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美編

七夕美編

發布時間: 2023-07-04 08:24:48

『壹』 七步的成詩者

「七步」這一典故出自於《.文學》,與曹植有關。
曹丕當上帝王後,對曹植的才華也非常嫉妒,總想加害曹植。一天,曹丕把曹植召進宮來,只見曹丕端坐大殿,曹植知道大事不妙,於是下跪行拜,曹丕開口說道,雖然我們是同胞兄弟,但是按照國法,我們是君臣關系,你竟敢在朝臣中誇耀自己的文才,今天請你以兄弟為題寫一首詩來,詩中不允許出現「兄弟」兩字,並且必須在七步之內完成,否則就要砍頭治罪。曹植知道曹丕要逼自己於絕路,於是他悲憤交加,隨口吟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以後,心裡慚愧,於是打消了殺害曹植的念頭。
《七步詩》後人縮寫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後來,人們用這個典故比喻人才思敏捷,唐代李白的《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中就運用了這個典故:「九卿領徐方,七步繼陳思。」
參見: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植(192—232)是漢代末年政治家、東漢丞相曹操的兒子,從小就聰慧過人,深得父親疼愛。曹操認為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字才能都超過他的兄弟,可以「定人事」,幾次想立他為「世子」(繼承人),後來因他太喜歡飲酒和不講究禮節才作罷。因此曹植也招致胞兄曹丕的忌恨。曹丕建立魏朝當了皇帝(魏文帝)後,先殺掉了曹植的黨羽丁儀及其家屬,還想找個借口殺掉他。一天,曹丕突然下令,要他走七步吟出一首詩,否則處死。他果然不凡,剛走完七步就吟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詩,是曹植為了保命匆忙吟出來的,當時沒有定出名字,後來人們稱它為《七步詩》。豆子和萁(豆莖)同生於一根,詩中將它們比喻為兄弟關系,以燃燒豆萁煮豆子來比喻兄弟相逼,既貼切又形象。第四句用擬人手法來表現鍋中豆子的痛苦,將豆子被熬出汁擬為哭泣而出的淚水,更是傳神的一筆。最後兩句通過質問的形式來點出主題,蘊涵著強烈的抗議。詩寫得十分動人,曹丕聽了深感慚愧,放過了他。曹植在萬分危急關頭還能寫出這么好的作品,他的才華實在令人佩服。為此,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有意思的是,魯迅於1925年6月7日在《華蓋集·咬文嚼字(三)》中說:「據考據家說,曹子建的《七步 詩》是假的。但也沒有什麼大相干,姑且利用它來活剝一首,替豆萁伸冤。」原詩如下:「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燼你熟了,正好辦教席。」郭沫若也曾仿此詩寫過一首:「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七步文學社--網路文學新起之秀,以古風為主流,著重於培養自己旗下的寫手,從小說、散文到詩詞歌賦。
七步文學社的定位:以文學交流共同進步為中心,匯集所有網路文學愛好者,創立一個不僅存在於網路的社團,而且在當今社會也要立足的社團。
七步文學社的宗旨:培養熱愛網路文學愛好者進行文學閱讀和創作的興趣,讓華夏文化得到傳播與發展,生命以自強不息而奮斗,豐富社員的人文閱歷。文學社以文會友,共同進步為理念,通過舉辦文學群賽、徵文比賽等活動為文學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思想,暢談文學的平台,提高我社文學愛好者文學素質和水平。
管理理念: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辦刊理念:愛生活,愛文學。
宣傳標語:我們陪七步一起成長。
我們的口號: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的習慣,優秀也是一種習慣我們要習以為常。 七步文學社社徽:順時針一個紅色半圓濃墨,圓形中間篆寫「七」紅底白字。
寓意:文學無盡,不固步自滿自封,以紅色為背景,昭示文學星星之火可以燎圓(原)。 醉墨文
