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功效
❶ 七夕的好處是
1.提高國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
2.給情侶們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節日
❷ 七夕的意義是什麼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七夕的意義是什麼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七夕的意義是什麼
1、七夕文化歌頌了忠貞不渝的婚愛觀,體現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嚮往和追求,它傳承發揚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體現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心,不同於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愛情觀。在農耕社會中,家庭不但是一個基本的生產生活單元,而且是社會構成的細胞,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弘揚牛郎織女故事傳說倡導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堅貞愛情的婚姻愛情觀,在當前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談到中華民族的婚愛觀,就提起宋人秦觀的《鵲橋仙》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句話,既是對中華民族婚愛觀的一個概括,又對它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他不是單純地對牛女悲劇的同情,而是以一個新的視角,謳歌真摯、純潔、堅貞的愛情。在責任心的驅使下,雖遠隔萬里,長期分離,卻還能夠保持婚姻的穩定性、長久性,不僅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即使在現在這都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在這里責任與愛情達到了統一。從另一個視角看,這也是導致中國封建社會中婦女婚愛悲劇的重要原因。
2、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勇於創造,不斷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在歷史上起了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成為歷史發展的內在思想源泉。文化精神既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大多數人民所接受領會,又是一個民族的生命之所在。一個失去精神支撐的人如同一具僵屍,一個失去文化精神的民族就等於該民族的消失。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就是這種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乞巧活動的開展就是激勵人們追求聰明才智,不斷創新,自強不息,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年年創新,代代傳承,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是社會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故人的素質的提高,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乞巧活動恰恰就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而開展的。如果讓乞巧活動進一步適應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將會產生更大的積極作用。乞巧看重的是人們素質的提高,而祈福更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祈福從根本上講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諧、和平,它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神實質。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家文化精神的價值取向是中和,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精神的價值取向亦是中和,而民間文化追求和合圓滿的精神更是以上文化精神的根源。因此,和合是中國文化精神的精髓。從最近接觸的資料來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民間在七夕祭活動中也非常看重祈福,祈求平安、幸福、和諧、和平。足見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動的開展對於當前構建和諧社會,落實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精神和促進世界和平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南陽絲綢與七夕織女有沒有關系
據文獻記載,南陽周代已有養蠶業和絲綢業。西漢年間,南陽郡為全國八大蠶絲產地之一。東漢時,張衡《南都賦》中記載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陽,名揚天下。
牛郎織女傳說的諸多版本中,都離不開織女的紡織技術。盤古開天發源地的民間傳說中,描述了織女如何傳授養蠶、繅絲、織綢技術。這與很有名望的南陽絲綢有著淵源的關系。由七夕節衍生出的乞巧風俗活動,主要因為織女是“天帝之女”,心靈手巧,為人間少女所崇拜。今人談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荊夢歲時記》的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據河南大學出版社《楚國史》記載“荊楚北從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陽,東至九江一帶……。而西周之前文獻所指的‘荊楚’當在今河南南陽盆地至江漢平原一帶。”據此可知,南陽位於荊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風俗,此盛況有民歌一首為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以上見證了“奇巧”中的織女與南陽絲綢的淵源關系。
七夕與西方情人節的區別
1、直白和隱諱的區別。
西方的“情人節”坦率、熱情、赤裸裸,有情人的節日,真真切切“Iloveyou”;反觀中國的“七夕節”,雖然也是表達情人相聚意味,七月初七,表示兩情相悅,但很內涵,不露骨,又使用了古人慣用的隱喻表達方式,因而難以被年青人理解,也難以被現在躁動的一代所親睞。愛就是愛,情就是情。
2、物質與精神的區別。
“情人節”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現的是火熱的情慾,自然的流露。在現代,“情人”二字不僅僅是指戀人、伴侶、夫妻,內容充實而廣泛,直接而露骨,非常順應被封建文化和“「」”壓抑了很長時間的自然情感和慾望的流露和表達。反觀中國的“七夕節”,反映的是別離後相聚和初開情竇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憐,內容無非是對詩作畫、贈帕送絲、望天感嘆、祭拜求神等,女孩兒乞求女紅巧手,感應王母娘娘給自己發配個好“牛郎”。形式上完全封閉在院牆裡面,笑也半遮面,鬧也半掩嘴,如此這般純屬精神層面的活動,哪裡能夠火熱的起來。
3、情物與信物的區別。
“情人節”注重贈送情物,每到“情人節”,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貴重首飾等,成為情人們相互贈與的“情物”。注意,這里的“情物”是指有價之物,表明情是有價的。這無疑推動了市場經濟了發展。於是乎,每到“情人節”來臨,鋪天蓋地的廣告,滿街飄動的打折標語,把“情人節”炒的火紅火熱。反觀中國的“七夕節”,則相對暗淡的多,傳統的情人也贈送禮物,但那是一種表達情意的信物,不過是一絲一帕、一扇一畫,講究的自己親手縫制、綉描、撰寫、製作,如何能引進到商品經濟中來,不能進入商品經濟,又如何能讓商人大把掏錢為節日賣單宣傳和恭賀呢?
