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與十五

七夕與十五

發布時間: 2023-06-09 13:13:53

❶ 中國傳統的情人節

中國情人節,是指中國本土關於愛情的節日。對於中國情人節,大致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農歷正月十五);二是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三是七夕節(七姐誕,農歷七月初七)。元宵節、上巳節、七夕節是古代女子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才可以出來,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的專屬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在古代七夕與愛情關系不大,於近代才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節日內涵 元宵 元宵節,又稱燈節、上元節、元夜等。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上巳 上巳節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上古時代上巳節在一些地方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春和景明,人們走出家門,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魏晉以後,由於當時社會中崇尚自然、縱情山水的風尚,對人們而言,上巳節祓除的意義大大減弱,而迎春賞游之意越發濃郁。西晉《夏仲御別傳》形容上巳時的洛陽「男則朱服耀路,女則錦綺粲爛」。上巳節的節期定在了陰歷三月三日。 在古代,上巳節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男女相會,即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情人節」。《詩經·鄭風·溱洧》有雲:『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葯。周禮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閨閣之中的(也就是閨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幾天出門時間,(雖然這是禮節,不是硬性規定,但是誰會去追求不守禮教的人。)元宵看燈,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單身男女們相遇相識的日子。 七夕 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其實,七夕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源自星宿(婺女星)崇拜,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又稱「七姐」、「七娘媽」等。七夕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也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織女的誕辰。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七夕節乞巧是向七姐(織女星)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中國傳統的情人節2 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除了七夕節,還有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正月十五)、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被稱為中國的三大傳統情人節。 1、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姐誕、乞巧節等,是女子的專有節日。「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遠古時代,人們通過星象觀測給予織女星無限想像。七姐便是以織女星為原型,相傳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古代女子便在農歷七月七日夜向七姐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故稱為「乞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兒節。 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人們把牛郎織女的艱難愛情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作為嚮往、歌頌的榜樣,並在七夕祈禱愛情美滿、家庭幸福,所以七夕節充滿了浪漫的氣息。表達了人們對愛情的「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以及夫妻雙方恪守對愛的承諾。 如今,七夕節被現代人賦予了更多內涵。商家推出的各種活動吸引了年輕人,消費成為節日主調。七夕作為傳統文化,在濃郁的商業氛圍之中,以及繁多洋節沖擊之下,頑強生存並適應時代。七夕變成了人們觀念中的「中國情人節」,玫瑰和巧克力漸漸成為七夕節的新符號。 2、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 元宵燈節期間,未婚男女可以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同時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在唐代古詩中,就有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歐陽修的這首《生查子·元夕》,幾乎成了千古絕唱。特別是那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柔情密意溢於言表。 3、上巳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詩經 鄭風 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這首經典的愛情詩說的就是上巳節時青年男女趁祓除時相愛之事,即男女表達愛慕之情,三月三比起西方的情人節還要早上一千多年。 唐代時,上巳節已成為一年中的三大節日之一,這天人們除了祓禊外,還有春遊踏青、臨水宴飲。杜甫詩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將上巳節的男女自由戀愛的綺麗風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宋朝以後,三月上巳風俗漸漸衰銷,最終聲匿跡微。如今三月三里浪漫的情愛、美好的願景已盪然無存。如今,上巳節在不少地區尚有餘韻可尋,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成為壯族的情人節。 中國傳統的情人節3 中國的三大傳統情人節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有一些人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或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漢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乞巧、許願的節日。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系。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在習俗上比較近似情人節,在唐代古詩中,就有描寫元宵節的詩句。在宋代,朱淑真(一說為歐陽修所作)的生查子寫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在一些少數民族依然流行的節日上巳節(又稱三月三)更符合情人節的內容。上巳節本來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結交異性的節日,漢之前更有野合的習俗,後來禮教興起,野合的習俗消失,但當時男女交往還是比後世自由,年輕男女依然會在當天到郊外踏青遊玩。到南宋時理學興起,禮教變得森嚴,上巳節就在漢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❷ 到底正月十五還是七月初七是中國情人節!

有意思

❸ 七夕根本不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正月十五中國合法公認有情人節!