余寒消盡,微微和風,陣陣清香,昨夜的風風雨雨,今朝已化作花花草草處處明明秀秀。看那入眼桃花初浮碧水,聞那撲鼻梨粉已上枝頭,聽那鶯聲燕語委婉花曲,賞那朗月雲清悠悠春辰。令人安閑舒逸,頓拋煩緒,乍引詩意。催使多少文人騷客臨案提筆鋪箋,點墨間吟花詠柳。
煙花塵世里,車馬人生中,恨韶華太短,歡辰太少,勞勞碌碌而庸庸倦倦。而今難得賞春一季,痴書一回,使夢旅魏晉,讓心追唐宋,何不幸哉?笑讀縹緲古韻那如花如月,如劍如琴的文調,不禁令人如痴如醉地沉淪在其菁魂麗魄中,對文學文字迷戀不已。
在此青春之際,網路之間,誠邀卿來七步陋社,以古懷今,與高朋雅友朝暮閑詩逸聯,和青衿學儒臨屏談笑青春。草色入簾青,苔痕上階綠,橫案的蠻箋象管,直任君一縱腕底風華,解構風情,瀟灑自我,暢訴胸懷。
讓我們相聚在七步文學社裡,負手狂筆只為圖一快,放縱桀傲的詩心,書刻羈狂的文腔。再度建安風骨,復醉蘭亭風騷,以筆縱橫塞北江南,題遍萬般風花雪月,盡顯才情。 問柳文
------序
空予我江山無限
留不住知己紅顏
王者路又有誰陪伴 攜手百年
天涯路與誰走遍
遠離那權利烽煙
唯願此生魂夢相連 月下花前
正文:
七步,非城非國,一股新崛起的勢力。
墨魂,七步首領,一代天驕。
墨都四國:琴棋書畫。
七步,於墨都某一角落,與琴棋書畫四國相鄰。
(一)
「琴棋書畫四國已秘密聯盟,正式向七步宣戰」
清風閣內,面具少年把宣戰帖丟在眾人面前。
解玉生撿起桌上的宣戰帖,粗閱一回,合起,嘴角微揚。把宣戰帖丟回原處,不發一言,繼續把玩著手中的玉石,若無其事。
「琴棋書畫還真是愛找事兒,大白天的宣戰,還讓不讓人睡覺了」懶散得語調夾帶著哈欠聲傳來,問柳怨聲連連。
「四國控制的墨都,占東南西北四方,勢均力分。七步的出現,無形中增添了第五份勢力,且七步的發展速度,堪稱無敵。如今,七步羽翼未豐,若不趁早除去,他日,必對四國影響甚大。這一戰,可謂戰無可避,強大七步,亦在此一舉。」醉墨分析道。
「明日之戰,勢在必得!」面具少年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易安看向面具少年,笑意甚濃。
(二)
秋風蕭瑟,殘陽似血。
城樓上方,面具少年負手持劍,臨風而立。墨發飛揚,白衣蹁躚。
城門之外,四國國君親自掛帥,千里之外,螞蟻般大小的四國將士接踵而至,面具少年立如青松。
百米之外,四軍駐停。面具少年俯視四軍,冷眼掃去,一抹奇異淺笑在唇邊盪漾開來。
呵,兵臨城下,不過如此。
百米之處的四國國君有些恍惚,聽聞七步首級年過古稀,門牙缺兩,離駕鶴之期不甚遠矣,如今這面具男子,風華年少,氣宇軒昂,仿若翩翩少年,又怎能和古稀之年扯上半點關系?莫非…傳言有假!
猜疑之際,城門大開,百名精英戰士,洶涌而出。
「還以為七步如何了得,不過區區百名戰士,哼,看你怎敵我八萬雄獅!」為首的琴國國君右手一揮,大喊一聲:上!隨即,身後的八萬將士蜂擁而上。
七步的百名戰士,均是特訓殺手,縱觀天下,與之抗衡的軍隊屈指可數,更何況琴棋書畫…城樓上的面具少年笑意猶濃。
沙場之上,百名戰士,火拚四軍,刀光血影,戰馬縱橫。
兩軍交戰,縱觀其底,四國略遜,七步猶強,實力相抵,強者制勝。頃刻之間,四軍戰士,死傷無數。
城樓上方,面具少年手持七殺,抿唇斂笑,寒氣逼人,縱身而起,躍城而下。劍起之時,寒星點點,縱身之間,袂衣飄飄,所到之處,血影重重。
七殺一出,見血方收,劍指蒼穹,血祭長空。
轉瞬之間,面具少年已躍身上了城樓。
城樓之上,面具少年手持七殺,背向四軍,默然垂首,臨風而立,依舊那般墨發飛揚,白衣蹁躚。
驀然回首,戰馬長嘯,四軍臣服。
城樓之下,戰馬長嘶,屍橫千里,四軍朝拜,戰旗傾塌。
滾滾黃塵,漠漠大地,只余琴君、棋君、書君、畫君的首級在戰馬聲中長眠,赤染山河!
奪四國,定四城,統墨都,掌政權。
墨都227年,墨魂平定四國,取消四國君主制度,更國為城,削弱國權,改革墨都,命四國太子接任城主,政權統一。 創始人:醉墨
創始人策劃助理:容成墨月
文學社社長:鏡
文學社副社:綠茗幽香(編輯部長) 墨諺【又名問柳】(管理部長) 米修兔(外宣部長)
宣傳部部長:羽凌
編輯部副部:冷七弦
管理部副部:鏡
宣傳部副部:小林
美編組長:紙鷂
采文組長:錦辭
文編組長:縭兒
策劃組長:(暫缺)
執行組長:鏡
審查組長:安然
接待組長:穀穀
網站組長:小北
執行責任委員會:會長:鏡
執行:安錦,綠茗,墨諺,小林,米修,錦辭
文審組組員:小楓,吾渝蓉,未央,慕子
美編組組員:小榕,柯柯,紫堂,蘇世安,其實
宣傳組組員:陌上,紫櫻花
人事部組員:林安幕,穀穀,玫瑰
貼吧組組員:七夕,小楓,書生,璇木

