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體裁
請你從文中現場學生的角度來講述這個故事
② 復述「情人節的玫瑰綻放開教室里」200字
情人節的玫瑰開在教室里
廣東 曾宏燕
當我邁進教室的瞬間,我被驚呆了。
玫瑰,紅色的玫瑰在學生的課桌上綻放著笑靨。我猛地記起,今天是情人節。
情人節,這一西方人的節日,不知何時,也成了中國人的時尚,更想不到,竟也成了中學生的節日。
紅色的玫瑰花,將一絲驚詫掠過我的心頭。而我這瞬間的心理活動也絲毫沒有躲過孩子們的眼睛,教室里有了些許的騷動,有的互遞眼色,有的竊竊私語,還有的左顧右盼。看來,這是他們給我這班主任准備的一份情人節「禮物」啊!好吧,我還是坦然地面對這「精心」准備的禮物吧。
「哦,你們用這么美麗的玫瑰花來裝點這節語文課,我真有點受寵若驚了。」我笑呵呵地說。也許是我的話出乎他們的意料,也許是我的幽默讓他們不知所措,教
室里出現了瞬時的安靜。我信步走下了講台,順手從一個學生的課桌上拿起一支玫瑰∶「好漂亮的紅玫瑰呀!」我一邊欣賞著手中的玫瑰,一邊贊嘆著。
此時,我感覺到學生對我投來異樣的目光,於是將目光從手中的玫瑰移向學生,緩緩地對他們說:「你們在一個非常的日子,選擇了具有特定意義的花,置於一個
特殊的場合,給我出了一道即興的教育話題。是不是啊?」學生們被我這一口氣說出的話逗樂了,教室里的氣氛也一下子輕鬆了。
「那我先問問你們,
是否聽說過有關紅玫瑰的傳說?」只見學生們紛紛搖頭,我接著說:「其實,看過《希臘的神話與傳說》的同學應該記得。在古希臘,一位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蒂
愛上了美少年阿多尼斯神。有一天,阿多尼斯出外打獵被野豬咬傷,阿芙羅狄蒂聞訊後,急忙趕來,當她奔向奄奄一息的阿多尼斯時,卻在匆忙中不小心一腳踩在白
玫瑰上,白玫瑰刺把女神的腳刺傷了,殷紅的鮮血滴落在泥土上。後來,在女神鮮血滴落的地方,長出了一叢叢鮮紅欲滴的美麗的紅玫瑰。
「源於這個
古老的神話傳說,後來的西方人便開始用紅色的玫瑰來象徵愛情。當然,那是西方的神話演繹的關於紅玫瑰的故事。在我們中國的傳統中,不是以玫瑰象徵愛情,而
是以紅梅、鳳仙、紅蓮、紅牡丹等象徵愛情。用紅色的玫瑰來表達愛情,在中國是近代的事,這也是西方文化影響的結果。」
我停了一下,看到同學們
聽得全神貫注,何不將有關的文化傳遞給他們呢?「大家都知道,今天是西方人的情人節,但你們知道這個節日的來歷嗎?相傳這個節日源自於英國。公元270
年,一個名叫瓦倫泰因的年青基督徒,因為反抗羅馬統治者的專制而遭到逮捕。獄中,他和監獄長的女兒發生了戀情。隨著刑期的臨近,和自己心愛的姑娘訣別的日
子也迫近了。就在他2月14日臨刑之前,他給自己的心上人寫了一封情書,述說了自己的情懷,之後便昂首走上了刑場。從此,基督教徒們為紀念這位為了自由而
獻出生命的年輕人,就把2月14日這一天定為情人節。還有,你們知道我們中國的情人節是哪一天?我們中國是將傳統的元宵節作為情人節。我想,我們在接受西
方文化的時候也不應該忘記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你們說對嗎?」在孩子們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們的心悅誠服。我順手把手中的那支玫瑰放回課桌,並意味深長地
說了句:「玫瑰花很美,不過,玫瑰的枝條上有刺,拿的時候要小心喔!」話音剛落,學生們都會意地笑了。
「好,這堂語文課我們改成口頭作文課,以玫瑰為話題,文體不限,怎麼樣?」我又還給學生們一份意外的「禮物」。
下午的自習課,我按往常一樣去教室巡視,發現講台上有一束紅色的玫瑰,下面壓著一張紙條,展開紙條,見上面寫著:
曾老師∶
您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老師。我們原以為的暴風雨沒有出現。
如果說以前我們還遠遠地觀察著您,提防著您,那麼今天我們卻主動向您走來,您富有詩意的短短幾句話,您講述的關於玫瑰的神話傳說,還有您蘊含深意的友善的告誡,讓我們感受到了您的寬厚,您的智慧,您的胸懷。
這束玫瑰花送給您,祝您永遠年輕美麗。
您的學生
我將這束紅色的玫瑰輕輕地捧起,幸福隨著淡淡的花香滲入我的心間,快樂伴著花朵燦爛的笑容縈繞著我的情感,在幸福和快樂簇擁下,我的心向孩子們的心貼近著。
孩子們的祝福是美好的,為什麼,為什麼我們不能以美好的心態來對待孩子們呢?
