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七夕與中國的七夕一樣嗎
『壹』 日本與中國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由來的不同
徐福是 中國人!!
『貳』 日本的七夕節,跟中國的七夕節一樣嗎
日本七夕節 網路名片
日本七夕節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可是在日本,卻和情人節沾不上什麼邊。和日本新年一樣,七夕可以許願,把心願寫在紙條上,然後掛在樹上。許願的內容不限,父母健康,家庭幸福,不被朝鮮的導彈炸到等等,什麼都可以。
日本七夕節特色
東京迪士尼慶祝七夕節
各地的七夕祭典
稀奇古怪的願望
七夕在日本
街頭的節日氣氛
[編輯本段]日本七夕節特色
在日本,織女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還要負責滿足各種願望。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此外還要在院子里擺上玉米、梨等供品,以此請求織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書法、裁衣等手藝能有所進步。 慶典結束時,這些供品將被放到河裡順水漂走,以此象徵著自己的心願能夠到達天河。
[編輯本段]東京迪士尼慶祝七夕節
日本的七夕節有很多活動,因地而異,主要有歌舞表演,焰火,抬轎子等等,非常熱鬧。最著名的地方是京都府的北野天滿宮、香川縣的金刀吡羅宮、神奈川縣的平冢市和富山縣的高崗市。
[編輯本段]各地的七夕祭典
據說七夕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提到七夕,人們即會聯想是牛郎織女見面的那一天。這個牛郎織女美好的傳說在日本也廣為人知。 與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自江戶時代在七夕這一天開始了一種特殊活動。就是把自己的願望寫在帶一根線的紙簽上,然後把寫好的這張紙簽系在竹枝上,這樣自己則會如願以償了。 這種做法只有日本存在,在別的國家是沒有的。可見日本人把他國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習俗去吸收,並且將他國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在日本的仙台、平冢、一宮地方七夕這一天祭典活動很轟動,還有相模原市、安城市、高崗市等多處都大規模的舉行七夕活動 東京地區雖然沒有什麼大的祭典活動,但是在七夕這一天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把寫著自己願望的紙簽,掉在竹枝上的情景。在田町車站,這一天竹枝把站內中心的大柱子裝飾,上面掛滿了港區各個幼兒園小朋友們寫的志願和希望。
[編輯本段]稀奇古怪的願望
日本七夕節源於中國,經過多年的演變,如今已經成為日本夏季傳統的節日之一。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貴族的祭祀活動,又稱乞巧奠。從江戶時代起,才成為一種民間慶祝活動。本來跟中國一樣,是舊歷的7月7日,後來在明治6年(1873年)改歷以後,只有很少地區沿用舊歷,大部分地區把七夕節變為新歷的7月7日;另外東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遲一月,把8月7日(一說8月6日到8日三天)作為七夕節,這樣跟舊歷七夕大致相同。 今天世界各國都使用公歷,中國人不再過七夕,也和七夕是農歷,每年的節日日期計算不便有些關系。日本對此採取了非常現實的「一刀切」處理,乾脆改成了公歷七月七日(有些地方設為八月七日)。 說起來七夕定為農歷七月七日本來有科學的道理,因為農歷這一日月明星稀,銀河正在天頂,人們晚上眺望銀河,便可想像牛郎織女的相會了。變成公歷七月七日,則銀河在哪兒就不那麼好找,畢竟這些星星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是不跟著你的歷法走的。日本的七夕,下界頗為熱鬧,上面的牛郎織女,只怕對此還有些莫名其妙——喜鵲們還在路上,這就去天河相會,真正要望河興嘆了。 