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清生一朵小花閱讀理解
① 大自然文章 名家名篇
美麗的大自然總是文人筆下最溫柔多感的一筆,而大自然總是能夠給我們很多美麗的景色,關於描寫大自然景色的名家名篇也很多,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大自然文章 名家名篇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大自然文章 名家名篇篇1:春
朱自清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上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大自然文章 名家名篇篇2:像山那樣思考
一聲深沉的、驕傲的嗥叫,從一個山崖回響到另一個山崖,盪漾在山谷中,漸漸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這是一種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哀,和對世界上一切苦難的蔑視情感的迸發。
每一種活著的東西(大概還有很多死了的東西),都會留意這聲呼喚。對鹿來說,它是死亡的警告;對松林來說,它是半夜裡在雪地上混戰和流血的預言;對郊狼來說,是就要來臨的拾遺的允諾;對牧牛人來說,是銀行里赤字的壞兆頭(指入不敷出);對獵人來說,是狼牙抵制彈丸的挑戰。然而,在這些明顯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懼之後,還隱藏著更加深刻的含義,這個含義只有這座山自己才知道。只有這座山長久地存在著,從而能夠客觀地去聽取一隻狼的嗥叫。
不過,那些不能辨別其隱藏的含義的人也都知道這聲呼喚的存在,因為在所有有狼的地區都能感到它,而且,正是它把有狼的地方與其他地方區別開來的。它使那些在夜裡聽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跡的人毛骨悚然。即使看不到狼的蹤跡,也聽不到它的聲音,它也是暗含在許多小小的事件中的:深夜裡一匹馱馬的嘶鳴,滾動的岩石的嘎啦聲,逃跑的鹿的砰砰聲,雲杉下道路的陰影。只有不堪教育的初學者才感覺不到狼是否存在,和認識不到山對狼有一種秘密的看法這一事實。
我自己對這一點的認識,是自我看見一隻狼死去的那一天開始的。當時我們正在一個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飯。峭壁下面,一條湍急的河蜿蜒流過。我們看見一隻雌鹿──當時我們是這樣認為──正在涉過這條急流,它的胸部淹沒在白色的水中。當它爬上岸朝向我們,並搖晃著它的尾巴時,我們才發覺我們錯了:這是一隻狼。另外還有六隻顯然是正在發育的小狼也從柳樹叢中跑了出來,它們喜氣洋洋地搖著尾巴,嬉戲著攪在一起。它們確確實實是一群就在我們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動和互相碰撞著的狼。
在那些年代裡,我們還從未聽說過會放過打死一隻狼的機會那種事。在一秒鍾之內,我們就把槍彈上了膛,而且興奮的程度高於准確:怎樣往一個陡峭的山坡下瞄準,總是不大清楚的。當我們的來復槍膛空了時,那隻狼已經倒了下來,一隻小狼正拖著一條腿,進入到那無動於衷的靜靜的岩石中去。
當我們到達那隻老狼的所在時,正好看見在它眼中閃爍著的、令人難受的、垂死時的綠光。這時,我察覺到,而且以後一直是這樣想,在這雙眼睛裡,有某種對我來說是新的東西,是某種只有它和這座山才了解的東西。當時我很年輕,而且正是不動扳機就感到手癢的時期。那時,我總是認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著是獵人的天堂。但是,在看到這垂死的綠光時,我感到,無論是狼,或是山,都不會同意這種觀點。
自那以後,我親眼看見一個州接一個州地消滅了它們所有的狼。我看見過許多剛剛失去了狼的山的樣子,看見南面的山坡由於新出現的彎彎曲曲的鹿徑而變得皺皺巴巴。我看見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樹苗都被吃掉,先變成無用的東西,然後則死去。我看見每一棵可吃的、失去了葉子的樹只有鞍角那麼高。這樣一座山看起來就好像什麼人給了上帝一把大剪刀,並禁止了所有其他的活動。結果,那原來渴望著食物的鹿群的餓殍,和死去的艾蒿叢一起變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於鹿頭的部分還留有葉子的刺柏下腐爛掉。這些鹿是因其數目太多而死去的。
我現在想,正像當初鹿群在對狼的極度恐懼中生活著那樣,那一座山將要在對它的鹿的極度恐懼中生活。而且,大概就比較充分的理由來說,當一隻被狼拖去的公鹿在兩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補替時,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憊了的草原,可能在幾十年裡都得不到復原。
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場上的狼的牧牛人並未意識到,他取代了狼用以調整牛群數目以適應其牧場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樣來思考。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塵暴,河水把未來沖刷到大海去。
我們大家都在為安全、繁榮、舒適、長壽和平靜而奮斗著。鹿用輕快的四肢奮斗著,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葯奮斗著,政治家用筆,而我們大家則用機器、選票和美金。所有這一切帶來的都是同一種東西:我們這一時代的和平。用這一點去衡量成就,全部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觀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過,太多的安全似乎產生的僅僅是長遠的危險。也許,這也就是梭羅的名言潛在的含義。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大概,這也是狼的嗥叫中隱藏的內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卻還極少為人類所領悟。
大自然文章 名家名篇篇3:一朵小花(古清生)
面對一朵小花,我能對它說什麼呢?今年北京的春天,總共下過兩場半雨,且只是略略地濕了下街道,因而乾燥的景況是可想而知的了。乾燥的春天,沙塵飛揚,街的花壇上,那土便是水泥灰一般,一丁點兒的濕潤也沒有。這當然讓我對北方的植物產生一種深刻的同情,要在這樣的土地上生長,開花,並把生命的枝丫努力地探向天空。這又是要有怎樣的堅韌呢?