③ 情人節的玫瑰花綻開在教室里是什麼文體
愛是包容抄而不是放縱襲 愛是關懷而不是寵愛 愛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單相思 愛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 真正的愛情並不一定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匹配 而是相愛的人彼此心靈的相互契合 是為了讓對方生活得更好而默默奉獻 這份愛不僅溫潤著他們自己,也同樣溫潤著那些世俗的心 真正的愛情,是在能愛的時候,懂得珍惜 真正的愛情,是在無法愛的時候,懂得放手 因為,放手才是擁有了一切…… 請在珍惜的時候,好好去愛 真愛是一種從內心發出的關心和照顧,沒有華麗的言語,沒有嘩眾取寵的行動, 只有在點點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 那樣平實那樣堅定。反之發誓、許諾說明了它的不確定,永遠不要相信甜蜜的話語。用心去感受吧
④ 《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是散文嗎
答案:不是散文
《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是一篇記敘類虧如的文章,字里行間,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既有 淵博的知識,又簡空李富有愛心還懂得教育藝術的好攔遲老師。
網路文庫
⑤ 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
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修武職教中心張兆義一、教學目標1、弄清作者的寫作目的2、學習分析文章的方法二、教學重點1、概括文中內容要點2、弄清文中句子的含義三、教學方法自主、合作、展示四、教學過程一、導入2010年春節是陽歷哪一天?是2月14日,它也是西方的情人節。在這一天情人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當情人節、玫瑰、與教師、學生這些很難關聯的人、時、物交織在一起會有什樣的結果?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曾宏燕老師如何完美地處理這個問題的。二、自主學習1、閱讀課文,概括文中內容要點(寫什麼){要求}大家先閱讀課文,然後回想一下文中寫了什麼,寫出文中的主要內容要點。A、 紅色玫瑰出現在學生的課桌上,老師驚呆了B、 學生出現了騷動C、 老師說學生給他出了教育話題,接著講了紅玫瑰的傳說與情人節的由來,並講了中國的情人節D、 老師把這節課改為口頭作文,還給學生一份意外的「禮物」E、 學生送給老師紙條2、這篇文章要告訴大家一個什麼道理?(文章的主旨) (1)你們在一個非常的日子,選擇了一種有特定意義的花,放置於一個特殊的場合,給我出了一道即興的教育話題。是不是啊?「教育話題」指的是什麼教育話題? (2)玫瑰的花很美,不過,玫瑰的枝條上有刺,拿的時候要小心喔!這句有何含義?這句話意味深長,告訴學生,作為青春期這樣一個並不適合愛情開花結果的日子裡,一定要的謹慎地對待愛情。愛情和孩子一樣是純真無瑕的,孩子長大,愛情才會長大,就讓孩子在他們心中的愛情故事裡健康成長吧。(3)請概括文章的主旨 3、理清文章的脈絡(怎麼寫){要求}分別在文中找出有關學生與老師的神態、動作、表情等描寫。看看他們有何變化。