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拈一朵花佛前

拈一朵花佛前

發布時間: 2021-01-24 03:20:26

⑴ 佛祖向迦葉尊者拈花示意是什麼意思啊

凈空法師---「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這花就給摩訶迦葉。這就是拈花微笑的故事,出在這個地方。這是佛傳法給大迦葉尊者,傳的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印。

底下這一段,「尤應深省者」,尤其應該深深去省悟,「大迦葉尊者,即傳佛心印之禪宗初祖」。禪在像法時期非常盛行,像法正好在中國,一千年。達摩祖師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他到中國來了,成為中國的初祖,在印度的初祖是大迦葉尊者。下面把經文里頭的證據說出來,「《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第三卷」,有這一段話,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傳法給大迦葉,成為禪宗初祖。

「梵王至靈山」,大梵天王到靈鷲山,「以金色缽羅華獻佛」,以這個花供養佛,「捨身為座」,大梵天王把腰躬在地下,讓佛坐在他背上,這是最恭敬的供養,「請佛為眾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華示眾」,就是大梵天王供養的缽羅花,拿著這個花給大家看,拿在手上。

「人天百萬,悉皆罔措」,大家不曉得佛的意思。佛這個花給大家看,在手上搖一搖,什麼意思,沒有人懂。這個時候,「獨有金色頭陀」,金色頭陀就是大迦葉尊者,大迦葉尊者在這看到佛拈花他笑了,懂得佛的意思,「破顏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這花就給摩訶迦葉。這就是拈花微笑的故事,出在這個地方。這是佛傳法給大迦葉尊者,傳的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印。

「此即世傳之拈花公案。世尊傳心於迦葉,為禪宗初祖,迦葉再傳於阿難」,阿難是二祖,迦葉傳禪宗,阿難傳教下。宗門是講以心印心,沒有文字,也沒有言語,這個法門只有上上根人有分,上中下都沒分。達摩到中國來,也就傳一個,慧可,慧可傳僧璨,都是一個傳一個。

傳到惠能,惠能傳了四十三個人,以後不傳衣缽了,只傳法,不傳衣缽。惠能的確是很特殊,惠能大師之前沒有這么盛,惠能大師以後,世世代代都沒有辦法超過他,只能傳二、三個人而已,甚至於一生一個傳人都沒有,這種情形都很常見。他列在這個地方,代表什麼?表禪凈不二。這個經是講凈土的,有大迦葉在座,他表禪宗的,禪凈不二。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第五十九集)

⑵ 夕陽美景的心情句子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⑶ 我是佛前一朵蓮花這是什麼詩的句子

我是佛前的一朵蓮 · 〖席慕容〗

我是佛前的一朵蓮花,在五百年前.
日日陪伴在佛祖身邊,聽佛祖講人世沉浮,苦海無邊.
並試著提高自身的修為,讓自己寵辱不驚,心如止水.
就這樣過了一世又一世,低頭望塵寰,多了許多浮浮沉沉的離合悲歡.
我仍是佛前潔白的蓮,亭亭凈植,不憂也不懼,無悲也無喜.

佛曰:緣心如水,方為上心.

蓮欣然.
日日笑看風雨逸蒼龍,在雲海滾滾的藍天上,把潔白心事付與浩渺長空,尋找佛緣的圓融豐滿.

而就在那一天,天地之間淡淡倦倦,我亦舒展了花瓣,慢慢完成蓮的綻放.
而你走過我身邊,駐足望我,並驚呼:「好美的一朵蓮花!」

在此之前,我從未聽到過贊美。
在這個講求緣心如水的極樂天空里,有萬物自得的相知相屬,有各自修為的佛緣高低,亦有講經佛法的天花亂墜,卻沒有塵世的贊美與歡喜.
於是抬頭望你,卻看到了溫厚與含蓄,看到了微笑與熟悉.

蓮的心怦然而動.

明白了為什麼幾世修為緣何仍達不到緣心如水,
明白了佛祖所說的「佛緣不夠,不可強求」,
也明白了三生石上系好的這一次相遇.