『貳』 秦時明月吧的吧刊·朔望月

朔望月是負責製作秦吧吧刊的團體,前身是月餅周報。
朔望月主要分為文編和美編以及後勤三大類。美編負責排版文章、設計圖片、製作簽等工作;文編則以寫文為主(包括采訪、主題文、連載文、詩詞等);後勤負責搜集材料等事務。
朔望月以往是以電子版的方式出刊,目前為了方便各位月餅閱讀,改為排版式,無需下載,可直接觀看(電子刊會在特別節日製作)。 ①本頻道為網路秦時明月貼吧的吧主結發受長生親手創立,自始建之初即與秦時明月吧綁定.是秦時明月貼吧擴展出來的語音交流平台。
②本頻道及團隊均屬秦時明月貼吧所有,與其它團隊並無直接聯系,也無官方上的沖突.
③本頻道為貼吧活動專用頻道,不做商業化研究
(管理團隊一覽最近更新日期:2015年03月21日) 執行會長(ow)結發受長生執行副會(VP)殺戮拒敵之劍人事部長(VP)君見未歇莫湮離外宣部長(VP)藍妃顏Angel部門黃馬(MA)人事部:啊離、瀟雨、慕暄
接待部:夢璃、韜韜、楠楠、陳池
字幕部:長安
K廳部:三千、夜辰
秦弦:橙芐、四月
CV部:簡瘋
活動部:沫小晴、但丁
外宣部:小妃、王者、小雪、影子
嘉賓團:公子小二萌、秦時手游、秦時頁游、秦時主創、秦時配音 活動回顧:
2013年8月12日:秦吧官Y第一次開頻活動;
2013年8月19日:七夕猜題活動;
2013年10月2日:秦吧官Y與秦時明月周邊貼吧一同舉行國慶聯合活動;
2013年11月3日:秦吧官Y正式搬入15079頻道
2014年1月20日:舉行頻道貢獻PK活動
2014年1月24日:舉行招聘活動
2014年1月26日:舉行大型新年晚會活動
2014年1月29日:同網路火影忍者貼吧舉行聯誼活動
2014年3月03日:與網路火影忍者貼吧再度攜手,舉行大型歌會聯誼活動
2014年4月04日:電台專題檔——百五寒食·清明節
2014年4月19日:在秦吧頻道舉辦大型歌會聯誼半決賽
2014年6月01日:電台專題檔——那些年伴隨我們成長的動漫金曲(兒童節)
2014年7月19日:舉辦大電影預熱活動(官方)
2014年7月26日:秦時明月頁游公測活動(官方)
2014年9月06日:電台專題檔——一年一度又中秋 ------------------NO.1總則(頻道篇)------------------ 本頻道為網路秦時明月貼吧所有,不做商業研究。 本頻道紫馬固定為秦時明月貼吧吧主,不得隨意轉讓。 全員以秦吧及秦吧頻道利益為首要,任何人不得架空紫馬或相關管理。 本頻道禁止傳播不良信息和發布有損頻道形象的圖片,並會嚴厲處置言論不雅,諷刺挖苦的違規者。 嚴禁有管理干涉、濫用職權等行為。且規定每月貢獻分至少增長60左右. 註明:臨時遇到突發狀況(如投訴、黑頻、舉報等)黃馬及黃馬以上管理若在線可代為直接處理,若解決不了,則需找相關管理或VP、OW協同解決.
------------------NO.2細則(管理篇)------------------
(1)考核規定
①黃馬(MA)
[直接申請]進入管理考核群→人事、外宣橙馬負責一審,有關部門部長協審.(附帶意見)→執行副會二審→執行會長三審(拍板)→人事部保存資料,並負責轉正
[部門推薦]由部長提名,然後拉入管理考核群(附帶意見)→執行副會二審→執行會長三審(拍板)→人事部保存資料,並負責轉正
②紅馬、粉馬(CA1、CA2)
[直接申請]進入部門群或頻道→部門紅馬負責一審,通過則直接掛粉→部長、副部長負責二審,通過則掛紅
[間接推薦]若群眾推薦,或部長引薦,可由部門部長自行拿捏.
註:若部門內沒有紅馬負責一審,則跳過,直接由部長、副部長審.並且由人事部保存資料.
③入會、會員(VIP)
[改名]正確後可直接給會員: ?。秦吧XXX?公會?會員?
[不改名]直接扒
(2)許可權規定
①允許會員、粉馬跨部門,但紅馬及紅馬以上管理不允許跨部門或擔任多個職務.
②各部門不允許互相干涉,管理不得越權.(特殊情況下人事部可直接進行管理→類似於部門內部糾紛及成員之間糾紛。人事部有權干預)
③管理不得對非自己管轄范圍內的成員動用許可權(如封字、封號、封麥等)注:特殊情況除外,需說明原因,最好能提供截圖.
④公有許可權(如頻道廣播、刪改子頻道、更改頻道公告、上、下馬甲等)不要隨意隨性使用.
⑤若管理需要卡麥,則先在公屏上扣一下999以示舉手,然後再開麥.
(3)職權范圍
①執行會長(OW):全頻(若要干涉某一部門,則需先徵得部門部長的同意)
②執行副會(VP):全頻(若要干涉某一部門,則需先徵得部門部長的同意)
加註:意見不一時,以執行會長的意見為准.但三個VP中若有兩個不同意,則不執行,開會討論出結果後,方可執行.
③人事部長(VP):人事部、人事部成員(人事部黃馬、紅馬、粉馬)、除VP、OW外所有管理
④外宣部長(VP):外宣部、除VP、OW外所有管理
加註:VP和MA最大不同就是多幾條關鍵性的許可權,故規定如下.(沒寫到的許可權基本同黃馬一致)
<一>VP有權考核黃馬
<二>VP有權下掉黃馬(前提:理由充分、有通知.並且這方面由人事部進行確認理由,再交由VP進行討論決定)
<三>VP有權調試頻道應用、拉紅線