獨自由南國漂泊到京都,在這里度過如許孤寂的時光,夜夜孤燈長伴,青春便沿著書頁字間飄移,生命化做行行抒情抑或並不抒情的文字,只把日子過得如北國的大地般荒涼。只把心靈來叩問,人的一生,是應該如何地度過呢?我為什麼要如此地奔波而不屈地尋找那極目難眺的遠岸呢?伴我只有京都月華,它柔涼而明凈,輕輕地在窗前鋪展一方,引我鄉思無限。而這些時日,文稿賣得不多,口袋裡常常空空如也,以至於擠壓去我本來可能獲得的詩情。沒有詩情也罷,甚而令我連丁點兒的游興也無,想想那毫無濕潤的土地,令我的心靈也乾渴。
然而,這一天我走在街的花壇旁,我忽然發現,這乾渴得如同水泥灰的泥土,居然萌出幾點新綠,且自信地開出幾朵小花,黃燦燦的小花。它們在春天的陽光照臨下,竟是透著那麼一份驚喜,它們的根就扎在這塊毫無濕潤的土地上。它們,是以怎樣的毅力在這樣的土地上生長起來的呵?我索性停下步來,俯身凝視著一朵小花,它向我微笑著,因它的緣故,我發現陽光要美妙得多。這樣一朵小花,它有兩片小小的葉子,像兩只舉起歡呼的小手,有一根小莖,極綠,在春風吹拂里顫栗不止,它整個的形像微小而精緻,令人不忍觸碰。它便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生命,一朵開放在春天裡的小小花朵,它猛然地讓我感悟到生命力的強大。在如此乾燥的土地上,紮根,吸收到哪怕一丁點兒的養份,極頑強地生長出來,還綻開小小花朵,捧起即便是這樣微小的顏色,微小的喜悅,但它終是這春天裡的花朵的一種呵!它的呈現,嫵媚了我心頭的枯燥的北國的春天。
一朵小花,它竟拂去我心頭的冷寂和積塵,它把這一捧小小的美麗托送給我,它讓我在它的面前思之不已。我們的生命,究竟有沒有一朵小花強大?有它的從容而飽含激情?有沒有它那麼一點點亮色?我還呼吸到小花兒的淡淡的一縷清香,它在陽光里暗放。終於是看得久了,我用心靈輕輕地撫摸它,我的心剎時也芬芳,即便北國這樣的土壤,它亦是要養育一種花朵呵,所謂的荒涼,原來竟是心靈所生,真正的土地,也總是會有花朵的,會有這樣小小的花朵。我就用這朵小花拂去我孤旅的疲憊,且要把它移植到我的文字里,讓我的文字也暗香浮動。
② 一朵小花古清生閱讀答案
一朵小花
古清生
面對一朵小花,我能對它說什麼呢?今年北京的春天,總共下過兩場半雨,且只是略略地濕了下街道,因而乾燥的景況是可想而知的了。乾燥的春天,沙塵飛揚,街的花壇上,那土便是水泥灰一般,一丁點兒的濕潤也沒有。這當然讓我對北方的植物產生一種深刻的同情,要在這樣的土地上生長,開花,並把生命的枝丫努力地探向天空。這又是要有怎樣的堅韌呢?
