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歲過情人節
『壹』 中國的情人節是幾月幾號過的
中國的情人節是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
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元宵節(正月十五);二是農歷三月初三,相比之下,這個更為准確,另一個是七夕節(本稱乞巧節,七月初七)正月十五元宵節,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此稱謂古來已久。
元宵節,是古代婦女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
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才可以出來,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單純地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就把七夕附會成「情人節」,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於七夕節。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
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
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因為七夕節與女事關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
『貳』 14歲女生過七夕正常嗎
14歲女生過七夕也正常。但是七夕是情人節呀,難道14歲的女生也有男朋友了嗎?這個就屬於早戀了,早戀是影響學習的,所以還是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比較好。
『叄』 女生節多少歲年齡能過
女生節是幾歲的節日 女生節多少歲年齡能過
女生的詳細解釋:
(1)仍然處在受教育階段的女性學生。
(2)現泛指女青年,如轎一般指30歲以下的女性。
(3)口語中對超出受教育階段女性的客氣稱呼。
女生節,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末,一般定義在3月7日這一天,三八婦女節前一天,是一個關愛女生、展現高校女生風採的節日,通過開展高品位、高格調的人文活動,引導女生關注自身思想素質、道德修養、文化內涵、業務能力、心理健康的活動,是高校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之一。
女生節來源
因三八婦女節而產生
據說,每年的「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高校女生不願稱自己為婦女,又不想放棄女性的節日特權,不知何人提議,從此以後就有了女生節。根據一句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女生和婦女只差一日」,大家都把3月7日,也就是3月8日的前一天稱為「女生節」。
情人節衍生品
中國情人節(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和西方情人節(每年的2月14日)都是在寒暑假裡,而校園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愛情,所以,女生節誕生了。在這一天,男生向深愛已久的女生表白,或者男生們為女生過節,尋找讓自己心動的女孩。
女生節時間
通常時間被定義在為3月7日這一天,而部分高校為一周、甚至一個月。開女生節先河的兄蠢「廣工女生節」時間為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時間為一周。一般高校每年到了這一天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由於女生節性質很特殊,一般在高校中才有這個節日,所以女生的一生中最多隻過四個女生節,顯得格外重要。
女生節舉辦意義
女生節為女大學生們提供了學習和鍛煉的平台。許多大學生認為舉行女生節意義深遠。不僅可以豐富校園生活,體現學校尊重女生、關愛女生的風尚,促進男女同學間真摯地交流,和展現學生的青春風采。又能從中獲取有益的知識。20世紀90年代,中國婦聯號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全國部分高校響應婦聯號召,舉辦「女生節」為大學生提供了展示自身形象的舞台。通過一系列女生節的活動,發掘了女生的不少才幹,活動辦得既生動有趣,又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受到女生們一致歡迎。
而女生節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引導廣大女生更多地關注自身的道德修養、文化內涵,心理健康,從容自信等綜合素質的提高,幫助女生正確看待和審視自己,幫助女生們走成長、成才、成功之渣塵肆路,在未來的路中洋溢自信與熱情、希望此次活動帶給她們一些創新的,有價值的收獲,讓校園里因為有女生的存在變得格外絢麗。
『肆』 七夕情人節適合什麼年齡段的人