時間教師學生結果紅玫瑰出現在學生課桌上驚呆驚詫騷動、互遞眼色、私語、左顧右盼渲染緊張氣氛教師拿起玫瑰坦然面對、笑呵呵、欣賞、贊嘆瞬時的安靜、異樣的目光、逗樂了氣氛輕松教師講紅玫瑰傳說與情人節由來 聽得全神貫注、心悅誠服、會意地笑了得到了教育目的1、「我按往常一樣去教室巡視,發現講台桌上有一束紅色的玫瑰」學生送給老師玫瑰有何用意?老師的教育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寬厚、智慧和胸懷從而收獲了學生的尊敬與愛戴。2、為什麼我們不能以美好的心態來對待孩子們的呢?含義是什麼曾老師告訴大家,通過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出青春期的困惑,培養了學生高尚的道德、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操。要因勢利導,相機教育,而不是粗暴阻止與干涉。愛是一種力量,只有正確引導,才能讓學生把這種力量用改造自己,創造未來。三、小組合作把自己做的答案與小組其它成員交流,把自己的問題提交小組討論。四、成果展示學生講解自己解決的問題與提出的問題五、作業寫出你對愛情的理解或認識
⑥ 情人節的玫瑰開在教室里 是誰寫的
情人節的玫瑰開在教室里是曾宏燕寫的。
作者曾宏燕,女,生於上海,現居珠海。出版有《愛,你准備好了嗎》、《今日「網」事》等著作。做教師多年,悉心感應孩子們的心靈律動,既是孩子們的老師,又是孩子們的心靈知音。
20年前,曾宏燕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一封信》的啟發下,她便嘗試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愛情教育」,並寫下了《情人節的玫瑰開在教室里》。
文章賞析的方法
文章賞析的方法賞析一篇文章首先必須了解作者,作者是怎樣一個人他所處的年代,生存環境。文章是作者情感的放泄,不管其有意無意,總會有他當時的思想,情感的表露,因此對作者的全部的了解是至關重要的。
一篇文章,是由一個一個的文字有序地組合在一起的,理解文意和寫作方法,可以研究其文字的排列方法,有何特點,這么排列對表達自己的目的有何作用/進而結合已知的行文方式來理解文章的內容。
文章是人做的,就必然包含個人情感於文章之中,因此一篇文章即一個人留下表達自己思想的一種表達方式,雖不盡能夠表達作者的全部思想,但亦即作者當時情感的大部分。
因此通過對文章的理解,去推測作者當時的情感,再由此情感自借,設身處地的把自己當成作者聯系作者的年齡,年代等等,再回去理解文章,則對文章整體內涵會更深一些。
⑦ 《情人節的玫瑰開在教室里》的體裁是什麼 急需答案
今年聽說氣溫會很低,玫瑰花卉的生長溫度是15-25度,低於5度就不生長了。有那位專業人士可以分析一下今年情人節花會很貴嗎?
⑧ 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一課選自什麼
《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是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
⑨ 《課桌上的玫瑰》讀書報告
錢理群(北京大學著名教授)
也許真是因為老了,心也變得柔軟起來,我只是讀了本書的一部分,就止不住流了好幾次眼淚。明知道這本書不是給我看的,而是讓孩子們讀的,我卻依然讀得如此投入——這是一本真正的啟蒙書,而且不只是啟孩子之蒙。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反問自己:盡管忝身於老教授、老教育工作者、老語文教師隊伍之列,但我真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諦」了嗎?
