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花蒲

七夕花蒲

發布時間: 2023-06-13 09:18:15

⑴ 古代七夕有沒有女子送給心上人荷包的風俗

清代,香包已成為愛情的信物了。小香包,承載著一份深深的愛意,傳遞給心愛之人,日夜掛在腰間、放在床側,睹物思人,情想隨、愛相伴<< 紅樓夢>>第十七回寶玉與黛玉之間的一次「鬧別扭」便是由送荷包引發的。
而歷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則多半用於民間端午節的贈品,用來求吉祈福,驅惡避邪。

資料
http://..com/question/44473670.html?si=2

容臭的別稱和容身之處。

容臭,即香袋,又稱香囊,香包、香纓、香球、佩幃、荷包、香荷包、麝幐、耍活子,搐搐、錦囊、錦香袋、香袋兒等。

香袋,一般系於腰間或肘後之下的腰帶上,三國魏朝繁欽在《定情》中詩雲:「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也有的系於床帳或車輦上。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輦綴五色香囊,每出遊芬香滿路。

二、容臭的歷史和功能。

香袋其製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江離、辟芷、秋蘭均為香草。紉,乃連綴之意。佩即佩幃,在這里既指香袋,也含佩帶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裝滿香草的佩幃帶在身上。這說明香包早在屈子所處的戰國時代已是一種飾物了。

漢代《禮記》有雲:「男女未冠笄者……衿纓皆陪容臭」。容臭即香袋,說明漢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袋的。

到了唐宋時期,香囊逐漸成為仕女、美人的專用品。而男官吏們則開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時乾脆把荷包綴於朝服之上。當然,那時的荷包與香包不完全一樣,香包里主要裝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細物」的。

至清代,香包已成為愛情的信物了。小香包,承載著一份深深的愛意,傳遞給心愛之人,日夜掛在腰間、放在床側,睹物思人,情想隨、愛相伴<< 紅樓夢>>第十七回寶玉與黛玉之間的一次「鬧別扭」便是由送荷包引發的。
而歷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則多半用於民間端午節的贈品,用來求吉祈福,驅惡避邪。

香袋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美自身。

古代人闊袍長袖,輪廓寬大粗放,就需要一些細節上的講究。香袋具有香味,這香味來自於裡面裝有的中葯材,如雄黃、艾葉、冰片、霍香、蒼術等,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如長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稜角形、雞心形、菱形等,上綉有花、草、蟲、鳥及羅漢錢等,款式精美,玲瓏奪目,具有裝飾和賞玩的作用。

2、濃節日。

「五月綉香袋」是全國各地的民俗。佩香包是端午節必備佳品。每年端午節,村民們起大早,吃粽子,喝雄黃酒,上門插艾葉,小孩子則胸前佩戴各種動植物小香包,背上吊著螃蟹或青蛙香包,兩肩爬兩只卧式老虎(當守護神),頭戴虎頭帽,腳穿虎頭綉鞋,還特意綉著五毒或貼花的肚兜穿在衣服上面炫耀,手腳腕扎五色彩繩,取五色土之意,稱為「續命繩」以示平安。「榴花角黎斗時新,今日誰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葉上珠門。」這首古詩是描述當時人們歡度端午佳節的種種習俗。端午節前後,人們除了吃棕子、插艾葉以外,還要給孩子們帶香袋。

3、防病蟲。

佩香袋,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葯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葯,如芳香化濁驅瘟的蒼術、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蘇合香、冰片、牛黃、川芎、香附、辛夷等葯,含有較強的揮發性物質。因此民間有「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

近幾年來,我國醫學界對傳統香袋的配方進行研究,作了許多葯理試驗,表明這種芳香物質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可興奮神經系統,不斷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抗體的生成,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生長的作用,可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同時,葯物氣味分子被人體吸收以後,還可以促進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從而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增強食慾。現在,研究人員通過試驗發現,讓兒童經常將香袋置於衣兜、枕邊,對於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傳染病均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的功能。

4、表敬意。

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

5、訴衷情。

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6、顯榮耀。

唐朝香袋中奇特香料多來自外國的貢品,朝廷還把香囊作為賞賜之物。得朝廷之賞賜,倍感榮耀。

三、容臭的種類。

1、香袋大多數以花卉和動物為主圖,以隱喻象徵等手法表達各種情感寄託和美好嚮往。用雙魚、雙蝶、蛟龍等象徵兩性相愛、交合、生育;用蓮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鵲、採花的蜜蜂隱喻男性;松鶴象徵長壽、石榴象徵多子。

