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小鬼
1. 七月初一是什麼日子
問題一:農歷七月初一是什麼日子 詳細如下 望採納答案
相傳農歷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
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關閉這段日子裡,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涌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里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們為禍社區,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十齋日,地藏菩薩齋月。此月,勤誦地藏菩薩聖號。
是地藏菩薩的生日!農歷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喜慶盡自此一個月避開。
在華人社會的傳統節日里,陰歷七月稱為鬼月,以中元節七月十五為重要的節日。傳說中鬼月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閻羅王特別允許「好兄弟」(方言中對大小鬼的別稱)到人間度假,人們為了祈求平安,便積極展開俗稱「普渡」的活動,因此,這個時期慶贊中元的盛典處處可見。
社會不斷地演進,生活方式逐漸改變,唯獨對敬鬼神以求平安、財運等的作法,仍甚少改變「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觀念仍普遍存在。
追溯華夏文化的源頭,祭/巫師在上古社會是具有崇高至上的地位。經過了漫長歲月的洗禮,來到今時今日,法師、道士、牧師、神父等神職工作者,依然是人們的心目中牢不可破的崇高形象。一些迷信習俗與生活忌諱,據說在中國國內已逐漸消逝,但在海外的華社中卻開枝散葉,發揚光大。
漢文化源遠流長,坦野渣華人生活中的忌諱也不少,有些忌諱是會造成不便,有些卻是詼諧有趣。例如人們買屋、買車或住醫院都爭挑「三」而不願挑「四」;「三」和「生」諧音,「四」則和「死」諧音。但如果在「四」的後邊是「八」,那麼意義就完全不同了。送禮時忌送鍾,「鍾」、「終」同音,不吉利。在醫院別切梨給病人,「分梨」即「分離」之諧音,大忌也。相對的,帶有好兆頭的諧音的事物也為數不少,如「一六八」是「一路發」的諧音,尤其受市民喜愛。
問題二:農歷七月初一是什麼節日 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
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關閉這段日子裡,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涌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里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們為禍社區,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
問題三:陰歷七月初一是什麼節 農歷七月民間稱為「鬼月」,傳說農歷七月初一是俗稱的「開鬼門」,到七月二十九日的時候又重新關上。 當然七月初一算不上一個節日
問題四:七月初一什麼日子 這天生的有什麼說法 七月初一不是什麼特別的日子,但是初一生日的人都比較有福氣倒是真的,女人初一生的都是娘娘命埂男人初一生日也會比較有前途!老人都是這樣講,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在於自己的努力!呵呵
問題五:民間農歷七月初一至十五的禁忌 農歷七月,你知不知道這些風俗忌諱
緣天下2015-08-14 17:01:28
今天開始進入了農歷七月,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節日。但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認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月冤魂厲鬼游盪,夜晚野外陰氣重
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脊冊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盪,享受人間血食,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上鬼門。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為了讓陰陽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國自古以來,便有在七月設醮普渡的習俗。民間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後一天都要進行拜祭。
�望眾鬼早日脫離地獄之苦,不再騷擾人間活人
人們認為,為這些鬼魂舉行「普渡」禮,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早日脫離地獄之苦,另一方面希望他們不再騷擾世間活人。所以每年七月除了行「普渡」禮外,還在路旁多燒些冥紙,以廣結冥福。
�鬼月四天,祭拜普渡風俗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日,是私宅「開地門」的日子,需要祭拜。這一天鬼門關開,諸鬼來到凡間,就當是放暑假吧。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豐盛的菜,小祭就是簡單賣點水果餅干。不管怎麼樣,就是表達一個敬意。
鬼月讓悄的第二天,即七月初二日,是公共場所「開地門」的日子。商號、衙門等單位祭拜都是比私宅晚一天。祭拜的目的就是讓這個月平安度過,別出什麼靈異事件。
鬼月的第十五天,即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即鬼節。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候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上街。這一天的黑夜(清晨和深夜),鬼神大聚會,陰氣最盛。同樣道理,第二天,即七月十六日,公共場所祭祀。
鬼月的最後一日,即八月初一日之前一日,叫做「關地門」。這一天是眾鬼放完假期,重新回到地獄的日子。我們要善始善終,在這一天,也要祭祀,為的就是剩下的日子保平安。
�鬼月的禁忌很多,大家一定要注意!