就拿本書用得頗為頻繁的詞「神聖」二字來說吧,我們早已經把它忘卻了,甚至是諱莫如深了,以致今天究竟有幾個教師是懷著「神聖感」走上講台的?而我們的社會又有誰真正把教師視為一個「神聖的職業」?記得曾看到一篇文章,說某教授視三尺講台為「聖壇」,每次上課,都要認真梳洗,特別是九月一日開學前必將沐浴,衣冠楚楚地出現在新學生面前,學生看著就覺得親切、舒坦,神聖感油然而生,老師還沒有開口,教育就已經開始了。當然,真正吸引學生的,不只是外表,更是教師的精神、氣度,因此有些教師衣著隨意,也依然為學生所傾慕。但這些「故事」聽起來似乎已十分遙遠了,「古風」早已不存在了。
「魅力」這個詞也是本書的作者最愛用的:「教育的魅力」、「語言的魅力」等等。但這樣的詞也被「陌生化」了。教師越來越變成一種純粹的謀生手段,商業化行為。學生出錢,老師賣知識,「賺錢」成為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唯一的動力,「教育的魅力」所產生的教師生命的內在驅動力早已是「天方夜談」了。
還有「愛」,這是這本書的「主題詞」,更是「不合時宜」。我們早就視為「資產階級教育思想的核心」而將其批得「體無完膚」了。至於本書的論述中心——「對中學生的愛情教育」恐怕題目本身就足以把人嚇跑。……
這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而這樣的「面對」是讓人十分痛苦的。我甚至感到自己的「心」在流血:我彷彿覺得,和我的生命相連接的「教育」的母體被肢解、掏空了。
是的,被掏空的,正是教育的核心:「人」與「精神」。
不錯,本世紀我們曾有過將「精神」絕對化,鼓吹荒唐的「唯意志論」的時代,導致了全民的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極端貧困化。我們也有過在「培養純粹的人」的旗號下,將人工具化的歷史教訓,這都是不應該忘記的。但難道我們真的在潑去污水的同時,也必須將「孩子」倒掉嗎?
本書的作者說得很對:我們正在進行「教育觀」的較量。當社會物慾橫流,腐敗的毒汁滲向下一代時,我們必須堅守住教育這塊「精神的聖地」;當孩子們的身邊充滿了各種急功近利的誘惑甚至教育的時候「,我們必須教育我們的學生」用自己的心去熱愛周圍的人們,去幫助周圍的人們,引導他們在走向高尚的路上邁進」。
面對日趨商業化與工具化的教育,面對對人的獨立創造性與想像力的壓抑,我們必須高揚教育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以培養獨立的,自由的,具有批判精神與創造力的「人」作為我們的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
我們自然知道自身努力的有限性。我總要想起魯迅說過的那句話:我們所做的,不過「如一箭之射入大海」,實在是可憐得很的。但我們又確實不能坐等「客觀條件的成熟」,我們的生命說不定就會在這等待中荒廢的。我們只能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我這才明白,曾宏燕老師的這本書,讓我如此感動,原因大概就在於此。我們從本書的字里行間,本不難看出曾老師努力的艱難,但她卻在給她的有限的自由空間里,做了一首首多麼精美的教育的「詩篇」啊,她把她的學生帶入了怎樣一個美好的世界啊。當你讀著這本書,隨著曾老師和她的學生一起,來到郊外,聽著曾老師親切的召喚:「你們聽一聽,樹林里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你們能讀出雲兒講述的故事嗎?」……你能不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和諧嗎?……當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你與年輕的學子一起聽曾老師講古希臘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蒂與美少年阿多尼斯神的愛情故事,講反抗羅馬統治的青年基督徒瓦倫泰因在給心上人寫了情書後,坦然走向刑場的故事,你能不感到「當學生們在語言的世界裡領略唯有人類才擁有的美好感情,那語言的魅力,那情感的聖潔不是潛移默化地滲入了他們的心田」?你一定會像曾老師那樣想到,「我們在傾聽心靈真實的聲音,而無須迴避也無須諱飾」,「為什麼我們不能以美好的心態來對待孩子們呢?」……當你聽著曾老師的娓娓傾訴:「與其說我陪伴學生們度過了人生的重要階段,不如說是他們使我領悟了生存的價值,從而使我對生命產生了一種深刻的體驗」,大概你也會像曾老師那樣,因此「愈加理解了教育的真諦,愈加因自己的生命能為之奉獻而歡欣」……曾老師的教學實踐,以及他的這本總結式的書,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怎樣一個廣闊、自由的教育天地,引發了我們的縷縷情思,無盡遐想……