通常概念中,香囊是愛情的信物,它所傳達的情感密碼,因其所綉的不同形象而多種多樣,含蓄且優美。許多香囊都有魚的形象,魚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是情事的隱語,魚喻男,蓮喻女。這樣看來,詩歌「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實際上是一首艷詩。這樣的詩篇,再配上魚蓮香囊,纏綿的效果就出現了。

安史亂起,唐玄宗在馬嵬坡讓楊貴妃獨自去承擔釀成國家戰亂的責任。楊貴妃被絞殺後,屍體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復西京以後,唐玄宗派人悄悄將她的遺體移葬,辦事宦官發現貴妃的遺體只剩下瑩瑩白骨一架,唯有臨死時佩戴在胸前的香囊還完好似昔,他把香囊取下復命。唐玄宗見到香囊睹物思人,當年驪山歌舞的歡樂宛在,伊人的濃愛只留下眼前這只香囊!他把香囊裝入衣袖,不禁老淚縱橫。八十年過去後,詩人張祜感嘆此物此事,寫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詩:「蹙金妃子小花囊,銷耗胸前結舊香。誰為君王重解得,一生遺恨繫心腸。」沒有人再能為玄宗解開這只小小的香囊了,說不清楚是愛還是恨的情感,除了玉環誰人能解得開呢?《紅樓夢》里林妹妹也曾給寶哥哥做過香囊,一針一線都凝結著她的情思。有一回寫黛玉誤會寶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賭氣把正在做的另一個剪了,香囊卻是寶玉貼身戴著,怎麼會送人?當芳華不再、紅雨落盡的時候,見香囊猶見伊人,卻只怕寶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2、利用漢字的諧音做比喻者更是隨處可見。送給新婚夫婦的「早生貴子」(棗兒、花生、桂圓、蓮子組合圖案);送給長壽老人的「耄耋童趣」(以貓和蝴蝶戲牡丹組合圖案,喻意老年生活非常有情趣);送給小孩的「福壽娃娃」(以憨態十足的娃娃為主體,周圍環繞蝙蝠、桃子組圖,寓意此子今生多福多壽)。

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兔等,充滿活潑;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香袋,它以質朴精巧的藝術創造承載著中國祖祖輩輩、男女老少精神層面的情愫,承載千百年來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中華民族傳承文明的嬌小精緻的歷史證物。

⑵ 七夕古詩詞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麼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夕古詩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夕古詩詞1

1、《七夕》

(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2、《七夕》

(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

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3、《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4、《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5、《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6、《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7、《沉醉東風·七夕》

(元)盧摯

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

蛛絲度綉針,龍麝焚金鼎。

慶人間七夕佳令。

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8、《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

(宋)晏幾道

喜鵲橋成催鳳駕。天為歡遲,乞與初涼夜。

乞巧雙蛾加意畫。玉鉤斜傍西南掛。

分鈿擘釵涼葉下。香袖憑肩,誰記當時話。

路隔銀河猶可借。世間離恨何年罷。

9、《小重山·七夕病中》

(宋)呂渭老

半夜燈殘鼠上檠。上窗風動竹,月微明。

夢魂偏記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千里暮雲平,南樓催上燭,晚來晴。

酒闌人散斗西傾。天如水,團扇撲流螢。

10、《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古詩詞2

一、

一葉幽蟬落夢尖,驚飄殘夢里青衫。重樓燈火,夢跡繞來甜。

那段紅塵封不住,此時彩筆暗相探。天涯深處,證我月光藍。

二、

秋近天遙欲寄函,柔情夕夕為君添。鵲兒可否,替我過山南。

前世擦肩人海漫,今生如約仄平拈。深屏舊事,星暗句何堪。

三、

擬就詞牌滿意忺,人前題句奈平凡。飛觴待月,清寂影成三。

不復當時煙柳岸,牽強此際水雲箋。琉璃深處,枯筆可紅藍。

四、

未盡傾聲古調咸,催箏窗外月來探。梅花落指,一味冷香潛。

近我曲魂仙隱隱,鋪橋雲夢鵲纖纖。也隨風去,咫尺掛星簾。

五、

去路徐升一葉帆,浮波星海鵲兒甘。依前時節,傷聚瘦銀蟾。

彼岸誰曾衣勝雪,今宵夢漲水拖藍。殷勤魚信,幾度弄潮尖。

六、

累日調弦不負梅,幽香一曲白雲隈。清粼如我,天意系阿誰?

