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辟邪
① 傳統的七夕有什麼風俗嗎古時候大家是怎麼過這個節日的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七夕習俗: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染指甲、婦女洗發、結扎巧姑、拜「七娘媽」、儲水辟邪防病、用使君子、石榴驅蟲防疫等。
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如果今年的七夕你不知道怎麼過的話,那不妨學學古人吧! 望採納
② 關於七夕節的簡介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你知道關於七夕節的簡介嗎?下面我精心整理了關於七夕節的簡介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關於七夕節的簡介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染指甲原因
七夕染指甲的這個習俗,是在我國西南一帶流傳的,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這個風俗。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傳說蛇見了鳳仙花害怕,以之染指甲可辟邪。
用花草染指甲的這個傳統風俗,是這些地方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當然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民間傳聞在七夕這天染紅指甲,幹活時就會更利落,於是女人們就將鳳仙花搗成汁,染紅指甲。
七夕當日,未出嫁的女孩用鳳仙花、月季花染紅指甲,互相比美,並十分珍惜染好的指甲。有老人認為,用鳳仙花染紅指甲,可使手指不縮筋。當然,這也是為了能在做女紅時,雙手更美觀、更健康。
鳳仙花是女人花。有詩贊道:“此花已有神仙福,願在佳人指上香。”“金鳳花開最鮮艷,佳人染得指頭丹。”鳳仙花是一種極易種植的花卉,有紅、白兩色。初夏至深秋,次第開放。這種不怎麼起眼的草本小花,卻受到歷朝歷代年輕女子的喜愛。因為用它來染指甲,可以使自己顯得更加嫵媚靚麗。
“七月七日為乞巧節,童稚以鳳仙花染指甲。”美好民俗至今延傳:取鳳仙花瓣和明礬放入碗中搗碎成糊狀,取少量覆於指甲蓋,先用透氣的樹葉包裹,再以棉線包紮。翌日拆開,指甲便是紅色。
鳳仙花是一種中草葯,對手足指甲有著治療和保健的奇效。花汁有殺黴菌、癬菌的功能,可治療頑固的甲癬、灰指甲等病症。
七夕情人節空間留言
1、求求你嫁給我吧!你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幸福的人,因為你嫁給了我,我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幸福的人。
2、請你吃飯需求因由嗎?不需求嗎?需求嗎?……我想不需求。
3、我可能不是最好的,然則,如今豈非還有什麼其他選擇嗎?
4、想說愛你不輕易……咦?我如何說啦?
5、海沒有枯,石也沒有爛,我的愛人,只需你康樂,我會和它們一同通通改變過來。
6、事業上的登峰造極是我的要求,而你是我一生的所求
7、漫天的星光,好似你明眸善睞的眼,我鄭重地寫下:因為我愛你!
8、你我好比兩個半圓球,拼到一起就是一個整體,感情就是粘合劑,感情越深粘的越牢;
9、緣分下的同一片天空,你離開我。你曾說,希望到你我都白發時,依然手牽手走在落日的夕陽下,求我永遠不…
10、今生今世,你就是我的唯一,擁有你就是擁有全世界,失去你就是失去了一切。所以親愛的你千萬不能…
猜你喜歡:
1. 七夕節傳說介紹
2. 關於七夕節的資料
3. 關於七夕節的故事
4. 七夕節的名稱簡介
5. 七夕節的起源介紹
③ 七夕送什麼禮物給男朋友
七夕送男朋友禮物可以有很多種選擇,如以下幾種就是特別實用的禮物。
1、剃須刀,男生其實也是很注重形象的,所以送上一款剃須刀一定會讓他有種很貼心很實用的感覺。
2、合適的衣服,有的男生對於衣服的挑選非常隨意,也不懂掉如何穿著,作為女侍配朋友的你就可以在這個神談譽節日里給他挑選一件合適的衣服了。
3、錢包,男生要是有一個漂亮的錢包在出門付錢的時候也顯得非常的大氣,所以可以為男朋友提高一游段些品味,為他挑選一款比較有男人味的錢包,一點一點地讓他變得更成熟。
4、領帶,這是送給男生的最經典的七夕情人節禮物,也是萬能的禮物。
④ 七夕節送的哪些禮物有特殊含義
送女友:1、卡通花束:如果我是一個浪漫的人,我會送她卡通花束。一起看著浪漫的卡通花束和可愛的玩具,陶醉在兩人都喜歡的故事裡該是一件多美妙的事,希望她不要因為太感動了而睡不著。2、愛情宣言:www.iloveyou.cn可以在每一個節日為我們留下美好、真實的見證,人會慢慢變老,但是我們愛的足跡、愛的故事卻會永久保存,永遠記錄著我們那一段美好的時光。將你們的愛情宣言,若配上一首浪漫的歌曲,尤其在加上你對她想說的話。在她生日之際一同回憶你們在一起的點點美好回憶!3、金玫瑰 :如果我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我一定送金玫瑰 給她。一朵朵金光閃閃的玫瑰和晶瑩剔透的水晶瓶,她不感動死才怪呢。4、戒指、項鏈:如果我是一個頗有心計的人,我會送她戒指或項鏈。黃金太俗氣,鑽石太昂貴,所以還是留給定婚用吧。情人節我就送925銀的吧,又時尚,又好看,小小的一個圈,先把她套住再說。你別誤會,戒指和項鏈不是圈套,就算是,這個愛的圈套又有何不好呢?5、愛情宣言:如果你是一個不想買禮物又懶得算計的人,你應該知道怎樣做了,「愛情宣言」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別以為是我說錯了,如果自己文采不錯,那就自創一篇愛情宣言,把情詩發表在上面,也能感動她喔,而且愛情宣言還可以記錄你們的情感歷程!送男友: 5、名品領帶 :送給男孩的禮物,精心挑選一條領帶送給你心愛的人,約會的時候,看見他系著你送的領帶走過來,會有什麼樣的好心情就不必說了。6、皮帶:皮帶的含義是束縛,用你的溫柔縛住他的心,一條優質的皮帶,寄託著你無限的痴情,讓他在感覺愛情的甜蜜時增加一份責任。7、打火機:如果你覺得送領帶、皮帶太普通的話,那就送他一盒火機、酒壺精美套裝吧,或者單選一隻精美的ZIPPO打火機送給他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主意。8、愛情宣言:女孩子一般不大容易表白自己,注冊一個愛情宣言 http://www.iloveyou.cn 寫上2個人的愛情宣言。及浪漫愛情故事。加上動聽的背景浪漫音樂。足以讓他心動。可以把愛情宣言印在蛋糕上及其他地方。將你們的愛情宣言,若配上一首浪漫的歌曲,尤其在加上你對她想說的話。在她生日之際一同回憶你們在一起的點點美好回憶!不管送什麼,最後別忘了附加送自己: 自己:送禮物的同時,別忘了把自己也打包送給她。告訴她,你是上天賜給她的最好禮物,如果可以,就按照她最喜歡的形象去設計自己,還要擦一點她最喜歡的香水。萬事俱備,在敲她的門之前,用准備好的絲帶在頭上打一個蝴蝶結,千萬別忘了,你也是情人節的禮物喔。 全天下最特別的禮物,給你個建議: 用她的照片製作一份拼圖,浪漫獨特,個性鮮明! 全世界真的就一份! 還可以時常拼湊它,有意思吧?!呵呵~ 一套精美的香薰,推薦玫瑰的,可以美容的;薰衣草的,可以助睡眠的,睡的好皮膚才會好,女孩子都希望自己皮膚好的,這樣才會美美的。或者一套化妝品,一套情趣內衣 。 當然是送香水啦! 送蘭蔻的奇跡好了 老少皆宜 一份有著你們紀念意義的東西。並且不是用錢買來的。 陪她玩 買個超級大熊,比她人都大的。雖然你們已經是夫妻,但是每個女人都願意被當作小女孩一樣寵愛的。一個主頁或者電子書,自己製作,記錄你們從相識到相戀到結婚的點點滴滴,最好能回憶起一些連她自己都忽略了的小事,保證她會感動的。哈哈! 蠟燭 點亮後會出現I love you
⑤ 你對七夕有哪些了解
你對七夕有哪些了解
七夕將至,作為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情侶在浪漫的同時或許也發現了,許多趣味盎然的七夕風俗,這些風俗深深地浸潤了祖國的中醫葯 文化 ,有:配方治病防病、儲水辟邪防病、吃節令食物強身健體等等,以下是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配方治病防病