1、晚上出門不宜呼喊名字。
2、 *** 帶自己名的衣服。
3、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
4、不拍別人肩膀。
5、不吹口哨。
6、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
7、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
8、不宜玩碟仙筆仙靈異游戲。
9、不要隨便撿起路邊的錢。
10、路經喪事場所,嘴裡及心裡不可有不敬的念頭或言語。
11、忌亂踩冥紙或亂燒冥紙。
12、不要傷害無辜生靈。
13、夜遊時最好不要亂照相。
14、吃飯時不可以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
15、走路不宜勾肩搭背。
16、晚上睡覺鞋頭不宜對床。
17、不宜在床邊掛風鈴。
問題六:七月初一是什麼場天 今天農歷六月二十四,還有六天。
問題七:七月初一是什麼日子 陽歷陰歷啊?陽歷是黨的生日釘陰歷還真不知道,陰歷七月初七才是七夕節、 牛郎會織女 、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問題八:七月初一是什麼節 7月初1?農歷還是陰歷,是在我國還是全球
陰歷(我國)
1.建黨節,1921年7月1日,中國 *** 誕生,所以就成了建黨節
2.還有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世界)
1.亞洲30億人口日
2.加拿大――國慶日(加拿大日)
3.索馬里――獨立日
4.盧安達――國慶日
5.蒲隆地――國慶日
農歷(我國)
應該是個叫鬼門開的日子:根據中國傳統民間傳說,每年到了農歷七月一日的凌晨,「地府」就會將鬼門打開,讓在陰間受苦受難的鬼魂們,回到陽間探訪自己的家人。而有些鬼魂則是因為無家可歸,到處在陽間到處游盪。在陽間民眾為了避免這些孤魂野鬼影響平靜的生活,便會准備豐盛的牲禮祭品,讓他們「飽餐」一頓。
問題九:農歷七月初一是陽光祭,是什麼節日? 農歷七月民間稱為「鬼月」,傳說農歷七月初一是俗稱的「開鬼門」,到七月二十九日的時候又重新關上。農歷七月雖是鬼月,但是古代七月是大吉月,也是歷法中的申月,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的優勢,尤其明朝皇帝除沿古來天子七月葬之俗外,甚至多數選擇七月登基,清朝亦流傳堪輿口訣:「古來七月天子葬」,在顯示七月是吉月的傳統。
農歷七月初一是陽光祭(鬼門開),也叫開息門,閻王爺打開地獄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鬼門」。閻羅王特別允許「好兄弟」(方言中對大小鬼的別稱)到人間度假,人們為了祈求平安,便積極展開俗稱「普渡」的活動。
問題十:2014年農歷七月初一按十二生肖推算是什麼年月日 2014年是馬年,所以是甲午年。7月是辛未月 ,初一是己亥日。
2014年7月27日星期天 (農歷七月初一)
宜 :納采 訂盟 會親友 入學 祭祀 祈福 求嗣 開光 出行 解除 理發 動土 起基 開市 交易 立券 納財 造倉
栽種 納畜 牧養
忌 :嫁娶 作灶 出火 置產 嫁娶 入宅 安葬
胎神 : 占門床房內南
沖蛇
煞西
正沖
癸巳
值星
定
吉神宜趨 : 天德合 四相 陰德 三合 時陰 六儀 玉宇 明堂
凶神宜避 : 厭對 招搖 復日 重日
彭祖百忌 :己不破券二比並亡 亥不嫁娶不利新郎
五行 : 平第木 定執位
2. 七夕節的起源和意義是什麼
什麼是七夕節?這個問題現在有很多回答,是情人節、是商家的狂歡、是單身狗的羨哪神慕、是情人的思念。
每一個人現在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對於什麼是七夕節的,回答就會不一樣。
「七夕節」的七是指農歷七月初七,夕指夕陽的時候。從字面意思來說,七月初七夕陽的候。也就是指這時,牛郎織女在這時候相見,成就了美麗的愛情神話。
七夕更是「愛人」之間的思念,現在有很多愛人,不能在一起。為了家人、為了國家、為了社會。要和愛人分隔兩地,每當這種節日的時候。對於愛人的思念,會更槐段加的加深。所以說「七夕節」也更是愛人的思念。這份思念是痛苦的,煎熬著我們的內心。但我想分別是為了,更好的相聚。這種節日更是見證了,你們的愛情的寶貴。在未來都會回憶這段,看起來不快樂的時光。
3. 端午節 七夕 來歷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七月初七日為七夕節,慶賀天上牛郎與織女的一年一會,亦稱「乞巧節」、「少女節」、「情人節」。
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起源於星辰崇拜,是人們將牽牛星和織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產物。牛郎織女故事雛形最早見於《詩經》,後經歷代流傳和加工,最終形成了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
