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七夕水
㈠ 七月七乞巧節的風俗是什麼
七夕節也叫乞巧節習俗有: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游七姐水、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拜牛郎、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凈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發、曬書曬衣、結扎巧姑、玩磨喝樂等。
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據說,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氏槐過是「鬥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漢族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圓拆、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七月七乞巧節的意義
當代社會在傳統節日復興過程,人們對七夕節重新發生興趣。七夕節再次得到社會重視。七夕節是全球化過程中中國節日重振的典型之一,它直接應對的是西方的情人節。中國本來沒有情人的概念,中國重視的是家族社會關系,節日服務於這種家族文化需要。
20世紀末葉以來,西方節慶文化進入中國,情人節受到年輕人青睞。由於西方節日的啟發,或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人們發現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中有兩情相悅的節日元素。
於是對七夕進行改造,有意識地遺忘乞巧節俗,擴張男女相會的節俗傳說,提出七夕為中國情人節或愛情節的說法。
但是,這些橘核棗以兩性交往為七夕主題的節日改造對於純正的傳統七夕節來說是有偏差的。因為傳統七夕以乞巧為主,所有活動圍繞女性之「巧」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祈求展開。
㈡ 七夕,浪漫之外是銀河|塔羅中的聖杯二
陽歷8月25日,農歷七月七日,是我國傳統的七夕節。
秋日銀燭,輕紗絹扇,流螢點點,星河燦爛,身著漢服的少女與螢火蟲,躍然腦海。古人沒有現代那麼多娛樂,依然充滿了浪漫與溫柔。
特別喜歡秋天的七夕、中秋,那些關於星星、月亮、神仙、愛情的故事,帶有傳統風格的浪漫傳說,隨著清爽的秋風,沁入心脾。
七夕這天,喜鵲搭橋,牛郎織女一年一相會。在傳說中,七月七日這天,在葡萄架下可以聽牛郎織女的竊竊私語,而聽到的人將能收到千年不渝的愛情。
因為牛郎織女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兩人之間情比金堅、不離不棄的情感寓意,讓七夕逐漸演化為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節又被稱為乞巧節、七巧節等等,傳統中是年輕女性向織女祈禱,乞求心靈手巧,乞求美滿的姻緣。
宋元時期,七夕節非常的隆重,除了祭祀,還有很濃厚的娛樂和商業氣氛,有專門的假期,還有熱鬧的乞巧集市。
到現在,一些重七夕節的地區,還會有熱鬧的活動和儀式。女孩子們在這天製作精妙的刺綉;各種鬥巧驗巧的活動,寓意女性的心靈手巧;擺上豐盛的瓜果,迎接織女,女性得以向神仙訴說心願。
七夕節也傳播到了亞洲其他國家,在日本有很隆重的七夕祭,游園會、煙花大會、祈福,在動漫里也會見到七夕祭的場景。
傳統中七夕還有與水有關的有趣習俗,也充滿了「魔法」氣息。與天上銀河相接,神聖美好,也可以成為自己的「儀式」。
游七姐水。傳說七夕這天,天上的七仙女會下凡到河裡洗澡(所以當初的牛郎才有機可趁),此時河水沾染了仙氣,人們用河裡的水洗澡或是擦拭身體,不僅能夠帶來桃花運,還能夠預防疾病。
因此也有人在這天到家附近的水源,儲藏一些河水、井水,留待日後使用。也叫做儲「七夕水」。
七夕沐發。在一些傳說中,這些泉水、河水,具有來自銀河潔凈的神聖力量。使用這樣的水洗發,意同使用銀河的聖水,能夠得到織女神的護佑。
據說在七夕夜,用玫瑰、茉莉等七種鮮花泡七色花水洗臉,能夠讓女人變得更美。
小夥伴們也可以在七夕焚香沐浴,祈願一段美好的姻緣,有條件可以去接「七夕水」,嘗試一下這些招桃花、祈福、變美的小風俗。
愛情中有美與幸福,也有執著和糾纏。
做個案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會遇到為愛情而煩惱的夥伴,這其中最為執念的是:求復合。
有些是因為不甘,有些是因為錯過,有些是因為依賴……
但是在那些本就已經互相傷害、互相負擔的關系裡,學會放手,學會成長,才能迎來真正的美好姻緣。
當我們收回了自己的力量,那些該來的人總會來,該重聚的人也會重聚,該走的人也會走掉。
假如暫時無法放手,那也多注意一下自己,在渴求什麼。覺知帶來覺醒。
所以我常常建議只需要療愈,調整自己的狀態就好了,我也沒能力把一個人強行捆綁給另一個人,姻緣也有自己運行的規則。
假如捆綁真的發生了,那個被強迫的人,真的還是曾經令你悸動的那個人嗎?