<四>VP有權定期清理頻道會員
<五>VP有權召集頻道管理開會
⑤部門黃馬(MA):主要負責本部門的內外事物
⑥主持、嘉賓、股東等(MA):不參與頻道管理
加註:沒有部門的遊客或會員,全體管理有權監督和管理.
(4)管理考勤
1.簽到問題
①要求管理層本人在頻道時,親自到人事部簽到室進行簽到
②不允許代簽,子房間內安排有公屏截圖的成員,所有管理不得擅自清屏
③簽到主要為了觀察管理層的出勤率,請所有管理配合安排
④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2.請假問題
①請假時先通知人事部,由人事部交由VP、OW進行審核並下發通知,而後進行記錄
②人事部子頻設置有請假子頻,除人事部專門記錄的成員外,所有管理不得擅自更改子頻公告
(5)懲罰規定
①架空紫馬或相關管理(第一次,批評+警告,第二次,批評+警告+自我反省、寫檢討書600字,第三次,直接撤銷管理馬甲)
②跨部門干涉、越權、濫用職權等(第一次,批評+警告,第二次,批評+警告+自我反省、寫檢討書600字,第三次,直接撤銷管理馬甲)
③出勤率低,不請假的,連續三天沒來.(第一次,批評+警告,第二次,批評+警告+自我反省、寫檢討書600字,第三次,直接撤銷管理馬甲)
④多次開會不來,未請假.(第一次,批評+警告,第二次,批評+警告+自我反省、寫檢討書600字,第三次,直接撤銷管理馬甲)
⑤帶頭滋事,違反規定的(第一次,批評+警告+自我反省+自我批評+檢討,第二次,直接撤銷管理馬甲)
⑥因私人恩怨,而導致部門間發生沖突的(第一次,批評+警告+自我反省+檢討,第二次,直接撤銷管理員馬甲)
⑦言論不雅、罵人、挖苦、諷刺等(第一次,批評+警告,第二次,批評+警告+寫檢討書600字,第三次,直接撤銷管理員馬甲)
⑧以上之規定同時違反兩條及以上的(直接撤銷管理員馬甲)
【以上內容全部由人事部進行登記交由人事部部長審核並通知】
------------------NO.3細則(會員篇)------------------
(1)入會要求
①馬甲格式正確(直接藍)
(2)入會規定
①頭一個月貢獻分達30
②每周貢獻分不少於2點
(3)范圍規定
①未加鎖頻道
②掛機必須在掛機頻道內
③不得在頂級掛機
④不得在非K廳或者非CV的子頻道內唱歌、PIA戲.(個人小窩除外)
⑤不得在非聊天的子頻道內聊天(個人小窩除外)
(4)懲罰規定
①亂改馬甲格式(直接扒掉會員馬甲)
②貢獻分未達指定要求(直接下會員馬甲、同步清理出群.部門內要求的貢獻分自己定,自己扒)
③在頻道或群內發廣告(第一次警告,第二次下馬甲、清理出群)
④辱罵、攻擊、引戰、挖苦、有不雅言論等(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下馬甲並清理出群)
⑤散布謠言、滋事(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下會員馬甲並清理出群)
【後續修訂中……】 ①K廳部
簡介:頻道的主要部門之一,負責管理音樂、唱歌、音樂社團等方面的工作。歌手、場控等為其主要的組成人員
職能:在頻道內屬於一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搶麥唱歌的平台。
作用:經常在晚會、歌會等大型活動上作用較大。 ②接待部
簡介:頻道的主要部門之一。負責接待新人,引導新人等方面的工作。從性質上講屬於頻道的門面。接待、文字場控等為其主要的組成人員。
職能:在頻道內負責引導遊客、新人
作用:經常在活動前、假期時間等作品比較大。 ③外宣部
簡介:頻道的主要部門之一。負責頻道的宣傳、外交等工作。外宣成員、皇冠傳媒等為其主要的組成人員。
職能:負責宣傳,負責掛小號,負責保頻道短位ID
作用:活動前期及平時的作用都非常大。 ④配音部/電台部
簡介:以配音和電台為主要的發展核心。聲優、編劇、文案、主播、導播等為其組成人員。對技術方面的要求不高,但對音色和時間上有一定的要求。
職能:負責舉辦節假日時所需要的專題檔節目、配音節目等
作用:在節假日或平常時的作用較大。 ⑤字幕部
簡介:活動上滾動歌詞的字幕。字幕成員、字幕導師等為其組成人員。對手速、花式設計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職能:歌會等大活動時負責滾動歌詞。
作用:活動時的作用較大 ⑥人事部
簡介:本吧頻道的最高權力部門。
職能:負責成員資料的收集,對成員進行考勤、考評以及監管等工作。
作用:平時的作用很大 【大型鑒賞活動】
第一屆:2008年12月24日
第二屆:2010年05月17日
第三屆:2011年07月10日
第四屆:2012年01月13日
第五屆:2012年06月28日
第六屆:2013年01月06日
第七屆:2013年06月24日
第八屆:2014年01月01日
第九屆:2014年07月01日(自此改名為「琴棋書畫戲大賞活動」,之前均為「琴棋書畫大賞」活動) 【大型系列活動】
第一屆:2014年7月01日

