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難得晴

七夕難得晴

發布時間: 2023-06-05 08:30:38

1. 七夕的詩句並加以賞析

1. 關於雨的詩句並加以賞析
關於雨的詩句並加以賞析 1.描寫雨的詩句和賞析有哪些
1、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賞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2、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賞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鄉村生活。

3、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賞析:寫山中溪流:荊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淺,因溪水沖刷而泛白的石頭星星點點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

賞析: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

5、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賞析:新雨過後山谷里空曠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6、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賞析: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在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賞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極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閨中人的心也輕颺到天盡頭了。

8、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賞析: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彷彿是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風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心曠神怡。

9、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賞析:烏雲開始從皤溪上起來,太陽從西城外的慈福寺閣後沉落下去。周圍的群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風。

10、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賞析:詞家有主張「詞不宜和韻」的,因為詞句參差,音律很嚴,難以使抒寫的情思與限定的聲韻吻合無間。但樂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韻者,雖和猶如自作」,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頗為著名。
2.描寫雨的詩句和賞析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關於雨的古詩和賞析
1、《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賞析: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贊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2、《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賞析: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游。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3、《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宋代: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賞析: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瀲灧」,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4、《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賞析:

這首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正如李煜後期詞反映了他亡國以後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確實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訴說內心的極度痛苦,具有撼動讀者心靈的驚人藝術魅力。此詞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5、《虞美人·聽雨》

宋代: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賞析:

歷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里,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4.寫雨的詩句 要賞析
1)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

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

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麼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

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像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凝而成…… 2)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遊程中所見。

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

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

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

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

這更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准確把握其特徵的能力。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一路走來一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

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並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腳邊,你彷彿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你的臉上,使你心中涌生無限溫柔無限愛,你像在夢境、在仙境。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你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

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於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於把握景物特徵,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5.關於雨的詩句以及賞析 急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可是詩中的「行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凄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於人和酒的熱流之中。於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點出那遠處的一片杏花林。詩歌的結句使人感到悠遠而詩意又顯得非常清新、明快。這首詩描寫清明時節的天氣特徵,抒發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6.求關於雨的詩句及簡單賞析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7.五首關於雨的古詩並賞析
1、《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賞析: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贊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2、《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賞析: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游。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3、《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宋代: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賞析: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瀲灧」,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4、《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賞析:

這首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正如李煜後期詞反映了他亡國以後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確實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訴說內心的極度痛苦,具有撼動讀者心靈的驚人藝術魅力。此詞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5、《虞美人·聽雨》

宋代: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賞析:

歷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里,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8.關於雨的古詩和賞析
《春夜喜雨》 【唐】 杜 甫 好 雨 知 時 節,當 春 乃 發 生。

隨 風 潛 入 夜,潤 物 細 無 聲。 野 徑 雲 俱 黑,江 船 火 獨 明。

曉 看 紅 濕 處,花 重 錦 官 城。 [編輯本段]詩歌注釋 好雨: 指春雨。

乃: 就,馬上。 發生: 催發植物生長,萌發生長。

潛: 暗暗地,靜悄悄地。 潤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野徑: 田野的道路。 俱: 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漁船。 獨:獨自,只有。

曉:早晨。 紅濕處:花沾上雨水變得沉重。

紅,花。 花重: 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垂下來。

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

後人又用作成都的別稱。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肅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

《春夜喜雨》創作背景及思想內容:這首詩寫於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時杜甫因陝西旱災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

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全詩這樣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

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

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麼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

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像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禮的結果。因此,寫花實乃烘托春雨的無私奉獻品格。

通過以上對詩句的分析,不難看出,杜甫是按這樣一條情感思路來構思行文的,即盼雨——聽雨——看雨——想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不錯的,對於這珍貴如油的春雨,眾人皆盼,詩人亦然。

而當春雨飄然降臨的時候,詩人更是驚喜不已,甚至卧床靜聽,徹底夜難眠,迫切希望它下過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於是輕手輕腳,推門遠眺,靜觀無邊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飄灑的春雨,作者又驚喜地聯想到第二天錦官城滿城春色。詩歌意在盛贊春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這份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描繪得如此細膩逼真,曲折有致,這不能不令人驚嘆杜甫洞幽顯微,體物察情的藝術功力。