而且,你還會發現,在你的周圍,就有這樣的「曾老師」,同樣充滿了對教育、對孩子無私的愛,同樣進行著創造性的教育試驗。其實你自己內心深處又何嘗沒有類似曾老師這樣的創造欲求?是的,目前「曾老師」們在教師的總數中,比例還不算大,但正像我經常說的那樣,中國的人口多,教師隊伍也相當龐大,「曾老師」的絕對數量還是相當可觀的。分散的有志於中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曾老師」們應該互相了解,互相支持,進行心的與實際經驗的交流,在「相濡以沫」中,我們會感到自己並不孤獨,還有「真同志」在——我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情,讀曾老師的這本書,寫這篇「序言」,呼喚著相識與不相識的「曾老師」,或許可以從這里看到一點中國教育的微茫的希望。
在本書「後記」的末尾,作者滿懷激情地談到「這本書是幸運的,因為她誕生在世紀之交的年代,帶著二十世紀的夢想,跨入新世紀更加輝煌燦爛的生活。她希望自己年輕的生命能給同樣充滿活力的孩子們帶來歡欣和希望,她更希望自己那稚嫩的聲音和著春天萬物萌發的生命之歌加入到新世紀的旋律之中」。
也許是年齡的差距,我並沒有作者這樣的樂觀;但我仍願意和作者以及本書的讀者一起,迎著新世紀的曙光,向前走去。
第一部分:愛的追問 愛情是什麼
自序:愛情教育的春天來了
曾宏燕
二十年前,我開始嘗試愛情教育,是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一封信》給了我指引;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將自己愛情教育的實踐體會,再一次和朋友們分享。
我的愛情教育實踐,是一步步走過來的,所以我堅信,沒有愛情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
二十幾年前就有人啟用了「早戀」的概念,而這些年,孩子們的「早戀」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逐步升級到直奔「性」的主題。於是,性教育又成了教育的熱門話題,但校園里「性行為」並未因此而得到有效的控制。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以「生物利己主義」為前提的性教育,怎能解決需要以道德來約束的行為呢?我不是否認性教育的作用,但沒有以愛情教育為前提的性教育,充其量也只是一種生理衛生知識的掃盲行動。
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教育大師們早有深刻的論述。上世紀的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利用人類文明提供的豐富經驗,把年輕人的本能的性慾變成高尚的愛的情感。」多麼深刻的話!教育要做的,不是愚蠢地去試圖阻止「早戀」的發生,也不是停留在性問題上糾纏不清,而是應該將孩子的精神引領到一個高級層面——愛的情感。
我們應該對孩子進行信仰教育,而讓他們心懷愛情信仰的的途徑則是愛情教育。
通過愛情教育,我們可讓孩子知道,愛情是人類的一種美好聖潔的情感,她會給人以明智和高尚,她是你人生路上的一顆指引幸福的星辰。
通過愛情教育,我們可以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操,從而使他們在充實的精神活動和積極的生活狀態中體味青春。
通過愛情教育,我們還可以幫助孩子,通過自我教育的途徑走出青春期的困惑,讓他們學會在面對中去處理現實的種種難題。
……
總之,愛情教育在給孩子們愛情信仰的同時,也給了他們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指導。
這就是我二十年裡一直堅持愛情教育而始終沒有放棄的理由。
今天,我已欣喜地看到,愛情教育的春天來了!
如果說幾年前的《新語文讀本》作為課外讀本首次將愛情教育的理念體現在其編排中的話,那麼去年上海新編初中語文教材專設愛情教育的單元則是首開語文課本之先例。還有,現在有更多的教育同仁在他們信件和電話中表達了對愛情教育的關注。
愛情,是人類關系創造的美麗花冠,,在這春天裡,祝福我們的孩子們在未來都能帶著這頂美麗的花冠步入情感的聖殿!為了這美好的祝福,讓我們在愛情教育的領域里付出更大的努力,讓愛情教育的春天帶來更多的芬芳和色彩!