獨自由南國漂泊到京都,在這里度過如許孤寂的時光,夜夜孤燈長伴,青春便沿著書頁字間飄移,生命化做行行抒情抑或並不抒情的文字,只把日子過得如北國的大地般荒涼。只把心靈來叩問,人的一生,是應該如何地度過呢?我為什麼要如此地奔波而不屈地尋找那極目難眺的遠岸呢?伴我只有京都月華,它柔涼而明凈,輕輕地在窗前鋪展一方,引我鄉思無限。而這些時日,文稿賣得不多,口袋裡常常空空如也,以至於擠壓去我本來可能獲得的詩情。沒有詩情也罷,甚而令我連丁點兒的游興也無,想想那毫無濕潤的土地,令我的心靈也乾渴。
然而,這一天我走在街的花壇旁,我忽然發現,這乾渴得如同水泥灰的泥土,居然萌出幾點新綠,且自信地開出幾朵小花,黃燦燦的小花。它們在春天的陽光照臨下,竟是透著那麼一份驚喜,它們的根就扎在這塊毫無濕潤的土地上。它們,是以怎樣的毅力在這樣的土地上生長起來的呵?我索性停下步來,俯身凝視著一朵小花,它向我微笑著,因它的緣故,我發現陽光要美妙得多。這樣一朵小花,它有兩片小小的葉子,像兩只舉起歡呼的小手,有一根小莖,極綠,在春風吹拂里顫栗不止,它整個的形像微小而精緻,令人不忍觸碰。它便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生命,一朵開放在春天裡的小小花朵,它猛然地讓我感悟到生命力的強大。在如此乾燥的土地上,紮根,吸收到哪怕一丁點兒的養份,極頑強地生長出來,還綻開小小花朵,捧起即便是這樣微小的顏色,微小的喜悅,但它終是這春天裡的花朵的一種呵!它的呈現,嫵媚了我心頭的枯燥的北國的春天。
一朵小花,它竟拂去我心頭的冷寂和積塵,它把這一捧小小的美麗托送給我,它讓我在它的面前思之不已。我們的生命,究竟有沒有一朵小花強大?有它的從容而飽含激情?有沒有它那麼一點點亮色?我還呼吸到小花兒的淡淡的一縷清香,它在陽光里暗放。終於是看得久了,我用心靈輕輕地撫摸它,我的心剎時也芬芳,即便北國這樣的土壤,它亦是要養育一種花朵呵,所謂的荒涼,原來竟是心靈所生,真正的土地,也總是會有花朵的,會有這樣小小的花朵。我就用這朵小花拂去我孤旅的疲憊,且要把它移植到我的文字里,讓我的文字也暗香浮動。
【閱讀題】
1.文章開頭說:「普希金寫過一首題為<一朵小花》的短詩,十分耐讀。」作者認為「耐讀」的原因是什麼。請組織文中原話回答。
答:因為()。(不超過35個字)
2.文章第(3)段中的「別具一格」和「點石成金」指的是什麼?
答:指的是()。(不超過20個字)
3.文章第(4)段中說:「圍繞一朵枯萎的小花所產生的奇思異想,最終也會成為作者生活的一個部分。」這句話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
答:揭示出了()的道理。(不超過25個字)
4.下列各項中,對文章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一朵小花》是普希金作品中一篇最獨具藝術魅力的作品。
B.生活中許多瑣碎、平淡、枯燥的事物都包含著審美的材料。
C.天空、黃葉、白貓、少女都是可供人享用又取之不盡的美。
D.真實、虛幻的界限本不分明。因此追想和緬懷也同樣真實。
E.內心感受和想像的管道暢通是生活豐富、保有童心的關鍵。
【閱讀答案】
1、(因為這首短詩)藉助想像之翼,使生活獲得了延伸、深化和拓展,它的內容大大
豐富了。
2.(指的是)使生活中的平凡瑣事產生豐富的意味和美感。
3.(揭示出了)豐富的感情和想像既創造了美也使作者的生活更美(的道理)。
4.A、D
③ 一朵小花(古清生)讀後感400字
你的問題是寫一篇古清生的《一朵小花》讀後感400字。這里給你一篇參考的讀後感:
《一朵小花》是古清生的一篇散文,描寫了作者在北京乾燥的春天,偶然發現一朵小花,從而引發了對生命和美的感悟。
這篇散文的語言簡潔而富清尺簡有詩意,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小花的形態和色彩,讓讀者彷彿看到了它在灰土中的嬌艷和堅強。作者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而是通過對比和反問的手法,暗示了自己對小花的敬佩和驚喜,以及對自己生命的反思和提問。作者說:「我們的生命,究竟有沒有一朵小花強大?有它的從容而飽含激情?有沒有它那麼一點點亮色?」這些問題,不僅是作者自問,也是對讀者的啟發,讓我們思考自己的生命是否有小花那樣的美麗和力量,是否能在困境中保持一份從容和激情,是否能給自己和他人帶困首來一點點亮色和清香。