『叄』 我國都有那些傳統節日他們的由來是什麼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我國傳統節日簡介

春節
一年之始,萬象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里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湯里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團。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志。活動有撒灰引龍、熏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清明節
祭掃祖墳、踏青游春,忌動煙火。

端午節
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

七巧節
也叫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一般在當晚擺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給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也稱為中國的愛情節。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此節被海外遊子更為重視,不少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重陽節
取九九重陽之意。主要活動為登高、賞菊、飲酒等,頗受老年人喜愛,所以也叫「老年節」。

十月一
俗稱「鬼節」、「寒衣節」,也是祭祖節。俗語說「十月一,送寒衣」,這天黃昏,家家都要上墳祭祖。因故不能上墳或遠離家鄉的人,就在場心或十字路口劃個圓圈,焚化紙錢。

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歷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准備工作的開始。

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不同民俗的傳統節日。我國先民在幾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創立了許多民俗節慶,既包括生產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飲食文化,也有禮儀文化,還有樸素神奇的科學思想,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很值得我們去發揚和傳承。
回答者:飄羽寒鷹 - 經理 五級 6-25 08:20
中國的傳統節日自漢以後基本定型,有一定增減,民國以後,由於
正式西化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民間仍然堅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數。直至文革,政府更削減了宣傳除春節以外的傳統節日,
即使對於春節,也被宣傳成「過革命化的春節」。改革開放以後,
民間開始慶祝一些傳統節日,報刊上也相應作了些介紹宣傳。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間慶祝的傳統節日大約占傳統節日的三分之
一。

傳統節日里包含了許多民俗文化和傳統人文觀念,以及宗教因素,
對於研究古代社會的文化、歷史和社會生活,有一定的意義,下面
羅列主要傳統節日,以餉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稱元旦,或稱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個
月起始的一天。《春秋傳》上將正月叫做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因此,正月是從自有歷法以後,上古就有
的節日。

正月有很多習俗,如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這項風俗至今還保
持,飲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體活動
現已廢棄,包括漢晉時期,如周處在《風土記》里所說:「正旦,
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東京夢華錄》載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舉行大朝會,皇帝和百官要舉行大型團拜活動,並宴請各國使節,
特別重視對遼、高麗使團的賜宴待遇。此項活動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後,民國政府法定保留的傳統節日僅有正月,但改名為
「春節」,並將元旦放在西歷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間都更重視春
節,人民共和國政府法定春節放假四日,但目前許多私人企業都不
同程度將春節做了適當延長,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內,延長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農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間,這是古代傳統的祭農節日,按東
漢應劭《風俗通義》,祭農本在四月間開展,漢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晉時,再改到立春。立春這天,官員要親自穿戴慶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視開春後的農事,民間也相應有慶祝活動,這個節日
其實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晉傅咸《燕賦》說:「四時代至,敬逆其
始。彼應運於東方,乃設燕以迎至。〔羽軍〕輕翼之歧歧,若將飛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儀形之有似。御青書以贊時,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個傳統節日。