七夕佳節有配葯的習俗,人們常用松柏等入葯配方,甚至還主張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並稱它們為長生不老的仙葯。中醫認為,久食松子健身心,滋潤皮膚,延年益壽;《玉楸葯解》謂其“潤肺止咳,滑腸通便,開關逐痹,澤膚榮毛”,《海葯本草》說它“久服輕身,延年不老”;清宮還將松子列為御膳食品。柏子香氣濃郁,能養心安神、止汗潤腸;《本草備要》載,“凡補脾葯多燥,柏子仁潤葯而香能舒脾,燥脾葯中兼用最良”。荷葉能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滇南本草》說它“上清頭目之風熱,止眩暈,清痰,泄氣,止嘔、頭悶疼”。
七夕時還常選用一些比較實用的葯方治病。如曬槐汁治痔,將槐樹枝切成小段,煎煮至葯液呈綠色,先熏後洗痔瘡處,有清熱涼血、清肝瀉火的作用,療效很好;煎苦瓜治眼,苦瓜能清暑滌熱,可治赤眼疼痛,《生生編》載其“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摘瓜蒂治下痢,瓜蒂被《本經》列為上品,《別錄》雲,“生嵩高平澤,七月七日采”,“治瘧,無問新久”。
七夕,閩西客家人習慣用仙人草冬瓜塊和水熬煮,再用潔凈的瓦壇密封貯存,以治療發熱、頭痛、中暑、驚風。這是有醫學根據的,《本草求原》說仙人草能“清暑熱,解臟腑結熱毒,治酒風”,《本草再新》說冬瓜“除心火,瀉脾火,利濕祛風,消腫止渴,解暑化熱。”
儲水辟邪防病
七夕儲水的習俗由來已久。雍正《廣東通志》載,“家汲井華水貯之,以備酒漿,曰聖水”,光緒《惠州府志·風俗》亦記曰:“七夕,男女晨起擔水貯之,謂‘七夕水’,飲之可以治疾明目”。人們在七夕這天早晨都要取回水後用新瓮盛起來儲存,用於治療瘡癤,除去濕毒,醫治多種熱證。中醫認為,井內之水,多喝能消熱解毒,利於小便赤熱、艱澀不暢、燒酒醉死等。《本草綱目》說,“井水新汲,療病利人,平旦第一汲,為井華水,其功極廣,又與諸不同,主治酒後熱痢,洗目中膚翳”。《瀕湖集簡方》記載一解燒酒醉死方:“急以新汲井華水,細細灌之,至蘇乃已。”
七夕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說它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用它給小孩煎葯殺蟲效果好。中醫認為,露水可以入葯,可用以煎煮潤肺殺蟲的葯劑,或把治療疥癬、蟲癩的散劑調成外敷葯,可以增強療效。
煎湯洗發護發
婦女七夕洗發,也是特別的習俗。湖南《攸縣志》記載,“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原籍浙江的台灣作家琦君,在《髻》中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在七夕沐發。還有些地區的未婚女子,喜歡在節日時用皂角樹等樹的液漿或枝葉汁兌水洗頭發, 傳說 不僅可以年青美麗,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這當中除了女性祈願仙子佑護之外,也有一定的醫學道理。如皂角樹枝葉煎湯沐發,能夠清熱化濕、祛除多餘脂肪、通暢毛囊,對防脫發和烏發效果頗佳,不會刺激頭皮。再如黑骨木樹漿黑發功效也是極佳。
吃節令食物強身健體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葯用價值很高。桂圓有開胃益氣、養血健脾、補心安神、補虛長智之功效;紅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榛子有“堅果之王”的美稱,《開寶本草》說它“主益氣力,寬腸胃,令人不飢,健行”;花生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瓜子據《本草綱目》及各大中葯辭典記載,具有清肺化痰、潤腸通便等功效。
七夕節這一天還要吃“巧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巧果的主要成分是小麥面。小麥味甘,性涼,有養心安神,益氣除熱,除煩止渴,和五臟,調經絡,利小便之功效。
用使君子、石榴驅蟲防疫
相傳北宋景佑元年,閩南一帶瘟疫流行,人們因患蟲病面黃肌瘦,名醫吳夲七夕那天倡導大家購食使君子、石榴驅蟲,很多人吃後效果顯著。吳夲後被閩台人譽稱為“大道公”、“真仙師”,至今感念不已。這也形成了一種節俗沿傳至今。使君子是著名的驅蟲葯,《本草綱目》說它“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益脾胃,所以能斂虛熱而止瀉痢,為小兒諸病要葯”。石榴果皮中含有鹼性物質,有驅蟲功效;果實營養豐富,能健胃提神、增強食慾、益壽延年;石榴花則有止血功能,用石榴花泡水洗眼,還有明目的作用。
⑥ 七夕送女友什麼禮物好
1、七夕節給女朋友送什麼:玫瑰檔坦
如果我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我一定送玫瑰給她行簡桐。平日的她不喜歡鮮花,當然也就不喜歡玫瑰。但去年的情人節我分明從她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種叫做艷羨的東西。但我想我不會送她一捧玫瑰,要送就送一枝。
2、七夕節給女朋友送什麼:糖果
如果我是一個溫馨甜蜜的人,我就送糖果。我的女朋友喜歡吃糖,這是我為什麼會想到糖果的原因。我真的很感激那些有創意的糖果商,因為不但糖果好吃,包裝也精美。
3、七夕節給女朋友送什麼:晚餐
我會和她共進情人節晚餐,當然是燭光晚餐了,黑色的禮服、雪白的餐布、泛著銀光的餐具映襯著鮮艷的玫瑰。浪漫的小提琴流瀉出讓人心癢難搔的音符,在用餐期間不搖搖欲墜時機地拿出那款刻了她名字的項鏈送給她並替她戴上。
4、七夕節給女朋友送什麼:舒適的抱枕
你們相愛,可是你們並不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不分開。當她(他)疲憊不堪的時候,當她(他)孤單失落的時候,當她(他)脆弱無助的時候,當她(他)需要咐脊一個擁抱的時候,你是不是希望對方能夠像童話故事裡的豌豆公主或者是七個小矮人,能夠被你隨時捧在手心,帶在身邊?可是童話與現實總歸是有不可逾越的差距的。現實不是在寫童話,所以我們不能朝朝暮暮相守。七夕禮物推薦最溫馨的禮物,便是惟有愛夢幻抱枕系列。
5、七夕節給女朋友送什麼:雕刻物件
時間會改變你們彼此的容顏,時間會帶走你們年輕時的美好時光,時間甚至會偷偷置換你們曾經的諾言,但是時間卻不會沖淡你們之間的愛戀。愛情,有時候就像是酒,時間越久,酒香就會越濃。為了儲藏一份屬於你們自己專有的記憶,七夕節禮物推薦惟有愛雕刻系列。皮帶上,竹簽上,你都可以寫下你此時的心語,從此給你的她判上個「有妻徒刑」,或者給她頒上一個「全球最佳女友證」。
⑦ 關於七夕節的資料大全
大家應該都知道七夕節,七夕節是我國歷史十分悠久的傳統節日,不知不覺,又一年的七夕節就要到了,讓我們一起了解七夕節。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關於七夕節的資料大全_七夕節各地不同的習俗,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關於七夕節的資料大全
● 七夕節的歷史由來
早在中國古代就有著源遠流長的星象 文化 ,古人從很早之前就已經在探索宇宙之中所包含的奧秘。古代的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的秩序有家,同時還將星宿和地面區域進行了對應的分化。在漢代的時候,七夕意味著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之意。因此被稱為乞巧。在古代之時,七夕節與牛郎織女 傳說 故事 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奇巧與牛郎織女的 愛情故事 融合為一,因此每到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之時,女人就會祈求上天,能夠讓自己變得像織女一樣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於是七夕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 七夕節的風俗傳統
