意)、石榴(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的寓意)、南瓜等等。在蘇州地區,中秋的桂花也是一道好佐料,有桂花茶、桂花糖、桂花糕、桂花糯米藕、桂花糖芋艿。

江浙一帶中秋習俗

走月

走月是江浙一帶的賞月習俗,走月除了寓意美好團圓外,還有一種寓意,這種寓意的主要來源於舊時南京人,相傳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游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中華門外窯灣街的上碼頭有座「澗子橋」,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則來此往橋下摔瓦罐,據說能使妻子懷孕。久而久之,這座橋也訛稱「見子橋」。

放燃寶塔燈

燒寶塔燈習俗的來源於唐玄宗對大明寺棲靈塔的喜愛。相傳有一次玄宗皇帝微服出巡到了揚州,看到揚州大明寺的棲靈塔,外形獨特、設計巧妙,玄宗甚是喜愛。於是,每逢到了中秋佳節,皇宮里到處供奉揚州棲靈寶塔燈。

後來,揚州人為了迎合皇上的喜愛以及表達對故鄉的自豪感,年年到了中秋節,家家戶戶都去購買寶塔燈去敬月,並把它作為中秋夜的吉祥物。從此,點寶耐散御塔燈敬月便成了揚州城裡的風俗習慣,一直流傳下來。點寶塔燈敬月,是揚州人獨有的風俗習慣,塔燈用紙紮成,也有用琉璃做的。

燒天香

燒天香的習俗由來已久,人們祈求幸福美滿,安寧順利。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由來,只是從小每年都這么經歷著,這蘊藏著多少人的美好回憶,這不也是人們燒天香祈求之一嗎?燒天香在很多地方都很流行,如無錫人過中秋是有一套完整的習俗規矩的:早晨起來,要吃糖芋頭,放上紅糖和桂花,甜糯香滑,美味極了。晚上,一家人要盡可能團聚在一起吃「八月半夜飯」以及在天井或院子里「燒天香」拜月亮、齋月宮。

江浙一帶有燒斗香祀月的習俗,也稱「點天香」、「燒天香」或「上天香」。斗香是一種大香斗,四方,上大下小,形似量斗,因在香上加糊紙斗,故稱「斗香」。

在中秋之夜,於香屑或沙土,上插香,有的還插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或者在其四周糊紗絹,繪有月宮亭台樓閣或寫有「月圓人壽」之類的剪紙金字。香斗中央豎起一炷高香,上粗下細,二尺來高,正麵糊有紙糊牌坊,飛檐翹角,金光閃耀,牌坊兩側綴以楹聯匾額,還插有彩色旌旗等裝飾放在庭院里的供桌上,可連續燒幾個時辰。

老人們說,「燒天香」的目的是祈求月里嫦娥賜給人間太平安寧,保佑親人永不分離。所以,燒天香也是一種比較講究的祭祀,因此也有一些事項要注意。在無錫地區一般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基本都是婦女兒童拜月。燒天香後,大人就將月餅、乾果分給孩子吃,一些頑皮的孩子還會從村頭跑到村尾,向鄰居討些自家沒有的果品嘗嘗。

中秋吃鴨子毛豆芋艿是哪裡3

芋艿的功效與作用

1、芋艿的葯性

中醫認為芋艿是一種味甘,味辛、性平的一種食物,還有點小毒。

2、芋艿的功效

(1)芋艿有消炎鎮痛的作用

(2)同時芋艿也有很不鐕 的補氣益腎的作有

(3)芋艿可以用來治療胃痛和痢疾

(4)芋艿可以用來治療慢性腎炎

(5)芋艿的營養也很豐富的,芋艿含有大量的醣類和膳食纖維,芋艿還大量的.維生素B群,還有很多礦物質元素如鉀、鈣、鋅等,芋艿有很強的益胃和寬腸的作用,芋艿的通便效果特別好

(6)芋艿很強的解毒作用,可以消除腫痛,可以化痰。芋艿對於美容養顏和烏黑頭發是有好處的。

(7)芋艿可以保護牙齒,同時也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芋艿是很不錯的抗癌物質。

3、芋艿的食用禁忌

敏性體質者最好不可吃芋艿,一些小兒食滯或者是胃納欠佳的禁吃芋艿,同進芋艿對於糖尿病患者也沒好處,有;同時食滯胃痛的和腸胃濕熱者忌食芋頭。

芋艿也叫芋頭,是一種多年生塊莖植物,多生長在水中,它的葉子和根在收取以後都能供人類食用。不過平時人們食用芋艿多以食用它的根莖為主,就它肉質細嫩,能為人體補充豐富營養也能減肥瘦身,預防肥胖。下面是對芋艿功效的具體介紹,能讓大家知道它的具體功效也能讓大家對它的營養價值多一些了解。