讀了這篇散文,我深受感動和啟發。我覺得小花是一種生命的象徵,它代表了生命的頑強和美好,它在乾燥的環境中,不畏艱難,不失本色,不求回報,只為了展現自己的一份美麗。它讓我想起了那些在困難中不屈不撓,用自己的行動和創造,為社會和人類帶來光明和希望的人,他們就像一朵朵小花,點綴著這個世界。我也想學習小花答褲的精神,不論在什麼環境中,都能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都能用自己的努力和才華,為自己和他人創造一些美好和價值。
④ 一朵小花古清生賞析
一朵小花,帶給作者的一份感觸感動,在現實生活中也要像這小花一樣,堅韌,小小的強大,頑強不息的綻放自己的芬芳!作者感物傷懷心理面很惆悵,最後呢覺得這是自然的規律~自己是在閑愁而已
⑤ 《一朵小花》古清生的閱讀答案有木有~
14、面對那朵並不顯眼的小花,它的內心為什麼蘊含著「異常深邃卻難以回名狀的感動」?答:都市生活答冷漠虛偽、勾心鬥角和濃厚的功利色彩使他厭倦。那朵小花自然、純朴、恬靜,充滿聖潔榮光,使人感到一種超乎所有貪欲等卑下的人類情感的東西。15、當那朵花引起朋友的興趣和疑問時,他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原因是什麼?答:朋友熱衷於把自己的具體經驗抽象出來,理順排列展示於人,以表現自我。預感到朋友將會用拔起和分解的辦法去研究那朵小花。16、「淡藍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陽光下謙卑地開放於破損的籬笆牆邊,無聲無息,沒有一點矯作的姿態」一句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答:一句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花自然簡朴而又雍容華貴的美。成功地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鮮明的表達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⑥ 以春天為主題的寫景抒情散文 660字以上
春天來了,小草開始發芽。是不是要說些這個,自己也不知道。初暖還寒的日子這已不是第一次,習慣了嗎?貓兒似乎懂得,不要輕易出動,沒有那麼多耗子那樣傻,會在這樣的日子曬太陽。
微風輕扶,楊柳垂岸,河邊散步嗎?魚兒只是輕輕游動,跺步河邊,不知道日子就這樣流失,似水年華,青春永住?茫然不知所措。有時回想往事,一幕一幕,情景再現,歡樂與惆悵,痛苦與開心,都不足以掛念,唯有那朵朵的浪花,清澈地響起,親吻著臉頰。有一隻海鷗飛來了,帶走了整個的回憶。它暢游四海,目睹了所有的風光,親歷了歷史的事件,已經不把這小小的回憶當回事。那一天,不在回憶,過去屬於歷史,就讓它像風一樣飄散,未來是大海,浩渺無邊,帆船怎樣才能劈風斬浪,這是關鍵。
想想那些陽光明媚的日子,屋子裡暖洋洋的,慵懶地曬著太陽,聽著復古的音樂,拿一本青春年少的書與主人公一起流淚,一起大笑,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地點,忘記了身份,用不著聽鬧市的噪音,用不著看世人的容貌,用不著為幾毛錢而走遍所有的菜攤,更用不著為了送禮而絞盡腦汁,那些單純的日子哪裡去了?找遍所有的書櫃,再也找不到那樣一本書,也許再也不會有了。有的只是歲月的滄桑,人情的冷暖。時事變遷,造化弄人,已不在年輕,不在魯莽,多了深沉,多了皺紋,更多的是心扉。
為人父母了,就更懂得了父母。就像有錢人更懂得錢怎樣花一樣。
小兒子一天一天地長大了,看著那張小臉,聽著稚嫩的聲音,欣喜若狂。在全家人的關心與愛護下,這小傢伙更是若人喜愛,總是樂此不疲地手忙腳亂地顛三倒四地幫你做些事情,啼笑皆非,抑或大發雷霆,他若是哭了,過後總是自責,抑或心有餘悸,要是打壞了————-原來是這個樣子。仰望藍天,隨著風兒飄去,遠方的父母是否安康,你們幸福嗎?遠去的大雁捎去無盡的思念,夕陽下的小屋,小屋下的水井,水井邊坐著的老人,老人旁邊的小狗,狗兒的叫聲喚醒了老人的記憶。外面涼了,回屋吧。曾經的豪情壯志,滿腹詩篇卻怎樣也無法書寫這樣的眷戀,就讓這閃動的游標定格在時間的田野,讓這份思念穿越時空,在那浩渺的宇宙對接吧!