猜你喜歡:
1. 七夕文化的意義
2. 七夕節的寓意是什麼
3. 七夕節有什麼意義
4. 七夕節的寓意
❸ 什麼是七夕水有什麼作用
初七早晨頭遍雞啼後,各家即到井邊或河邊吸水儲藏,稱之為「七夕水」。初七內早晨頭容遍雞啼後,各家即到井邊或河邊吸水儲藏,稱之為「七夕水」。據說七夕水經久不腐,能去瘡毒。又取新鮮冬瓜洗凈切成小塊,裝入瓦埕中填滿壓實,加蓋後用黃坭密封埕口,放在陰涼處,三年後才開埕飲用。據說七夕冬瓜水可清熱解暑,去熱清毒,是民間傳統自製的良葯。
❹ 七夕那日人間D水,老人講可以治病
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文字,大概和您的說法搭升虧同源吧:
「 七夕笑塌,在老家那是一個很傳統的節日,這一天,大家都會到水井裡挑水,據傳說,那一天水井裡的水是織女的眼淚,能治病療痛,聽得最多的是肚子痛的時候拿來喝最有效,以及很多中醫開葯方的時候會要求用七夕水來煎葯,所以大家都會取一些水回來儲存在瓶瓶罐罐里,以備需要時用。小時候的印象里,常聽到老人們念叨關於七夕的傳說,以及七夕水的傳奇功效,傳說中的七夕水是否有這樣傳奇的功效,我不知道,不過七夕水能長時間儲存而不壞,那倒是真的。我喝過七夕水,那是儲存在瓶子里快一年的了,喝起來卻甘甜清涼,非常舒服,在我喝過的所有天然的或調制的所有水(包括飲料)裡面,沒有一種能比擬。
在家過七夕,我會和嫂子一起到古老的水井裡去取水,然後儲存一部分,剩下的拿來煮飯,很有意思知神。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這樣的傳統已經越來越少人去做了,現在在老家,大概也只有老一輩的人會在這一天去取水了。」
一段
真實的親情、善良的願望、美好的傳統。
❺ 你對七夕有哪些了解
你對七夕有哪些了解
七夕將至,作為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情侶在浪漫的同時或許也發現了,許多趣味盎然的七夕風俗,這些風俗深深地浸潤了祖國的中醫葯 文化 ,有:配方治病防病、儲水辟邪防病、吃節令食物強身健體等等,以下是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配方治病防病
七夕佳節有配葯的習俗,人們常用松柏等入葯配方,甚至還主張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並稱它們為長生不老的仙葯。中醫認為,久食松子健身心,滋潤皮膚,延年益壽;《玉楸葯解》謂其“潤肺止咳,滑腸通便,開關逐痹,澤膚榮毛”,《海葯本草》說它“久服輕身,延年不老”;清宮還將松子列為御膳食品。柏子香氣濃郁,能養心安神、止汗潤腸;《本草備要》載,“凡補脾葯多燥,柏子仁潤葯而香能舒脾,燥脾葯中兼用最良”。荷葉能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滇南本草》說它“上清頭目之風熱,止眩暈,清痰,泄氣,止嘔、頭悶疼”。
七夕時還常選用一些比較實用的葯方治病。如曬槐汁治痔,將槐樹枝切成小段,煎煮至葯液呈綠色,先熏後洗痔瘡處,有清熱涼血、清肝瀉火的作用,療效很好;煎苦瓜治眼,苦瓜能清暑滌熱,可治赤眼疼痛,《生生編》載其“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摘瓜蒂治下痢,瓜蒂被《本經》列為上品,《別錄》雲,“生嵩高平澤,七月七日采”,“治瘧,無問新久”。
七夕,閩西客家人習慣用仙人草冬瓜塊和水熬煮,再用潔凈的瓦壇密封貯存,以治療發熱、頭痛、中暑、驚風。這是有醫學根據的,《本草求原》說仙人草能“清暑熱,解臟腑結熱毒,治酒風”,《本草再新》說冬瓜“除心火,瀉脾火,利濕祛風,消腫止渴,解暑化熱。”
儲水辟邪防病
七夕儲水的習俗由來已久。雍正《廣東通志》載,“家汲井華水貯之,以備酒漿,曰聖水”,光緒《惠州府志·風俗》亦記曰:“七夕,男女晨起擔水貯之,謂‘七夕水’,飲之可以治疾明目”。人們在七夕這天早晨都要取回水後用新瓮盛起來儲存,用於治療瘡癤,除去濕毒,醫治多種熱證。中醫認為,井內之水,多喝能消熱解毒,利於小便赤熱、艱澀不暢、燒酒醉死等。《本草綱目》說,“井水新汲,療病利人,平旦第一汲,為井華水,其功極廣,又與諸不同,主治酒後熱痢,洗目中膚翳”。《瀕湖集簡方》記載一解燒酒醉死方:“急以新汲井華水,細細灌之,至蘇乃已。”
七夕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說它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用它給小孩煎葯殺蟲效果好。中醫認為,露水可以入葯,可用以煎煮潤肺殺蟲的葯劑,或把治療疥癬、蟲癩的散劑調成外敷葯,可以增強療效。
煎湯洗發護發
婦女七夕洗發,也是特別的習俗。湖南《攸縣志》記載,“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原籍浙江的台灣作家琦君,在《髻》中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在七夕沐發。還有些地區的未婚女子,喜歡在節日時用皂角樹等樹的液漿或枝葉汁兌水洗頭發, 傳說 不僅可以年青美麗,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這當中除了女性祈願仙子佑護之外,也有一定的醫學道理。如皂角樹枝葉煎湯沐發,能夠清熱化濕、祛除多餘脂肪、通暢毛囊,對防脫發和烏發效果頗佳,不會刺激頭皮。再如黑骨木樹漿黑發功效也是極佳。