三。元宵燈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熱鬧的一天,因為過了這一天,
絕大部分人們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動盛大在有燈會和煙火活動。舞
龍舞獅,社戲雜耍,從白天起就開始進行,直至深夜。為了保持與
民同樂的姿態,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執金吾,就是守衛皇宮的
近衛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宮門前金水橋一帶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參觀
遊玩。焰火就設在金水橋附近施放,以便於皇帝和嬪妃在皇城門樓
上欣賞。舊時煙火都是由扎在煙火架上的各種爆竹禮花逐次燃燒造
成的效果,我小時候看過,比西式煙火更精彩絢麗,但危險性大。
唐蘇味道詩「火樹銀花合,金橋鐵索開,暗塵隨馬去,流螢逐人來。」
生動地總結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來,許多禁錮在深閨里的青年婦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許
出來觀燈,這就為青年男女的接觸創造了一個難得的機會,演出了
許多愛怨的愛情故事,在明代白話小說里多所描述。北宋歐陽修詞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畫,月上柳梢頭,人約
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寫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見,此情何以堪。辛棄疾詞「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心上人竟然從天而降,其
激動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慶祝活動至今在北方農村保持著,南方也有所恢復,多數僅
限於電視上觀看歌舞節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這天,按照《荊楚歲時記》,「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
杯曲水之飲。」,「曲水」就是河流彎曲之處,水流速度減緩,舊
時,遊人乘坐畫舫順水飄流,每至港灣或河流彎曲處,則停下來飲
酒賦詩。這個節日起源很早,晉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摯虞回答
他的疑問說是周公時候就有了,原來是把酒杯裝酒,浮於河流里。
王羲之《蘭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觴」就是這個意思,初讀古文而
不看註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義搞糊塗。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節前二日,冬至以後一百零五日,這一天要禁火,從上
到下只吃瓜果點心一類冷食。寒食起源於晉文公火燒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說:

晉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國外,晉公子經過衛國時飢餓乏食,
他的隨從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文公吃。文公回國當了
國君以後,論功行賞時,只有介子推一個人沒有得到祿位。子推於
是作《龍蛇之歌》並隱居起來。晉文公訪求子推,子推不願出來,
於是文公在子推隱居的山上前後左右放火燒樹,希望逼使子推出來,
子推抱住枯柳,讓火燒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後來五月五日在兩漢時候被改到上面寫的時間。

這個故事並不見於《左傳》和《史記》的記載,南宋洪邁的《容齋
隨筆》專門考證過它。元張養浩曲《中呂。兼堯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煙,雨過郊原」似說寒食來源於唐堯傳說。

不知今天山西農村還保持寒食節的紀念否?

六。清明上墳

清明節祭祀祖先和亡故的親人,大約在南北朝以後才興起的,因為
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未曾記載。北宋時要家家插柳枝在門庭,
官府要舉行所謂「鑽燧改火」的儀式,就是用榆木鑽木取火,還要
舉行龍舟比賽,熱鬧非凡,不是簡單地掃墓活動,所謂:「清明時
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那麼悲滄。

清明活動至今還在上下保持著。

七。四月佛誕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聖誕節,是佛教東傳以後的全民宗
教節日。這個節日大約在唐時才出現。這一天,大小禪院都有浴佛
齋會,和尚以香葯糖水贈送香客,民間則煮酒,吃春季瓜果紀念。

現在,慶祝洋節日聖誕節的絕大多數國內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國還紀念一個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龍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會,非常熱鬧,民間要自發組織龍舟
比賽,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於門庭。這個節日相傳是紀念楚
大夫屈原憂國憂民,奮身投汨羅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葉包
成飯團投入江中作餌,讓魚鱉不食他們尊敬的屈大夫。但據邯鄲淳
《曹娥碑》說:「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這
是相傳於吳國之俗,事在伍子胥,與屈原無關。《越地傳》則說這
個風俗起源於越王勾踐,看來,端午節起源於吳越風俗。

喝雄黃酒,掛艾草,采雜葯的風俗可能出自上古,采雜葯,《禮記。
夏小正》:「此月蓄葯,以蠲除毒氣。」早說了。

端午節慶祝活動國內現在仍然很熱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樣萬
人空巷,去看龍舟表演,中小學生上課都坐不住了。海外華人只是
看見商店裡賣粽子時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天上的牛郎織女要從隔開
的銀河上踏過喜鵲組成的橋相會。這當然不是事實,橫跨銀河系兩側的距離長
度是以千萬光年為單位來計算的,即便乘坐與光線一樣快的飛行器,跨過銀河
系也絕對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實現。

十。中元鬼節

中元節在七月十五日,俗稱「冥節」,這天據說要燒紙錢餉亡魂,
寺院要設法會,作道場以超度亡魂。這個節日起源於佛經里的「目
連救母」,所以宋時很熱烈,要在街市上搭戲台唱雜戲「目連救母」,
按佛經,這個故事說:

目連在陰間看到他的亡母親在餓鬼群中,立即盛了一缽飯給他媽吃,
飯沒有吃進口,就化為火炭,這樣目連之母未能得食,目連大聲喊
叫,跑回來稟告佛。佛說:「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個人對付得
了的,需要十方眾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應當為正在地
獄受苦的七代父母備辦各種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我會告誡眾僧都祝願施主的七代父母進入『禪定』,然後
去接受食物。」目連照佛爺講的作了,其母遂解脫了俄鬼的一切痛
苦。目連於是告稟佛說:「以後佛家弟子孝順父母的,也應當設置
盂蘭盆會供養十方高僧大德。」佛說:「說得好!」