草兒綠了又黃了,春天來了又去了。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流走了。匆匆長大,匆匆變老,匆匆得到,又匆匆失去,是時間奪走了人們,還是人們掠走了時間,無法考證,也無從談起。茫然若失之時,似乎明白,現在彌足珍貴,擁有即是富有,不要等到白了頭,還在不斷地嘆息,不要讓春天走了之後,還在思念。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春天悄悄來了,陽光用溫暖的光芒,拂照著綠油油的田野。碧水潺潺,花蕾初綻,青草萌芽。小草把在寒冷的冬天裡,所有深沉的思考化作一個個發綠的芽孢鑽出了松軟的土地,尖尖的草芽兒,深深淺淺匯成滿目的綠色,蓬勃的生命等著舒展的那一刻,就像鑽出雲朵的星星,炫麗而奪目。
「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和煦的春風吹來,春草清風中舒展旖旎,都是那麼動靜可人地在視野里低回留戀。
抬頭望,剛剛泛青的楊柳枝兒一串串嬌嫩的模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楊柳依依,嫩葉初萌,枝條隨風拂揚,像極了春姑娘蓬開的綠裙衣袂。
遠處紅一片、粉一片,叫不出名的小花像星星一樣撒在草地上,更是把春天抒寫得蓬鬆而纖柔,在乍暖還寒的時候,披上春天最美麗的盛裝。姝影輕搖,剪綠芳郊,飛花片片弄妖嬈。汩汩而流的江水,閃動著含羞的波光,映入眼簾的莫不是嶄新的景象。
那千山外飛來的誰家燕,一不留神飛成了孩子們手中的風箏。他們拍著手、唱著歌、追逐著、嬉笑著,身上厚厚的棉衣已被扔作天上的雲彩,像美麗的童謠一樣飄在高高的空中。風箏一線牽童趣,是啊,他們的心情正纏繞在那細細長長的風箏線上,等著燕子的剪刀再裁剪嶄新的春裝。
山上的梨花剛剛開放,桃花粉紅的花蕾就迫不及待地綻開了笑臉,把春天描畫得熱烈而含蓄。「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淺的潔不染塵,深的如雲似霞,各種美妙的顏色濡染交織,氤氳成一幅朦朦朧朧的畫面,遠遠望去,如仙女下凡沐浴時,一不小心遺漏的美麗羽紗。春風飄起發梢,撥動衣襟,桃花映面與自然相親的情懷不經意間扣著心扉,煩惱和浮躁漸次地驅散開來。
人經常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總想抓住一些自認為很重要的東西,卻忽略了一些心底最本質的需求,忘了只有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一點幸福。有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可是卻可以讓人生失去很多快樂和清透。其實想要這些只不過是一時的心境,可是當慾望蒙蔽了心靈,就會緊緊把人壓著,讓人浮躁不安,難以喘息。成為一種擺脫不了的枷鎖,成為一種負累,讓本該輕松的生活變得沉重起來。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看著春色爭先恐後地從地面湧出,心情也跟著蓬勃雀躍起來,臉上盪漾的是溫情,心底流淌的是欣喜。東風賜予了大地盎然生機,到處舒展出生動的詩意,溫柔多情地讓人沉醉在這春天的約會里。
「遇物盡歡欣,愛春非獨我。」當面對蔥蘢的青山翠嶺,面對爛漫奔放的春花,心田裡便會於平靜中升起一種激情,一種自信,讓我們不再悲嘆,不再徘徊。無邊的春色,傳遞著寧靜的喜悅,讓我們體味到大自然多姿多彩的情韻,體味到恬淡而美好的生活。
⑦ 名家名篇 有關春天的散文
有關春天的名家散文:
《醉太陽》
丁立梅
天陰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幾場雨,甚至還罕見地,飄了一點雪。春天,姍姍來遲。樓旁的花壇邊,幾棵野生的婆婆納,卻順著雨勢,率先開了花。粉藍粉藍的,泛出隱隱的白,像彩筆輕點的一小朵。誰會留意它呢?少有人的。
況且,婆婆納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納可不管這些,兀自開得歡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雨止,陽光嘩啦啦來了。我總覺得,這個時候的陽光,渾身像裝上了鈴鐺,一路走,一路搖著,活潑的,又是俏皮的。