在七夕節到來之時,每家每戶都會將庭院打掃的干凈整潔,年輕的女人要向織女星進行祈求,希望織女星讓自己心靈手巧,並且會將自己事先准備好的,五彩絲線和七根銀針拿出來對月穿針,穿針成功者,意味著她能夠心想事成。同時, 兒童 會在七夕節這一天將採摘回來的野花掛在牛角之上,又被稱為喝牛生日。因為人們為了紀念老牛,讓牛郎把它的皮剝下來去見織女,所以便有了為牛慶生的風俗。在一些地方,還存在著女子穿針比賽。他們准備好結綵線,將線穿入七孔針之內,誰穿得越快越多,就意味著誰能夠有更好的婚姻感情生活。
● 七夕節的地域文化
在江蘇有七夕香橋會一說,每年七夕節將至,人們會趕來搭制香橋。並且在傍晚人們祭祀雙星,將香橋焚燒,象徵著,織女和牛郎已經相會。在浙江農村之中,盛行著用臉盆接露水的風俗。傳說,露水就是牛郎織女相會之時的眼淚,抹在眼上和手上,能夠讓人們變得眼明手快。在廣州還會舉行七夕拜仙,但是已婚的女生一般不能夠去參加。在中國西南地區流行這七夕節染指甲的風俗,有助於他們的生育。而在湖南,江浙地區,婦女會選擇在七夕這一天洗頭發,旨在可以得到織女的庇護。在廣西地區,七夕節的早上去河邊取水。可以用其洗澡,辟邪治病,延年益壽。同時家長會給孩子的脖子上掛上紅頭繩,希望上天可以保證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
▼ 七夕節各地不同的習俗
廣東:七娘會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 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
活動一般是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並行禮祭拜而已),預先由要好的十數名姐妹組織起來准備「拜七姐」,
女兒們在七夕夜要盡情梳妝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頭發,然後換上錦綢裙襖、旗袍,頭上梳發髻,戴上白蘭、素馨等花飾;再畫眉、抹脂粉、點絳唇、額上印花;用鳳仙花汁染指甲。經過這番打扮,女兒們一個個如同仙子下凡,圍坐於八仙桌旁,鵲橋邊上,進行各種游戲:或自娛自樂,吟詩作對,行令猜謎,並穿針祭拜乞巧;並指點天上北斗七星(相傳織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員)及雙星,講述牛女故事、詩文 典故 ;或請來歌姬,演唱粵曲,奏八音樂等,這時人們可往各處人家參觀乞巧桌陳設,歡慶至半夜十二點鍾,為織女下凡之吉時,此時所有的燈彩、香燭都點燃,五光十色,一片輝煌;姑娘們興高采烈,穿針引線,喜迎七姐,到處歡聲鼎沸。最後歡宴一番,這才散去。誠如清詩人汪侖(傳說中的魚名)《羊城七夕竹枝詞》聽說:「綉闥瑤扉取次開,花為屏障玉為台。青溪小女藍橋妹,有約會宵乞巧來。」
台灣:拜「床母」
台灣七夕拜七娘媽之外,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床母」,二者應有類似含意。生產、育兒,這都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因此這類神祇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與女性信徒之間,遂構成密切的聯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擔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時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後,就可以准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
浙江:七夕香橋會
在浙江嘉興塘匯鄉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
湖南、浙江:婦女洗發、接露水
婦女七夕洗發,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志》:「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 散文 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凈發,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膠東:拜七姐神
在膠東地區,多於七夕拜七姐神。年輕婦女穿上新裝,歡聚一堂,於庭中盟結七姐妹,口 唱歌 謠:「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針,不圖你線,光學你七十二樣好手段。」不少地方還製作「巧花」,少女們用麵粉制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品(或稱巧果),還有巧菜,即於酒盅中培育麥芽(此即宋代的「種生」),用巧果、巧菜來祭祀織女。
中國西南: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 愛好 ,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廣州:迎仙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陝西:結扎巧姑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廣西:七夕儲水
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山東:種巧菜作巧花
山東榮城有兩種活動,一種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一種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麵粉塑制各種帶花的食品。
紹興:南瓜棚下聽悄悄話
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 七夕節物風俗知多少
祭月之儀
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遺傳的祭祀月神,多在朔日,即一七、二七,有認為盛於漢代的十五祭月,也是對二七日的小小修正。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 傳統文化 里,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古來自有女子拜月的傳統,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蟬祭月的傳說大約是最動人的畫面了。
婚育戀曲
傳統文化里,愛情基本上都要和婚育相連。在七夕的節物風俗里,這兩件事的關聯是很自然的。作為古老的漢族節日,先人於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種乞求繁衍生息意願的反映,蓋因月之盈長暗喻了長生與興旺。
夏歷之尚七習俗孑遺下來,發展成為生長、長生的標志,而七月七更是長生又長生,故此這一日被稱為「人日」。七夕前幾天人們利用若干 種植 物,如小麥、綠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數寸後,於七夕即日用紅藍綵線束紮起來,作為一種得子得福的象徵。還用蠟塑各種形象,放在水上浮游,實際上是生育信仰之一種。
天河夜話
七夕蘭夜,許多少女會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傳說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在社會風氣開放的時代,也有情人們攜手一起躲在瓜棚下偷聽天河私語的。
拜織女會
這是七夕節女眷們的聚會,叫做「拜織女」。少女、少婦們大都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
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需要齋戒一天,待到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者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玩到半夜始散。
關於七夕節的資料相關 文章 :
★ 關於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 七夕節習俗大全,七夕節都有哪些習俗?