所以這個故事實際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經義結合起來,便於佛
教的普及宣傳,故中元節又被稱為「盂蘭盆會」,在《聊齋志異》
里,多處提到盂蘭盆會。我小時候,多次聽見老人說「七月半,鬼
亂竄」,而不知其究里。現在絕大部分留美學生只知道一個「萬聖
節」(Halloween,在陽歷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國的盂蘭
盆會,盂蘭盆會比萬聖節的嬉皮笑臉庄嚴認真多了。

盂蘭盆會可能在東晉時出現,現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復有,太封
建迷信了。

十一。中秋賞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顯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節的紀念活動
就開始了。中秋圍坐吃月餅,然後走出戶外賞月,還有一家人團聚
之意,這可能來自蘇軾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
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蘇東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蘇子由寫
下的詞。但中秋望月起源並不在這個意義,就是明擺著賞月,卻來
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葉法善的幫助下遨遊月宮的優美故事,還攜帶
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話傳說,鄙人有帖說明,不贅。

至於中秋夜吃月餅的習俗,則不見於南宋筆記的記載,傳說是元末
農民紅巾軍起事時,以圓餅為號。

中秋節在兩宋時很熱鬧,據《武林舊事》載,南宋時的中秋夜,都
人要燃放十萬羊皮紙做的燈,讓它們順錢塘江水飄流,是夜星星點
點的錢塘江面上,宛如星漢,良多樂趣。

十二。重陽登高

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佳節,這一日正逢秋高氣爽,是郊遊登高望
遠的好時候。王維《九月九日登高憶山東兄弟》里寫道:「獨在異
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現他對親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風和日麗的
日子裡,登高坡之頂,飲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渾然一體,
所以想到長壽。

重陽節解放後已經不再有慶祝活動。

十三。臘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禮》說「顓頊氏有子曰黎,為
祝融,祀以為灶神。」,所以對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
東漢劉珍等編寫的《東觀漢紀》說在祭祀灶神時要以黃羊為牲。到
了兩宋時期,祭祀灶神的活動中出現了吃所謂「臘八飯」,就是以
各種果子雜料煮粥而食,此風俗可能來自佛教對中國民間巫神活動
的滲透改造,這一天,和尚們看見大家都在祭祀傳統巫教神祗,恐
於其教義宣傳不利,乃趁熱鬧來個粥會施捨齋飯給貧苦無依的人民
吃,以抵消「邪教」的影響,但老百姓管不了那麼多,照例拿來,
反正是變著花樣吃就是了,於是就發明了「臘八粥」。

佛教抵制「邪教」的動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類活動完全消滅了,
東漢張衡的《東京賦》還說:「每到年末要舉行盛大儺儀,驅趕各
種惡鬼。方相神拿著兵器,巫覡拿著苕帚,上萬個小孩頭戴紅巾身
穿黑衣,手執桃弓和棘箭,向各處無目的地發射。」在《荊楚歲時
記》里還看見有記載,可是到了《東京夢華錄》里,已經看不出有
這樣歡樂的慶祝場面了。

倒是「臘八粥」流傳下來了,至今許多家庭還有此種風俗,有些現
代巧媳婦還做得很有心得。

十四。除夕守歲

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這一天,普通人家盡量爭取團圓,全家圍
爐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辭舊歲,迎新年之意,而戶外則是爆竹聲聲。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過一個溫馨的一年中最後一個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還濃濃的保持著,只不過春節聯歡的精彩節目破壞了溫馨的氣
氛。

在《荊楚歲時記》里,記載有:

家家戶戶備辦美味佳餚,到守歲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來,一家人
在一起開懷暢飲。留下些守歲飯,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
到大路邊或街道旁;認為有吐故納新的意思。

看來那時的人團年和現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歲。
回答者:dg9113 - 舉人 五級 6-25 08:24
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臘八等!
回答者:lrui501 - 總監 八級 6-25 08:29
二十四節氣應該都算,還有7月15的鬼節也是,2月2也是,臘月二十三的小年,春節、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陽、臘八.
回答者:s13836593038 - 魔法學徒 一級 6-25 10:12
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一覽表
中國的傳統節日自漢以後基本定型,有一定增減,民國以後,由於
正式西化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民間仍然堅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數。直至文革,政府更削減了宣傳除春節以外的傳統節日,
即使對於春節,也被宣傳成「過革命化的春節」。改革開放以後,
民間開始慶祝一些傳統節日,報刊上也相應作了些介紹宣傳。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間慶祝的傳統節日大約占傳統節日的三分之
一。

傳統節日里包含了許多民俗文化和傳統人文觀念,以及宗教因素,
對於研究古代社會的文化、歷史和社會生活,有一定的意義,下面
羅列主要傳統節日,以餉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稱元旦,或稱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個
月起始的一天。《春秋傳》上將正月叫做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因此,正月是從自有歷法以後,上古就有
的節日。