第一部分:愛的追問 愛情是什麼
愛的追問:愛情是什麼
沒有任何東西能比人類的愛更富有智慧、更復雜。它是花叢中最嬌嫩的而又最質朴、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這個花叢的名字叫道德。
——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
情人節,學生把紅色的玫瑰擺在了課桌上,老師從「情人節的來歷」開始,與學生們進行了愛的對話。
愛情是什麼?一位偉大的教育家說,愛情「那是人類永恆的美與力量」。一位作家通過童話中的人物對話告訴我們,愛情是責任是忠貞是快樂。在經歷了愛情之後,一位詩人說,愛情是一種「意念」;一位科學家說,愛情是「無盡的思念」;一位思想家說,愛情是「相攜一生」;一位普通人說,愛情是「一輩子對你好」。
愛情是什麼?走進歷史的畫卷,你會明白,愛情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感,而是經由婚姻的沿革和文明的發展才誕生的,所以,愛情是文明之子。
愛情是什麼?在愛的屬性的探究中,你會知道,愛情是由性的種子發育而成,愛情是只會發生在成熟男女青年之間的一種感情。
第一部分:愛的追問 愛情是什麼
情人節 玫瑰綻放在教室里
——學生也「過」情人節
學生也過情人節?
我驚呆了,在邁進教室的瞬間。
玫瑰,紅色的玫瑰在學生的課桌上綻放著笑靨。
今天?噢,我猛地記起,今天是情人節。
情人節,這一西方人的節日,不知何時,也成了中國人的時尚,更沒有想到,學生們竟然也享受起這個節日。
一絲驚詫在我眉宇間掠過,這瞬間的表情未能躲過孩子們的眼睛,教室里有了些許的騷動,有的互遞眼色,有的竊竊私語,還有的左顧右盼。看來,這是他們給我這新上任不久的班主任精心准備的一份情人節「禮物」啊!
「哦,你們用這么美麗的玫瑰花來裝點這節語文課,我真有點受寵若驚了。」我笑呵呵地說。也許是我的話出乎他們的意料,也許是我的幽默讓他們不知所措,教室里出現了瞬時的安靜。我走下講台,隨手從一個學生的課桌上拿起一支玫瑰∶「好漂亮的紅玫瑰呀!」我一邊欣賞著手中的玫瑰,一邊由衷地贊嘆著。接著,我又笑著對他們說:「你們在一個非常的日子,選擇了一種有特定意義的花,放置於一個特殊的場合,給我出了一道即興的教育話題。是不是啊?」學生們聽了我這一口氣說出來的話,都笑了,教室里的氣氛一下子輕鬆了。
情人節的來歷
「那我先問問你們,是否聽說過有關紅玫瑰的傳說?」學生們紛紛搖頭,我又說,「其實,看過《希臘的神話與傳說》的同學應該記得,書里有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在古希臘,一位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蒂愛上了美少年阿多尼斯神,有一天,阿多尼斯出外打獵被野豬咬傷,阿芙羅狄蒂聞訊後,急忙趕來,當她奔向奄奄一息的阿多尼斯時,卻在匆忙中不小心一腳踩在白玫瑰上,白玫瑰刺把女神的腳刺傷了,殷紅的鮮血滴落在泥土上。後來,在女神鮮血滴落的地方,長出了一叢叢鮮紅欲滴的美麗的紅玫瑰。源於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後來的西方人便開始用紅色的玫瑰來象徵愛情。當然,那是西方的神話演繹的關於紅玫瑰的故事。其實,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象徵愛情的花卉。比如在我們中國的傳統中,是以紅梅、鳳仙、紅蓮、紅牡丹等象徵愛情。而用紅色的玫瑰來表達愛情,在中國是近代的事了,這也是西方文化影響的結果。」講到這里,我看到同學們聽得全神貫注,那何不順便將有關的文化常識告訴他們呢?「大家都知道,今天是西方人的情人節,但你們知道這個節日的來歷嗎?相傳這個節日源自英國。公元270年,一個名叫瓦倫泰因的年青基督徒,因為反抗羅馬統治者的專制而遭到逮捕。獄中,他和監獄長的女兒發生了戀情,隨著刑期的臨近,和自己心愛的姑娘訣別的日子也迫近了,就在2月14日臨刑之前,他給自己的心上人寫了一封情書,述說了自己的情懷,之後便昂首走上了刑場。