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夜裡

七夕節夜裡

發布時間: 2023-05-25 00:06:42

七夕的夜晚佳句欣賞

1. 描寫七夕節的佳句

詩詞 迢迢牽牛星 (梁)蕭統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這首詩傳說是唐朝的一個六歲的小孩,林傑寫的,在一些地方廣為傳誦,七夕望月之時往往吟哦。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詞(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七夕(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春侍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七夕賦詠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七夕(配旁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唐)李嶠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

帝縷升銀閣,天機罷玉梭。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

同賦山居七夕(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七夕歌(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 雲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碧空露重彩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七夕(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培森橡年一度來。

七夕偶題(唐)李商隱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壬申七夕(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七夕寄張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七夕(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七夕二首(唐)劉禹錫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

天衢啟雲帳,神馭上星橋。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餘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

七夕詩(唐)盧綸 涼風吹玉露,河漢有幽期。星彩光仍隱,雲容掩復離。

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何事金閨子,空傳得網絲。

七夕詩(唐)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月露浩方下,河雲凝不流。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回想斂餘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

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

七夕(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七夕(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為開帳。

2. 有沒有描寫七夕夜的古詩詞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唐 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 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唐 宋之問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雲請,歸輪佇日輸。 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七夕 唐 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他鄉七夕 唐 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牽牛織女 七夕 唐 白居易

煙霄微月淡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霄中。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歸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鵲橋仙 宋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鷓鴣天 七夕 宋 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謝,過暮雨芳塵輕灑。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閑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鬢相亞。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

鵲橋仙 宋 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低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七夕醉答君東 明 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 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2007-8-19 17:43 回復

3. 寫七夕的佳句

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漢 ;卓文君《白頭吟》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唐 ;劉禹錫《竹枝詞》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元稹〈離思〉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李商隱〈無題〉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唐;李白〈三五七言詩〉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白居易〈長恨歌〉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唐;李商隱〈無題〉

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唐;杜牧〈贈別〉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隱〈無題〉

明月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呂洞賓《梧桐影》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沁《離人》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頡,此物最相思。 王維〈相思〉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狅。 李商隱《無題》

一枝穠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李白《清平調之二》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釵》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慢臉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李煜 《菩薩蠻》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鳳棲桐》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玉樓春〉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朱淑真〈山查子〉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司馬光〈西江月〉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張生〈千秋歲〉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雲案*元夕〉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 秦觀〈鵲橋〉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秦觀〈鵲橋〉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宮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右來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題》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 黃増《集杭州俗語詩》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曹雪芹《紅樓夢》

相思樹下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國;梁啟超〈台灣竹枝詞〉

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 胡適〈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宋;歐楊修《玉樓春》

4. 七夕之夜

七夕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慶祝方式

這個節日已越來越少人慶祝。在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這一天,牛車水一帶到處張燈結綵,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來自不同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這里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由於節日的來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節應發展成為華人的「情人節」,讓這一天充滿愛情的溫馨與甜美,也讓人們向所愛的人表示賞識與關懷。

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就夜晚而言,除月夕外,七夕也是同樣美麗動人的。。

七夕別稱「星期」的背後,有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二星在七月七日這天會合,故稱。王勃的《七夕賦》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乞巧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因為七夕節與女事關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 七夕節有吃巧食的風俗。巧食的內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樣的面點,各地風俗不一。各種巧食做成後,都要陳列到庭院中的幾案上,好象要請天上的織女來品評。然後大家一面觀賞著遙遠的夜空,一面吃著各種巧食,認為這樣會使人變得靈巧。

漢代時,民間便開始向織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靈手巧,還祈求得到財富、早日有美滿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5. 七夕的夜晚600字作文