然而,日本的七夕的確熱鬧,這里的七夕,並不是給情人們的,而是孩子的節日。這個時候,大商店往往擺開兩棵象徵性的柳樹,並給孩子們免費提供彩色的紙條。孩子們將自己的願望在紙條上寫好,再折成鳥雀的形狀穿在柳枝上。穿的紙條多了,一串串遠遠望去,就真有點兒喜鵲搭橋的味道。 之所以有這樣的習俗,原因在於最初孩子們是利用這個節日向織女祈求一雙巧手。傳說中的織女心靈手巧,七夕的時候她夫妻相會,心情自然很好,這時候向她祈求,自然被允準的可能性很大。中國古代也有同樣的習俗,因此七夕又稱為七巧節或者乞巧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的織女責任越來越大,已經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而且要負責滿足他們的各種願望。 根據調查,小孩子寫在紙條上的願望五花八門。比如有個電視記者采訪的時候,就看到有個孩子的請求是「希望天王寺動物園的大象到我家來」。感動於孩子有一顆保護動物的美好心靈,記者采訪了這個小傢伙。結果問道為什麼有這個請求,孩子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大象的屁股很大,如果坐在我的門口,爸爸就不能進我的房間來檢查學習進度了。」吃驚的記者接著問:「那要是你爸爸賴著不走等大象不小心的時候偷偷進來呢?」「那我就加上一句,讓大象看到我爸爸就放一個大屁……」 日本的七夕還有一個習慣,就是人們會到商店購買粘米做的小點心來吃。吃這個小點心是有講究的,一來是喜鵲搭的橋怕不結實,為了保障牛郎織女的交通安全,要弄些粘的東西來把橋沾得結實點兒;二來牛郎織女好久不見,難免有些情不自禁的情節,喜鵲們看在眼裡,不免亂說,為了避免影響安定團結,也要弄些粘的東西把廝鳥們的嘴巴粘起來。 由此可見,日本的七夕和中國一樣,都是來自於牛郎織女的傳說,日本古書《古今要覽稿》,《古事類苑》等中,對這一點都有記述,按照這些資料記載,七夕在日本盛於奈良時代,最初是宮廷節日,叫做「七日盆」,用於祈求婚姻美滿,儀式相當復雜,充分顯示了日本人慣於製造麻煩的特點,要求一天吃七頓飯,洗七次澡…… 好在,傳到民間以後,七夕變成了孩子們的節日,也就沒有了這樣多的繁瑣。
[編輯本段]七夕在日本
七夕原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傳統節日。但是,迎接、慶祝七夕在日本非常隆重。在七夕到來之前和當天,人們總要為它舉辦一些活動以示慶祝、紀念。如選美活動、馬拉松、七夕舞會等等。這一天是人們訴說心願的日子,在日本有把自己的心願寫在彩紙上,或把它們掛在竹林上,或放入江河中,以此來祈求自己的願望得以實現的習慣。
[編輯本段]街頭的節日氣氛
家庭也很重視七夕。家庭的七夕活動,一般都是在家附近的竹林或海邊進行。人們要買來彩紙和絲線,剪成各種各樣的形狀,讓孩子們把自己的心願寫在上面,綁上絲線。一切准備就緒,就帶著孩子們來到附近的竹林或海邊。孩子們虔誠地把彩紙掛在竹子上或投入大海,再閉眼合手祈禱一番,然後高高興興地回家。 在以後的日子裡,孩子們就只等待著自己願望的實現了。孩子們的願望都不難實現,他們無非是希望得到一件玩具,或一本書,或一件新衣服,所以,到適當時機,家長就會滿足他們,讓他們如願以償。因此,孩子們對七夕節特別鍾情,對這一天充滿著期待。對於七夕活動,大人們並非當真,只不過是為了讓孩子們的生活多一點色彩,有一些期待罷了。
『叄』 日本的七夕節,跟中國的七夕節一樣嗎
在日本也有」七夕」這個節日,雖然發音上有所不同,但是寫出來的漢字是一內樣的。
據說,容七夕這個節日是在6世紀的奈良時代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同樣人們也聽說過牛郎織女的傳說。與中國不同的是,在日本的很多地方是在陽歷的7月7號或8月7號這一天來慶祝七夕節,也有部分地區還是在陰歷7月7來舉行活動。此外,七夕節在日本並沒有情人節的意思,日本人會用竹子紮成一棵樹,在五顏六色的紙條上面寫上自己的願望,再系在樹上面。七夕節裡面最熱鬧的地方可能就要屬日本的商業街了。每逢這個時候,商業街都會舉行「七夕祭」,是一種類似於我們國內的廟會的活動。在七夕這一天,整個商業街都會被裝飾得五彩繽紛,吸引顧客前來購物遊玩,到了夜晚,有的商店街還會舉行焰火大會來襯托節日氣氛。
『肆』 日本也過七夕節嗎
傳說有一位身穿羽衣的仙女從天而降,羽衣卻在她沐浴的時候被偷走,仙女找到了偷走羽衣的男子,並和他結婚生子。後來,仙女找到羽衣,就此返回天界。