牛郎是人間孤兒,父母雙亡之後,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給牛朗一頭老牛。織女是天上一位聰明美麗、擅於織布的七仙女。有一次她與其他仙女一道到銀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來到銀河邊將織女的天衣偷走。織女不能重返天宮,遂於牛郎結成夫妻,生有一兒一女,自耕自織過著幸福美滿生活。天帝知道後大為震怒,派了天兵天將到人間將織女抓回天宮。牛郎十分悲痛,抱著一雙兒女哭作一團。老牛臨死前,囑咐牛郎在它死後穿上它的皮即可攜兒女上天宮去尋找織女。牛郎照老牛的吩咐做了,挑著兒女來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織女時,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劃,二人之間頓時出現一條波浪滾滾的天河,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泣。織女和牛郎及他們兒女的哭聲感動了天帝,天帝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相聚一次。每逢七月七日,便有無數的喜鵲在天河兩岸搭起鵲橋,讓牛郎織女在此相會。每到七夕,大家就會出門去看牽牛、織女星渡河相會。
4. 中國春節、中秋節、端午節、七夕節的來歷、慶祝方式及意義
除 夕
時間:農歷十二月三十
釋義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夕」字的本義原是「日暮」,引申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即「除舊布新」。
起源
除夕,最早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擊鼓的方式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
別稱
「除夕」在古時有「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年終」等別稱。稱呼雖多,但總不外乎送舊迎新、祛病消災的意思。
春 節
時間: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釋義
春節是農歷的一歲之首,俗稱「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
春節的來歷,在我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最熱鬧、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後才將春節改在一年歲末,並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初年,改農歷為公歷[陽歷]後,便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
相關傳說
年: 人們常把過春節說成「過年」,而「年」的最初含義與今天根本不同。據說,在遠古的時候,世界上有一種最凶惡的野獸叫「年」。它生長得比駱駝還大。跑起來比風還快,吼起來比雷還響。它一出來,見人吃人,見畜傷畜,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天神為了懲罰「年」,把它鎖進深山,只許它一年出山一次。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了「年」有「三怕」——怕紅顏色、怕響聲、怕火光。於是,有一年臘月三十晚,大夥在門口貼上紅紙,不斷地敲鑼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裡徹夜點上燈。「年」晚上來了一看,家家燈光通明;一聽,處處放炮聲,嚇得它不敢進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來,見還是戶戶門上紅,遍地咚咚響,嚇得它膽顫心驚,調頭又跑回去了。從此後,「年」一直沒敢出來,據說餓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後來,人們才把防「年」、「驅年」,變成安安穩穩地過年了。「年」沒有了,但是過年的習俗仍保持著。鮮紅的春聯,輝煌的燈火,清脆的爆竹,響亮的鑼鼓,年年如此。
還有一個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 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 "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適用地區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蘊味無窮。
習俗
守歲 放鞭炮 貼春聯 拜年演變
起源:春節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元旦與春節的關系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端午節
時間:農歷五月初五
英語:Dragon Boat Festival
釋義
農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為人們認為「五月」是惡月,「初五」是惡日,因而避諱「五」,改為「端午」。端午節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記載,並非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但是端午節之後的一些習俗受到屈原的影響。
來源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著名愛國詩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習俗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榕枝: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榕枝,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七夕節