於是不再心如止水,求佛祖讓你我再次相遇,結一段塵緣.
佛祖總是拈花微笑,看我的花心微微綻開又微微合攏.
直到五百年後,你我的緣份已夠,三生石畔上系下了一段塵緣.
佛祖望我,潔白的蓮又從心底緩緩升起.

佛曰:不可說,不能說,不必說.
了該了之情,結該結之緣,去該去之地,歷該歷之事.

最後一次回首,潔凈的極樂天界拋在身後,風煙滾滾。

我在塵世行走,經歷人間的起落悲合.
我看到每個人都行色匆匆,不住打聽幸福的下落.
看多了悲歡離合,歷多了浮沉起落,我堅信:你我的相遇一定美麗而潔凈,如蓮的開放,是一樁自然而又自然的喜悅.

我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尋覓,想望能找到你的蹤跡.
歲月就這樣流逝了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蓮的心事,寂寞而熱切.

你終於緩緩走來,一如五百年前走過我身邊,微笑而溫和,佇立望我.
五百年的修為,一度讓自己寵辱不驚,淡淡倦倦.
見到你的那一剎那,所有修習得來的因果冰消瓦解,有無限的歡欣與喜悅浮出心底.

知道了什麼是緣份,什麼是幸福,悟到了五百年來一直悟不到的因果.

原來,原來再多的修為沒有愛也是枉然,再多的美麗無人欣賞也不圓滿.
這才明白了為什麼遇到你的那一天會怦然心動,不復平靜.
原來生命真的如此奇妙,緣份真的如此美麗啊!

看你的的微笑與溫厚,我也微笑地伸出手,把五百年前未了的緣份續上,並且歷經這塵世的繁華與美麗.
讓蓮的花瓣自自然然地綻放,
蓮的心事慢慢淡淡地舒展。

於是和你相攜,找一個安靜的角落,
倚一扇軒窗,溫一壺老酒,花間漫步,月下小酌,閑來細聽落花無聲,漫倦笑看微雨飄零.可以烹雪為茶,折梅為詩,可以共賞日出,同觀晚霞,可以執棋對奕,亦可微笑無語...

讓你我的相遇美麗成詩.
在這樣的時刻讓時光緩緩老去,一時之間,幾乎忘記了我原是佛前的一朵蓮,在前世.
相遇如此美麗,直到生命的深處。
就像塵世萬物萬事皆有定數,再多的完美也有缺憾.
看到雲海茫茫、佛燈明亮的時刻,我知道,是該了之時了.

這一份緣,化去了我五百年修習的功力.
贏得了蓮最美的一次相遇,從此之後,成泥成塵,無憾無悔.

最後一次看你,微笑地握你的手,
深深地記住你,再輕輕地吻你.

然後,慢慢地隱去,
把一朵朵花瓣,零落如雨.

沒有淚,只有詩.

只有美麗.

只有傳奇.

⑷ 佛拿起一朵花,拈花一笑.迦葉尊者微笑;那迦葉尊者到底悟了什麼呢請那位師傅解釋一下嗎

這個要自己悟得!說得再好也不是你自己的!
何妨念佛求生極樂,向阿彌陀佛問去!
得人身專者如爪上土屬,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不努力修行,不老實念佛,求生極樂!在這五濁末法,吾等障重慧淺之輩,再無出路,死必墮三途,長劫受苦,豈不哀哉!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著拿摩