有情人的和情人過,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做什麼都好
沒有情人的就找朋友一起過,外面應該很熱鬧
深呼吸,抬頭望,發現世界真寬廣
看世界,這么大,幸福總會在某個地方`
『伍』 情人節適合多少歲到多少歲的人過
50後:電影院里過節
生於50年代的張冬梅稱自己是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一直默默無聞為家庭付出,90年代,張冬梅的丈夫已經是有些名氣的商人了,兩個孩子也相繼大學畢業。如今老兩口已到花甲之年,生意都交給了孩子們打理,老兩口每天就是看電視、遛彎兒……「記得第一次過情人節是2002年,丈夫買了一束玫瑰花送我,我還說他浪費。從那時起,我們就約定每年都要過情人節。雖然年紀大了,但是我們也要懂得浪漫。今年,老伴兒買了兩張電影票,要在電影院里過節。」2月12日,家住呼和浩特市芳汀花園的張冬梅對記者說。「50年代生的人有著最淳樸的感情,對家庭,對子女,都有著深重的責任感。和老伴兒過了幾十年了,我們就是最好的情人。雖然年紀大了,但是感情也一樣需要表達,情人節我要帶著老伴兒到街上感受一下年輕人過節的氣氛。」張冬梅的老伴兒王先生說。
60後:感受浪漫氣氛
90後女孩何潔的媽媽朱女士是60後,她從來不過情人節,但是卻在每年的情人節提醒女兒好好過節,然後從中感受浪漫的氣氛。「今年的情人節正好是星期一,我要上班。是媽媽提醒了我,說星期一是情人節,要我准備禮物送給男朋友。」何潔說。何潔還告訴記者:「為了讓我在情人節這天能和男朋友一起吃晚餐,媽媽還特意把家庭聚餐推遲了1天。」2月12日,朱女士對記者說:「想當年,我和丈夫談戀愛的時候,兩個人想見一面都難,有時候還得偷偷摸摸的,就怕別人看見笑話,更不要說過情人節了。真羨慕現在的年輕人,敢愛敢恨,所以,我要讓女兒好好的享受相知、相愛的過程,讓她的愛情向糖一樣甜蜜。」
70後:和父母一起過
70後大多上有老下有小,更重視親情。「情人節我要帶著妻子回家陪父母一起過。吃完飯再想個節目,一家人一起浪漫一下。」張辰說。說起情人節,張辰覺得很虧欠妻子,從來沒有和妻子一起過一個浪漫的情人節。每年的情人節,妻子總說,只要兩個人真心相愛,每天都是情人節,還是回家和父母一起過吧。「結婚後,每天都在一起,但是能和父母一起吃飯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所以不管是中國的節日還是西方的節日,我們都會回去陪父母。只要能讓父母高興,我們就覺得值了。」張辰對記者說。
80後:自己動手做禮物
送玫瑰花和巧克力是情人節的傳統禮物,不少80後認為太過老套。為戀人做個視頻短片,甚至像變魔術那樣「雞蛋里變出戒指」,這樣DIY情人節禮物在80後中間悄然流行,他們認為,別出心裁的創意禮物,既浪漫又獨特,更能打動戀人。翟強就打算給女朋友做個動感相冊作為今年的情人節禮物。把女朋友的照片搜集起來進行處理,然後加上效果把一張張照片做成視頻,再配上她喜歡的歌曲。「女朋友還不知道,到時候給她一個驚喜,她一定會很感動。」翟強對這個獨特的禮物充滿信心。對於年輕人富有想像力的新鮮過節法,內蒙古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於光軍表示贊同,「能用自己的創意給對方驚喜,既省錢,又有意義。有的學生為了過情人節花錢大手大腳,實在沒有必要,情人節禮物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量力而行,自己動手做禮物更能體現真心。」
90後:積極准備禮物
采訪中,記者發現,情人節最積極的當屬90後,他們中的很多人從春節前就開始准備禮物了。「今年我剛好18周歲,家人不再說我早戀了。今年我可以大大方方過一次情人節了。」宋清對記者說。「這個情人節,我和男朋友約好提前回到學校過,禮物早准備好了。我要送他一件情侶衫,還有一個情侶QQ號,以記錄我們獨一無二的愛情。」宋清還告訴記者,她們宿舍8個人,有5個人有男朋友,禮物都是春節期間准備好的。記者昨日在中山路看到很多學生模樣的情侶手牽著手在逛街。在一家專賣店門口,正在選購情侶衫的小偉告訴記者,他是大二的學生,班裡的同學都很重視情人節。
形式:突破「老三樣」
送禮物、吃飯、逛街是每年情人節的「老三樣」。連日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今年,這「老三樣」已經被突破,訂酒店、泡溫泉、參加蜜月旅行,成為了情侶們的過節方式。
「每年的情人節,我們都是吃頓飯送個禮物就算了,今年要去泰國普吉島旅遊,過個有異國情調的浪漫情人節。」2月12日,在一家知名企業當經理的陳昌告訴記者。陳昌說:「想到去國外過情人節主要是因為節後旅遊價格便宜,我們比較了一下,整體花費差不多能省30%。」「我主要是覺得很浪漫,今年我們准備要孩子了,二人世界就要宣告結束,所以要抓緊時間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陳昌的妻子小嵐說。一家機票代售點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春節後前來購買機票出去旅遊的人很多,其中一部分就是夫妻和情侶的「情人游」。區別於陳昌的異國浪漫,新婚夫婦廖興和郝雯則選擇了「離家出走」一天,去酒店生活。「我們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一回家,就回到自己的屋子不出來了,沒有一點浪漫可言。所以我和妻子決定在情人節這天『離家出走』,下班後相約去酒店,享受我們提前准備好的美食。」廖興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