此外,詩歌細節的捕捉和描繪也能體現詩人體物察情的優長。「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潛」字擬人化,摹春雨來間悄無聲息、無影無蹤的情態,頗具情趣,誘發人們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潤」字傳達神,准確而生動地寫出了春雨滋潤萬物,靜默無聲的特點,既繪形,又言情,形情皆備,精深獨妙。

「花重錦官城」,著一「重」字,准確地寫出了經受春雨一夜洗禮滋潤之後錦官城花朵紅艷欲滴,飽含生機的情態,寄寓了作者對春雨的盛贊之情。「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則又抓住典型細節,工筆細描,精妙傳神地渲染出春雨迷濛、色彩迷離的氛圍。

總之,杜甫的《春夜喜雨》無論在錘字煉句方面,還是在意象的捕捉、細節的描寫方面,都體現了他體物察情,精細入微的過人之處。結合杜甫詩風沉鬱頓挫來對比賞讀,我們必將獲得對杜詩另一種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 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贊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

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不是嗎?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

你看它多麼「好」! 第二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

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

這樣的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

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

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

2.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1、乞巧

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2、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3、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譯文:難得等到七夕她已駕著七香車。剛剛兩心相會又憂無情的曉霞。清風夜靜,唯有玉佩的響聲,日光微弱點吧,不要曬枯了艷麗的鮮花。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傳得更遠更遠。星間的高榆給人間送來舒適的影斜。她不想人間知道他們相會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識別靈筏。

4、他鄉七夕

唐·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譯文:身在他鄉恰逢乞巧,看著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羈旅愁緒更甚。遠離故土,不見妻子月下穿針,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懷念家鄉。微風拂過帶走盛夏的炎熱,新月當空,初秋已快來臨。是誰在忍著心中愁痛偷偷的看著銀河?就是那遙遠天際的牽牛星。

5、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譯文:恐怕是仙人們喜歡別離,所以才叫人們長時間盼望相會的日期。從來上天布滿彩霞直垂銀河畔,豈必硬要等待那金風四起玉露凝成之時?清輝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時相望已久,接織女過河的微雲恰恰涌現得遲。怎麼會忘記不酬謝填河以渡的烏鵲,單給蜘蛛的偏愛向它乞求巧絲。

3. 有關七夕的詩句有哪些七夕詩句大集錦

今天是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也就是東方情人節。這一天,會讓我們想起有關牛郎織女的凄美愛情故事,今天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那麼古代有關七夕的詩句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為您帶來七夕詩句大集錦。 有關七夕的詩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長恨歌》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七夕》嘯之 風雨七夕計已久,炎涼人事亦非鮮。 ——《風雨七夕夜》嘯之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徐凝《七夕》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秋夕》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古詩十九首之一》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楊璞《七夕》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孟郊《古意》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孟浩然《他鄉七夕》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權德輿《七夕》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 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晏幾道《七夕》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李商隱《馬嵬其二》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4. 描寫七夕的古詩及賞析

七夕(唐) 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古詩賞析:

該詩描繪了七夕節夜晚婦女乞巧的熱鬧場面,通過人間的歡喜與天上牛郎織女離別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惆悵。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詩詞賞析:

這首詞的藝術構思十分巧妙。開頭是寂靜的人間七夕,結尾是風雲變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繪牛郎織女的離愁,襯出詞人自身的綿綿別恨。描繪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於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體驗為天帝所責,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織女的境遇。這首詞鼓起想像的羽翼,翱翔於天地之間。開頭,從靜夜蛩鳴、梧桐葉落,想到自己身處在離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聯想到將要相會的天上的牛郎織女的艱難處境。她為牛郎織女感嘆,感嘆他們為濃重的離愁所苦,縱浮槎來去,也不能相逢;她為牛郎織女憂慮,憂慮他們經年才見,見後又別,別恨難窮。最後,又遙望太空,寄情於風雲變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從中作梗,盼望牛郎織女不再有波折,順利實現一年一度的會晤。從而,使真、善、美得到統一。這首詞是詠七夕詩詞中不可多得的藝術佳作。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古詩賞析:

上片寫佳期相會的盛況,「織雲弄巧」二句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聚會渲染氣氛,用墨經濟,筆觸輕盈。「銀漢」句寫牛郎織女渡河赴會推進情節。「金風玉露」二句由敘述轉為議論,表達作者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面,卻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中,他們對訴衷腸,互吐心音,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會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後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顧」而說「忍踏」,意思更為深曲:看猶未忍,遑論其他?「兩情若是」二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

顯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餘味雋永。

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古詩賞析:

該詩通過描寫長安城中皓月當空人們禮拜七巧的景象,通過牛郎織女的別離烘託了閨中女子的相思寂寞之情。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古詩賞析:

該詩通過描繪牛郎織女的離愁別恨,寄予了對他們的無限同情與憐憫。

七夕歌 (宋)張耒

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神宮召集役靈鵲,直渡天河雲作橋。

橋東美人天帝子,機杼年年勞玉指。織成雲霧紫綃衣,辛苦無歡容不理。

帝憐獨居無與娛,河西嫁得牽牛夫。自從嫁後廢織紝,綠鬢雲鬟朝暮梳。

貪歡不歸天帝怒,謫歸卻踏來時路。但令一歲一相逢,七月七日河邊渡。

別多會少知奈何,卻憶從前恩愛多。匆匆離恨說不盡,燭龍已駕隨羲和。

河邊靈官曉催發,令嚴不管輕離別。空將淚作雨滂沱,淚痕有盡愁無歇。

寄言織女若休嘆,天地無情會相見。猶勝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廣寒殿。

古詩賞析:

這是一首敘事詩,詩中不僅寫了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場面,還追敘了織女婚前婚後的有關情節,展示了她心情變化的三個過程:嫁前「辛苦無歡容不理」;嫁後「綠鬢雲鬟朝暮梳」;謫歸「淚痕有盡愁無歇」。由怨而歡而悲,機聲、玉指、愁容、歡態、嘆息、眼淚都寫到了。詩篇多層次、多側面地表現她,使一個富有立體感的血肉豐滿的少女形象活躍在讀者面前。這是這首詩超過同題材的一般詩詞的地方,無怪乎《侯鯖錄》雲:「此歌東坡稱之」。

這首詩四句一組,一組一意,通俗流暢,平淡自然,是詩人「滿口而發,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賀方回樂府序》)的創作主張的體現。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古詩賞析:

這首詩的特點是用對比寫法,第一句寫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寫人間的情狀,有景物,又有歡笑,構成天上與人間相對照。二聯專寫人間 ,不提七夕 ,在「錦綉篇」里暗指詠七夕。三聯又是對照寫法 ,「香 帳簇成」指天上,「金針穿罷」指人間 。「銅壺漏報」 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聯寫人間「歡笑 」,與第四 聯寫天上惆悵相對。一樂一悲,構成映襯。再像寫謝女的空出篋子來裝檀郎的錦綉篇,寫人間男女在七夕的歡樂,又與牛郎織女的臨別惆悵構成映襯。在這樣的映襯里,不是襯出天上不如人間了嗎?再就寫天上或人間的詞句來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寫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寫人間,即四句寫天上,四句寫人間。但這首詩題為《七夕 》,應以寫牛郎織女 相會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還是看重人間,所以這樣安排吧?作者寫人間的歡樂勝過天上,在當時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難得的。

七夕 (清)鄭板橋

天上人間盡苦辛,飛橋斜度水粼粼。

一年一會多離隔,好把牛郎覷得真。

漏盡星飛頃別離,細將長夜說相思。

明年又有新愁恨,不得重提舊怨詞。

古詩賞析:

在眾多寫《七夕》的詩詞中,鄭板橋的這首,又是獨辟蹊徑的。而他這首質朴而富有新意的最大亮點,在於「好把牛郎覷得真」,這是因為「一年一會多離隔」,離隔越久,近觀越真。銀河相隔,長達一年的離別與等待,正是為了「覷得真」,正是為了「細將長夜說相思」。新離別必有新相思,故而總有新情語,「不得重提舊怨詞」。在眾多詩詞中,對於七夕的解讀,都是有些哀怨的。只有在鄭板橋的這首《七夕》中,讓人讀到了希望,讀到了為愛情忠貞不渝的牛郎和織女,值得稱頌。