⑸ 佛祖向迦葉尊者拈花示意是什麼意思

您好
「佛祖拈花」,說的是佛教禪宗的「悟」。傳佛法的人,不直接說話,不直接把要傳達的意思用語言說出來,而是用手勢,表情,或者某種動作來暗示,讓接受佛法的人自己去領悟,就是所謂的參禪,而後神會。其實,這種悟禪的傳佛之法。跟我們講的笑話一樣,也是一種猜啞謎的游戲。如果你不認為有戲謔悟禪的神聖的話,把「佛祖拈花」與「秀才啞謎」一起看,是不是都是在「猜」?如是我悟到:原來參禪與猜跡有異曲同工之妙!
「佛祖拈花」,佛祖要傳達的是什麼意思?大家為什麼都感到莫明其妙?佛徒們在庄嚴的傳法現場,忽然看到偉大的佛祖拈花,是不是想一個大男人,用一種媚態蘭花指拈花,是不是有點搞笑?當眾人愕然的時候,迦葉尊者「默然神會,微微一笑」,是不是忍不住滑稽表演而忍俊不禁?我們不得而知,不過也沒有人告訴我們迦葉尊者「默然神會,微微一笑」,神會的是什麼?他又笑什麼?天曉得,只有他們自己打的啞謎,自己知道。佛祖傳法給迦葉,讓迦葉繼承佛祖的衣缽,是不是令人服氣?不過大家也沒有辦法,佛祖想傳衣缽給誰,那是佛祖的權利。
倒是「秀才啞謎」傳達的意思明白,秀才有秀才的謎底,屠夫有屠夫的謎底。「秀才啞謎」,也是一種「悟」,一種「妙悟」。這種「妙悟」,不象「拈花示意」那樣只有示意的人和會意人這兩個人知道。佛禪的「神會」,是不能言傳的,也可能是言不達意,示意的與會意的只有「心領神會」,互相信任,以為領悟了對方的「機緣」。「秀才啞謎」的「妙悟」,秀才與屠夫之間的默契,互相之間的「機緣」,可以悟,也可以言說,不過,妙解在於悟者參解啞謎之前的功課,即各人的生活經歷,所以同一個謎面,就有不同的謎底,但都是正確的,可以說得通的「妙悟」。
「佛祖拈花」與「秀才啞謎」,各位和尚尊者、秀才屠夫能悟出什麼意思呢?肯定會有的,只不過和尚不說,大家感到佛禪天機不可泄露;而秀才和屠夫說出來了,搏得大家一笑。
參禪,悟的道是不是對的,猜謎,謎底是不是對的,都作游戲觀,謎底與禪意,說與不說都一樣,把謎底說出來的,謎底沒有一個唯一的答案,參禪的,沒有把神會的禪機說出來,不見得大家會意的只有一個答案是對的。
哦!「佛祖拈花」,原來是告訴我們:對待人世間一切事情,你要搞清楚他的意思,應該去「參」、去「悟」、去「神會」,至於得到一個什麼樣的准確答案,如同參悟「佛祖拈花」一樣,不要執著,只要「微微一笑」,如此而已!而已!而已!

⑹ 佛主拈花一笑間悟道,他悟出了什麼

凈空法師---佛菩薩,我們講十法界,最高的是佛,菩薩、聲聞、緣覺,下面六道眾生,有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 皆是一真法界之全體。