芋艿的功效與作用

1、提高人體免疫力

增強人體免疫力是芋艿這種食材的重要功效,它不單能促進人體內免疫細胞再生,並能增強人體內免疫球蛋白的活性,而且還能阻止放療化療等有害物質對人體產生傷害,經常食用可以維持人體免疫系統健康。

2、解毒防癌

芋艿中含有天然的防癌成分,這種食材中含有的黏液蛋白在進入人體以後能轉化成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並能提高人體的解毒功能,人們食用它以後,不單能促進人體內有毒物質代謝,並能阻止人體細胞癌變,降低癌症發病率。

3、補中益氣

芋艿還是一種能補中益氣的食材,它含有的黏液皂素和多種微量元素在被人體吸收以後,都能增強人體各器官功能,並能維持人體正常代謝,同時,它也能預防人體因缺少某些維生素而出現疾病,對人類的中氣下陷體質虛弱以及中氣不足等症都有明顯調理作用。

芋艿的營養價值

1、芋艿還有大量粘液蛋白,這種物質對維持人體健康有極大好處,它不單能促進人體內免疫球蛋白再生,並能增強人體的解毒能力,是芋艿能預防癌症的重要原因。

2、芋艿中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鐵和鉀以及鎂等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它還含有一些葉酸和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b和皂苷等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這些物質被人體吸收以後能提高身體各器官功能,經常食用能讓人體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叄』 沔陽雕花剪紙的歷史溯源