於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沉睡的樹木醒了……昨天看著還光禿禿的柳枝上,今日相見,那上面已爬滿嫩綠的芽。
水泡泡似的,彷彿吹彈即破。春天,在陽光里拔節而長。天氣暖起來。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著走著,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覺松開了——— 好暖和啊。愛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換上了裙裝。
老人們見著了,是要杞人憂天一番的,他們會嘮叨:「春要捂,春要捂。」這是老經驗,春天最讓人麻痹大意,以為暖和著呢,卻在不知不覺中受了寒。
一個老婦人,站在一堵院牆外,仰著頭,不動,全身呈傾聽姿勢。院牆內,一排的玉蘭樹,上面的花苞苞,撐得快破了,像雛雞就要拱出蛋殼。
分別了一冬的鳥兒們,重逢了,從四面八方。它們在那排玉蘭樹上,快樂地跳來跳去,翅膀上馱著陽光,嘰嘰喳喳,嘰嘰喳喳。積蓄了一冬的話,有的說呢。
老婦人見有人在打量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先自說開了:「聽鳥叫呢,叫得真好聽。」說完,也不管我答不答話,繼續走她的路。我也繼續走我的路。卻因這春天的偶遇,獨自微笑了很久。
一個年輕的母親,帶了小女兒,沿著河邊的草坪,一路走一路在尋找。陽光在她們的衣上、發上跳著舞。我好奇了,問:「找什麼呢?」「我們在找小蟲子呢。」小女孩搶先答。
她的母親在一邊,微笑著認可了她的話。「小蟲子?」我有些驚訝了。「我們老師布置的作業,讓我們尋找春天的小蟲子!」小女孩見我一臉迷惑,她有些得意了,響亮地告訴我。
哦,這真有意思。我心動了,忍不住也在草叢里尋開了。小蜜蜂出來了沒?小瓢蟲出來了沒?甲殼蟲出來了沒?小螞蟻算不算呢?想那個老師真有顆美好的心,我替這個孩子感到幸運和幸福。
在河邊擺地攤的男人,不知從哪兒弄來一些銀飾,擺了一地。陽光照在那些銀飾上,流影飛濺。他蹲坐著,頭稍稍向前傾著,不時地啄上一啄——— 他在打盹。聽到動靜,他睜開眼,坐直了身子。
我拿起一隻銀鐲問他:「這個,可是真的?」他答:「當然是真的。」言之鑿鑿。 我笑笑,放下。走不遠,回頭,見他泡在一方暖陽里,頭漸漸彎下去,彎下去,不時地啄上一啄,像喝醉了酒似的。他繼續在打他的盹。春天的太陽,惹人醉。
《春燕歸來》
厲彥林
春天邁著靈巧蹣跚的步子來了,那一群群身著燕尾服的燕子,也瀟灑地從南方回家了。燕子真可謂活脫脫的春之精靈。清晨的山鄉素雅、恬靜、溫馨,麥苗剛剛泛綠拔個,樹木冒芽揚絮,農家小院簡潔質朴,還有縷縷炊煙裊裊升起……彷彿是一團披著薄薄輕紗、朦朦朧朧的夢。
睡醒的燕子展開雙翅、輕盈地飛出窩巢,一隻,又一隻……嘰嘰喳喳的叫聲劃破山野的寂靜,一會兒工夫,綠樹叢中,農舍屋頂,到處都是燕子飛翔的身影。時而在藍天中箭一般上下翻飛,沖散片片白雲和縷縷炊煙;時而棲落屋頂、門前,邁著方步悠閑地四處張望。
遠處長長的電線上,時常布滿密密麻麻的小點,像一串歌唱山鄉風光的五線譜,又像一排剛上學的孩子在聽著口令做早操,那景緻別有一番韻味。
燕子戀人,也戀家。無論貧富,不管房子高矮,只要選中誰家、在誰家築了巢,明年春天必定不遠千里萬里,不顧風雨飄搖,歷經磨難,繼續回到老房東家。進門一看,那屋樑上的燕巢也必定完整如初。
山鄉雖然每年都有新燕子來,可主人與新燕子的父母是老相識、老鄰居。燕子與農家相敬如賓,相處和睦,共同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
春天是農家最繁忙的時節,莊稼人天不亮就下地,耕田、播種、除草,如果遇上旱天更是累上加累,沒白沒夜地辛勤勞作著。
這個時候,到山村看看,你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許多農戶家的大門緊鎖著,而堂屋的門卻大敞著。原來主人擔心妨礙燕子出出進進,下地勞動時乾脆把堂屋的門開著。誰家住著燕子,誰家能把堂屋的門開著,誰家就住著福氣和吉祥,就守候著豐收和喜慶的消息。