★ 關於七夕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 關於七夕主題活動方案大全
★ 七夕節古詩大全有哪些
★ 關於七夕情人節的詞語集錦大全
★ 關於七夕的優美詩句大全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詞欣賞
★ 七夕節主題活動方案大全【5篇】精選
★ 七夕節活動方案最新大全5篇
★ 關於七夕節的優美句子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⑧ 什麼東西最能避邪
中國古代七大避邪寶物 中國神秘文化體系內的法寶,泛指一切經過人們有條件地操縱運作便能發揮所謂超自然法力的「寶物」,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供製作或能直接充當法寶使用的天然材料,如水、石頭及部份植物,礦物等,另一類是經人工製作合成的器具,如工具、武器、飾物等。在如此重多的「寶物」中,我按其功效挑選了最有威力的七樣中國古代的避邪寶物。 第七:「水」 水推崇為「五行」之一、「三官」(指道教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之列,人們對水 的敬畏幾乎達到了與天地並重的程 度。與此同時,水之於人,在提供飲用、灌溉及舟揖之利等外,還是施用范圍最廣、神通最多的法寶之一。 首先,水可賜福生財。俗信以為在各種特定時節汲取的水,可以給飲用者帶來福氣或財喜。如夏歷正月初一早上汲取的井水與河水,稱「銀水」或「財水」;在夏歷除夕守歲至半夜,打起燈籠悄悄去汲取河水的,稱「天地水」,可保來年大吉等等。而特別日子的水還有其特別功能:穀雨日所收露水,用來圖符並貼在牆上,有厭勝諸毒作用;農歷四月初八日所收露水用於磨墨,書寫咒語於紅紙上,再貼在牆上,可攘蝗災;又如端午日赤足瞠露,可攘災厄;夏歷八月初一「六神水」所收露水以調硃砂點灸,可祛百病,等等。當然這些功效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今期的主題是避邪水可治病招魂。俗信以為各種經過特定條件處理的水,有治病神效。如巫祝之流在水上畫過符策後,稱「符水」,或以清水祭神並加祝禱後,稱「咒水」、「神水」、「聖水」等,皆能療疾。天上下雨,以器皿接取後,謂「無根水」,用之煎葯有效。此外。俗信又以為小孩生病不愈,乃魂魄走失所致,也可借水的法力召回。如「過水」之法,是於夜半焚香祝禱後,再抱上病孩,偷偷尋 一條小河膛過,答隱再上岸時,魂已歸體,病可愈。再如「叫魂」之法,是於天黑後端清水一碗,出門去沿路呼喚,視水中一起泡,便是魂已歸附,端碗回家放在病童枕邊,病可愈,等等。清沒廳 凡此種種,水自然有其避邪功效,但由於迷信成份太重,實效太低所以只有列在第七位。 第六:灰灰,《說文》解「灰」為「死火余燼」,無疑,指的是物質燃燒後的殘留物。但是,在中國神秘文化體里,灰居然也是用途廣泛的法寶。篤信灰有法力的觀念,其來源大概也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尋溯:古代文獻中,人們播灰作肥、積灰止水或揚灰助戰之類的記載很多。累積之後,是很可能將其功力作超效驗的廣泛化的。此外,遠從先秦以來,就有不少被後世歸為道家者流的人士,都或隱或顯地試圖證明:物體經燃燒成為余燼後,僅僅是形的改變,其精魄仍聚積在灰里。依循這種觀念,寓有精魄的灰具有某種法力,也就順理成章了。過去常把「搓骨揚灰」的動作與「斬盡殺絕「的意圖聯系起來,其本意亦在於精魄在灰中,分撒開後,就可以阻擾其聚合的目的。 用灰去祈禱幸福平安的功效就不在這介紹了,我們關心的是灰是怎麼驅邪的。早在《周禮·秋官》中,即有「赤龍氏掌除牆屋,以蜃炭攻之,以灰灑毒之」及「煙氏掌去無視,焚牡霸,以灰灑之」等制度,就是用灰來攻除蟲富。以後,在宅中撒灰成為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風俗,「驅五毒」、「打灰簸箕」等各種名目,多於夏歷二月初二、五月初五前進行。撒灰時要念咒語,亦有畫灰於地作鳥獸狀的。傳中的撒灰活動,還由驅逐毒蟲演變為寬泛的驅疫辟邪方術,甚至有夜深人靜時畫灰於道,作弓矢形狀,以求射崇攘災的。有些地方還有給小孩鼻尖上抹鍋灰的習俗,據說也是為了壓邪逐鬼。 第五:石頭普通的石頭能成為法寶,其觀念上的依據,是古人的靈石崇拜意識,這里僅就其避邪的適用范圍和操作形式作些介紹。敦煌寫卷中有《用石鎮宅法》,雲:「凡人居宅處不利,有疾病、逃亡、耗財,以石九十斤,鎮鬼門,大吉利;人家居宅已來,數亡遺失 錢不聚,市買不利,以石八十斤,鎮辰地大吉。」所謂「鎮」,就是照堪輿家指定的方位,埋下一塊石頭。鎮墓。即造墓察衫時埋石為祭,理由與鎮宅相同,但受惠對象則是亡者親屬,延及子孫後代。鎮巷。如住宅大門正對里巷(道路)、橋梁或別人家的屋角,俗信以為將有「邪沖」。 第四:雞頭狗血 雞狗都是家養禽畜,但是在古人觀念中,它們的來歷非尋常動物可比。緯書《春秋運斗樞》稱「玉衡星散為雞」,《春秋考異集》則謂「狗,斗精之所生也」。如此秉賦,是與人們將它們身上的某些部份作為法寶用有直接聯系的。狗血作為辟惡破妖的法寶,《史記》中已有記載。秦始皇殺狗課四門以御凶災便是一例。此後,殺狗塗血於門戶上,一直是民間辟除不祥或抵禦邪惡的基本方式之一。俗信又以為狗血雞頭是化解妖氣的最簡便辦法,特別是雄雞頭,黑狗血更具功效。倘遇上「妖人」使用法術,如剪紙為馬、撒豆成兵時,也可將狗血潑去,破其妖術。 民俗中雞血與狗血共同使用以厭妖邪的現象也很普遍。 第三:小豆古人稱豆為寂,但是據《廣雅》、《博雅》等書的進一步辨析,還有大豆稱寂而小豆名答的區別,凡黑豆、黃豆、青豆等,都屬大豆,如赤豆、綠豆、白豆、豌豆等,就屬小豆。在中國民間傳統風俗里被看作有神通有靈驗的豆,都是小豆。此外,本土佛教信仰和習俗內,也有用黃豆作「舍緣豆」派用處的。 小豆的神通首先在於辟瘟避疫。如《雜五行書》雲;「常以正月旦,亦以辟疫病甚靈驗。正月七日,七月七,男吞赤小豆七顆,女吞十四枚,經無病,令疫病不相染。」顯然,這種有時講究、男女區分等條件的小豆施術,並不是葯物上的觀念。再如《歲廣記》曰:「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十粒,止赤白痢疾」,其理相同。還有接指認赤小豆就是厭鬼物的說法,《歲時雜記》雲:「共工氏有不才子,冬至日死為疫鬼,畏赤豆,故是日作豆粥厭之。」此前我們已知,服赤豆限於冬至,凡正旦、元宵、七夕、立秋均有眼之辟疫的靈驗,原來它正是.「疫鬼」最害怕的東西。這個傳說不但在中國很流行,而且在流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即使在今時今日,在那裡的民俗中也廣有」撒豆驅鬼「的行為,只是所驅的鬼各有不同而已。 第二:桃木桃木亦名「仙木」。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伐邪制鬼材料。桃木所以具有這等神力,根植於古人認定桃樹為百鬼所懼的神秘觀念。在古代文獻的記載和解釋里,這種觀念的依據大致有三種類別。因為和主題無關,所以就不詳敘了。本段主要講述的是發揮桃木伐邪鎮鬼功能的方式: 1) 桃板。亦稱「桃版」、「桃符」、.「桃符板」等,系用桃木削成的厭勝物.成對使用。板上畫上神荼兄弟(傳說中的驅鬼之神)的像,使之壓邪。當然,眾所周之,後來漸漸演變成現在的「春聯」「對聯」了。 2) 桃印。亦名「桃印符」,用桃木刻成的印鈕,塗以紅、藍、黃。