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朵花
❶ 飛鳥集每日一品(23)
泰戈爾原文:
「We, the rustling leaves, have a voice that answers the storms, but who are you so silent?」
「I am a mere flower.」
馮唐版:
「我們是沙沙作響的葉子
對狂風啊
我們沙沙
你誰啊,不說一句話?」
「我只是一枝花。」
鄭振鐸版:
「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暴風雨,但是你是誰呢,那樣地沉默著?」
「我不過是一朵花。」
我的翻譯:
「我們,是發出沙沙聲回應暴風雨的葉子,你是誰呢,如此靜默?」
「我只是一朵花。」
這首詩,像是小男孩們和小女孩賣蘆大的對話。非要套用現有形象的話,不妨使用哆啦A夢男孩4人組和女孩靜香。在我的想像里,男孩們把自己打扮成葉子問靜香:「我們是葉子,我們用沙沙聲回應了風暴,那你是誰呢?你怎麼這樣安靜?」裝扮成花朵的靜香說:「我只是一朵花呀!」
今天的翻譯,嚴格來說,差別不大。畢竟翻譯這種東西不是創作,首要一條是遵照原文。如果能在遵照原文的基礎上錦上添花,那很好;如果做不到,也不必畫蛇添足。今天的翻譯,馮唐為了押韻,把「沙沙」重復了兩遍,我覺得沒有必要。就像寫詩,如果沒有靈感強作詩,那和強奸有什麼區中豎別?確實,不管有沒有靈感,每日強迫自己練習寫作肯定有效果,但是與靈光一現相比,效果或許差強人意。為賦新詞強說愁,肯定無法寫出真正「愁」的感覺。其實沒有必要一定要每一首都押韻,就像你沒辦法把高低胖瘦不同的美人塞進一個標準的模子里;就算不押韻,也已經很好了。
此篇馮唐和鄭振鐸的翻譯大同小異,唯獨除了兩處不同:「沙沙」和「蕭蕭」;「一枝花」和「一朵花」。「沙沙」就是擬聲詞,是風吹葉子的聲響。網上對「蕭蕭」的解釋:1.象聲詞。常形容馬叫聲,風雨聲,流水聲,草木搖落聲,樂器聲等。2.蕭條,寂靜。3.形容凄清寒冷。4.稀疏。5.簡陋。6.瀟灑。並有例句:1.秋日將盡,冷雨微寒,窗外是潺潺的雨聲,蕭蕭的雨幕,象落葉飄飛,似靜夜飛花。2.納蘭性德《浣溪紗》 誰念西嘩逗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怎麼樣?有沒有覺得「蕭蕭」比「沙沙」感覺更悲慘一些?從鄭的翻譯中我讀出一種:為了革命不懼強權不怕犧牲的感覺。而馮的翻譯我的感覺好像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間的互動,字里行間都少了很多那種凄涼悲壯的感覺,反而有了種浪漫和俏皮。就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歌詞:深夜花園里四處靜悄悄 只有樹葉在沙沙響 夜色多麼好 令人心神往 多麼迷人的晚上 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 悄悄看著我不聲響……至於「一枝花」和「一朵花」,我個人覺得差別不大,一枝花可能有一樹枝的花朵,正好對應葉子們,但也有可能一枝上也就一朵花。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不同的譯者不同的人生直接導致了不同的譯本並從中窺視到其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喧囂似葉,嫻靜如花。
圖片來自於網路
❷ 求翻譯「我只是一朵花」
I am just a flower 或者I am only a flower
❸ 什麼情況可能讓一朵月季花開4個月從11月一直開花到第二年初的3月,只是一朵花,而不是很多花連接著開。
某寶買朵模擬月季花接上去吧
實在想不出來還有別的辦法了
❹ 當年、菊花只是一朵花
你,邪惡了。搞基必備品
❺ 菊花它只是一朵花。求下一句。要對得上。什麼它只是什麼
黃瓜它只是蔬菜
❻ 即使我們只是什麼也應該什麼
即使我們只是一片樹葉,也應該「化作春泥更護花」;
即使我們只是一隻蠟燭, 也應該"蠟炬成灰淚始干";
即使我們只是一叢亂花,也應該「亂花漸欲迷人眼」;
即使我們只是一顆淺草,也應該「淺草才能沒馬蹄」;
即使我們只是一隻春蠶,也應該「春蠶到死絲方盡」;
即使我們是一顆小草,也應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即使我們是一枝臘梅,也應該「零落成泥碾作塵,唯有香如故」;
即使我們是一株嫩竹,也應該「千磨萬擊仍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即使我們是一枝青竹,也應該「要留清白在人間」;
即使我們只是一根火柴,也應該在關爭鍵時刻有一次閃耀;
即使我們只是一朵花,也應該給人們帶來一絲清香;
即使我們只是一顆星星,也應該在黑暗中閃出自己的光芒;
即使我們只是一滴水,也應該在生命的旅途中作叮咚的脆響;
即使我們只是一棵小草,也應該給大地帶來一點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