記憶中有一個美麗的節日,叫七夕。記憶中也有這樣一句美麗的詩,「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七夕的美麗在於那個感人的傳說,那份不顧一切沖破阻礙的堅貞的愛情。縷縷雲彩隨風變幻出各種巧妙的形態,流星在不斷地傳遞著牛郎和織女平日不得相會的遺憾。而在秋風白露時節,他們在夜空中靜靜地渡過遼闊的天河相會了,在這難得的一次相會中,他們之間的柔情蜜意勝過人間無數次相會.他們的愛情,好似長長流水,綿綿不斷,一年一次的相見又如同明日里的幽夢。他們怎麼忍心回望鵲橋歸路,再度分離呢?但轉念又想,只要兩人的感情始終不渝、天長地久,又何須朝朝暮暮相守在一起呢?

有些人為了時尚而愛。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大呼小叫「為愛而生」,「死了都要愛」。可卻很少有人知道什麼是愛,還自以為愛得感天動地,天荒地老。再沒有人躲在葡萄架下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再沒有人陶醉於牛郎織女愛情的美麗當中,也再沒有了「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忠貞思念。七夕已經逐漸被他們遺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情人節的狂潮。更多年輕人追求物質上的愛情表現方式,以為只要有情人節的玫瑰與巧克力就可以使愛情永駐。在他們心中,七夕的故事已經落伍了,可他們不知道,七夕所象徵的愛情永遠不會老!愛是杯美酒,年代越久遠就越醇香,追求愛的新鮮、時尚,是對古老愛情的一種褻瀆,一種不尊重。

真正的愛是為愛而愛的。愛情,是人格的一種升華,靈魂的一種凈化。是不求回報的付出,忍痛割愛的放手,一絲一縷的關懷,朝朝暮暮的想念。擁有真正的愛情是人的一種境界。牽牛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已遙遙相守幾千年,愛情也是一個亘古不變的話題。我不懂愛情的滋味,只是偶爾感悟七夕,體會到了一些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愛情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清,也許它就是微風之中遙望牽牛織女星時,叩動你心門的那種幸福、溫暖、莫名的感覺吧!

6. 關於七夕的名句

1、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鵲橋仙 (七夕)

盧炳

餘霞散綺,明河翻雪。隱隱鵲橋初結。

牛郎織女兩逢迎,勝卻、人間歡悅。

一宵相會,經年離別。此語真成浪說。

細思怎得似嫦娥,解獨宿、廣寒宮闕。

3、七夕 (樂府詩)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4、七夕

嘯之

一紙書成寄不成,遠游長嘯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遼莽,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慾功名似易水,家國兒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5、七夕

(唐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

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

不道人間巧已多。

6、古意

(唐)孟郊

河邊織女星,

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

相對遙相望。

7. 七夕之夜

七夕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

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慶祝方式 這個節日已越來越少人慶祝。在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這一天,牛車水一帶到處張燈結綵,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來自不同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這里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

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

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由於節日的來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節應發展成為華人的「情人節」,讓這一天充滿愛情的溫馨與甜美,也讓人們向所愛的人表示賞識與關懷。

鵲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就夜晚而言,除月夕外,七夕也是同樣美麗動人的。

七夕別稱「星期」的背後,有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二星在七月七日這天會合,故稱。

王勃的《七夕賦》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

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

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

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乞巧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因為七夕節與女事關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 七夕節有吃巧食的風俗。

巧食的內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樣的面點,各地風俗不一。各種巧食做成後,都要陳列到庭院中的幾案上,好象要請天上的織女來品評。

然後大家一面觀賞著遙遠的夜空,一面吃著各種巧食,認為這樣會使人變得靈巧。 漢代時,民間便開始向織女乞巧了。

不但祈求心靈手巧,還祈求得到財富、早日有美滿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② 七夕晚上適合干什麼

不知不覺,七夕節就快到了。你知道七夕晚上的活動嗎?下面我就告訴你七夕晚上的活動,一起看看吧!
七夕晚上的活動
海邊浪漫牽手唱情歌

對於喜歡安靜的情侶,海,是個讓人覺得又澎湃又浪漫甜蜜的地方,牽著她的手漫步在海浪沖刷著的沙灘上,偶爾停下給她挽下吹散的頭發,偶爾帶著她追趕著海浪,偶爾深情款款對著她唱情歌,相處多年的情侶還可以事先准備好的戒指放進藏好的漂流瓶,假裝撿到向她求婚。。。。。。多麼浪漫的情人節!