所以禪宗拈花微笑,拈一朵花,拈一個樹葉,給你表示表示,這是什麼?整個宇宙,整個法界,全體,入不二法門。

我們往下看,「惜彼未知凈宗之妙,端在當相即道,即事而真」,這是凈土無比殊勝、無比的方便,「故不必撥相求道」,要把這相滅掉。禪宗不能著相,天台、賢首都要把相放下,才能見到真的。凈宗不然,夢中見相真的,定中見相也是真的,所以它不必要離事見真,不需要撥相求道。「且此經純是《華嚴》事事無礙境界,一花一香無非帝網之珠」,有些經上講一花一塵,塵是塵土,更小的,真的無非帝網之珠,用帝網來表自性。這個帝是帝釋天,就是忉利天,忉利天宮上的羅網,佛常常舉這個比喻,華麗。人間現在也能做到相似,大的慶典,布置的會堂也是相當庄嚴。所以一花一香無非帝網之珠。「一一圓明」,圓是圓滿,明是光明;「一一勝妙」,樣樣都圓滿,樣樣都殊勝,樣樣都妙好。「一一皆是一真法界之全體」,這一句話特別重要的是全體兩個字。全體到什麼程度?我們今天講物質最小的,原子。原子還不是最小的,粒子、誇克,現在講量子,好像沒有比量子更小的,每一個量子里頭有圓滿的宇宙。告訴我們真相,真相是世出世間一切法里頭,找不到大小,找不到對立,完全是一體,小中包含大,大中包含小。大包小我們能理解,小包大不能理解。一直到現在機械發明了,可以能夠從科學儀器裡面觀察到,像全息照相,就是小中有大。把一張照片把它剪碎,剪成很小很小的,放在激光下面,你所看到的是完整的,是一張完整照片,張張都完整。科學給我們找到這個證據,小里頭有大。所以叫入不二法門,大小不二,沒有小,沒有大,大小是錯覺,不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連空有都不存在。你不能說它是空,不能說它是有;也可以說它有,也可以說它空。微妙,所以叫不可思議!思是什麼?不可思,你不能去想;議是什麼?議是去討論、言說,你不能說,說不出。整個宇宙里頭一切法沒有真假,沒有大小,沒有好壞,乃至於說沒有善惡。有沒有佛菩薩?沒有。佛菩薩,我們講十法界,最高的是佛,菩薩、聲聞、緣覺,下面六道眾生,有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一一皆是一真法界之全體。所以禪宗拈花微笑,拈一朵花,拈一個樹葉,給你表示表示,這是什麼?整個宇宙,整個法界,全體,入不二法門。

「圓明具德,不可思議。」圓是圓滿,明是光明,具足萬德萬能。這個萬字不是數字,含的意思沒有邊際,我們講無量無邊就是這個意思。沒有辦法去想,沒有辦法說,議是議論,你把思議統統放下,你就見到,見到這個境界叫成佛,見到圓明具德。見到具德,圓明還差一點,菩薩;圓明具德全迷了,凡夫。

⑺ 夕陽西下的美景句子

1、夕陽與寒冬抗衡,陽光所及之處,冰雪晶瑩的釋放光彩與太陽交相輝映。總和太陽合不來的風趁機與寒冬結盟,肆虐著呼嘯而來,揚長而去。樹木失去了太陽的庇護,瑟瑟的發抖,只能在風襲來那陣,發滿腹牢騷。動物們識趣地躲進窩里貓冬,任憑冷熱兩個極端延續著鋒芒相對。空氣也失去自由,被迫聽命於寒冷,寒冬離間了太陽與萬物的友誼,讓它們彼此相望而不可企及。
2、夕陽和晚霞是成熟了的朝陽和朝霞,是對下一個黎明的鋪墊,是對下一個黎明的企盼,是太陽暫時告別大千世界的既簡短又經典的象形話語。
3、當天邊那一輪夕陽,慢慢消褪失去耀眼光芒的時候,它會變得通紅通紅猶似殘陽如血,在空中留下「紅彤彤的臉龐」,頓時天邊彩霞飛揚。夕陽,映照出朵朵絢麗的霞光,深情地俯瞰大地,浩渺的天空中夕陽晚霞顯得那麼美好,又是那樣的親切,激情熱烈地擁抱著人們。
4、晌午時分,我和朋友一道,信步走進了靜謐的山谷。芍葯花競相開放,一片片玫紅色的花瓣,在綠葉的映襯下,組成漫山的工筆畫,讓人目眩神迷。而遠處的山在這時是透明清澈的藍,隨著陽光折射出夢幻的顏色,慢慢地升騰,與雲與晚霞融為一體。
5、夕陽西下,落日的余輝射向那點瑣碎的烏雲上,如同灰姑娘穿上了漂亮的水晶鞋,整片天空霎時明亮了起來,讓人心曠神怡。一塊塊火燒雲層次分明,顏色由西向東逐漸變淡。那些支離破碎的雲朵似乎是地圖中幾個被塗上鮮艷顏色的島嶼,又好像在蔚藍的大海上金色或紅色的浪花在翻滾跳躍,又好像少女金色卷發,飄逸高貴,讓人嘖嘖稱奇。