5. 常見的關於七夕的詩句

1.關於七夕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1、乞巧

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2、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3、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譯文:難得等到七夕她已駕著七香車。剛剛兩心相會又憂無情的曉霞。清風夜靜,唯有玉佩的響聲,日光微弱點吧,不要曬枯了艷麗的鮮花。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傳得更遠更遠。星間的高榆給人間送來舒適的影斜。她不想人間知道他們相會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識別靈筏。

4、他鄉七夕

唐·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譯文:身在他鄉恰逢乞巧,看著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羈旅愁緒更甚。遠離故土,不見妻子月下穿針,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懷念家鄉。微風拂過帶走盛夏的炎熱,新月當空,初秋已快來臨。是誰在忍著心中愁痛偷偷的看著銀河?就是那遙遠天際的牽牛星。

5、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譯文:恐怕是仙人們喜歡別離,所以才叫人們長時間盼望相會的日期。從來上天布滿彩霞直垂銀河畔,豈必硬要等待那金風四起玉露凝成之時?清輝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時相望已久,接織女過河的微雲恰恰涌現得遲。怎麼會忘記不酬謝填河以渡的烏鵲,單給蜘蛛的偏愛向它乞求巧絲。

2.七夕節的古詩句

1、《秋夕》唐-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2、《鵲橋百仙·纖雲弄巧》宋-秦觀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度時,又豈在朝朝暮暮。3、《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草際鳴蛩。

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專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4、《辛未七夕》唐屬-李商隱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5、《七夕》唐-白居易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3.描寫中秋的詩句描寫七夕的詩句描寫元宵的詩句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描寫

描寫中秋的詩句:《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描寫七夕的詩句:鵲橋仙· 纖雲弄巧秦觀【宋代】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描寫元宵的詩句:《正月十五夜》【唐朝】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十五夜觀燈》【唐代】盧照鄰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描寫重陽節的詩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王維【唐代】賞析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寫惜時的詩句:顏真卿《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詩遲。

4.關於七夕節的詩歌

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娘千百歲; 乞我姊妹千萬年。

情人廟廟聯 真情無人見,假情天有知。 (情人廟供奉牛郎織女,位於台北) 情人廟雞心石上刻小詩 情人雙雙到廟來,不求兒女不求財, 神前跪下起過誓,誰先變心誰先埋。

鵲橋仙 宋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 宋之問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雲請,歸輪佇日輸。

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他鄉七夕 唐 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牽牛織女 七夕 唐 白居易 煙霄微月淡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霄中。 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

此詩雖短,但天上人間,歡情與離恨,都有涵蓋,可謂言簡意賅。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歸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鷓鴣天 七夕 宋 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

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字叔原,號小山,著有《小山詞》。

本詞以宋朝關於鵲鳥誤傳使牛郎織女只有一天相聚時間的說法入手,先寫鵲鳥誤傳的遺憾,後寫分別的離愁別恨,指出牛郎織女雖有相會但終歸是悲劇。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謝,過暮雨芳塵輕灑。

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

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閑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

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鬢相亞。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

七夕 祖詠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鵲橋仙 宋 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低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5.有哪些關於牛郎織女的詩句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 卧看牽牛織女星。 【注】天街:即天上的街市,可理解為星雲星座。

【簡析】詩中描繪了一幅宮女秋夜圖,充滿了寂寞凄清氣氛。 七夕由來 農歷七月七日是民間的「乞巧」節,婦女們這晚在庭院中擺下酒脯瓜果,虔誠地向 夜空膜拜,以盼望織女星賜予技巧。

由於詩人的吟詠,畫家的描繪,文人的鋪排,一個 凄美的愛情故事,於是流傳人間,纏綿緋惻,委婉動人,這便是牛郎與織女的故事。 詩經的小雅中有一首詩: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大意是說天上的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織絹,卻一心一意地想著銀河對岸的 牽牛星,而為之眷念不已。