山頂放愛情宣言孔明燈

白天有其他的情侶節目後,在晚上就可以帶著她到涼快的山上放孔明燈,彼此寫著愛情宣言,一同放飛孔明燈也是個不錯的情人節過法哦。

老式的玫瑰燭光晚餐看電影

對於不愛折騰的情侶,就選擇經典老式的情人節過法吧,經典的玫瑰花束(看看她喜歡什麼顏色就買什麼顏色玫瑰花,但絕對不能是黃色)再來浪漫的燭光晚餐(可以自己親手煮)最後去看一場情侶電影吧。
七夕約會妝容
底妝講究薄透

在夏天,頂著一個濃重的煙熏妝上街,那可不是件養眼的事情。一不小心,烈日就會讓你成為大花臉。所以,七夕節的妝容,淡淡的裸妝就可以了,一個薄透的底妝,若有似無的感覺會更美。約會、派對,七夕節和愛人在一起的時間會很長,越厚的妝容越容易花,薄透的底妝則會讓你的妝容更加保險。

防水產品也是一個令人放心的選擇。七夕節,很多情侶會去玩水,選擇防水產品更是必須。不管是底妝產品,還是眼妝產品,都要盡量選擇有防水功能的。

眼線玩點混搭

眼妝是整個妝容的重點,一雙勾勒出色的眼睛,絕對能讓整張臉看上去更加生動。七夕妝容,要慎用煙熏的畫法,因為稍有不慎,就容易讓妝容顯得比較臟。

有一種眼線混搭的畫法眼下很流行,你不妨試試。你可以在黑色眼線上加彩色眼線,營造眼妝的色彩。這樣的畫法不但簡單,而且也省略了眼影,很方便。不過,在畫眼線的時候,注意黑色的眼線略細,彩色的眼線可以粗一點。當然了,眼線的顏色也要注意跟整體的服裝顏色協調一下,同一色系的比較保險,撞色則更適合有個性的MM。
宋朝七夕節
宋代的七夕,是一個非常盛大、隆重的節日。節日的熱鬧氣氛,從農歷七月初一就開始了,據《醉翁談錄》的記錄:“七夕,(京師)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東京夢華錄》也記述說,“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鋪陳‘磨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線,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七夕之夜,一般人家都要灑掃庭院,富貴人家則會在庭院中搭起綵樓,叫做“乞巧樓”;樓閣上擺滿各種精巧小玩意、精美食品,女孩們望月穿針,焚香列拜,這叫做“乞巧”;宋朝姑娘們過乞巧節,還有一個有意的習俗:捉一隻小蜘蛛,關在小盒子里,七夕次日打開盒子看蜘蛛結出的網,如果蛛網圓正,則表示“得巧”,姑娘們獲得了紡織的巧智。

宋代的七夕還是一個購物狂歡節。“七夕前三五日,車馬盈市,羅綺滿街”,街市上非常之熱鬧,大街小巷“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裝欄座,或用紅紗碧籠,或飾以金珠牙翠”。這個“磨喝樂”,乃是宋代最流行的泥娃娃(“磨喝樂”原為梵文“摩喉羅”的訛音,不知何故被宋人借用來命名泥娃娃),其地位相當於今日的芭比娃娃。