在塔羅牌中,除了戀人,還有一張牌的情感,是我非常喜歡的:聖杯2。
在這張牌里,我們可以看牽在一起的手;在偉特牌里,聖杯2是兩個交換杯子的人;在透特里,聖杯2是兩條相互纏繞的魚被蓮花滋養。
每一張都是內心裡水乳交融的感覺,含蓄卻充滿情感,有東方人互訴衷情的。
獨立和依賴這兩個看似相反的詞,在聖杯2里和諧共處。
兩個人都能夠完全的體驗對方,在情感上深刻連接,因而有愛、有滋養;兩個人又能夠相互獨立,因而有尊重、有平等。
這張牌,可以說是愛情美好的樣子,也是親密關系美好的樣子。
在這里沒有強迫,一切都是觸動人心的自然流動。
也祝願各位的感情,
擁有火元素的激情與熱烈
擁有風元素的理性與交流
擁有水元素的深刻與浪漫
擁有土元素的踏實與長久
㈢ 七夕節為什麼要儲水
儲水是七夕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七夕節為什麼要儲水呢,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七夕儲水的原因,歡迎大家閱讀。
七夕節為什麼要儲水
雍正《廣東通志》載,「家汲井華水貯之,以備酒漿,曰聖水」,光緒《惠州府志·風俗》亦記曰:「七夕,男女晨起擔水貯之,謂『七夕水』,飲之可以治疾明目」。
人們在七夕這天早晨都要取回水後用新瓮盛起來儲存,用於治療瘡癤,除去濕毒,醫治多種熱證。中醫認為,井內之水,多喝能消熱解毒,利於小便赤熱、艱澀不暢、燒酒醉死等。
《本草綱目》說,「井水新汲,療病利人,平旦第一汲,為井華水,其功極廣,又與諸不同,主治酒後熱痢,洗目中膚翳」。《瀕湖集簡方》記載一解燒酒醉死方:「急以新汲井華水,細細灌之,至蘇乃已。」
七夕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說它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用它給小孩煎葯殺蟲效果好。中醫認為,露水可以入葯,可用以煎煮潤肺殺蟲的葯劑,或把治療疥癬、蟲癩的散劑調成外敷葯,可以增強療效。
廣西:雙七水
七夕節儲水,是廣西、廣東特殊的一種風俗習慣,人們認為用雙七水洗浴,能夠消災除病,強身健體。所謂雙七水,也就是說,七夕這天雞鳴之時,人們就爭先恐後的去河邊溪邊取水,即為「雙七水」,取回來後要用新瓮盛起來,待傍晚時分,用來給全家老小進行沐浴。
關於雙七水的一種說法是,相傳七夕的前一天晚上(即農歷七月初六)是牛郎與織女一年一次的相會時間,可是相會時間就只有一個晚上,於是在黎明破曉之前他們必須分開。在分開的時候,織女會傷心地哭泣,她的眼淚落到人間,化成了雨,即為雙七水。
七夕儲水還有一種說法是,民間傳說七夕節這天,七仙女們會來到在河裡洗澡,仙女洗過的水是不會變質的'。廣西等地居民都會在這一天,灌儲「七夕水」和「冬瓜水」的習俗,拿回來沐浴,泡茶,煮飯,甚至用來治療溫熱病、中暑、發燒等疾病,在當年缺醫斷葯的年代,這或許就成了老百姓的「傳統良葯」。
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凈發,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據說「雙七水」洗浴能散發出誘人的體香,對異性有奇異的吸引力,會增加愛情運。同時,用「雙七水」沐浴,可消除晦氣。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
廣東:七夕水
傳說七仙女會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下凡,惠城婦女在這一天凌晨4時即起來梳洗整妝,到大江去挑水,用陶罐貯起,擺放在神台或床下等陰涼處。水質經年不變,清涼甘甜,叫做「七夕水」。
到七夕那天,村民們便把米放入「七夕水」中浸泡,用以煲飯、煮粥,有助養生。餘下的部分還會存起來,留待小孩出現小病痛時,加上千日嬌等其他草葯一起煮成葯茶,給小孩服下,有去火、消腫、除熱痱的效用。
舊時城中人家多缺醫少葯,若有人頭痛發燒多取飲此水,據說可退燒。生瘡癤或生豬頭腮(即腮腺炎),用省手根(即皂樹根)磨七夕水搽患處,亦頗有效,是惠城民間常用的方法。
在惠州,有七夕泡一盆七色花水讓女人更美的說法。七色花也就是七種花,必須是沒有毒性的花,例如米蘭花、玉蘭花、香花草、茉莉花、玫瑰花、康乃馨、大紅花等。相傳在七夕午夜時,仙女與董永相會,如果看見有人把七色花泡的水盆放在露天的地方,就會施下仙水,讓有情人終成眷屬。在這個時候泡的花水,女人用來洗臉會更美。
㈣ 乞巧節的習俗是什麼
乞巧節的習俗