可見在西周時代,就有了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像與傳說。史記天宮書和 漢書天文志中,也都有牽牛、織女雙星的記載。

晉代宗懷的荊楚歲時記里,說 織女是天帝的外孫女,七月七日夜晚與牽牛在銀河相會,已經為這個戀愛的故事勾勒出 一個鮮明的輪廓。到了南北朝時,任眆在述異記中記載:「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 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 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

帝怒,責歸河東, 一年一度相會。」這項記載准確他講是從「古詩十九首」中獲得靈感,其中的一首描寫 七夕雙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攜素手,扎扎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兒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比起詩經中的那首,更描繪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對有情人,兩地相思, 愁昔滿懷的悲涼況味。

此外,晉代於寶的搜神記中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說成是漢代孝子董永夫 婦的故事。甫北朝時吳均的續齊諧記里記載:「桂陽成武丁,有仙道,謂其弟曰: 『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

』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暫詣牛郎。』至今雲:『織 女嫁牛郎也』。

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記述唐玄宗與楊玉環,以牛郎織女為例,共誓白 頭之約。

宋代秦少游專門寫過一首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總之,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素材的詩詞、戲曲,不勝枚舉。

綜上所述,可以推斷牛郎與織女的凄美愛情故事,大約是發生在西周時代,當時的 奴隸社會,等級十分嚴苛,這個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聲與飽受壓抑的寫照,托 言天上雙星,也就是人間的實情。 據說西周時齊地,也就是今山東一帶,有一貧苦人家,父母早喪,幼弟依兄嫂度日, 每日出外牧牛,人們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漸漸長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歡他,於是他牽著一條老黃牛流浪到一片荒山 下結茅而居。一面墾荒,一面哭泣,淚珠點點滴滴落地上,不久後就生出一朵朵艷麗的 牽牛花來。

繼而,有粉蝶雙雙在上面飛舞,小鳥在枝頭碉啾和嗚,叫個不停,田地里也 長出了茂盛的莊稼。 老黃牛的來歷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條而被謫降人間受苦受難,有感 於小主人牛郎對它的飼養和愛護,除了感恩圖報辛勤耕作外,還挖空心思想要為牛郎撮 合一段美滿的良緣。

終於,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時常結伴到人間來溜達,甚至在東邊山谷中的明 鏡湖裡沐浴。於是便在夜間托夢給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時到湖畔,趁仙女們戲 水時,取走一件仙女掛在樹上的衣衫,頭也不回地跑回家來,便會獲得一位美麗的仙女 做妻子。

牛郎將信將疑地翻山越嶺,在曉霧彌漫中,果然瞥見七個絕色美女在湖中嬉戲,粉 裝玉飾,雲鬢花顏,不覺為之心神盪漾;旋即抱起矮樹上一件粉紅衣衫,飛奔而回。 這個被搶走衣衫而無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織女,當天夜裡,她趁著夜幕的掩護, 赤身露體地輕敲牛郎的柴扉。

在微明的燈影里,一個是誠實憨厚,壯碩俊朗的少年農夫, 一個是美艷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見鍾情,於是在靜襤的春夜裡, 兩情相悅,同赴巫山雲雨。 幸福的生活過得總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時光荏苒,眨眼三年,織女已為牛郎生 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老黃牛已死,留下的一對牛角掛在牆上,牛郎捨不得老黃牛,天 天對著牛角發楞。

織女私自偷下凡間的事終於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將把她拘回宮里,牛 郎此時真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一對軒女也天天哭著要媽媽,牛 郎肝腸寸斷,想著曾給過他無限幫助和關懷的老黃牛,抱著牛角痛哭。誰料一不小心, 牛角掉到地上,奇跡發生了,兩只牛角竟然變成兩只籮筐,牛郎把兩個孩子放入籮筐中, 准備一肩挑起,尋找嬌妻,一陣清風吹過,兩只籮筐像兩只強有力的翅膀,驀然平地飛 升,騰雲駕霧,風馳電掣般地飄飛在霄漢之中,眼看嬌妻就在前面,牛郎奮力追求,眼 看趕上了,卻被王母娘娘。

6. 關於七夕節的詩句6(關於描寫七夕節的詩句)