從此,基督教徒們為紀念這位為了自由而獻出生命的年輕人,就把2月14日這一天定為情人節。這是西方人的情人節,其實,我們中國有自己的情人節,你們誰知道我們中國的情人節是哪一天啊?」看到學生們不知所以的表情,我也只能在遺憾中把答案告訴他們:「知道嗎,我們中國是將傳統的農歷七月初七鵲橋相會的那一天,也就是俗稱的『七夕節』作為情人節。我想,我們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時是不應該忘記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的,你們說,對嗎?」在孩子們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們的心悅誠服。
我舉著手中的那支玫瑰,意味深長地說了句∶「玫瑰的花很美,不過,玫瑰的枝條上有刺,拿的時候要小心喔!」話音剛落,學生們都會意地笑了。
玫瑰帶來美好話題
下午的自習課,我按往常一樣去教室巡視,發現講台桌上有一束紅色的玫瑰,下面壓著一張紙條。我拿起紙條,那上面寫著:
曾老師∶
您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老師。我們原以為的暴風雨沒有出現。
如果說以前我們還遠遠地觀察著您,提防著您,那麼今天我們卻主動向您走來,您富有幽默感的短短幾句話,您講述的關於玫瑰的神話傳說,還有您蘊含深意的友善的告誡,讓我們感受到了您的寬厚,您的智慧,您的胸懷。
這束玫瑰花送給您,祝您永遠年輕美麗。
您的學生
輕輕捧起這束玫瑰,幸福隨著淡淡的花香滲入我的心裡,快樂伴著花朵燦爛的笑靨躍入我的心境,在幸福和快樂的簇擁下,我的心向著孩子們的心微笑著。
微笑中,我聽到了他們心中對愛情的追問。
很想知道,他們現在的心裡,是怎樣理解愛的。
我利用班會課最後的十分鍾做了一個帶有趣味性的調查。我給學生每人發了一張白紙,讓他們把自己對愛情的理解用具體的形象表達出來。
很快,他們的「作品」交了上來:
長著一對翅膀的小愛神,手中拿著箭已出弦的弓,下面是兩顆被箭射中的心。
藍天上,幾朵飄浮的白雲,下面寫著「特點:游移不定,變幻莫測」。
一艘疊好的輪船,上面寫著「泰坦尼號」。
一個小紙包,打開一看,一堆剪碎的紙屑,裡面一張小紙條,上寫「破碎的心」。
一個小提琴的剪紙,上面用英文寫著「violin上的名曲」。
一座碩大的金山,熠熠放光,下寫「現代愛情」。
一條山澗清泉,從山上流瀉下來,山下是一片青草和花朵,標題「甘泉」。
一個老翁,口沫飛濺:「一個古老的傳說」。
大海、波濤、帆船,船帆上寫著「乘風破浪」。
動畫片里的小一休在閉目養神,上面是一串話:「咯嘰咯嘰咯嘰咯嘰咯嘰咯嘰,我也不知道」。
一個怒目圓睜的男人對著一位渾身發抖的孩子:「愛情是你們可以談的嗎?」
一朵五彩的玫瑰,盛開在綠色的草坪上。
樹叉上的一個鳥巢,上面兩只小鳥靜靜地相依。
一組流動的五線譜,上面跳動的音符寫著「生命的旋律」。
海面上,一輪噴薄欲出的太陽,光芒四射,下寫「我的太陽」。
……
第一部分:愛的追問 愛情是什麼
女兒問父親:什麼是愛情
——人類永恆的美與力量
一封給女兒的信
我給孩子們精心准備了一堂課。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向自己的父親問道:『父親,什麼是愛情?』設想一下,這位父親會怎樣回答?」
我的話音剛落,教室里頓時活躍起來,彷彿一塊石子投進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
⑩ 為什麼把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題目不能改成一堂成功的愛情教育課
時間:情人節 地點:教室 人物:老師和學生 事情的起因: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專室里 經過:教師講解屬紅玫瑰與情人節的來歷,使學生認識到愛情的美好和崇高 結果:教師的「愛情教育」得到了學生的認同,獲得了成功。記敘文的六要素一個不缺,這明顯的是一篇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