同芭比娃娃一樣,“磨喝樂”製作精良,身材、手足、面目、毛發栩栩如生,而且也配有漂亮的迷你服裝。《醉翁談錄》說:“京師是日(即乞巧節)多博泥孩兒,端正細膩,京語謂之摩喉羅。小大不一,價亦不廉。或加飾以男女衣服,有及於華奢者,南人目為巧兒。”《繁勝錄》也說,“御街撲賣摩侯羅,多著乾紅背心,系青紗裙兒;亦有著背兒戴帽兒者。”尤以吳中名匠袁遇昌製造的“磨喝樂”最為神奇,“其衣襞腦囟,按之蠕動”必泥人內部配有機械裝置。

宋朝的尋常市民家、富室乃至皇家之中,都有“磨喝樂”的忠實粉絲,“禁中及貴家與士庶為時物追陪”。流風所至,宋朝孩子很喜歡模仿“磨喝樂”的造型:“市井兒童,手執新荷葉,效摩喉羅之狀。此東都(汴梁)流傳,至今不改,不知出何文記也”。大人們誇一個孩子可愛迷人,也會說“生得磨喝樂模樣”。“磨喝樂”既然風靡天下,價錢也就不可能太便宜,“價亦不廉”;貴者,“一對直數千(文)”。名匠袁遇昌製作的“磨喝樂”更是昂貴,每對叫價“三數十緡”。

除了“磨喝樂”這種宋朝人的“芭比娃娃”,商家在乞巧節前面,還會隆重推出其他玩具,如以黃蠟鑄成的“鳧雁、鴛鴦、鸂鶒、龜魚之類,彩畫金縷”,叫做“水上浮”;又有“以小板上傅土,旋種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態”,叫做“谷板”;有“以瓜雕刻成花樣”,叫做“花瓜”;又有“以綠豆、小豆、小麥,於磁器內,以水浸之,生芽數寸,以紅籃彩縷束之”,叫做“種生”。這些新奇玩意兒,“皆於街心彩幕帳設出絡貨賣”。

猜你喜歡:

1. 七夕節該做什麼重要事情

2. 七夕當天會做什麼

3. 傳統七夕要做什麼

4. 古人七夕一般會做些什麼

③ 一年一度的乞巧節又到了,這天夜裡,人們抬頭仰望碧藍的天空,似乎看到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七夕,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夏意未褪,秋情卻也暗生。七夕,作為古老國度的情人節,更有著和別的節日不同的意義。據傳這一天,是分隔兩地的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聚少離多,久別重逢,短短一聚,心頭有多少滋味?而七夕節還有一個名字:乞巧節。人間的女子拜於星月下,祈求自己心靈手巧,家庭圓滿,充滿了無盡的憧憬和希望。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唐·孟郊《七夕河邊織女星》
河那邊是織女星,河這邊是牽牛星。銀河水如此清淺,奈何渡不得,只能遙遙相望而已。到了七夕之夜,天上的織女星與牛郎星分外明亮,成為浩瀚星河中最璀璨的兩顆,驚艷了世人。
七夕之夜,秋意漸生,清涼怡人,不論做點什麼么,都分外愜意。
銀燭秋光冷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
蛛絲度綉針,龍麝焚金鼎。
慶人間七夕佳令,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元·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燭光閃爍,秋夜裡的屏風也似乎冷清了,碧藍無塵的天空,涼亭里一派靜謐涼爽。拿絲線穿引著綉花針,金鼎里焚燒著龍涎香。歡喜地慶祝七夕節,斜卧在院子里,看天上的牛郎織女星,不知不覺,月兒已經轉過梧桐樹,地面是婆娑的清影。但詩人完全沒有歇息的意思,如此良宵,讓人流連啊。
七夕節這一天,女子們忙著乞巧,忙得不亦樂乎,熱鬧又歡喜。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唐·林傑《乞巧》
七夕夜裡,大家在戶外望著碧空,講起古老的傳說,牛郎和織女將渡過星河相聚。家家戶戶一邊乞巧,一邊拜向明亮的秋月,女子們穿了無數的紅色絲線,喜慶得很。
七夕節,充滿了溫情,也充滿了快樂。家人在一起,也是一個團聚的日子。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唐·權德輿《七夕》
今天雲彩相連,鵲鳥搭成了長橋,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終得一見。而人間卻是一片熱鬧之景,家人爭相著打開梳妝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又在月兒下穿針引線,對著碧宵拜求,如此的歡聚,讓人沉醉。
七夕之夜,更是女兒們的狂歡,遲遲不肯結束。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日試尋看。
——唐·祖詠《七夕閨女求天女》
女兒拜求天上的織女,已經夜深了,卻意猶未盡。庭院中鋪開擺滿物品的桌子,小心地捧出金盤。對著月亮穿針倒容易,但在風里整理絲線卻有些困難了。也不知道誰會得到「巧」呢?只有明天,打開裝「喜蛛」的盆子,看誰的絲網最密了。為了乞巧,姑娘們連覺都顧不上睡了呢。
但也不是每個人的七夕節都這樣熱鬧歡喜,總有人是孤單的,傷感的。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唐·杜牧《秋夕》
燭光映照著秋天的畫屏,顯得分外清冷,宮女拿著羅扇撲倒螢火蟲。夜色如水,而皇宮的石階也清涼如冷水。宮女不再撲螢火蟲了,她靜靜地坐在那裡,望著天上的牛郎織女星。她的表情是怎樣的呢?她會想起什麼呢?在她靜默的時候,空氣也像停滯了,被濃濃的孤獨感籠罩著。牛郎織女相距遙遠,卻還能見面,而她在深宮之中,又會有怎樣的將來呢?
七夕,既已入秋,又是雙星相會的日子,卻也容易引起世人的感慨。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唐·白居易《七夕》
煙雲散盡,長空一片晴明,月光淡淡,千萬年來,每天秋天這個時候,星河都是一樣的。詩人卻又勾起了傷心往事,從前有多少相見的歡情與離別的愁恨,都湧上了心頭,每一年到了七夕之夜,就讓人分外傷感。秋日星河年年同,可是記憶中的那個人,那段時光,一去再也回不來了。
離別中的人,每逢佳節,更添惆悵之情。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詩人望向碧空,仙鵲在茫茫星河上搭起了鵲橋,織女佩環叮咚,緩緩過橋來。他們分離已久,卻終能一聚。而我與心上人已分開了一年又一年,無緣再會。惆悵地舉頭相望,感嘆自己還不如天上的星星。
分別,令天上的織女哭泣了千年,一年一度的相見,並不能沖淡素日的思念和辛酸。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漢·佚名《迢迢牽牛星》
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織女伸出纖纖素手,擺布著織機織布。一整天也織不好一匹布,眼淚卻止不住地流著。銀河看上去又清又淺,好像也沒有隔得很遠,可就因為這一條河流,他們只能深情凝視,可望卻不可及,也沒法交談,互訴心聲。
天上如此,人間亦是擺脫不了愛恨別離。七夕節讓相聚的人歡喜,卻也讓分離的人觸景傷情。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草叢里響起了蟋蟀的鳴叫,驚落了枝頭的梧桐葉。人間天上,正是愁濃時候。天上雲為階,月光作地,牛郎織女,被重重關鎖阻隔,不得相見。就像是浮槎,飄來盪去,無可依託。幸好有鵲兒駕橋,一年一次相聚,有多少的離情別恨,恐怕也難以說盡吧!看這天色,陰晴不定,一會兒晴,一會兒又落雨,一會兒又吹風,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團聚啊?詩人為天上的牛郎織女擔憂發愁,更是為自身而傷感。
雖然牛郎織女一年只見一次面,然而在不同的人看來,卻也有不一樣的感受。有人傷情,也有人卻樂觀豁達,不在乎眼下的別離。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纖薄的雲彩弄出各種的形狀,空中流星帶著幽恨,銀河雖遙遠卻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節里相會,就勝過世間無數的貌合神離的夫妻。互訴衷腸,柔情似水,相會如夢似幻,不忍去看鵲橋歸路。其實,只要兩情長久,心意堅定,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的相守呢?這首詞,跳出傳統七夕詩詞的愁情別怨,讓人耳目一新,更讓人看到希望。
從古至今,七夕來時,天上星相聚,世間起情思。若有情人能相守,是幸事,要好好珍惜,若分離兩地,也並不要緊,不必悲愁和徘徊。尤其是在通訊,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再遠的距離也不再是距離,只要心在一起,前行的方向一致,一時的離別真的沒關系,只會讓一段感情更堅定,也更深刻。無論人間天上,還是天涯海角,願有情人共度七夕。
-作者-
禾雨,喜歡詩詞的女子,在四季中尋找一個個美麗的細節,願時光留下溫暖的記憶。