正月十五和七夕都可算是中國的情人節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

有不少人把農歷七月初七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此節源於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故事,因為關乎愛情,故「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俗稱「七夕」,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相傳這天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天河相會的日子。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始於漢代,因此,七夕節的形成也在漢代,當時就有「穿七孔針」、「以瓜果祭牛郎織女」、「登樓曝衣」的習俗。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不僅祈求自己能如織女般心靈手巧、技藝非凡,還祈福、祈壽,保佑孩子健康、婚姻美滿、全家平安,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元宵節--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❹ 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七夕節各是什麼節日

1、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2、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殲塌攜祭日。寒氏伏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在這段無火的時間里,人們必須准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3、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

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促進家庭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4、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帶五色線,做香囊,門上插艾。

5、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衫冊重視的日子。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❺ 正月十五、寒食節、七夕、重陽節的詩句

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夜》蘇味道 (唐)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內,明月逐人來。容

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寒食節:《浣溪沙·淡盪春光寒食天》李清照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七夕節:《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重陽節:《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李清照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九日和韓魏公》蘇洵
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折桂令·九日》張可久

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

❻ 元宵節是古代的情人節嗎那七夕又是什麼


「七夕」又是咋回事呢,這些年被大家成為中國的情人節。其實,「七夕」真的不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

在古代,七夕這一天是民間女子比拼女紅手藝的日子,大家都在效仿織女。「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後來人們為什麼會把七夕和愛情聯系起來呢?據說源自白居易的《長恨歌》。其中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是名人,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經過白居易的宣傳,這首詩也就成為了愛情詩。

◆ 秦觀在《鵲橋仙》寫到:金風玉露一相逢,變勝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首詩徹底的把七月初七這個日子和愛情聯系在一起。

對於七夕,人們更多的是對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感嘆,對美好愛情的嚮往。雖然七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但是,愛情是美好的,不管是七夕還是上元節,願你心有所屬覓得良伴,一生如願。

❼ 寒食迢迢牽牛星十五夜望月分別與哪些傳統節日有關

1、寒食:禁煙節、冷節、百五節,也就是清明節前一二日。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鏈掘,只吃冷食。
2、迢迢牽牛星棚虛核:七夕節。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譽譽始於中國漢朝。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
3、十五夜望月:中秋節。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❽ 2021中國的情人節是元宵節還是七夕 元宵與七夕哪個才是中國情人節

2021中國的情人節是元宵節還是七夕 元宵與七夕哪個才是中國情人節

就國內民俗來說並沒有這個說法,如果一定要說有類似西方情人節的節日,那麼元宵節更接近一些,元宵節有十分熱鬧的燈會,平時不出門的女孩子也可以名正言順上街遊玩,擴大和異性交往的機會。

隨著「七夕」漸被稱為「中國情人節」,各路商家也紛紛趁機推出促銷活動,熱鬧一時。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據報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驥才曾表示,七夕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角的節日。按照民間傳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雙方對愛的承諾,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因此將「七夕節」稱為「中國情人節」並不妥當。

記者相繼采訪王娟、高巍兩位研究民俗的專家,二人均表示將「七夕」稱為「情人節」是誤讀了這個節日的內涵。王娟表示,纖臘首七夕那天,女孩子們會參與「浮針求巧」等一系列活動,重點是是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

「七夕是傳統的乞巧節,也在那個時候天氣已經快要變冷,人們開始准備過冬衣物,舊時,女性是這個節日的主角兒。」高巍也說,七夕的主要習俗是拜巧女、吃巧果,女孩子還會比賽誰的針線活兒更好。而元宵節則略帶「大眾狂歡」的性質,深閨中的女子亦可出門觀燈,與異性相識、相會,相較而言,元宵節才更像「中國情人節」。

的確,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歷代流傳下來的詩詞中有不少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曾寫道:「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相對於其他一些節日、節氣,元宵節保留下來的民俗略多一些,這與其重視『鬧』的特性有關。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特色,元宵節女子出門觀燈、男女約會的習俗反而被淡化了,而七夕由於牛郎織女傳說廣為流傳,也在一定程度上令其易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高巍同時表示,對這一稱謂也無須過分苛責。

高巍同時表示,近年來由於社會關注等原因,元宵節等傳統節日習俗越來越受到重視,相關活動也越來越多,但繼承、發展這些有益民俗仍需要政府積極引導,老百姓真正參與進去,才能有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燈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人們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借著春節的新,正月的喜,十五的團圓意,元宵節成了千家萬戶最愛的傳統佳節之一。

七夕的由來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局鄭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毀數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於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❾ 中國情人節是七夕還是元宵

中國情人節是七夕。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情人節的民間習俗

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

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夕節

熱點內容
七夕活動內容怎麼寫 發布:2025-02-10 23:48:22 瀏覽:393
送春蘭花香嗎 發布:2025-02-10 23:48:13 瀏覽:830
怎麼的鮮花 發布:2025-02-10 23:44:20 瀏覽:856
易種植的盆栽 發布:2025-02-10 23:43:17 瀏覽:120
海棠基金介紹 發布:2025-02-10 23:33:00 瀏覽:938
初級畫梅花 發布:2025-02-10 23:32:37 瀏覽:648
櫻花筆斷水 發布:2025-02-10 23:13:50 瀏覽:533
怎樣的鮮花填空 發布:2025-02-10 23:13:49 瀏覽:539
蓮子百合銀耳粥 發布:2025-02-10 23:13:14 瀏覽:261
吸狗味綠植 發布:2025-02-10 23:13:12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