⑻ 「我是佛前一朵蓮花」這是什麼詩的句子

這句詩出自席慕蓉的作品《我是佛前的一朵蓮花

⑼ 拈花一笑中,佛祖對迦葉尊者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表示真正的佛法是離開一切語言、文字、思維、分別相,只有離開一切相,才能證悟到佛法的真諦。

千七百年前,釋迦牟尼與眾聖講法,忽然沉寂下來,捻起一枝花,對著眾弟子微笑。眾聖不解其意,面面相覷,惟迦葉尊者有感於心,點頭回應,與佛祖相視一笑 ......(釋迦牟尼說的很深奧:「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大體的意思是說,最好的佛門正道就是這個,不需要什麼語言文字來說來講就直接可以悟道,現在我已經將這個正道交給大弟子迦葉了。)這一相還的微笑,使他得以繼承衣缽。這就是著名的「捻花一笑」。按中土的解釋,這「捻花一笑」即是傳遞禪意,傳者無心,得者無心,純出天然,其妙絕處正在這里。

(9)拈一朵花佛前擴展閱讀:

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一種特殊方式的宣說佛法,無說而說。不說話表示佛法是離開一切語言文字相的。大家看到佛祖拈一朵花,每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而佛法只有一,沒有二,更沒有三,表示佛法也是離開一切思維分別相的。

就像《金剛經》所言:「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而這個道理只有迦葉尊者領悟到了,當下大徹大悟,才會心一笑。這是佛祖和迦葉尊者心與心的溝通,是直指人心的「心」法,是為佛教禪宗第一公案。

參考資料:網路-釋迦牟尼佛

⑽ 夢參老和尚:佛前供養一朵花的功德,你知道有多大嗎

我們先講個故事,在藏經中,有一個印度人,撿了一朵花,花是金黃色的,很庄嚴。他想先插到他腦殼上庄嚴一下,後來一想這個腦殼是無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什麼動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這朵花,就沒有把這朵花放到他腦殼上。用手捧著到寺廟里來了,他看見釋迦牟尼佛像,很庄嚴,他就念佛,因為念佛的功德,他身上頓時發熱,每個毛孔都張開了。供花的時候,他想,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福慧兩足尊的,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這樣誠心供養花。

供養完了,他說:「我供養花究竟有好大功德呢?」心裡衡量供養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就找一位比丘問,他說:「大德啊,我剛才以這樣一個心情,我身上有這么一個反應,以這么一朵花供養佛,功德有好大呢?我將來要得好大的果報?」這位比丘說:「我剛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離世間的痛苦,其它的我不知道,我沒有道德也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讀過書,你問我這個,我沒法答復你,你找一個讀經的法師去請問他,看你這朵花供了之後,有好大的福德?」

他又找到一位讀經的法師,這位讀經的法師說:「你供這朵花好大的功德我不知道,我也沒有神通,我只是讀經,我自己求福德,供花的功德,經上說是有的。你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你去問坐禪的阿羅漢,他有神通,他是證阿羅漢果的。」

這時佛涅槃之後還沒有很久,證了阿羅漢果的道人還很多。於是供花的人就去問證得六通的阿羅漢了。他問大德:「你已經得了阿羅漢果,你知道我供花有好大利益?」

這位羅漢就入定觀察了。觀察完了,他說:「我看到你供養這朵花,你身體的報身舍了之後受天上的福,一生至千萬億世,這是一大劫。從一大劫到八萬大劫,你的福還沒有完,以後的我就不知道了。」因為羅漢的神通只到八萬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了,圍著湊熱鬧的人就問阿羅漢說:「你老人家有神通,你答復不出來,就到天上去問彌勒菩薩吧!」於是這位阿羅漢一入定,他的靈魂神識就到兜率天去問彌勒菩薩了,彌勒菩薩說:「這人只受世福,果報還沒有盡,這種事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一切補處菩薩都不能究竟,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後,再來跟你說。」