時間:農歷七月初七
來源
陰歷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我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所謂乞巧,即在月光對著織女星用綵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農諺上說「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鐮割好稻。」這又是磨鐮刀准備收割早稻的時候。
習俗
婦女於七夕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現在受西方國家的影響,中國越來越多的情侶把那天視為中國情人節,男女雙方會互贈禮物,或外出約會。
5. 七夕節最早是什麼時間開始的
最早始於漢朝。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高如迅、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橡絕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媒體戚此炒作,七夕節在當代又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6. 《紅樓夢》中,王熙鳳為何說生在七夕的巧姐命不好
民間稱七月是鬼月,也被稱為「毒月」,生在這個月的人,容易被小鬼捉弄,而七夕因為有兩個「七」,本來就十分不吉利,又因這天凡間「無喜」,這天出生的人,只有命硬的人才能夠壓得住,而巧姐做為一個女孩子,是肯定壓不住的,更兼平日里又總是生病,所以王熙鳳說巧姐的命不好。
所以當劉姥姥二進賈府的時候,王熙鳳覺得女兒生日不好,將巧姐抱出,希望劉姥姥給巧姐取個名,一是想借劉姥姥的壽,二是因為劉姥姥是貧賤之人,給巧姐取名可以幫巧姐壓住災難,劉姥姥將巧姐取名「巧」,也有以毒攻毒的意思,希望以後凡遇不順的事情,靠一個「巧」字能夠逢凶化吉。
7. 傳說中鬼節的來歷和七夕有關系嗎為什麼
沒有關系的。
七夕(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關於鬼節的來歷,傳說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裡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托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
鬼節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
8. 適合七夕節的純音樂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起源於中國漢代,你知道適合七夕節的純音樂嗎?下面我精心整理了適合七夕節的純音樂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適合七夕節的純音樂
01.七夕
流水鳥鳴,輕盈的彈撥樂在陣陣輪回,琵琶也遠方深深作響,更有玄幻之音悄然而 起。全曲顯得一種戀人間嬉戲式的活躍歡樂,莫非正是七夕之夜,在進行了浪漫溫馨的活動。
02.七夕雨
天上飄下的雨點點滴滴,落在地上又彈起,朦朧的雨幕輕煙里,多情的二胡拉扯著纏纏綿綿的情絲,細訴心中秘密的相思。天上飄下的雨灑入情人的心深處,自古有情人總相似,只盼久別後重逢時。情深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03.七夕情人節(溫柔加長版)
蔡志展為游戲《金庸群俠傳》譜寫的經典音樂,電子樂的華麗與浪漫演奏,讓人幻想起那片恩怨江湖的兒女情長。江湖俠侶的七夕背景應是壯闊亦顯深情的,像大草原上空,漆黑的蒼穹綴滿如珠寶般明亮耀眼的繁星,以天地自然營造的節日氣氛更令人沉醉。
04.愛情海
鋼琴柔柔的彈奏出甜蜜的樂章,提琴緩緩的譜出柔美的詩意,有如小船搖曳的靜謚浪漫,在愛情國度里沉醉漂浮,眼前只有我和你共同編織的夢幻天堂。
05.甜蜜愛情滋味
就像這活潑輕快的旋律隨著我對你的思戀跳躍著…像是充滿幸福的小女人被疼愛般的滿足甜蜜。
06.鵲橋仙境
鋼琴優雅地起伏演奏,放佛令輕盈的雲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隨著音符波動層層疊疊構建了一個美妙的仙宮境界。凡塵俗世中痴情的人,為獲得戀人的青睞而營造的甜蜜浪漫氣氛,不就是在為兩心的真誠相會搭一座美麗的鵲橋么?
07.情深意切
執手相看,琵琶低回婉轉處,像有千言萬語卻又欲說還休的心事,只因覺得,這份真情豈是言語能承載。無言的眼神交匯最是令人動容。旋律由平緩轉向高潮,如潮水漲滿的感情呼之欲出,走過千山萬水,最懂你的人,她一直在你身邊。
08.銀河的距離:繁星訴說七夕的故事
揚琴踏著輕快的節奏,小提琴俏皮地歡笑著,廣袤的夜空里,滿天的繁星似乎也在一閃一閃地眨著眼睛,這是一個單純快樂的夜晚。夜幕下兩個青梅竹馬的小孩兒,數著星星,猜想著牛郎織女的故事……噓,你看,他們睡著了,溫柔的夜風為他們輕輕蓋上了被子。
09.戀人
浪漫輕柔的鋼琴及吉他,主旋律以田園風味表現,亦是用於柔美愛情的情境需求,編曲簡潔明朗,清新動人以及輕快優美的旋律,甜美且洋溢著青春的樂曲,陶醉在音樂愛情世界中。
10.姻緣