白、黑五色並寫有辟邪咒語,鈕間穿孔。逢端午節時,單只使用,方式是用彩絕將桃印系在門上或帳屏間,起驅凶攆鬼的作用。 3) 桃役。用桃木做成的佩飾性厭勝物,瓜形,多棱,刻有銘文,內容多祈福壤災乏辭。使用方式是夏歷正月佩戴在身上。從《韓詩外傳》記述可知,此俗在春秋時已經風行,後來的桃木製剛卯,是其遺制。 4) 桃人。亦名「桃梗」、「桃偶」,用桃樹梗刻成的厭勝物。狀如人形,大小隨意。使用方式是夏歷除夕或正旦時,立於門側,以辟凶邪。從《莊子》、《戰國策》等書的記述中可知,此俗在戰國時已流行。有些地區的民間建宅習俗中,也派桃人的用處,方式是在門牆上或樑柱間開個小洞,放個小批人.過去,再封住,認為可辟凶鬼,保住宅院的安定。 5) 桃核。截取桃樹上的枝杈,毋需加工,就是現成的鎮鬼物。 《莊子》上說,在家門口插上挑枝,兒童進門不害怕,鬼卻因此生畏卻步。此外,古人還用桃枝洗澡,以為可避邪氣。 6) 桃弓。又名「桃弧」,用桃木製成弓形厭勝物,和棘制的箭形慶勝物配套使用。《左傳·昭公四年》記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災」的儀式, 「災」之含義,似比鬼的概念還要寬泛些。 7) 桃□。用桃木棍和禾穗復合製成的法寶,狀如答帚。《左傳》、《禮記》和《周禮》等書上,均有用桃熱拔除不祥的記載。桃前的使用場合,致有臨喪弔唁和殺牲取血兩大類。古人認為死人的事總是與鬼魂之類相關聯的,憑弔死人前,須用鎮物,方可確保活人不受侵害,而桃前便有這種鎮鬼的威力。殺牲取血為盟誓用,然而也怕有不祥,桃前起到被除的作用。古時候,手執桃前做拔除工作的,多為巫視等官員,但後來挑前漸漸變成了道土的法器,也就是拂塵的前身了。 8) 桃木劍。這個應該是大家最熟的用途了用桃木削制的「捉鬼」或「斬鬼」的法寶,和「桃印符」、葦索等配套使用,這已是「牛鼻道人」之類手中的物事了,但取義源於古人篤信桃木有鎮鬼的神力。 9) 桃湯。《荊楚歲時記》里有正月初一飲桃場以避邪氣的描寫,究竟是用桃子抑或桃膠、桃木熬場,今已無考。此外,民間巫祝之禁劾方術中,還有用桃場洗澡以解鬼迷的辦法。 在重多法寶中,銅鏡的驅邪能力是最強的。古代中國人長期使用銅鏡,銅鏡不僅是照面的器具和工藝品,也是一種兼有多樣功能的法寶。銅鏡的法力從何而來,古人的種種解釋多與其製作者相聯系。銅鏡的神明妙用,首先在於它能「觀照妖魁原形」。如葛洪《抱朴子》言,世上萬物久煉成精者,都有本事假託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鏡中真形」,它們一看見銅鏡,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於是趕快溜走。基於這一原理,凡巫視道冠一流在從事捉鬼妖等活動時,照例都要先用一面鏡子當識破妖怪的法寶,其時鏡子乍現,妖怪就逃之夭夭了。順此思路,照妖鏡又成了應用廣泛的禁劾物,比如古代武士甲胄的後背或前胸部位,多嵌有一塊「護心鏡」,一方面,鏡材的銅質本身具有抵禦劍矢之類武器侵害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們又可以發揮鎮嚇諸多鬼怪妖物的功能;再比如,把一塊小圓鏡鑲在大門頂端中間部位的民居建築習俗,在中國許多地區盛行,甚至直到今天,這塊具有鎮邪驅怪意義的古老的禁刻物,還常常出現在現代風格的建築物上,只不過鏡子的材料已由熟銅變成了玻璃。又比如,在傳統的婚禮風俗中,銅鏡是使用場合和次數最多的祛邪工具,新娘穿著有銅鏡的新衣上轎去婆家;在花轎進入婆家大門前,還要由專職人員用銅鏡在轎廂內上下左右仔細地「搜尋」一遍;用作合晉的洞房裡,一面大銅鏡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器物。此外,銅鏡也被使用在民間喪葬活動中,人們將其置於墓穴頂部,或棺床的四角,這些安排均出於辟邪的需要。
⑨ 傳統辟邪驅鬼7大「法寶」
傳統的辟邪驅鬼「法寶」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直接當「法寶」使用的純天然材料,如水、石頭及、植物、礦物等;另一類是經過人工物理加工處理的器具,如工具、武器、飾物等。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也都有各自的「法寶」,現在給大家陳列中國從古至今一直在民間傳承的七樣避邪「法寶」。第一:銅鏡 在眾多法寶中,銅鏡的驅邪能力是最強的。古代中國人長期使用銅鏡,銅鏡不僅是照面的器具和工藝品,也是一種兼有多樣功能的法寶。銅鏡的法力從何而來,古人的種種解釋多與其製作者相聯系。 銅鏡的妙用,首先在於它能「觀照妖魁原形」。如葛洪《抱朴子》言,世上萬物久煉成精者,都有本事假託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鏡中真形」,只有通過銅鏡才能顯示出它們的本來面目。基於這一原理,在很多捉鬼妖等的電視電影中,我們都能看到茅山道士們都要先用一面鏡子當識破妖怪的法寶,銅鏡一出,道行淺的妖怪就逃之夭夭了。 順此思路,由銅鏡延伸出了照妖鏡。比如古代武士甲胄的後背或前胸部位,多嵌有一塊「護心鏡」,一方面,銅鏡的材質本身具有抵禦劍矢之類武器侵害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們又可以發揮鎮嚇鬼怪的功能。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把一塊小圓鏡鑲在大門頂端中間部位的民居建築習俗,直到現在也是,只不過鏡子的材料已由熟銅變成了玻璃。 在傳統的婚禮風俗中,銅鏡也是使用場合和次數最多的祛邪工具。新娘穿著有銅鏡的新衣上轎去婆家;在花轎進入婆家大門前,還要由專職人員用銅鏡在轎廂內上下左右仔細地「搜尋」一遍;洞房裡也一定會有一面大銅鏡。此外,銅鏡也被使用在民間喪葬活動中,人們將其置於墓穴頂部,或棺床的四角,這些安排也都出於辟邪的需要。 第二:桃木 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於是桃木被稱為「仙木」,很多驅鬼降下魔的刀劍都是用它製成。古代用桃木驅邪的方式有很多種,歸類一下基本有如下九種。 (1) 桃板。也稱「桃版」、「桃符」、「桃符板」等,都是用桃木削成的「厭勝物」(制勝所厭惡的人、物或魔怪的物品),成對使用。板上畫上神荼兄弟(傳說中的驅鬼之神)的像,使之壓邪。這也是「春聯」「對聯」的前身。 (2) 桃印。又叫「桃印符」,用桃木刻成的印鈕,塗以紅、藍、黃。白、黑五色並寫有辟邪咒語,鈕間穿孔。逢端午節時,單只使用,方式是用彩絕將桃印系在門上或帳屏間,起驅凶攆鬼的作用。 (3) 桃役。用桃木做成的佩飾性「厭勝物」,瓜形,多棱,刻有銘文,內容一般都是祈福降災之意。使用方式是農歷正月佩戴在身上。從 《韓詩外傳》記述可知,這種風俗在春秋時已經風行。 (4) 桃人。又名「桃梗」、「桃偶」,是用桃樹梗刻成的「氏仔厭勝物」。狀如人形,大小隨意。使用方式是農歷除夕或正旦時,立於門側,以避凶邪。從《莊子》、《戰國策》等書的記述中可知,此風俗在戰國時已流行。有些地區的民間建宅習俗中,頌襲會在門牆上或樑柱間開個小洞,放個小桃人進去,再封住,認為可辟凶鬼,保住宅院的安定。 (5) 桃枝。截取桃樹上的枝杈,毋需加工,就是現成的鎮鬼物。《莊子》有記載,在家門口插上挑枝,兒童進門不害怕,鬼卻因此生畏卻步。此外,古人還用桃枝洗澡,以為可避邪氣。 (6) 桃弓。又名「桃弧」,用桃木製成弓形「厭勝物」,和棘制的箭形慶勝物配套使用。