再後來,男子也獲得了登天的方法,就到天界去尋找自己的妻子,剛一到達天界,他就遇到了仙女的父母,他們給他出了很多難題,但男子在仙女的暗中幫助下克服所有難關。
一千三百年前,七夕文化被遣唐使們帶回日本,最初作為中國傳統的七夕文化傳入日本後,經歷了從全盤模仿到本土化的過程,逐漸變成了日本獨特的風俗傳統,與之相比,我國的七夕幾乎變成了“購物節”,七夕文化在現代社會並沒有被廣泛傳承,節日原本的內涵也逐漸被遺忘,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的事情。
『伍』 日本有七夕節嗎 日本有七夕節和中國的有什麼不同
日本有規模較大的煙火晚會,大家會去看。社會里也有舞蹈,游藝活動,商店裡賣煙花,大家買了去河邊燃放。
『陸』 日本的七夕節和中國一樣嗎我聽說全球口袋妖怪玩家每年在日本的七夕節這天會獲得基拉祈和基拉祈的「祝願
日本的七夕節,首先從起源和神話傳說來說,和中國古代是完全一樣的,注意回我說的是中國古代。答 七夕大家都知道是牛郎織女鵲橋會,古代中國的女子會聚在一起,比女紅,聊天,出去寺廟燒香,乞巧。 日本如今的話,是會在院子等地方插上竹子或者竹枝,在上面綁上寫著願望的紙條。
而中國現在,根本不知道七夕是什麼,甚至自己扯淡說什麼「中國情人節」,臉都被丟完了。中國古代是有情人節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
『柒』 日本七夕節與中國七夕節有什麼區別
首先日本的七夕節文化是由中國傳入的,可是文化在傳遞的過程中,總是會回產生本土化,就像中國特答色一樣。
因此日本也產生了屬於自己的七夕特色。
這個特色非常有意思,盒子把它稱呼為「七字強迫症。」
因為古代日本在七夕節里對於七這個數字有很大的執著。
具體表現為——
在七夕節那一天,要做跟七有關的活動。
比如要向神佛獻上七種貢品、七種游戲活動、七百首漢詩、七百首和歌、七百個球、七瓶酒、七種音調的管弦,還有要在七色舟裡面上供等等。
這種跟七有關的活動,在日本又被稱呼為「七游」。
當時還有一句話——
「七夕采七草,七日上供。」
人類對於某些數字總是認為其中蘊含著神秘的力量,例如西方的十三,中國的八,而日本人則是非常喜歡各種統一的數字。
『捌』 日本的七夕節和我國的七夕節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便是七夕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同時七夕其實也是日本的一個傳統節日。七夕來源於中國,一說到七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在中國流傳甚廣,甚至很多人認為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就是中國的七夕節的來源,其實並非是這樣的。
首先,牛郎織女的傳說最早和七月初七這個日子結合在一起都已經是漢以後的事情,但在漢朝難道就沒有七月七日這個特殊的日子的存在嗎?其實不是的,漢朝就已經把這個日子當做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了,有了一定的節日風俗。比方說在漢朝的《四民月令》之中就記載著這一天“可合葯丸及蜀漆丸,曝經書及衣裳”。
比如說京都的七夕紙衣就大多是用千代紙做好層的,大約只有15公分左右,十分的小巧,但是卻很精緻。這些紙衣大多有花鳥鳥的花紋,一般為長袖或者小袖,除了材質和大小以外和真正的和服別無二樣。但是這樣的風俗已經逐漸消失了。
其實中日兩國的七夕相差的很大,還有很多並沒有在此提及,日本畢竟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其有著自己的文化傳統,雖然說很多東西是從中國借鑒過去的,但是也有很多是融合了其民族傳統進去的,是有著其民族特色的,這也是保證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前提所在。
『玖』 日本的七夕節和中國七夕節的區別在哪裡
1、七夕由來的不同
中國的七夕:
七夕節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是我們目前所知有關七夕的最早文獻資料。