吃節令食物強身健體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葯用價值很高。桂圓有開胃益氣、養血健脾、補心安神、補虛長智之功效;紅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榛子有“堅果之王”的美稱,《開寶本草》說它“主益氣力,寬腸胃,令人不飢,健行”;花生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瓜子據《本草綱目》及各大中葯辭典記載,具有清肺化痰、潤腸通便等功效。
七夕節這一天還要吃“巧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巧果的主要成分是小麥面。小麥味甘,性涼,有養心安神,益氣除熱,除煩止渴,和五臟,調經絡,利小便之功效。
用使君子、石榴驅蟲防疫
相傳北宋景佑元年,閩南一帶瘟疫流行,人們因患蟲病面黃肌瘦,名醫吳夲七夕那天倡導大家購食使君子、石榴驅蟲,很多人吃後效果顯著。吳夲後被閩台人譽稱為“大道公”、“真仙師”,至今感念不已。這也形成了一種節俗沿傳至今。使君子是著名的驅蟲葯,《本草綱目》說它“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益脾胃,所以能斂虛熱而止瀉痢,為小兒諸病要葯”。石榴果皮中含有鹼性物質,有驅蟲功效;果實營養豐富,能健胃提神、增強食慾、益壽延年;石榴花則有止血功能,用石榴花泡水洗眼,還有明目的作用。
❻ 為什麼七月七這天裝的水能清涼解毒且經年不腐
七月七凱棗襪水能清涼解毒且經年不腐暫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也沒有科學解釋。但在七夕節這個日子裡裝的水確實可以長時間不變質,且水的味道比別的時候好一些。岩檔
七月七水傳說和用途
在南方很多地方,尤其是客家地區,都有「七夕節」裝「七月七水」的習俗。傳說七月七水功效神奇,七月七裝起來的水經過多年也不會變質、不會生蟲、也不會變盯激味,還可以用來治療中暑、感冒、痱子等多種疾病。
清道光十年《西寧縣志》中記述七夕水:七夕取河水、井水貯瓮,經久不變味。民國年間《陽江縣志》則記載:七夕正午時,取新汲井水貯之,以備和葯,經歲不腐,謂之「神仙水」。還有比如七夕水可以使人長壽,有能醫熱症的保健治病之效,人們汲七夕水為葯餌,用來和葯,還用來釀酒。
相傳農歷七月七日是七仙女下凡日,七仙女下凡救濟凡人灑仙水。只要七月七日那天將井水或山間水裝進容器保存起來,這天的水經過多年也不會變質,並且不用煮,七月七水配合蜂蜜還有清熱解毒之效。
❼ 七夕的意義是什麼
七夕的意義:
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勇於回創造,不斷追求更加幸福答美好生活的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在歷史上起了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成為歷史發展的內在思想源泉。文化精神既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大多數人民所接受領會,又是一個民族的生命之所在。一個失去精神支撐的人如同一具僵屍,一個失去文化精神的民族就等於該民族的消失。
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就是這種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乞巧活動的開展就是激勵人們追求聰明才智,不斷創新,自強不息,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年年創新,代代傳承,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
人是社會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故人的素質的提高,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乞巧活動恰恰就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而開展的。如果讓乞巧活動進一步適應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將會產生更大的積極作用。乞巧看重的是人們素質的提高,而祈福更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祈福從根本上講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諧、和平,它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神實質。
❽ 潮州地區七月初七存的「冬瓜水」有什麼作用
廣州的潮州地區七月初七存的冬瓜水,一般也叫做七夕水。據說冬瓜水有非常神奇的功能,可以儲存很久不變質,還可以用於治療燙傷去除瘡毒等,七夕水算是廣州一帶最為普遍的風俗,七夕水的製作方法就是在初期的早晨,第一遍雞鳴之後,各家各戶都要到井邊或者河邊去舀水儲藏起來。在廣西的一些地方有七夕儲水的習俗,關於它的民間傳說是在7月7日的早上,天上的仙女會下到房間來洗澡,而飲用她的洗澡水可以驅邪還可以延壽。
這種習俗一般都流行於廣西部分地區,而本來這個七夕儲水的活動,最開始的原因就是為了祈福,他們認為七月初七洗澡可以消除病痛,尤其是體弱多病的孩子,會在每年這個時候,把紅繩綁7個結子帶在脖子上,這就有健康吉祥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