祭月之儀,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遺傳的祭祀月神,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里,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
婚育戀曲,作為古老的漢族節日,先人於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種乞求繁衍生息意願的反映,蓋因月之盈長暗喻了長生與興旺。
乞巧之俗,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記載最早見於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接露水,浙江農村有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傳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
乞巧節的來歷與傳說
七夕節,也被我們成為「乞巧節」。在古代,人們在這一天不僅有著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相會的傳說,還有很多豐富色彩的民間傳說。
那麼,乞巧節是如何由來的呢?在民間又有著什麼樣的傳說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乞巧節的由來
乞巧節又被稱為「七夕節」起源於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相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就是在農歷7月7日,又因為織女有一雙能織雲霞的巧手,民間的少女們希望能到織女的靈氣,所以在七夕節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少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舊時風俗,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乞巧節傳說:
第一則: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㈤ 浙江七夕有接露水的習俗,請問露水代表什麼
七仙女的洗澡水。據說每年七夕之日,七仙魯女都會下凡間洗澡,當日的水將沾滿仙氣,將水存起來幾年都不會壞,還可以治病。
㈥ 七夕有什麼節有什麼習俗
大家都知道,對於情侶來說,最重要的節日就是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和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西方情人節已經過去,即將到來的是七夕。對於七夕,大家都知道哪些呢?七夕主要有什麼習俗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有什麼節有什麼習俗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具有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乞巧供案、染指甲、香橋會等習俗。
除此之外,七夕節習俗還有接露水、拜七姐、鬥巧、游七姐水、拜牛郎、拜床母、聽悄悄話、凈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發、曬書曬衣、結扎巧姑、玩磨喝樂。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㈦ 傳統七夕節要做什麼 七夕節的風俗食物
傳統七夕節要乞巧、接露水、拜七姐、儲七夕水、染指甲、祈求姻緣、看遲培牽牛織女星、香橋會等。七夕節的時間是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習俗以乞巧、祈福、愛情為主題。下文是關於“傳統七夕節要做什麼”的具體舉例,想了解傳統七夕節的習俗的小夥伴可以往下閱讀了解。
傳統七夕節做什麼
通過閱讀上文,相信大家已經知道傳統七夕節要做什麼了,七夕節起源於我國上古時期的星宿崇拜、七姐誕,現在有“中國情人節”的含義。七夕節也在韓國、朝鮮、氏旦檔越南、日本等國家流行。