1.關於描寫七夕節的詩句

古代描寫七夕節的著名詩句,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

(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出自唐代林傑的《乞巧》。詩文曰:」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乞巧》是一首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開頭兩句「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即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即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二) 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出自元代盧摯的《沉醉東風·七夕》。詩文曰:「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蛛絲度綉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該詩文大意為白銀燭台放射出的光線照亮了畫屏,在晴朗的夜晚靜靜地坐在亭子里。婦女們用蛛絲穿過綉針在乞巧,金鼎中焚燒著龍麝香,人們都在慶祝人間七夕這個佳節,躺下來看牽牛織女星得鵲橋相會月亮飄過梧桐樹投下了倒影。在詩中,作者繪制出一幅靜夜圖,即七夕之夜,月明風清,人們焚起香來慶賀節日。渴望著心靈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針錢在梧桐樹影下乞巧,看牛郎織女相會。

(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出自北宋詩人秦觀的《鵲橋仙》。詩文曰:「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2.關於七夕節的詩句古詩

1、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2、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____林傑《乞巧》

4、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____杜牧《秋夕》

5、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____佚名《迢迢牽牛星》

6、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7、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8、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____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____林傑《乞巧》

10、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____張埜《奪錦標·七夕》

11、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2、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____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13、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____李商隱《馬嵬·其二》

14、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____徐凝《七夕》

15、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____范成大《鵲橋仙·七夕》

16、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____王建《七夕曲》

17、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____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18、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____李商隱《辛未七夕》

19、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20、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____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3.關於七夕節的古詩

1、七夕——宋代: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譯文:不明白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是怎麼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綉雲霞。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綉、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很多了。

2、行香子·七夕——宋代: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譯文:草叢中的蟋蟀鳴叫個不停,梢頭的梧桐樹葉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由眼前之景,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在雲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只能一年一次短暫相會,其餘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盪去,終不得相會聚首。

喜鵲搭橋,一年才能相見,牽牛織女或許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

3、秋夕——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銀燭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手執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凝視天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

4、迢迢牽牛星——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在銀河東南牽牛星遙遙可見,在銀河之西織女星明亮皎潔。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地響個不停。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只相隔了一條銀河,但也只能含情脈脈相視無言。

5、鵲橋仙·七夕——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譯文: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4.有關七夕的詩句 古詩

七夕的古詩知:

1、古意(唐)孟郊

河邊織女星,

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

相對遙相望。

2、行香子(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

想離情、別恨道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醍兒雨,醍兒風。

3、鵲橋仙·七夕(宋)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4、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版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5、鵲橋仙(宋)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權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低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5.有關七夕節的古詩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牛郎織女分在銀河的兩端,這首詩歌抓住銀河、機杼這些和牛郎織女的神話相關的物象,借寫織女有情思親、無心織布、隔河落淚、對水興嘆的心態,實際來比喻人間的離婦對辭親去遠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將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於紙上,意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古人寫牛郎織女分離的痛苦,多是抒發自己內心的離別之苦,這首詩就是描寫失意宮女孤獨的生活和凄涼的心境。

一個秋天的晚上,銀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一個孤單的宮女用小扇子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夜已深了,寒意襲人,可宮女還沒去休息,而是久久眺望著天上的牽牛織女星。

是牽牛織女觸動了她的心事:感動真摯的愛情,什麼時候我也能擁有呢?

《乞巧》

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這首詩描寫了古時人們過七夕的情景。七夕節時,家家望向碧藍的天空,好像看到了牽牛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情景。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一道仙鵲架起的小橋橫卧在那茫茫的銀河上, 聽著織女的佩環丁冬,看她款款地過橋而來。

