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走仔節
㈠ 潮汕女人出嫁後七月初七都要回娘家嗎
在潮汕,「七夕」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日子 這一天,是我們中國的「情人節」,有情人因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相互傳情達意; 這一天,已出嫁的女兒也會傳承「走仔會」的習俗帶上禮物回娘家看望雙親,與兄弟姐妹團聚。
這一天,滿15歲的孩子要舉行「出花園」成人禮; 這一天,即公婆神生日時,即是常說的「公婆生」凡家中有15歲以下的小孩的人家都要在家中祭拜公婆神。 這個擁有多重意義的節日幾乎貫串了由成長、戀愛到成家的重要人生節點,被演繹成為一個充滿溫情的日子。
出花園那天,要把孩子當成年人看待,在飯桌上要坐大位,飯桌中間放一盤雞肉,雞頭朝向孩子,孩子要食雞頭。有句俗話:「已經咬了雞頭」指的是已出花園。
除了魚、肉、蛋外,還要春菜(取有盈餘之意),韭菜(韭與久同,取長壽永久),厚合(與人人合得來),大菜(吃後變得魁梧高大),魚(意是有人扶助),最必不可少的是一碗用豬肝、心、腸、胃、肺等合成的雜燴湯,孩子一定要吃下,吃不完只有父母可吃,他人不能吃。
㈡ 潮汕七夕節介紹
你有去過潮汕嗎?你知道潮汕七夕節嗎?下面我精心整理了潮汕七夕節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潮汕七夕節介紹
潮汕人習慣稱女兒為“走仔”,已出嫁的女兒相約在同一天回娘家省親,潮俗稱之為“走仔會”。《詩經·周南·葛蕈》中有“歸寧父母”的記載,“歸寧”即女子出嫁後返回娘家省親,後來這一習俗隨中原移民遷徙入潮而傳到潮汕地區,可見由來已久。
潮俗的“歸寧”禮共有三次,俗稱“頭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走仔會”就是已婚女子在“歸寧”禮成之後,於每年的同一天回娘家省親的一個民間節日。
“走仔會”的日期多定在農歷的傳統節日,其中,最為普遍的是農歷的七月初七日。
這一天清早,已婚的“走仔”們,不約而同地隨夫攜兒,帶上孝敬雙親的禮物回娘家省親。舊時的禮物多為“甜花生豬腳湯”和“甜蓮子湯”,不過,隨著時代觀念的更新,現今所送的禮物多為干品,寓意吉祥者最佳,如雞蛋象徵團圓,粉絲象徵長壽等。已婚的“走仔”們同一天回到娘家,她們在一起敘舊,回憶童年時的趣聞往事,暢談如何做好一個“賢妻良母”。
她們還相約結伴慰問雙親,傾吐她們對父母的思念之情,這既能溫暖老人的孤獨的心,又使他們感到晚年生活的幸福。“走仔”們送來的禮物,寓有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之意。這就是“走仔會”的內含所在。
“走仔會”是潮汕地區民間的一個獨特的節日,它繼承和發揚了潮汕人的親情鄉誼和孝敬長輩的優良道德風尚。
廣東七夕節的習俗
1、用蘋婆來供奉
在廣東民間有一習俗,每年的七月初七“乞巧節”都用蘋婆來供奉。蘋婆其名來自梵語,相傳由唐代三藏法師從西域傳入,並因七月初七又是牛郎與七姐相聚日,所以又稱之為“七姐果”。蘋婆是在七月初七前後上市,且它是嶺南珍稀果品,又稱“鳳眼果”,上市期約半個月,故平時不易吃到。
2、泛舟游石門沉香浦
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沉香浦的活動。遊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裝飾,稱為花艇。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
3、拜七姐
在福建、廣東及東南亞一帶時興“七夕拜七姐”。這是舊時女兒家的大節日。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4、七夕取水
過去,肇慶“七月七”落坑洗白白、到河裡擔水回家避邪,是農村常見的七夕儀式。廣寧人普遍認為農歷七月七這天河溪的水特別清涼,廣寧人稱之為“七姐水”,父母都會叫孩子去河溪里洗身,也許寓意著用“七姐水”沖去小孩子身上的污濁,以游泳鍛煉身體,祈求孩子們強健平安。