那是個非常安謐的上午,春風輕拂,吹在身上暖洋洋的。我坐在院子里的那棵大槐樹底下靜靜地讀書。忽然一陣燕語自天而降。
住在我家的那窩活潑伶俐的燕子外出覓食歸來,在進屋之前先棲落在我家那棵梧桐樹上,興奮地討論著什麼。那話一句接一句,又急切,又歡快,像一群春遊歸來的小學生,喋喋不休地爭搶著傾述所見所聞。
老燕子看著小燕子日漸老練,心情激動,飛上飛下,手舞足蹈。我聽不懂它們的話,但我分明感受到它們的快樂。我目不轉睛地欣賞著,突然那隻小燕子竟然悄悄落在我讀書的飯桌上。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仔細端詳著,忍不住輕輕地、微微地笑了。
與這小精靈如此近距離地接觸,竟讓我十分激動,緊張和欣喜迅速傳遍了我的每一根神經。我能看清它的每一根羽毛,剛剛長出的乳毛細細密密的,黑白相間。
那小燕子眼睛黑黑的、亮亮的,嘴唇黃黃的,小腦袋搖來搖去,還用嫩黃的小嘴巴啄幾下我的書本,透出幾分天真和調皮。
我們沒法用語言溝通,但我讀得懂它那單純友善的目光。我鼓鼓嘴,輕輕吹吹口哨,它竟然高興地點點頭。我們像是一對好朋友,用彼此真誠和善意,守候這短暫而美妙的時光。在那充滿快樂和感激的對視中,我異常輕松,心中沉積數日的疲倦和郁悶,隨著小燕子的身影飄散了。
春天,燕子們爭相展示優美的舞姿,感受著春光的愛撫和生活的樂趣。它們與人和睦相處,捕食昆蟲,保護農作物,守候農家的收成。
秋天來了,又要帶領子女跋山涉水、長途旅行,抵抗暴風雨的淫威和烈日的曝曬,甚至耗盡生命。因而更懂得珍惜生活,一旦安頓下來,總是恩愛和睦,小燕子享受著長輩無限的疼愛。
燕子從南方回來不久,小燕子就降生了。這時的老燕子異常勤快,忙著捉來各種活蹦亂跳的小蟲子。老燕子剛飛進屋,那小燕子就張開黃黃的小嘴,喳喳地叫喊爭搶。小燕子吃飽了就開始撒嬌,頭在老燕子身上拱來拱去,然後安靜地睡覺。小燕子漸漸長大了,應當學飛了。
記得有一隻小燕子膽子特別小,別的兄弟姐妹都會外出覓食了,而它仍然膽怯地叫著,撲棱著翅膀就是不敢從巢里往外飛。燕子媽媽急了,一翅膀把它打出了燕巢。誰料這只小燕子忽忽悠悠地飛了幾下,掉在了我家堂屋的地上。這時小燕子急了,咧著嘴大聲驚叫著,懇求媽媽解救。
老燕子擔心孩子受到意外傷害,驚恐萬狀,那叫聲近乎凄慘和絕望,一邊在屋裡七上八下地翻飛著、示範著,一邊急切地催促著、鼓勵著,竟幾次想把小燕子叼起來。小燕子急中生智,撲棱了幾下翅膀,歪歪扭扭地飛到了院子里、落到樹上。
小燕子沒有責怪媽媽,反而興高采烈地唱著、跳著,那分明在說:多虧媽媽一翅膀,才讓自己長大,學會了飛翔。老燕子見小燕子有驚無險,欣慰中又透出一分難割難舍。
小燕子的飛翔和獨立,是老燕子的殷切期望,也是脫離家庭、走向獨立的開始。燕子們就是這樣在愛與恨、聚與散、生與死之間一輩輩承傳和繁衍。
燕子最體諒人、最關心人,從不給農家添麻煩,連窩里的垃圾也一點點地叼到野外。主人在家時,躲在燕窩里呢喃細語,溫文爾雅。天要下雨,燕子們總是喳喳叫著,在你面前反復低飛,給你預報氣象。
即使下雨天羽毛被淋濕了,總是在進屋之前先抖抖翅膀。一場秋雨一場寒,燕子們必須在霜降前戀戀不舍地飛向南方。
它們不願驚動鄰居,也不願鄰居因它們離去而傷心,總是在夜深人靜、明月當空的夜晚遷徙,走得無聲無息,不留任何聲響和只言片語,甚至連一支輕柔的羽毛也不留下……只把一種期待留下,一種美好的記憶留下。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上幾歲年紀的人總是盼著兒女早早像小燕子長硬翅膀飛上藍天,然後又盼著孩子像飛出的鳥兒常常回歸母巢團聚,你一言我一語訴說辛酸與幸福。
在外的人離鄉久了,見到回歸的燕子,胸中自然涌動思鄉的情感,渴望如同燕子年年飛走、年年回來。葉落歸根,總得回到自己在南方或北方的舊巢。
冬已過去,春暖花開,我們該像那美麗勇敢、感恩重情的燕子,義無反顧地飛回老家。
《總有那一片蛙聲》
厲彥林
在南國的時候,我的窗前有那麼一塊低窪的草地,春天的日子來臨,它便會生長許多的小草,甚至開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裡抖著金翅嗡嗡地飛。
許多小孩子們,很喜歡在那塊草地上採花或者玩一些他們認為好玩的游戲。這樣的日子總是很溫馨的,因為陽光、花草和小孩子們,足以把春天裝點得美麗而又親切,讓人忍不住掩卷,心馳神往。