㈧ 浙江七夕有接露水的習俗,請問露水代表什麼1是牛郎和織女的眼淚嗎 2還是觀世音撒下的瓶
答案是一。因為那是七夕的習俗,而七夕,紀念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跟觀音沒關系的。
㈨ 每年都有很多人取七月七水,有什麼神奇功效
七月七這天的水是神仙水,久放不腐,還有些奇怪的用途。比如,用七月七的水浸的酸筍特別的好,一些中葯用七月七的水來和,其治病效果奇妙的好。
農歷七月初七是一個頗不尋常的日子,到了這一天中午的12點,家家戶戶都到河裡盛一缸水,把水存起來,這缸水常年保持原樣,不會變味不會變顏色,到了下一年的七月初七,再把缸里的舊水倒掉,盛上新的,這樣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問到為什麼這一天的水這么神奇?老人說七月初七的晚上天上的仙女會下凡間到河裡去洗澡,所以這一天的水是神仙水,不會變味的。喝這種水清洌甘甜,用來煮葯可以增加葯效,常常見著小孩大人發了熱症,多是用了七月七水來喝及調葯.
相傳是日有仙人浴於河中,是早汲水,藏之經年不生孑孓,水甚清涼, 能醫熱症,故好事每多儲而藏之。誠之,亦頗見效。以上記載都說的是仙女、織女七夕沐浴的傳說,是人們七夕汲水貯存沐浴的由來。
俗信七夕之水為聖水,具有仙氣靈氣和種種神奇功能,全在於水經過了仙女的沐浴。清人屈大均《廣東新語》雲:廣州人每以七月夕雞鳴初,汲江水或井水貯之。是夕水重於他夕數斤,經年味不變,益甘,以療熱病,謂之「聖水」,亦稱「天孫水」。若雞二唱,則水不然矣。
清道光十年《西寧縣志》記述七夕之水雲:五更汲井華水或河水貯之,以備酒清道光年間《蒼梧縣志》雲:(七夕)取河水、井水貯瓮,經久不變味,謂之「銀河水民國二十四年《貴縣志》雲: (七夕)汲河水貯藏瓮中,名曰「七月七水」,中熱毒者每以之調葯。民國年間《陽江縣志》則雲:(七夕)正午時,取新汲井水貯之,以備和葯,經歲不腐,謂之「神仙水」。民國二十年《羅定志》亦記七夕水雲:是日汲水,謂之「天孫聖水」,以備醯醬、葯餌之用。七夕水有著聖水、天孫水、天孫聖水、銀河水、神仙水、七月七水、雙月水等等美名。七夕水不僅僅名字異於常水,而且其水質也不同尋常。如此好水又有神奇的功效:具有長壽、能醫熱症的保健治病之效,人們汲七夕水為葯餌,用來和葯,還用來釀酒,制醋造醬,真乃有功於人。這么美妙的七夕水,須要盡早汲取,誤了時辰,雞鳴二遍,「則水不然」,再不是「天孫水」了。在江浙一帶,七夕沐浴天孫聖水的習俗演變為洗頭等習俗,如杭州的習俗稱七夕為 「洗頭節」,這一天,女子要起早到井邊或河邊汲水,採摘槿柳葉搓碎調在水中用來洗頭。浙江還有用盆置屋頂承露水的習俗,七夕之夜接露水,名為「接牛女淚」,清晨,女子用此露水擦洗眼睛,信能心明眼亮,美若天孫,賽似織女。
㈩ 七夕的習俗是什麼
七夕是我們國家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浪漫的「中國情人節」,有著關於「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七夕又叫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節期是在農歷七月初七。而關於七夕的習俗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的習俗是什麼
七夕的習俗主要有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游七姐水、種生求子、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迎仙、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凈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發、曬書曬衣、結扎巧姑、玩磨喝樂等。
其中,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
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而在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台即稱為「拜七娘媽」。在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靚女們的盛大節日。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