姻緣,是前世的一段舊情,是月老的一根紅線,令兩個今生有緣人,夢里追,命里隨,但願是對知心人,莫負我一往情深,這段塵緣亦無悔。古箏那如流水一般的情思,汨汨流淌在心扉,二胡的婉轉、糾纏、縈繞,似心思敏感的遲疑,是喜,還是悲?猜不透的一世情,且將一生信念交託,與君共看細水流年。
11.星河濤聲
古劍奇譚游戲主旋律變調,龍綃宮箜篌演奏,安靜,輕柔,略帶溫暖,猶如在寂靜的天河畔,看星辰的河流在眼前流淌,具有夢幻般的美感。
12.煙蘿引夢
這首曲調是越織女角色曲,悠遠、平靜祥和的曲調,隨著輕盈飄渺、婉轉流連的旋律,編制出古典柔美的意境情感,彷彿寧靜的夜晚,徐徐的清風,水面柔波盪漾的月光,輕輕觸及著心靈。
13.織女·心絲
這首由靈氣才女劉子菲創作的仙樂,為我們描繪了遠離塵世的天邊仙境。鋼琴私語,笛聲悠揚,最動人在女聲的吟唱部分,如遙遠的呼喚,千年的嘆息,隔著銀河的濤濤江水,淚眼盈盈,痴痴遙望。
14.遺失的美好
改編自張韶涵《遺失的美好》的鋼琴演奏曲,安安靜靜地聽著旋律,卻能默念著熟悉的歌詞。回憶中的過往像後退的新干線風景,等到呼嘯而過,才想要尋找曾經的美好。“有些人說不出哪裡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
15.Love Forever
優雅如西方紳士的鋼琴,婉約如東方女子的琵琶,共譜著舒緩溫柔的戀之情調。讓愛隨時光流轉,即使歲月漫長也不會寂寞乏味。永恆是什麼?是遙望卻可以期待的未來,是定格在某個時空的記憶,是真實存在的現下。永恆的愛,就是珍惜手中擁有的此刻。
七夕情人節英文歌曲歌詞
愛的力量
Aye... hmmm...
Dreams are like angels
They keep bad at bay
Love is the light
Scaring darkness away
I'm so in love with you
Make love your goal
The power of love
A force from above
Cleaning my soul
Flame on burn desire
Love with tongues of fire
Purge the soul
Make love your goal
I'll protect you from the hooded claw
Keep the vampires from your door
When the chips are down I'll be around
With my undying death defying love for you
Envy will hurt itself
Let yourself be beautiful
Sparkling light, flowers and pearls and pretty girls
Love is like an energy
Rushing in, rushing inside of me, hmmm...
The power of love
A force from above
Cleaning my soul
Flame on burn desire
Love with tongues of fire
Purge the soul
Make love your goal
This time we go sublime
Lovers entwined divine divine
Love is danger, love is pleasure
Love is pure, the only treasure
I'm so in love with you
Make love your goal
The power of love
A force from above
Cleaning my soul
The power of love
A force from above
A sky scraping dove
Flame on burn desire
Love with tongues of fire
Purge the soul
Make love your goal
Make love your goal
七夕情人節歌曲推薦
《中間》王藍茵 陳威全
《走火入魔》叮當 阿信
《愛的主旋律》 卓文萱 小鬼
《99分的幸福》元若藍 安東尼
《思念以西》鄭雅雲 韋國元
《I Still Believe》 曹格 徐若瑄
《把悲傷留給自己》陳升 莫文蔚
《愛情》張智成 江美琪
《壞壞惹人愛》信 愛玲
《我期待》信 愛玲
《如果還有明天》信 薛岳
《需要你的愛》信 FIR
《一個人走》光良 衛蘭
《小夫妻》歐得洋 蔡淳佳
《愛死你》莫文蔚 柯有倫
《最愛的人傷我最深》張雨生 張惠妹
《平衡點》吳宗憲 溫嵐
猜你喜歡:
1. 七夕節適合唱什麼歌
2. 2017年七夕節結婚好嗎
3. 適合七夕節表白的話
4. 七夕節活動小游戲
9. 古時候,作為單身狗的讀書人,在七夕那天祭拜魁星,是為了求得桃花運嗎
七夕祭拜魁星,不是為了求得桃花運,而是祈求自己在讀書方面能夠魁星點斗,獨占鰲頭,考取功名。
魁星,也稱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為主管文運的神。據說擁有魁文星的保佑,能夠寫出一手好文章,官運也隨之而來。
寶誥內容大意無非為求魁星保佑自己機智聰慧,文采飛揚,考取功名。
當然,許願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說自己的名字,以免魁星他老神家不知道你是誰。
最後,即使我們不知道魁星的職責,也不能認為讀書人七夕期間對其祭拜是祈求桃花運。
因為讀書人需要兩耳不聞窗外事,如果想入非非就不適合讀書,也不會被稱為讀書人了。
即使讀書人求取緣分,也不會選擇七夕,因為七夕不是一個好日子。七夕情人節,只是現代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