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吃巧果的習俗

七夕節吃巧果的習俗

發布時間: 2023-06-07 05:19:55

七夕為什麼吃巧果 七夕吃巧果的由來

1、傳說是因為過去女孩子在未嫁之前都想自己能心靈手巧,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祈求織女來送巧,希望織女也能賜自己一雙巧手,於是巧果也就誕生了。

2、北宋時期的巧果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將發面團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蘋果、小雞、小豬、小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種花形圖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將成形後的小餅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為七色,有的以紅色點染,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掛於壁間,以為裝飾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環掛在小兒項間取樂的。相傳七夕節晚上,婦女兒童將巧果拋擲屋背,喜鵲銜去搭橋,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相會。

3、巧果製作起來非常簡單。先將麵皮切成一兩寸長的條形,然後放入滾燙的油鍋里,炸至金黃色。再把炸好的麵皮撈起來,立即撒上芝麻、白糖,酥脆香甜。

㈡ 七夕為什麼吃巧果寓意是什麼怎麼做

七夕節到,人們會吃巧果,吃巧果是為了期盼自己和友人靈備態攜巧,那麼大家了解過什麼是巧果,為什麼要吃巧果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七夕為什麼吃巧果,它的寓意是什麼吧!

七夕為什麼吃巧果的三個傳說

1、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織女的凄美愛情,於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會做一種精緻的小點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織女能在天上相見。當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誠心所感動,將此事匯報到了天庭。玉帝礙於天規無法赦免牛郎織女,但是非常感謝小巧的心意,於是令月老牽線,促成小巧的美滿姻緣。此後,小巧和意中人廝守一生,夫妻不離不棄,和和美美,受到眾人羨慕。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學習,在每年的七夕製作性狀各異的小點心,祈求姻緣美閉正滿,幸福一生,這種點心也被稱為「巧果」,流傳至今。

2、七夕做餅如手指與口舌狀,名曰「巧食仿伏」,婦女、兒童用五綵線縷貫「巧食」拋擲屋背,謂讓喜鵲銜去搭橋,夜渡牛郎、織女過銀河相會。

3、巧果是七仙女灑的淚,給寶寶們戴上,女孩子會心靈手巧,越來越漂亮的。

七夕吃巧果有何寓意

祈盼自己或友人靈巧

七夕節民間習俗吃巧果。巧果又稱作「乞巧果子」,花樣較多。主要的原材料是油麵糖蜜。巧果的製作方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人麵粉、芝麻,拌_後攤在案上擀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面巧胚,人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

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如今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七夕這一天,人們還會用麵粉製作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里煎炸後稱「巧果」。巧果做成後,到晚上陳列到庭院中的幾案上,擺上巧果、蓮蓬、白藉、紅菱等,家人和親友圍坐在一起,一邊欣賞浩瀚的夜空,一邊品嘗各種巧果和其他食品,人人祈盼自己或親友會變得靈巧起來。

巧果是什麼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是一種油炸小點心,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靨兒」、「果實花樣」。因「巧」和「橋」諧音,因此人們認為在七月七日這天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而且自己的心願也能通過「巧」(橋)來實現。

巧果種類

北宋時期的巧果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將發面團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蘋果、小雞、小豬、小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種花形圖案的木模(也叫_子)中,將成形後的小餅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為七色,有的以紅色點染,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掛於壁間,以為裝飾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環掛在小兒項間取樂的。相傳七夕節晚上,婦女兒童將巧果拋擲屋背,喜鵲銜去搭橋,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相會。

巧果的做法

原料

麵粉500克、溫水220克、奶粉15克、糖50克、酵母1小勺

做法

1、溫水溶解酵母,將酵母水分多次倒入摻有奶粉和白糖的麵粉中,揉成均勻的面團。

2、揉好的面蓋上保鮮膜室溫醒發一小時,醒發好的面團拿出來用手揉勻,面揉得時間越長,做出的成品越好吃,顏色越白。

3、揉好的面團切下一塊,搓成長條,按照模型的大小揪成小劑子,將小面塊放進卡子里,用手指按壓,並用剪刀剪去多餘的面。

4、最後使勁磕出來,一排小巧餅就做好了,蓋上干布醒發一刻鍾,烤箱185度預熱,十分鍾就好。

5、然後用模具磕出其他形狀的巧餅,也放進烤箱里烤熟後拿出,晾涼後即可食用。

㈢ 乞巧節的來歷和風俗

乞巧節又稱七夕節,來源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

一、乞巧節風俗
乞巧節傳統習俗有拜七姐、拜牛郎、祈福許願、乞巧、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等。由於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現代人常將七夕節當作中國的情人節來過。

二、乞巧節飲食習俗
乞巧節的飲食習俗是吃巧果和吃巧巧飯。巧果是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之一,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美點。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也就是酥糖,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在我國山東,乞巧節要吃巧巧飯,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

㈣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什麼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與瓜果等為此節日的食物。
1、餃子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3、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4、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5、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4)七夕節吃巧果的習俗擴展閱讀:
「乞巧節」又稱「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熱點內容
梅花老懷表 發布:2025-02-11 21:20:25 瀏覽:555
紫羅蘭葉子的外形 發布:2025-02-11 21:20:23 瀏覽:347
蓮蓬的花語 發布:2025-02-11 21:04:10 瀏覽:261
世界上第一朵花圖片 發布:2025-02-11 20:35:29 瀏覽:888
盆栽用蒜頭水 發布:2025-02-11 20:18:45 瀏覽:976
牡丹亭壁紙 發布:2025-02-11 20:07:55 瀏覽:390
小葉梔子花怎麼過冬 發布:2025-02-11 20:03:04 瀏覽:589
鮮花火車站 發布:2025-02-11 20:02:55 瀏覽:914
茶花老巷 發布:2025-02-11 20:00:29 瀏覽:600
新昌杜鵑花 發布:2025-02-11 20:00:17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