《左傳‧昭公四年》記載:「桃弧棘矢,以除其 災」的儀式,「災」之含義,應該比鬼的概念還要寬泛些。 (7) 桃掊。用桃木棍和禾穗一塊製成的法寶,看上去就像一把掃帚。《淮南子•詮言》說:「羿死於桃掊」。東漢許慎註:「掊,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由是以來鬼畏桃也」。古人認為死人的事總是與鬼魂之殲櫻汪類相關聯的,憑弔死人前,須用鎮物,方可確保活人不受侵害,而桃掊便有這種鎮鬼的威力。後來挑口漸漸變成了道土的法器,也就是拂塵的前身了。 (8) 桃木劍。這個應該是大家最熟的用途了用桃木削制的「捉鬼」或「斬鬼」的法寶,和「桃印符」、葦索等配套使用,這已是「牛鼻道 人」之類手中的物事了,但取義源於古人篤信桃木有鎮鬼的神力。 (9) 桃湯。《荊楚歲時記》里有正月初一飲桃場以避邪氣的描寫,究竟是用桃子抑或桃膠、桃木熬場,今已無考。此外,民間也流傳用桃湯洗澡以解鬼迷的方法。 第三:小豆 在中國民間傳統風俗里被看作有神通有靈驗的豆,都是小豆。像黑豆、黃豆、青豆等,都屬大豆,如赤豆、綠豆、白豆、豌豆等,都屬小豆。 小豆的神通首先在於辟瘟避疫。如《雜五行書》雲;「常以正月旦,亦以辟疫病甚靈驗。正月七日,七月七,男吞赤小豆七顆,女吞十四枚,經無病,令疫病不相染。」顯然,這種有時間、男女等講究小豆施術,並不是葯物上的觀念。再如《歲廣記》曰:「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十粒,止赤白痢疾」,其理相同。還有接指認赤小豆就是「厭鬼物」(被鬼所討厭的東西)的說法,《歲時雜記》雲:「共工氏有不才子,冬至日死為疫鬼,畏赤豆,故是日作豆粥厭之。」通常來講,服赤豆限於冬至,凡正旦、元宵、七夕、立秋均有眼之辟疫的靈驗,原來是因為它是「疫鬼」最害怕的東西。 這個傳說不但在中國很流行,而且在流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即使在今時今日,在那裡的民俗中也廣有」撒豆驅鬼「的行為,只是所驅的鬼各有不同而已。
⑩ 與七夕有關的詩句及傳說
1. 關於龍的詩句傳說
關於龍的詩句傳說 1.關於龍的故事和詩句
青石龍 -------------------------------------------------------------------------------- 岱山島有一塊岸礁,彎彎曲曲伸向大海,遠遠看去,活像一條石龍,當地漁民都叫它「石青龍」,據說這是被海龍王鎮在這里的青龍的遺骸。
很久以前,青龍在東海龍宮里當侍衛將軍,這位青龍將軍對上有令則行,對下有求必應。有時還變作者漁翁,到岸上察看民情。
若是島上田地龜裂,百姓受災,便偷偷吸來東海水,化作雨露,解救民間乾旱之苦。因此,當地百姓都很敬重他。
有一次,玉皇大帝下旨,要在東海水晶宮挑選一名得力將領到天庭任職。海龍王忍痛割愛,把自己最得意的青龍將軍送上去。
青龍動身那天,海龍王一直送到海面,並對青龍說道: 「我特地推選將軍榮升,望你到了天庭後,不要忘了東海龍宮這個出生之地!」青龍再三拜謝而去。 青龍上天之後,玉皇大帝封他為靈霄寶殿的值殿將軍。
頭幾年,青龍像在東海龍宮一樣,對上下左右應付自如,日子倒也過得不錯。後來,他認識了皇母娘娘身邊的一位宮女白虎星,平時常有接觸,天長日久,雙方漸漸產生了愛慕之情,一見面總是含情脈脈地眉來眼去。
但天庭法規森嚴,無法在一起傾訴衷情,日子一長,他倆越來越感到天庭的不自由。 有一天,青龍星和白虎星在後宮服侍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時,又一次見面了。
這一回,他倆見四下無人,便壯著膽搭了腔。兩人真是情投意合,約定在王母娘娘壽筵之夜,眾天神赴蟠桃盛會之際,一同私奔凡間,永結伴侶。
好不容易等到這天,他倆偷偷溜出西天瑤池,急匆匆奔到南天門。正在高興之際,不料從靈霄殿傳來陣陣鍾鼓聲,南天門砰的一聲關上了,四大金剛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玉皇大帝得知他倆雙雙思凡,偷偷私奔,氣得胡須都翹起來,即令值日功曹將青龍、白虎押來審問。青龍星和白虎星情深意篤,到了這般光景,什麼也不怕了,當著玉帝的面,直說出雙方相愛,願受天規懲罰,只求恩准他倆結為夫婦。
這下可更激怒了玉帝,當即傳旨青龍星貶回東海,白虎星罰到凡間。兩星永久分離,不得相會!青龍星懷著悲憤的心情回到了東海龍宮。
原以為龍王待他不薄,回到東海以後想再托海龍王出面求情,尋回白虎星。想不到海龍王也是仗勢欺人。
上次青龍上天宮,他笑臉相送,拚命奉承。這回青龍回東海,卻一反常態,冷漠得很。
他高坐在水晶椅上,淡淡地對青龍說: 「你這一回是違反天規被貶回來的,不能像過去那樣受重用了。念你昔日的功勞,如今派你當一個推潮神,這算不上美差,但也不算虧待你吧!」 青龍拜謝了海龍王,默默地退出水晶宮,從此做起推潮神來。
一日推兩潮,苦熬苦撐,沒有出過半點差錯。但他脫不開身,沒法去尋找白虎星,只有苦苦地思念著她。
再說白虎星,被罰到凡間以後,在鎮海一個官宦人家當了侍女。一次,鎮海發了一場大水,房屋沖塌了,人畜淹死了,縣城裡是白茫茫一片水世界,許多??體順著大水飄到了東海大洋。
這官家侍女也被淹得半死,隨著洪水漂呀漂呀,最後被風浪刮到了岱山島的一個沙灘上。不知過了多少辰光,白虎星醒了過來,見身邊站著一個白發老者,一間才知是當地土地救了她。
白虎星將自己的悲慘遭遇訴說了一遍,又求土地公公幫她打聽青龍的下落。土地公公很同情他們,悄悄告訴她,青龍星自從被貶回東海,就在這一帶作推潮神。
白虎星謝過土地公公,馬上趕去相會.。 一個群星燦爛的夜裡,白虎星和青龍星這封患難情侶久別重逢了,他倆又高興又傷心,互相傾吐了別後的苦戀之情。
誰知此事被海龍王派來監視青龍星的蟹精看到了,急忙去稟報了海龍王。海龍王一聽發火了: 「好呀!這青龍星、白虎星在天庭違反天條,到我龍宮又觸犯官規,真是罪上加罪呀!」 當即傅下令去將白虎星鎮在岱山島西北面的一座山下,這座山後來叫「白虎山」;將青龍里鎮在岱山島東南面的一塊礁石上,這座礁石後來就叫青龍岸礁。
青龍星和白虎星為了自由和愛情,受盡千辛萬苦,最後又被海龍王壓到山底下,永遠成不了夫婦。可是,百姓根本不賣海龍王的賬,反而更加懷念這封情深意篤的戀人。
島上居民每逢大年三十夜,都要在家裡的水缸、米缸、菜櫥上貼上印有龍圖的「青龍紙」,以示紀念. 吹蕭會龍女 韓湘子在八仙中是個風流俊俏的書生,他手中的神篇名為紫金蕭,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據說,韓湘子這支神蕭還是東海龍王的七公主送他的哩! 有一年,韓湘子漫遊名山大川,到東海之濱,聽說東海有龍女,善於音律,精於歌舞,很想會她一會。
因此,他天天到海邊去吹蕭。這一日,三月初三,正是東海龍女出海春遊的日子。
夜裡,龍女聽見海邊傳來一陣悠揚悅耳的長蕭聲,聽得驚呆了。 韓湘子的蕭聲擾亂了龍女的心,那聲聲妙曲把它的魂勾去了似的,便身不由己地向海邊走來,化作一條銀鰻來會吹蕭郎。
韓湘子一曲吹罷,大湖退去十里遠。 這時,他發覺灘頭上有一條誤了潮的擱淺銀鰻,正淚光瑩瑩地抬頭望著他。
看她的神情似乎還陶醉在樂曲聲中,韓湘子又好氣又好笑說: 「鰻兒呵鰻兒,難道你也懂得其中的奧妙?你若是個知音,請把我的情意傳到水晶龍宮去吧!」 鰻兒聽了,連連點頭。 韓湘子十分驚異,出於好奇。
2.關於龍的古詩
龍
作者:李嶠
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升雲出鼎湖。希逢聖人步,庭闕正晨趨。