有這樣的傳說,七月七當日山坑泉水更甘甜,是一年之中水質最好的時候。此時接取的山泉水,裝回家中用水缸或瓦缸存放,據說放置一年都不會腐臭。有村民當天從山裡接回來的水,放入冬瓜浸泡,喝下去具有解毒清熱功效。如有大人小孩發生驚風熱症等症狀,可飲用這“七姐水”治病。
猜你喜歡:
1. 潮汕特色美食介紹
2. 潮汕地區年夜飯習俗介紹
3. 廣東潮汕美食介紹
4. 潮汕美食介紹
㈢ 潮汕走仔節是不是走仔個仔超15歲就不用去岳母家過初七
在整個潮汕地區,如果你看到15歲的男人,他是不可能去岳母家過出去的,這是不允許的。
㈣ 我們的節日七夕節徵文
我們的節日七夕節徵文7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徵文吧,徵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徵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我們的節日七夕節徵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們的節日七夕節徵文1
我們中華上下千年,不同地區各有不同的民俗文化。比如客家人有「打小鬼」的習俗,我們潮汕地區則有「出花園」。出花園是一種特殊的成人禮,年滿15虛歲的孩子,家裡人會在農歷七月初七這天為他舉行出花園儀式,也可擇日提前進行。出了花園就意味著長大成人,不再是一個在花園中玩鬧的小屁孩了。
去年七夕節,我和爸爸媽媽就參加了表姐的成人禮。那天一大早,我們就來到表姐家。表姐正在梳妝打扮,舅媽在幫表姐盤頭發,我好奇看了看錶姐穿的衣服,好厚呀!現在不是夏天嗎?怎麼穿長袖的衣服,而且有點厚呢!媽媽見我好奇,就說這叫「皮毛厚,食老老」,寓意是長命百歲,這是出花園的習俗之一。咦,表姐腳上穿的鞋子好奇怪啊,走路「篤篤篤」地脆響。媽媽解釋說,這是木鞋,叫「屐」。哦,想起來了,就是「應憐屐齒印蒼苔」里寫的的木底鞋啰!哈,真有趣。
說著說著,我和媽媽來到了餐廳,媽媽指著花園桌的菜色繼續給我講解。「這叫'五碗頭':蒸魚,寓意年年有魚;莖菜燜豆乾,寓意勤勞、做大官;韭菜炒鮮魷,寓意朝氣蓬勃快速成長;桂圓煮百合,寓意生活甜蜜、處處六合……」我一邊聽著一邊點頭,原來出花園有這么多講究,蘊意這么豐富的文化啊!
這時,表姐下樓來了,受邀而來的親戚朋友也陸續到齊。所有賓客圍桌坐下,表姐坐的正是「花園桌」——主桌,而且坐在正位上,因為這天她已經長大成人了,我被安排坐在表姐的旁邊。我看桌上有一盤整雞,雞頭朝著表姐。開席前,一個「好命人」端起整雞讓表姐咬一下雞頭,嘴裡念著四句:「咬雞頭,雅又賢;咬雞嘴,大富貴。長大出人頭地,獨立鰲頭。」奇怪的是,這只雞當天不能吃,要留到第二天才可以吃,而且得表姐自己吃。
吃完早飯,因為表姐不能到外面玩,我們便一起在家裡看電視,玩游戲,可開心了。
表姐的出花園禮真隆重,一整天吃喝玩樂,不用幹活也不用學習,自由自在地享受著公主般的待遇,看得我好羨慕。從中,我不僅見識到了豐富的民俗文化,更體驗到了我們潮汕地區的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呵護。
我們的節日七夕節徵文2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會有不一樣的習俗,我們潮汕地區在七夕節就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出花園,孩子長到15歲時,家裡人為他舉辦的成人禮。
兩年前我參加過表姐的出花園禮,那有趣的場影到現在我都記得清清楚楚。我是提前了一天——七月初六那天就到表姐家的。那天晚上,大姨正在幫表姐挽面,把表姐臉上的胎毛拔掉,疼得表姐直叫嚷,我在一旁看著,想著以後我出花園也要挨痛,多難受啊,想著不禁打了個寒顫。但大姨則說:「俗話說得好,愛雅著雕刮。換面寓意改頭換面,是必不可少的習俗。」
第二天即七月初七,我們早早地起了床,幫表姐打扮後,大姨就忙著去做菜了。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來了,大姨忙著招呼客人。一大群孩子,把表姐圍了起來,都說表姐今天穿的特別漂亮,全身的新衣,腳上還穿了一雙木屐,走起路來「篤篤篤」地響,真氣派。