沔陽剪紙」在海內外小有名氣,剪紙雕花在這塊土地上不知流傳了多少年代。 其歷史的悠久,從越舟湖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跡——磨製石鏟上的穿孔和陶器上的刻紋來看,不難找到剪紙鏤空與雕刻工藝的淵源。猶有關於剪紙歷史的傳說,在仙桃剪紙老藝人中更是代代相傳。凱亂
沔陽雕花剪紙藝人歷尊「西陵聖母」,為雕花與刺綉的始祖。相傳軒轅黃帝的正妃嫘祖,是遠古時代宜昌西陵氏部落中的一位勤勞、聰慧、俊俏的姑娘。她不僅協助軒轅黃帝完成了統一華夏大業,而且發明了植桑養蠶(被後世尊為「蠶神」)、織綢制衣,還發明了剪影綉花。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嫘祖野遊,坐在一棵大樹下歇涼,她忽然發現,樹上花、葉的影子落在自己的鞋頭上很美。於是令隨從拿來綢巾和木炭條,將花和葉的影子輪廓勾畫出來。回宮後,製成花樣子,綉花於鞋頭。得到軒轅黃帝和大臣們的贊美。綉花鞋經嫘祖一穿,宮娥彩女都學著剪影綉花。這便是中國剪紙工藝之始。此後,剪紙從宮內到民間,流行於荊楚大地,乃至全國。特別是漢代造紙術問世之後,剪紙日趨繁盛,沿傳至今。
沔陽屬荊楚地區,民間剪紙源遠流長,早在南朝梁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即有記載,荊楚人於正月初七「人日。「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或戴之頭鬢。」唐李商隱《人日》詩也有「鏤金做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 之說。 無論,「 鏤金」、「剪綵」,皆 「剪紙」之工藝也,早就在民間流傳,與荊風楚俗結下了不解之緣。
仙桃市(原沔陽縣),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位於長江、漢水之間。地理坐標為東徑112°55′-113°49′,北緯30°04′-30°32′之間,東接武漢,西連荊州,南臨長江,北依漢水。縣境東西兩端最大橫距7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5公里,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全境無山,亦無丘陵,膏原腴野,一馬平川。江河縱橫環繞,湖泊星羅棋布。漢江流於北,東荊河繞於南。全境平均海拔27.5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沿河高,濱湖低,地形為東西寬、南北窄,狀如飛翔彩蝶。全市轄15個鎮、10個農林牧漁場、3個街道辦事處,國土面積2538平方公里,總人口148萬。全市除5000人為回族等6個少數民族外,余皆漢族。 仙桃市是古雲夢澤腹地,境內有旱田地區、水田地區和旱水插花地區。旱田地區一般田少人多,窮人無田地多以各種手藝謀生,其中從事學雕花剪紙賣花者眾。所以,仙桃「剪紙之鄉」一般在旱田地區,而祖傳幾代和一家多人從藝的「剪紙之家」、「剪紙世家」又在「剪紙之鄉」居多,這是沔陽民間雕花剪紙藝人之所以較多而集中的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因素。仙桃的過去,十年淹九水,加上戰亂頻繁,歷史文化典籍,保留下來的幾乎為零。除了清朝的幾幅剪紙和民國年間的花樣子之外,再難覓尋仙桃剪紙的歷史蹤跡。
解放前,沔陽縣主要是傳統剪紙:一是用手剪花樣子和喜字,隨剪隨用;二是雕刻出售的花樣子。全縣有走街串鄉賣花樣子的貨郎二三百人,尤其是長埫口鎮的新口、石剅灣、庄屋、曾台、周邦、集木、何壩、方陳、沙灣、陳橋、馬灘;下查埠的林場、趙河;沙嘴的許家台;龍華山的雜巴灣、打字型大小和彭場鎮的窯灣以及城區街道等。特別是新口、窯灣和石剅灣等村,約有半數村民雕刻剪紙和賣花樣子,他們雕刻花樣子一次可刻二三十層,甚至更多,多是自產自銷。有的遠銷湖北、湖南、雲南等地,賴以養家糊口。那些藝人較多的鄉村,常被譽為「剪紙之鄉」。
清朝中葉,長埫口庄屋的楊保清師傅技藝高超,徒子徒孫遍及天(門)漢(川)沔(陽)三縣,被藝人擁為天漢沔花樣同業公會會長。全縣的藝人把嫘祖敬奉為剪紙的鼻祖,尊稱為「西陵聖母」。每年中秋節聚會參拜,並交流剪紙技藝、互換花樣新作、訂立行規、統一價格,還吃祭祀酒。在藝人的傳播下,沔陽農村剪紙綉花蔚然成風。不少鄉村把婦女擅長剪紙綉花視為心靈手巧的標志;男家也以新媳婦的精巧刺綉和善長剪紙而驕傲。剪紙花樣,一般用於鞋、帽、枕頭、雲肩、肚兜、箍帶、領邊、褲邊、袖頭、鞋墊、帳飄、帳簾、門簾、壇口和嫁娶中的衣箱封口、彩轎封門等。剪紙多為寓意吉祥和瑞慶圖案,如喜慧畢鵲登梅、龍鳳呈樣、鴛鴦戲水、金魚鬧蓮、鹿鶴同春、前孫芹蓮笙貴子、鯉魚跳龍門、獅子滾綉球等等。還有以數序表現的,如一帆風順,二龍戲珠,三羊(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合同春、七夕相會、八仙上壽、九路來財、十全齊美等。有的剪紙頗具時代特色,如反映封建社會的狀元、榜眼、探花「打馬遊街」,「漁樵耕讀」;辛亥革命時期的「推翻帝制」,「三民主義」等。新中國成立後,藝人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貫徹「雙百」方針,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縣文化館美術幹部陳由明根據黨的政策,鼓勵藝人們推陳出新,大膽創作,出現了一批贊美新生活的花樣,如壋枕花樣有「土地改革」、「翻身作主」、「婚姻自由」、「尊婆愛媳」、「生產模範」、「共同富裕」、「厲行節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等等,這些剪紙富有新的生命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仙桃剪紙的一次大變革。

熱點內容
廣場舞心中的玫瑰花 發布:2025-04-29 21:20:03 瀏覽:46
蘭花花作品 發布:2025-04-29 21:12:02 瀏覽:950
地攤花卉 發布:2025-04-29 21:06:04 瀏覽:954
驚涯海棠 發布:2025-04-29 21:05:54 瀏覽:608
路邊梅花小蛋糕的做法 發布:2025-04-29 21:03:25 瀏覽:281
黃楊盆景葉干 發布:2025-04-29 20:54:15 瀏覽:294
櫻花校園日系 發布:2025-04-29 20:49:16 瀏覽:213
荷花的秋意 發布:2025-04-29 20:41:59 瀏覽:444
玫瑰黑糖的作用與功效與作用 發布:2025-04-29 20:25:38 瀏覽:308
蘇州金桔綠植價格 發布:2025-04-29 20:25:33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