兩千三百年前,一位詩人同時又是哲人的士大夫在洞庭湖畔徘徊。他時而低首思索,時而仰天詠嘆。在珠走玉盤級的詩句中,他把積郁在心頭的那種疑惑一瀉而出:
那遠古的初態,是誰傳告下來?
天地還未成形,憑什麼來考證?
日夜水分,一片黑暗。
有誰能分辨極限?
天氣運動,克盈無形。
如何可以識得天地?
禹用應龍。
如何溝通江海?
應龍怎樣以尾劃地?
江河流向海洋,有何經歷?
日光無處不到,
燭龍如何再照?
太陽尚未升起,
神樹為何閃耀光華?
這位士大夫就是春秋時期的著名詩人屈原。
上面的詩句來自他的《天問》。在詩中,屈原一口氣提出了百餘個問題,從自然到社會,從歷史到傳說,他都大膽地提出了懷疑,自然,「龍」這個神物也沒逃脫他那敏銳的目光。因為傳說當年大禹治水時,曾有應龍(一種有翼的龍)以尾劃地,為禹指出疏導洪水的路線,於是才有後世江河的浩盪。
參考資料:/culture/dragon/qiyuan/sh-1.htm
「駕飛龍兮北征」、「『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
參考資料:《湘君》
晴空萬里出神龍,神龍一顯曙光照
3.關於龍的詩句和故事還有為什麼要舞龍燈
黑潭龍 【唐】白居易 黑潭水深黑如墨,傳有神龍人不識。
潭上駕屋官立祠,龍不能神人神之。 豐凶水旱與疾疫,鄉里皆言龍所為。
家家養豚漉清酒,朝祈暮賽依巫口。 神之來兮風飄飄,紙錢動兮錦傘搖。
神之去兮風亦靜,香火滅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潑廟前草。
不知龍神享幾多,林鼠山狐長醉飽。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殺豚將喂狐。
狐假龍神食豚盡,九重泉底龍知無? 龍移 【唐】韓愈 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清泉百丈化為土,魚鱉枯死吁可悲。
龍 【唐】李嶠 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升雲出鼎湖。希逢聖人步,庭闕正晨趨。
驪龍 【唐】唐無名氏 有美為鱗族,潛蟠得所從。標奇初韞寶,表智即稱龍。
大壑長千里,深泉固九重。奮髯雲乍起,矯首浪還沖。
荀氏傳高譽,庄生冀絕蹤。仍知流淚在,何幸此相逢。
龍潭 【唐】應物 石激懸流雪滿灣,五龍潛處野雲閑。 暫收雷電九峰下,且飲溪潭一水間。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 回瞻四面如看畫,須信遊人不欲還。
龍王輸棋 東海有一個著名的乘山漁場,黃魚、鯧魚、帶魚、烏賊,一年四季也捕不完。傳說很早以前,這裏海水混濁,魚蝦零落。
孤島荒礁,根本成不了漁場。 到後來,島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孩子,小小年紀,下棋贏了神仙,才使家鄉改變了面貌,有了生機。
這個奇特的孩子名叫陳棋,從小愛下棋,不論是到海邊趕潮,還是上山砍柴,總要跟小夥伴們殺上幾盤。他白天講下棋,晚上夢下棋,天長日久,下棋的本領越來越大。
大夥送他一個美號:東海棋怪。誰知七傳八傳,傳到東海龍王敖廣的耳朵里去了。
原來敖廣也是個棋迷,曾跟棋仙南斗學過棋藝。除了天上南北兩斗,還未遇過敵手。
他想:小小漁童敢稱「東海棋怪」,把我堂堂龍王放到哪裡去了! 他越想越不服氣,搖身一變,變作一個漁夫,逕自來到乘山找陳棋。 傍晚,乘山島的海灘邊,東一堆,西一堆,擺了好幾個棋攤。
敖廣東瞧瞧西看看,只見奕棋的有粗擴豪放的漁翁,有愣頭愣腦的捕魚人,有傻里傻氣的小漁童,也不知哪個是「東海模怪」。不遠處,他看到五、六個漁童簇在一塊岩石上奕棋,想必那個「棋怪」也在其中,於是走上前去,蹲在一旁觀望。
眼看一個漁童將要輸了,忍不住比手劃腳起來: 「出車,快出車!」 誰知惹惱了那些漁童,七嘴八舌指責起來: 「下棋的規矩你懂不懂?誰叫你多嘴啦!」 敖廣冷笑看說:「再不出車,這局棋就完了!」 這時,出來了一個粗眉大眼的漁童,笑謎謎的對敖廣說:「這位老大叔熟知棋路,想來也是位棋手吧?」 「嗯嗯!」敖廣見漁童相貌不俗,便問:「你莫非就是什麼棋怪?」 「我明陳棋。剛才聽老大叔說,這盤棋不出車就是輸了?」 敖廣正想找陳棋較量,便介面道: 「正是,不信我們可以就這個殘局來試一試。」
說完,兩人便對奕起來。陳棋一不出車,一不下士,就是用一隻拐腳馬,一走兩走,把敖廣逼人了絕路。
老龍王額頭出汗,眼睛也紅了。 陳棋站起來說: 「不用解了,你輸了!」 「再來一局,三局定勝負!」 「這位老大叔。」
陳棋笑笑說:「你下棋的本領我已經有數了,不必再下了吧!」 敖廣見陳棋這樣藐視他,不覺火冒三丈: 「什麼?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東海龍王!」 說著,一抹臉現了本相,兩根金色的龍須高高翹起,七??八角的頭顱煞是嚇人。 陳棋仰面大笑道: 「哈哈哈,只怕輸了,你大王臉上無光。」
敖廣又氣又惱,搖著頭叫道: 「小漁童,你別吹牛!若是輸給你,我情願向乘山島年年進獻魚鮮!」 「說話算數!」 「當然算數!」 「好!」 陳棋同龍王擺開了棋局。龍王求勝心切,用「當頭炮」發起猛攻。
誰知陳棋沉看應戰,沒幾看,就把龍王的一隻車吃掉了。龍王一陣心慌,陣腳大亂,連連失子,很快就被「將」死了。
龍王又輸了一局,還是不服,重整旗鼓再戰,這一回他改變戰術,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每一隻都走得十分小心。可是龍王終究不是陳棋的對手,眼看又是失子。
龍王急了,伸手來搶: 「不行,不行,這看棋不算數!」 「呵!」觀棋的漁童拍手起鬧: 「龍王賴棋,龍王賴棋。耍賴變烏龜!」 龍王臉色血紅:全想如再輸一盤,那就得年年進獻魚鮮。
真要是這樣,到底有點心痛。想來想去,只得到師父那裡去討救兵。
便開言道: 「陳棋,你等一等,待大王去去就來。」 說完驚起祥雲騰空而去。
不到一頓飯工夫,龍王就把蓬萊仙島的南斗仙翁請來了。南斗仙翁拄看拐棍,踏看方步,飄飄然降落雲頭,從寬大的袖籠里掏出一副仙山玉樹雕成的特大棋盤。
盤內棋子黃白兩色,黃的是金,白的是銀,晶瑩透亮,像天上燦爛的群星。龍王有了師父壯膽,頓時來了神,有意在陳棋和眾漁童面前擺威風,命兩條小金龍把棋盤高高頂在頭上,他自己龍頭一擺,一下子變得像小山一樣高,說起話來聲音像打雷: 「小陳棋,你還敢與大王比試嗎?」 陳棋笑笑說: 「龍王,你別逞強,等我來打敗你!」 說完,領著小夥伴們登上乘山最高的一座山峰,這才剛夠撩著那副大棋盤。
棋戰重新開始。敖廣有南斗替他出主意,果然棋藝大進。
陳棋也使出平生本領,奮勇搏敵。這盤棋殺得好不熱鬧,但聞。
4.關於龍的故事 詩歌
葉公好龍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僕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經,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注釋
子張——孔子的學生,姓顓孫,名叫師,春秋時陳國人。子張是他的外號。
魯哀公——春秋時代魯國的國君,姓姬,名叫蔣。
士——封建社會里,對知識分子的泛稱。
舍——音社,古代計算路程的單位,一舍等於三十里。
趼——音儉,同「繭」字,就是腳底上長出的硬皮,俗稱老繭。
寫——這里是用刀、筆刻畫的意思。
窺——音虧窺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音有,窗戶。