不一會兒要坐花園桌了。表姐和我們小孩坐一桌,她坐的是正位,我看著桌子上的菜,有點特別,這時媽媽便為我們講解,韮菜炒豬肝,寓意能像韮菜一樣長得快;有蔥芥悶豆乾,寓意聰明勤快做大官;有魚,寓意年年有餘……
大家上桌後還不能動筷子,得等表姐先咬雞頭——寓意出人頭地,然後才能開席。出花園真有趣,出過花園就是大人了,這樣做事就自主獨立了,於是我也特別希望自己早點出花園。不過出花園也有壞處,那就是過年時不能再收紅包了。
我們的節日七夕節徵文3
我們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流傳著許多傳統習俗。就像我們揭陽地區,七夕節就有一個習俗,叫「出花園」——給年滿十五歲的孩子舉辦的成人禮。去年,我就參加了表哥的出花園儀式。
七月初七那天一大早,媽媽便帶我去舅舅家,一進門就看見表哥,只見他穿著一件新的大紅衣裳,喲,真氣派!再往下一看,腳上卻穿著一雙土氣的木鞋。「哈哈,表哥,你這鞋子可真漂亮!」我調侃道。他卻一聲不吭,頭也不回地就走了,我感到奇怪:怎麼表哥今天不跟我鬥嘴了?一問媽媽才知道:那雙木鞋叫木屐,穿新衣和木屐是出花園必定的習俗。表哥不跟我說話是因為出花園這天不能跟別人吵架,否則會倒一輩子大霉的。「哦,原來是這樣。」我又問道:「那為什麼要穿木屐呢?」媽媽笑了笑繼續說:「古代潮汕有個狀元叫林大欽,他家裡特別窮,出花園時沒有新鞋子穿,他的父母上山砍了塊木頭,做了雙鞋,塗上紅漆,讓他穿。後來林大欽考中狀元做了官,因此家鄉人就都像他一樣,出花園時穿木鞋。」哦,原來這樣子。
一轉頭來到飯廳,馬上就要開飯了。我聞了一下:「哇,好香啊!」媽媽便給我講這些菜色的意頭:「你看,那盤韭菜炒豬肝,韭菜寓意孩子能像韭菜一樣健康地快速成長;豬肝則寓意將來能當大官。」聽媽媽這么說,我特感興趣,便問:「那魚和雞寓意什麼呢?」
「魚代表年年有餘。」媽媽繼續說,「至於雞嘛,來頭就大了,還是跟那個狀元林大欽有關。一天,他走在街上,看見一個人在對對聯,出的上聯是『公雞頭上髻』。只要有人能對出下聯,就獎勵一隻雞,要是對錯了,就要賠他一張對聯紙。林大欽放學路過,就上前對了下聯『牝羊頷下須』,對對聯的人就送了他一隻大雞。回家後,他的父親把雞煮熟了,剁了雞頭給他吃。這做法後來也演變成了出花園的習俗,咬雞頭代表出人頭地、獨占鰲頭!」原來有這么多講究啊!
出花園可真是有趣,我急切的期盼著,明年我也要出花園了!
我們的節日七夕節徵文4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華大地各個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習俗,其中「出花園」就是潮汕地區很重要的一個習俗。「出花園」是潮汕民間為孩子舉行的一種成人禮。年滿十五歲的孩子,家裡要在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為他舉辦「出花園」儀式。
去年,我表姐十五歲,舅舅和舅媽邀請我們一家去參加表姐的出花園儀式,地點就定在市區榕江大酒店。我們一早就到了大酒店,走進宴會廳,看到表姐穿著一件紅色的旗袍,腳上穿著一雙紅木屐,顯得亭亭玉立,儼然像個大姑娘,漂亮極了。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塞給表姐一個大紅包,祝福她長大成人。我走到表姐身邊,想逗她一下,就在她耳邊說:「表姐,你這打扮好像新娘子啊!」表姐對我笑一笑。咦,表姐今天怎麼不和我鬥嘴了!媽媽趕緊對我說,出花園的人不可與人吵架,不然會一輩子倒霉的,讓我少逗表姐玩。我只好乖乖聽話。
過了一會兒,上菜了,表姐坐在花園桌的正位,她的`面前擺著一隻母鴨,象徵性地咬一下鴨頭後才能開宴。原來咬鴨頭寓意表姐以後能生一堆白白胖胖的兒女。聽著大人們說話,表姐害羞地低下了頭。
我看菜都上齊了,就一馬當先,拿起筷子准備要夾菜,卻被媽媽攔下,媽媽把我拉到一旁:「菡菡,今天可是表姐出花園,要讓表姐先夾菜。」說完,才和著我回到餐桌前。在吃飯的過程中,不時有親友向表姐表示祝賀,有祝她學習進步的,有祝她身體健康的。啊!表姐就像一個高貴的公主,多美呀!