④ 七夕晚上還有蟬鳴嗎

有。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汪吵女兒節、賣塵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晚上是還困配侍有蟬鳴聲的。蟬鳴是夏天樹上的蟬叫聲。蟬生活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

⑤ 七夕在什麼時間段過比較好呢晚上,還是早上

七夕並沒有分時間段,都在農歷七月初七那天,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夜晚過,因為晚上有時間,而且比較浪漫。

七夕佳節晚上,情侶們可以選擇共進晚餐,外出吃一頓;也可以選擇在家做西餐,進行一頓燭光晚餐。七夕佳節晚上,情侶們還可以去電影院一同觀看電影。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蘭夜鬥巧

「蘭夜鬥巧」是一個起源於漢朝宮廷的游戲,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於闐樂之後,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

隨後,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皇上把她們做出了的小玩意藏起來,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游戲就叫做「鬥巧」。

⑥ 七夕晚上怎麼過

七夕晚上過法:

1、七夕佳節晚上情侶們可以選擇共進晚餐,外出吃褲飢一頓,也可以選擇在家做西餐,買一瓶紅酒,燭光晚餐。

2、七夕佳節晚上情侶們可以去電影院一同觀看一場愛情電影。

3、七夕佳節晚上情侶們可以選擇找一處所在城市夜景好看的地方,男生為女生拍一組靚照,在七夕節這一天,把愛的瞬間用照片留住。

4、七夕佳節晚上情侶們可以找一片開闊的場地,兩個人坐在一起信純啟,隨便聊聊天,抬頭看看天上的星星,讓彼此放鬆一下身心的壓力。

5、七夕佳節晚上情侶們可以互送禮物,切忌男生送的禮物要符合女生的心意,有一點原則就是讓女孩子更漂亮的禮物是覺對不會滑如錯的。

⑦ 七夕之夜表示什麼

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

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內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2006年5月20日,容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七夕節夜裡擴展閱讀

七夕節的乞巧習俗,始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⑧ 七夕節的晚上出現的月相是什麼

七夕節來晚上出現的月相是,源上弦月。月球繼續朝前旋轉,到了農歷初七、八,黃經差為90°,太陽落山,月球已經在頭頂,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這時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給你看到,稱之為「上弦月」。

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圖中的位置5,黃經差為180°。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

由於月球正好在太陽的對面故太陽在西邊落下,月球則從東邊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陽又從東邊上升了,一輪明月整夜可見。

滿月以後,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農歷二十三,也就是圖中的位置7,黃經差270°。

⑨ 七夕節的晚上牛郎織女真的會相會嗎,在葡萄樹下面能聽到他們說話嗎

牛郎織女是傳說!傳說里他們七夕節會在鵲橋上相會,而人們可以內在葡萄樹下聽到他容們說話。可是傳說是不真實的,也許是根據什麼真實的故事改編,可是改編後的故事就不是真的。何況由喜鵲搭成的橋,叫織女的仙女,這些一聽就是虛幻的。所以我只能說牛郎織女只是傳說,不可信。