多少春時深淺夢,潛為遠古往來灰。忽然七夕,試與鵲輪回。

七、

夢正肥時月似鉤,星波欲辨是誰眸。探支月筆,消息渺難收。

我落秦弦芳草闕,君洄楚水芷蘭洲。臨秋一段,底事學風流?

八、

妒月遙天對影君,一弦細細絕紅塵。傳花舊句,沒萬里泥雲。

九曲星眸秋水遠,無題蟬語綠窗昏。南樓凝佇,夜色已無痕。

九、

一入新秋月半痴,再三疊夢已貧辭。深勻故事,催促鵲偷期。

懷古願身能溯水,消塵借酒遣相思。鷗盟若在,倚竹白雲陂。

十、

在水千年只是初,波聲入耳碧相濡。流雲對著,為我一牽椐。

誰畫今秋弦上月,我將來世網中魚。載浮光景,天凈映飛烏。

七夕古詩詞3

1、《迢迢牽牛星》

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他鄉七夕》

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3、《七夕》

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4、《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5、《七夕》

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古詩詞4

1、古詩十九首之一漢·無名氏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抒。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

南北朝·謝惠連

落日隱櫩楹,升月照簾櫳。

團團滿葉露,析析振條風。

蹀足循廣除,瞬目矖曾穹。

雲漢有靈匹,彌年闕相從。

遐川阻昵愛,修渚曠清容。

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

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傾河易回斡,欵情難久悰。

沃若靈駕旋,寂寥雲幄空。

留情顧華寢,遙心逐奔龍。

沉吟為爾感,情深意彌重。

3、燕歌行

三國·魏·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雁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4、七夕夜女歌

晉·佚名

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

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

5、七夕

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天高鵲夜飛。妝成應懶織,今夕渡河歸。

月皎宜穿線,風輕得曝衣。來時不可覺,神驗有光輝。

6、七夕賦詠成篇

唐·沈叔安

皎皎宵月麗秋光,耿耿天津橫復長。

停梭且復留殘緯,拂鏡及早更新妝。

彩鳳齊駕初成輦,雕鵲填河已作梁。

雖喜得同今夜枕,還愁重空明日床。

7、七夕詩

唐·趙璜

烏鵲橋頭雙扇開,年年一度過河來。

莫嫌天上稀相見,猶勝人間去不回。

欲減煙花饒俗世,暫煩雲月掩樓台。

別時舊路長清淺,豈肯離情似死灰。

8、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9、七夕

唐·權德輿

佳期人不見,天上喜新秋。玉佩沾清露,香車渡淺流。

東西一水隔,迢遞兩年愁。別有穿針處,微明月映樓。

10、和長孫秘監七夕

唐·任希古二秋葉神媛,七夕望仙妃。影照河陽妓,色麗平津闈。

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露泫低珠佩,雲移薦錦衣。

更深黃月落,夜久靨星稀。空接靈台下,方恧辨支機。

11、和東觀群賢七夕臨泛昆明池

唐·任希古

秋風始搖落,秋水正澄鮮。飛眺牽牛渚,激賞鏤鯨川。

岸珠淪曉魄,池灰斂曙煙。泛查分寫漢,儀星別構天。

雲光波處動,日影浪中懸。驚鴻絓蒲弋,游鯉入庄筌。

萍葉疑江上,菱花似鏡前。長林代輕幄,細草即芳筵。

文峰開翠瀲,筆海控清漣。不挹蘭樽聖,空仰桂舟仙。

12、和李公七夕

唐·任希古

落日照高牖,涼風起庭樹。悠悠天宇平,昭昭月華度。

開軒卷綃幕,延首晞雲路。層漢有靈妃,仙居無與晤。

履化悲流易,臨川怨遲暮。昔從九春徂,方此三秋遇。

瑤駕越星河,羽蓋凝珠露。便妍耀井色,窈窕凌波步。

始閱故人新,俄見新人故。掩淚收機石,銜啼襞紈素。

惆悵何傷已,裴回勞永慕。無由西北歸,空自東南顧。

13、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4、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15、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⑶ 七夕經典古詩句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七夕經典古詩句,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玄都五府風塵絕,碧海三山波浪深;桃實千年非易待,桑田一變已難尋。