表姐的出花園儀式多隆重,看得我好些羨慕,希望我也能快點出花園,早日長大成人,報效家國養育情。
我們的節日七夕節徵文5
我們潮汕地區有許多習俗,如出花園就是最特別的夥伴。出花園是為十五歲的孩子在七夕那天舉辦的一種禮儀,也就是成人禮。
去年七月初七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因為媽媽提前告訴我要一起去參加表哥的成人禮。起床後馬上洗漱,一會兒便到表哥家。只見姥姥正在廚房裡忙活,她看見我和弟弟,便把我們叫過去幫忙。等我幫忙揀菜、把果品裝盤後,就去找表哥。只見大姨正在幫表哥挑衣裳,讓表哥穿上自己最喜歡的漂亮衣服,歡度自己長大成人的日子。不一會兒,表哥身穿紅色新衣,腳穿紅色木屐,從頭到腳煥然一新,真的很有大人模樣。走起路來那雙木屐就「篤篤篤」地響,真威風。
我陪表哥站在門口迎接客人。不一會兒,他身旁就堆滿了各式的禮物,有鮮花有金鏈,看得我十分羨慕。等客人到齊後,我們就來到了飯廳,大人一桌,小孩一桌。那天表哥不和我們坐,而是和大人一起坐「花園桌」。我看到他們桌上有一隻雞冠被染成粉紅色的公雞,表哥坐上正位,雞頭正朝著他。開飯前,姥姥先讓表哥咬雞頭,說是出花園咬雞頭,長大後能出人頭地,獨占鰲頭。咬完雞頭,我們就開吃了。菜色都很講究:吃雞翅,大鵬展翅;吃豆乾,長大能做官;吃蔥,腦子變聰明;吃厚合,處處六合……一共十二道菜,每一道菜都很好吃。
那天我們玩到晚上才回家。表哥很早就去睡覺,因為七夕晚上出花園的人要跳花園牆,如果超過十一點還沒睡,就跳不出花園牆,永遠只能當個小屁孩。
啊,出花園的禮儀可真有趣!希望我我也想快點出花園,收許許多多的禮物,還能快點變成大人。
我們的節日七夕節徵文6
執一個人的手,本想天長地久,但始終躲不過花開花落,如果說記憶成就凄美,那一景一物則是底蘊。我實現了曾經的約定,成功考上研究生,而你,卻不再出現在我的世界。今夜,坐在天台,想起了過往如煙,那時你說,你就是木蘭花,而我就只能是胡蜂,今生只能圍著你轉,所以我義無反顧的報考了你的城市,可最終那座城市即將只有我一個人。過往的記憶是溫暖的,謝謝你用愛激勵我,也感謝在歲月長河中你曾舍棄一切陪伴我。
那一年,歲月如歌,青春正好,笑顏如花。總有悄然含苞待放的木蘭遇上倜儻俊俏的胡蜂,靜靜地,就邂逅出夏花般的絢爛。當木棉染紅南國的枯枝,爬滿了七星岩的牌匾,木蘭和胡蜂還只是朋友,也許是火辣的艷紅烤熱了心靈的溫度,瞬間沸騰。那時,天真的少男少女都以為那隻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可撲面而來的湖風讓缺失溫度的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牌坊廣場異常熱鬧,歌舞昇平。廣場各種聲音夾雜,可是掩蓋不了木蘭和胡蜂內心的激動和砂紙被捅破的羞澀,他們扭擰著衣角,盡量讓說話的主導權送給對方!湖風還是迎面吹來,人們似乎享受著大自然的撫摸。湖面一道燈光打破了他們內心的尷尬,兩人欣喜向著湖邊圍欄走去,噴泉似水似火,和著音樂形成晶瑩而華麗的音階。音樂和著水花,燈光和著呼喊,激動和著贊美,胡蜂終於說出了對木蘭的感覺。
步行街夜市,集聚了小市民的樸素。擺攤出身的胡蜂決定帶木蘭逛夜市,他是地頭蛇,他知道那種透骨子裡的善良與美好,所以他想帶木蘭體驗一下。商販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也是歷史底蘊里的繁華,他們勤勞,朴實,在華麗夜燈里燃亮繁華。木蘭異常高興,亂闖亂逛,拽著胡蜂美滋滋的隨行!木蘭沒有發覺,她與胡蜂已十指相扣,當她猛然發覺是,臉一下子像火燒似的,羞澀的捶了一下胡蜂的胸膛。