這是說他以這樣心情供養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供養一朵花就有這樣的功德。布施的功德還得隨你的心,物質的多少在我們世俗的眼中是有關系的,在聖境的眼中就不在乎了。這段故事是說,大家在供養布施的時候,不但給他物質上的供養,還要法供養,願他不貪著世間的福德智慧,願他將來一定能成佛,那你這個功德就沒有辦法說了,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我們先講個故事,在藏經中,有一個印度人,撿了一朵花,花是金黃色的,很庄嚴。他想先插到他腦殼上庄嚴一下,後來一想這個腦殼是無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什麼動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這朵花,就沒有把這朵花放到他腦殼上。用手捧著到寺廟里來了,他看見釋迦牟尼佛像,很庄嚴,他就念佛,因為念佛的功德,他身上頓時發熱,每個毛孔都張開了。供花的時候,他想,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福慧兩足尊的,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這樣誠心供養花。

供養完了,他說:「我供養花究竟有好大功德呢?」心裡衡量供養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就找一位比丘問,他說:「大德啊,我剛才以這樣一個心情,我身上有這么一個反應,以這么一朵花供養佛,功德有好大呢? 我將來要得好大的果報?」這位比丘說:「我剛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離世間的痛苦,其它的我不知道,我沒有道德也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讀過書,你問我這個,我沒法答復你,你找一個讀經的法師去請問他,看你這朵花供了之後,有好大的福德?」

他又找到一位讀經的法師,這位讀經的法師說:「你供這朵花好大的功德我不知道,我也沒有神通,我只是讀經,我自己求福德,供花的功德,經上說是有的。你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你去問坐禪的阿羅漢,他有神通,他是證阿羅漢果的。」

這時佛涅槃之後還沒有很久,證了阿羅漢果的道人還很多。於是供花的人就去問證得六通的阿羅漢了。他問大德:「你已經得了阿羅漢果,你知道我供花有好大利益?」

這位羅漢就入定觀察了。觀察完了,他說:「我看到你供養這朵花,你身體的報身舍了之後受天上的福,一生至千萬億世,這是一大劫。從一大劫到八萬大劫,你的福還沒有完,以後的我就不知道了。」因為羅漢的神通只到八萬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了,圍著湊熱鬧的人就問阿羅漢說:「你老人家有神通,你答復不出來,就到天上去問彌勒菩薩吧!」於是這位阿羅漢一入定,他的靈魂神識就到兜率天去問彌勒菩薩了,彌勒菩薩說:「這人只受世福,果報還沒有盡,這種事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一切補處菩薩都不能究竟,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後,再來跟你說。」

這是說他以這樣心情供養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供養一朵花就有這樣的功德。布施的功德還得隨你的心,物質的多少在我們世俗的眼中是有關系的,在聖境的眼中就不在乎了。這段故事是說,大家在供養布施的時候,不但給他物質上的供養,還要法供養,願他不貪著世間的福德智慧,願他將來一定能成佛,那你這個功德就沒有辦法說了,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熱點內容
雪色花語 發布:2025-02-14 00:59:56 瀏覽:605
百合鎖具 發布:2025-02-14 00:55:04 瀏覽:759
用靜態描寫寫鬱金香 發布:2025-02-14 00:53:29 瀏覽:13
梔子花怎樣烤乾泡茶 發布:2025-02-14 00:48:39 瀏覽:245
鮮花蘭籃 發布:2025-02-14 00:47:25 瀏覽:351
李森梅花 發布:2025-02-14 00:29:09 瀏覽:416
士兵與鮮花 發布:2025-02-14 00:28:32 瀏覽:373
情人節朗誦 發布:2025-02-14 00:24:48 瀏覽:297
白楊盆景設計 發布:2025-02-14 00:24:08 瀏覽:859
七夕節日海報 發布:2025-02-14 00:22:50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