⑩ 七夕之夜是什麼意思

七夕之夜指的是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晚上。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民間傳說

相傳,織女是玉帝與瑤姬的女兒,她在見到牽牛後,兩人一見鍾情,情投意合,便私訂終身,但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戀愛的。於是,王母娘娘便將牽牛貶到了人間,並懲罰織女不停地織雲錦。

織女坐在織機旁常常淚流滿面,但她還是會盡心織好雲錦,為的就是博得王母娘娘大發慈悲,讓牽牛早日返回天庭。某日,幾個仙女見織女整日苦悶,便懇求王母娘娘讓她們一起去人間的碧蓮池一游。王母娘娘心情正好,便應允了她們。

話說牽牛被貶到凡間後,生在了一個農民家中,取名「牛郎」。由於父母早逝,哥哥和嫂子待牛郎非常刻薄,於是牛郎便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一同生活。殊不知,這頭老牛就是當年為牽牛求情,被王母娘娘貶到人間的金牛星。

一天,老牛突然對牛郎說:「你今天去碧蓮池一趟,那邊有幾個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仙衣藏起來,紅色仙衣的主人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會說話,知道它是個神物,便照著老牛的話做了。那件紅色仙衣的主人正是織女,雖然牛郎已經記不起織女,但織女認出了他就是牽牛。

於是,織女答應了牛郎的求婚,兩人結為夫婦,開始了幸福的生活。不久,他們還生下了一兒一女。可是,好景不長,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速派天兵天將將織女捉回天庭。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回來的牛郎告訴她說:「老牛死了,它說讓我剝下它的皮,緊急的時候可以披著它飛上天。」織女聽後,自然明白老牛的意思,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埋葬了老牛。

就在這時,刮來一陣大風,織女被天兵天將帶走了。牛郎見狀,便趕緊披上老牛的皮,桃上一對籮筐,籮筐里坐著他們的一對兒女。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正好趕來。她見狀,便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在牛郎和織女中間一劃,頓時,一條波濤滾滾的天河橫在了牛郎和織女中間。

牛郎帶著兩個孩子在天河這邊哭,織女在天河的另一邊望著夫君和兒女也哭得聲嘶力竭。王母娘娘也被這場面感動,便讓牛郎和兩個孩子留在了天上,只准每年的七月七日讓他們在鵲橋相會。

現在,我們在秋夜天空的繁星中,還可以看到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明亮的星星,這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在牽牛星的兩邊還有兩顆小星星,這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對兒女。

(10)七夕節夜裡擴展閱讀

應節食品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一個「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獨特之處,表達出了人們追求心靈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滿的美好願望。

巧果: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美點。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

現在這種習俗在許多地方都已經不流傳了,「乞巧果子」這種傳統食品,也演變成多種花色糕點。 巧果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酥糖: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糕點鋪,這一天還要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巧巧飯:在我國山東,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瓜果: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郎織女

熱點內容
萬象花卉多肉多 發布:2025-02-14 06:38:09 瀏覽:191
北侖杜鵑花 發布:2025-02-14 06:23:24 瀏覽:210
男人能喝康乃馨茶嗎 發布:2025-02-14 06:22:41 瀏覽:251
集體花藝課 發布:2025-02-14 06:13:26 瀏覽:565
梅花鎖如何拼 發布:2025-02-14 05:51:42 瀏覽:232
語文讀本一朵午荷 發布:2025-02-14 05:50:43 瀏覽:146
花語庭院 發布:2025-02-14 05:49:25 瀏覽:339
七夕節找我 發布:2025-02-14 05:36:30 瀏覽:266
微信花店知乎 發布:2025-02-14 05:34:32 瀏覽:660
茶花女法國版 發布:2025-02-14 05:18:55 瀏覽: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