之後,他們在端城愛得似火,卻似水溫柔。他們踩著自行車順著西江邊領略了端城的夕陽無限;他們穿過天寧的繁華鬧區,古城址宋城牆的歷史足跡;他們拜訪梅庵,包公祠;他們去閱江樓堅定信仰,清真寺瞻仰清真文化……當他們到鼎湖山時看到飛水潭,他們對視良久,彷彿當年孫中山和宋慶齡的愛意綿綿!他們手拉手走上了將軍山山頂和北嶺山將軍帽的時候,他們感覺只有對方才能支撐他們走上這輝煌的旅程。
綿延的長堤把仙女湖和波海湖切斷,長堤卻不是生硬的無情寡意,紫荊將長堤裹的分外妖嬈,裝扮出粉嫩的黎明。橋車在晨露初醒中緩緩駛過,花瓣曼美飛成了轎車的翅膀!這美好的時光,木蘭和胡蜂的晨跑散發出無限的青春活力,看著湖畔老爺看奶唱戲耍太極,真不知是風景好,還是人情更妙!
一天又一天,春與冬只是時間問題。木棉,始終是選擇燦爛中死去,她不願意紛飛飄零,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她們敗在枝頭,整朵隕落,帶著鮮紅的倔強!
在命運抉擇的方塊里,我們都無奈,木蘭最終還是選擇走向另一個城市,換另一個心情,開始另一段旅程。胡蜂沒有勸留,他尊重她選擇的所有,包括放開那雙溫暖了好久的手。
可是,端城依然,存在美麗絢爛的記憶,珍貴的歲月里!我看著銀河,遙遠的距離,也許是年輕給予我們的思考。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做選擇,成全與放手,也不過是在成長道路中不斷汲取記憶中的營養,然後學會愛與被愛,珍惜我們要珍惜的人。
我們的節日七夕節徵文7
農歷七月初七是乞巧節。我們潮汕地區在這一天有許多習俗,如走仔會、出花園等。去年我就參加了表哥的出花園。
那天一大早,我們來到表哥家,哇!表哥穿得好帥氣呀,只是腳上穿著一雙木頭做的鞋子,有點別扭。媽媽說:「看!你表哥穿的鞋子是木屐。這一天,你可別亂說話啊。因為出花園是個莊重的伙式,出花園的人不能與人吵架。」
這時,表哥出來了,姑姑在桌子上擺上新鮮的肉和三鳥蛋等12菜色。主要的菜是厚合,因為寓意以後處處六合。只見表哥雙腳跪地,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不知在干什麼。媽媽又說:「你表哥在拜司命公,拜謝司命公保佑他長大成人。」
這時,傳來姑父的聲音:「開飯了!」我們便來到餐廳坐桌。表哥居然不是和我們小孩一桌,而是和大人坐主桌——花園桌,而且還坐正位,雞頭也朝著他。媽媽又說:「因為在這一天中,你表哥是最大的。待會他要先咬雞頭。吃雞頭寓意:長大後出人頭地,興旺發達。他咬完雞頭才可以開席。」
吃完飯,我聽到了玩游戲的聲音。我走進表哥的房間一看,呀,表哥在玩游戲。原來出花園這一整天,哥哥不能出去外面玩,因為如果看見乞丐,會倒霉的。於是我便和表哥一起玩起了游戲。
玩了一會兒,姑父叫表哥去沐浴。我過去看一下浴缸,哇!裡面居然有十二種鮮花,好香啊。媽媽說:「這是一種習俗,象徵改頭換面,煥然一新。你表哥待會還要吃象徵生活甜蜜的湯圓和象徵長壽的面條,祝福孩子長大成人,神明保佑,一生平安。」
哇,出花園真有趣,我也好想趕緊出花園,吃雞頭,在一天之中,我就長大成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