二、別有仙居對三市,金闕銀宮相向起;台前鏡影伴仙娥,樓上簫聲隨鳳史。

三、鳳樓迢遞絕塵埃,鶯時物色正裴回;靈芝紫檢參差長,仙桂丹花重疊開。

四、雙童綽約時游陟,三鳥聯翩報消息;盡言真侶出遨遊,傳道風光無限極。

五、宋玉愁空斷,嬌饒粉自紅;歌聲春草露,門掩杏花叢。

六、注口櫻桃小,添眉桂葉濃;曉奩妝秀靨,夜帳減香筒。

七、鈿鏡飛孤鵲,江圖畫水葒;陂陀梳碧鳳,腰裊帶金蟲。

八、杜若含清露,河蒲聚紫茸;月分蛾黛破,花合靨朱融。

九、發重疑盤霧,腰輕乍倚風;密書題豆蔻,隱語笑芙蓉。

十、莫鎖茱萸匣,休開翡翠籠;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十一、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十二、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二秋葉神媛,七夕望仙妃。

十三、影照河陽妓,色麗平津闈;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

十四、露泫低珠佩,雲移薦錦衣;更深黃月落,夜久靨星稀。

十五、空接靈台下,方恧辨支機;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

十六、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神光意難候,此事終蒙朧。

十七、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妝立,龍駕具曾空。

十八、世人亦為爾,祈請走兒童;稱家隨豐儉,白屋達公宮。

十九、膳夫翊堂殿,鳴玉凄房櫳;曝衣遍天下,曳月揚微風。

二十、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終。

二十一、又近中元,素秋時候;月皎風高,漸涼生襟袖。

二十二、灝氣澄凝,是誰清白,應此□□秀;味洗膏粱,才侔沈謝,三朝勛舊。

二十三、好是新來,日臨連帥,化格黔黎,政歸仁厚。

二十四、早禱群祠,有雨隨車驟;願與寰區,共資膏澤,歲歲稱眉壽。

二十五、孝感靈泉,涓涓不絕,斟為醇酎。

二十六、坐中客。共千里、瀟湘秋色。

二十七、漸萬寶西成農事了,稏看、黃雲阡陌。

二十八、喬□橘洲風浪穩,岳鎮聳、倚天青壁。

二十九、追前事、興亡相續,空與山川陳跡。

三十、都會繁盛,依然似昔;聚翠羽明珠三市滿,樓觀涌、參差金碧。

三十一、乞巧處、家家追樂事,爭要做、豐年七夕。願明年強健,百姓歡娛,還如今日。

三十二、秋到郊原日夜涼,黍禾高下已垂黃;荷花猶有晚來香,天上佳期稱七夕。

三十三、人間好景是秋光,竹洲有月可徜徉。

三十四、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三十五、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三十六、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三十七、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三十八、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三十九、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四十、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四十一、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四十二、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四十三、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四十四、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四十五、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四十六、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四十七、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四十八、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四十九、七夕醉答君東湯顯祖,玉名堂開春翠屏;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五十、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熱點內容
漸變色綠植 發布:2025-02-09 05:30:23 瀏覽:502
花店的微觀環境分析 發布:2025-02-09 05:30:18 瀏覽:102
園林景觀綠植租憑 發布:2025-02-09 05:28:36 瀏覽:936
明天北京植物園鬱金香 發布:2025-02-09 05:26:00 瀏覽:666
正宗櫻花是哪裡生產的 發布:2025-02-09 05:10:45 瀏覽:129
家庭花卉栽培 發布:2025-02-09 05:07:08 瀏覽:200
櫻花粉日系 發布:2025-02-09 05:07:03 瀏覽:643
翻盆梔子花 發布:2025-02-09 05:00:52 瀏覽:85
花卉施肥論文 發布:2025-02-09 05:00:09 瀏覽:578
櫻花的使者 發布:2025-02-09 04:55:51 瀏覽: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