但是在五月的時節,就會有一場場的雨水降臨,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樹洗得很綠,那種很清涼的綠,並且注滿整個的草地。於是孩子們用紙折起小小的潔白的紙船,來到草地那片水窪子上,啟航他們的小小的夢想。
唯有月夜,那塊草地是完全屬於我的。這時候夜安睡了,一輪皎潔的月兒來到水窪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來於何處的小蛙,歡快地跌跌地跳躍,彷彿是要把那一輪月兒從水中端詳個究竟,或者坐在月兒之上,讓月兒浮托它走。
小蛙們如同孩子,待它們游戲得盡情的時候,就一齊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離不去的蛙聲了。
慣於在夜裡讀書和寫作的我,就極愛著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聲,能讓我的思緒飄浮,進入這樣一個季節深處。
但我卻沒有了南國的那一扇窗子,羈旅北京的日子長長,我的窗前,縱是也有這樣一塊草地,一簇綠柳,在春天的陽光里,還會有一樹杏花裝點。但是北國沒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們折紙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會有雨,那是槐花開放的時節了。
北京的雨會與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個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這樣的雨,仍不會積上一窪水,引來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後有月,她也在這芬芳里找不到棲落和梳洗的地方。
我固執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夠積成一個窪子,這樣一個清淺的彌漫著槐花芬芳的水窪子,有一輪皎月把水映得銀銀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們圍著月兒唱歌,那該是多麼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後的北京的夜裡出走,我以為我是能夠找到這樣一個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個痴情展卷的學子,甚至水邊,還留著孩童戲水的赤足的腳印。
可是,我的出走,卻並沒有找到這樣一個地方,我想終歸是有這樣一個地方的,是我沒有找見它罷了。
居京的月夜,於我它是散文化的時光,我在鍵盤上演繹著一個個的夢,情至深處,會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聲,是南國的春宵里那天真爛漫的蛙鳴,初是淺淺低低的幾聲,孤獨而悠遠,漸漸地匯合起蛙的合唱,且愈來愈臨近我的窗,彷彿就在那一簇柳下。
此時人便恍惚地進入以往的時光,一顆羈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熱,為之深深的感動。但待我有心凝神細細地聆聽,卻發現窗外是一片寂靜,靜得月的清輝飄落到柳葉兒上發生的細小的沙沙聲都能夠聽到,只是沒有了蛙聲。
哦,此時的我,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來那一片蛙聲,它源於我的夢里,或者說,是那永遠也拂不去的幻聽了。
春天的今夜,便又是這樣,我打開了電腦,輕輕地敲出一段懷想的文字,不覺間窗外就有了一片蛙聲,是如許的親切,如許的溫馨,它拂動著春夜的暖風,沿了情感的脈絡縷縷入心。
然我猛然地覺醒,卻分明是,寂夜無邊!人不由地發現,那暖暖的一縷情思,竟也就化成兩滴浸冷的淚珠,冰凌般的掛在兩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