施——有意,伸出、延伸的意思。
詩——就是《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部分,共三百零五篇,多數是民歌。這里所引的詩句,見《詩經》「小雅」的部分的《濕桑》篇。
敢——語助詞,冒昧、對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開頭。
新序——我國一部古書的名稱,是西漢著名經學家、散文家劉向編輯的。書中記述了許多的古代歷史的故事。
評點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5.關於龍的故事和詩歌
故事:龍生九子:一說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螭吻/鴟尾;一說贔屓,螭吻/鴟尾,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
囚牛,龍生九子之一,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於琴頭。漢族的胡琴外,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睚眥,龍生九子之一,龍身豺首,性剛烈,最是好殺 嗜殺好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相貌似豺,好腥殺。
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嘲風,龍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險,如今殿角走獸是其形象。 蒲牢,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鍾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
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狻猊,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又稱金猊、靈猊。
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
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 將其安排為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享用香火。
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贔屓,又名龜趺、霸下、填下,龍生九子之長,貌似龜,有齒,力大,好負重。
其背亦負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龜為其形象。在拆除北京舊城牆時,在東便門和西便門的城牆下各發現半個贔屓,因此有贔屓馱著北京城之說。
狴犴,龍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傳說其好訴訟,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又叫憲章。
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負屓,龍生九子之一,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螭吻,又叫鴟尾、鴟吻,龍生九子之一,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鴟尾到底是一種鳥還是傳說中海上的鯨魚沒有確定的說法。鴟吻也叫好望。
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其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另外還有說嘲風、囚牛、負屓並非九子,取而代之的則是: 饕餮,傳說中的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
形似狼,好飲食。鍾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
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蚣蝮,應為,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 椒圖,龍生九子之一,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銜環為其形象。
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
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還有說螭、麒麟、犼、貔貅也是九子 螭,或螭首,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納很多水,在建築中多用於排水口的裝飾,稱為螭首散水。
麒麟,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雄的名麒,雌的名麟。
麒麟的形狀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獨角,麟無角。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
又有文獻記載,觀音菩薩的坐騎即為「朝天吼」。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
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許多人配戴貔貅形的玉製品正因如此。(還有葉公好龍呀,等等……)詩歌:黑潭龍 【唐】白居易 黑潭水深黑如墨,傳有神龍人不識。
潭上駕屋官立祠,龍不能神人神之。 豐凶水旱與疾疫,鄉里皆言龍所為。
家家養豚漉清酒,朝祈暮賽依巫口。 神之來兮風飄飄,紙錢動兮錦傘搖。
神之去兮風亦靜,香火滅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潑廟前草。
不知龍神享幾多,林鼠山狐長醉飽。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殺豚將喂狐。
狐假龍神食豚盡,九重泉底龍知無? 龍移 【唐】韓愈 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清泉百丈化為土,魚鱉枯死吁可悲。
龍 【唐】李嶠 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升雲出鼎湖。希逢聖人步,庭闕正晨趨。
驪龍 【唐】唐無名氏 有美為鱗族,潛蟠得所從。標奇初韞寶,表智即稱龍。
大壑長千里,深泉固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