我和伊人的離別是不會停息地一年復一年,悵然間抬頭望去,只見到牛郎星依舊閃爍,亘古光華不變;我的哀愁啊,就漸漸不那麼明顯。

6.描寫七夕節的詩句

七夕詩 風雨七夕夜--嘯之 七夕,古今詩人慣詠星月與悲情。

吾生雖晚,世態炎涼卻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揮手袖底風」罷。

是夜,窗外風雨如晦,吾獨坐陋室,聽一曲《塵緣》,合成詩韻一首,覺放諸古今,亦獨有風韻也。乃書於紙上。

畢而卧。凄然入夢。

乙酉年七月初七。嘯之記。

日暮晴空起墨雲,無端又阻有情人。 一生幾度一良夜?淚若傾盆又一年。

風雨七夕計已久,炎涼人事亦非鮮。 年來慣作孤燈讀,哪管晴天或雨天. 七夕--嘯之 一紙書成寄不成,遠游長嘯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遼莽,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慾功名似易水,家國兒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 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 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 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 自掐檀痕教小伶。 秋夕 (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夜女歌 (晉)無名氏 婉孌不終夕, 一別周年期。

桑蠶不作繭, 盡夜長懸絲。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 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黃。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 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 不道人間巧已多。

古意 (唐 )孟郊 河邊織女星, 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 相對遙相望。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 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 月下穿針拜九宵。

他鄉七夕 (唐) 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針易, 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 明月試看看。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 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 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 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 月下穿針拜九宵。

鷓鴣天 七夕 (宋) 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 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馬嵬其二》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田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歸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七夕 (唐) 宋之問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雲請,歸輪佇日輸。

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七夕 (唐)祖詠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夜女歌 (晉)無名氏 婉孌不終夕, 一別周年期。

桑蠶不作繭, 盡夜長懸絲。 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鵲橋仙 宋 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低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醍兒雨,醍兒風。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謝,過暮雨芳塵輕灑。

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

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閑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

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鬢相亞。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

7.關於七夕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1、乞巧

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2、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3、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譯文:難得等到七夕她已駕著七香車。剛剛兩心相會又憂無情的曉霞。清風夜靜,唯有玉佩的響聲,日光微弱點吧,不要曬枯了艷麗的鮮花。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傳得更遠更遠。星間的高榆給人間送來舒適的影斜。她不想人間知道他們相會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識別靈筏。

4、他鄉七夕

唐·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譯文:身在他鄉恰逢乞巧,看著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羈旅愁緒更甚。遠離故土,不見妻子月下穿針,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懷念家鄉。微風拂過帶走盛夏的炎熱,新月當空,初秋已快來臨。是誰在忍著心中愁痛偷偷的看著銀河?就是那遙遠天際的牽牛星。

5、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譯文:恐怕是仙人們喜歡別離,所以才叫人們長時間盼望相會的日期。從來上天布滿彩霞直垂銀河畔,豈必硬要等待那金風四起玉露凝成之時?清輝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時相望已久,接織女過河的微雲恰恰涌現得遲。怎麼會忘記不酬謝填河以渡的烏鵲,單給蜘蛛的偏愛向它乞求巧絲。

8.寫出關於七夕的詩句

以七夕為題材的詩詞作品很多,其中唐詩作品首推杜牧的《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而宋代秦觀的詞《鵲橋仙》則更是吟誦七夕的千古名篇: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此外再摘錄一些個人認為較好的作品:

七夕----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鵲橋仙----朱淑真

巧雲妝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

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行香子---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漁家傲----蘇軾

皎皎牽牛河漢女。盈盈臨水無由語。望斷碧雲空日暮。無尋處。夢回芳草生春浦。

鳥散余花紛似雨,汀洲蘋老香風度。明月多情來照戶。但攬取。清光長送人歸去。

9.關於七夕節的詩句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熱點內容
盆栽松科 發布:2025-02-12 09:09:20 瀏覽:827
珠海市花店 發布:2025-02-12 09:09:17 瀏覽:487
雙線竹芋花語 發布:2025-02-12 09:02:23 瀏覽:454
櫻花的疊法大全圖解 發布:2025-02-12 09:01:32 瀏覽:948
那花一朵朵電視劇全集 發布:2025-02-12 08:59:05 瀏覽:149
盆景解鐵絲 發布:2025-02-12 08:54:59 瀏覽:879
真荷花插花 發布:2025-02-12 08:46:19 瀏覽:543
牡丹江求職網 發布:2025-02-12 08:32:59 瀏覽:461
七夕點青蛙怎麼點 發布:2025-02-12 08:32:23 瀏覽:291
河裡村荷花 發布:2025-02-12 08:32:12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