傳統七夕是女性節日,它主要強調「乞巧」,女子希望自己能夠心靈手巧。古代婦女七夕乞巧也屢屢在唐詩宋詞中被提到,唐朝王建有詩雲:「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
七夕還通過牛郎織女的故事來強調兩性的愛情忠貞。《漢武故事》里記載,漢武帝跟仙後西王母相愛,西王母讓青鳥作為信使和他傳信。據說西王母要來的時候,由青鳥先來報告,西王母跟漢武帝相會五次,都是在七夕。漢朝在宮廷里就過七月七,用紅絲繩把手纏起來,叫連愛,把愛連起來。所以七月七從漢朝開始就突出愛情主題。
也有學者認為,七夕是父權社會出現之前的神話母題,是請神下凡又送神上天的儀式,乞巧的最初意思為向天神乞橋,「乞求溝通的橋梁」。
此外,七夕還與科舉考試有關,據說七夕是魁星的生日,而魁星是主管科舉考試的神仙。
日本的七夕:
誕生於中國的七夕節在奈良時代傳入日本,與日本本土的祖靈信仰和棚機津女信仰融合,包含了更多與日本佛教有密切聯系的「穢祓」(去除污穢)思想,頗具日本特色。
日本七夕節吸收了中國七夕節的浪漫元素,又融入了日本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如今已成為日本夏季傳統的節日之一。
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貴族的祭祀活動,又稱乞巧奠。從江戶時代起,才成為一種民間慶祝活動。本來跟中國一樣,是舊歷的7月7日,後來在明治6年(1873年)改歷以後,只有很少地區沿用舊歷,大部分地區把七夕節變為新歷的7月7日;另外東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遲一月,把8月7日(一說8月6日到8日三天)作為七夕節,這樣跟舊歷七夕大致相同。
2、七夕習俗不同
中國的七夕習俗:
中國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浙江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七夕這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若無公雞報曉,牛郎織女便能永不分開。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而後,大家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過往的傳統習俗,於七姐誕當日到紙扎店購買「七姐衣」,於當晚用來「拜七姐」。
而過往日子的婦女,亦有在拜祭之時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綠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傳得手藝。在坪洲及西貢,分別有兩間七姐廟,坪洲的七姐廟名為仙姊廟,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
日本的七夕習俗
日本的七夕節和人日(1月7日)、上巳(3月3日)、端午(5月5日)、重陽(9月9日)一並列入日本的五節供,是國家的固定節日。每年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七夕節慶祝活動,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稱為「日本三大七夕」的安城七夕、仙台七夕和平冢七夕。
與中國的七夕習俗有所不同,在日本,七夕到來之前和當天,人們會舉辦一些活動以示慶祝和紀念,如選美比賽、馬拉松、七夕舞會等。
同時,七夕也被認為是訴說心願的日子。
這一習俗從江戶時代一直流傳至今。人們把自己的心願寫在五色彩紙上,日語裡面叫做「短冊(たんざく)」,綁上絲線然後掛在竹林或放入江河中,以此來祈求自己願望的實現。每年七夕到來之前,大學里的圖書館、家附近的超市、車站的大型商場就開始准備,到處都可以看到供人們寫願望的紙條和掛願望的柳枝。
也正是由於這一習俗,日本的七夕更被人們當做是小孩子的節日而不是情人節。
『拾』 中國和日本七夕節的區別
中國的七夕節是按照陰歷算的七月初七。而日本是按照陽歷的七月七號。因為日本人不會算陰歷。這就是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