正月有很多習俗,如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這項風俗至今還保
持,飲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體活動
現已廢棄,包括漢晉時期,如周處在《風土記》里所說:「正旦,
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東京夢華錄》載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舉行大朝會,皇帝和百官要舉行大型團拜活動,並宴請各國使節,
特別重視對遼、高麗使團的賜宴待遇。此項活動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後,民國政府法定保留的傳統節日僅有正月,但改名為
「春節」,並將元旦放在西歷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間都更重視春
節,人民共和國政府法定春節放假四日,但目前許多私人企業都不
同程度將春節做了適當延長,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內,延長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農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間,這是古代傳統的祭農節日,按東
漢應劭《風俗通義》,祭農本在四月間開展,漢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晉時,再改到立春。立春這天,官員要親自穿戴慶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視開春後的農事,民間也相應有慶祝活動,這個節日
其實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晉傅咸《燕賦》說:「四時代至,敬逆其
始。彼應運於東方,乃設燕以迎至。〔羽軍〕輕翼之歧歧,若將飛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儀形之有似。御青書以贊時,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個傳統節日。

三。元宵燈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熱鬧的一天,因為過了這一天,
絕大部分人們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動盛大在有燈會和煙火活動。舞
龍舞獅,社戲雜耍,從白天起就開始進行,直至深夜。為了保持與
民同樂的姿態,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執金吾,就是守衛皇宮的
近衛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宮門前金水橋一帶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參觀
遊玩。焰火就設在金水橋附近施放,以便於皇帝和嬪妃在皇城門樓
上欣賞。舊時煙火都是由扎在煙火架上的各種爆竹禮花逐次燃燒造
成的效果,我小時候看過,比西式煙火更精彩絢麗,但危險性大。
唐蘇味道詩「火樹銀花合,金橋鐵索開,暗塵隨馬去,流螢逐人來。」
生動地總結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來,許多禁錮在深閨里的青年婦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許
出來觀燈,這就為青年男女的接觸創造了一個難得的機會,演出了
許多愛怨的愛情故事,在明代白話小說里多所描述。北宋歐陽修詞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畫,月上柳梢頭,人約
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寫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見,此情何以堪。辛棄疾詞「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心上人竟然從天而降,其
激動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慶祝活動至今在北方農村保持著,南方也有所恢復,多數僅
限於電視上觀看歌舞節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這天,按照《荊楚歲時記》,「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
杯曲水之飲。」,「曲水」就是河流彎曲之處,水流速度減緩,舊
時,遊人乘坐畫舫順水飄流,每至港灣或河流彎曲處,則停下來飲
酒賦詩。這個節日起源很早,晉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摯虞回答
他的疑問說是周公時候就有了,原來是把酒杯裝酒,浮於河流里。
王羲之《蘭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觴」就是這個意思,初讀古文而
不看註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義搞糊塗。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節前二日,冬至以後一百零五日,這一天要禁火,從上
到下只吃瓜果點心一類冷食。寒食起源於晉文公火燒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說:

晉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國外,晉公子經過衛國時飢餓乏食,
他的隨從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文公吃。文公回國當了
國君以後,論功行賞保�揮薪樽油埔桓鋈嗣揮械玫鉸晃弧W油朴?BR> 是作《龍蛇之歌》並隱居起來。晉文公訪求子推,子推不願出來,
於是文公在子推隱居的山上前後左右放火燒樹,希望逼使子推出來,
子推抱住枯柳,讓火燒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後來五月五日在兩漢時候被改到上面寫的時間。

這個故事並不見於《左傳》和《史記》的記載,南宋洪邁的《容齋
隨筆》專門考證過它。元張養浩曲《中呂。兼堯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煙,雨過郊原」似說寒食來源於唐堯傳說。

不知今天山西農村還保持寒食節的紀念否?

六。清明上墳

清明節祭祀祖先和亡故的親人,大約在南北朝以後才興起的,因為
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未曾記載。北宋時要家家插柳枝在門庭,
官府要舉行所謂「鑽燧改火」的儀式,就是用榆木鑽木取火,還要
舉行龍舟比賽,熱鬧非凡,不是簡單地掃墓活動,所謂:「清明時
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那麼悲滄。

清明活動至今還在上下保持著。

七。四月佛誕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聖誕節,是佛教東傳以後的全民宗
教節日。這個節日大約在唐時才出現。這一天,大小禪院都有浴佛
齋會,和尚以香葯糖水贈送香客,民間則煮酒,吃春季瓜果紀念。

現在,慶祝洋節日聖誕節的絕大多數國內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國還紀念一個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龍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會,非常熱鬧,民間要自發組織龍舟
比賽,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於門庭。這個節日相傳是紀念楚
大夫屈原憂國憂民,奮身投汨羅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葉包
成飯團投入江中作餌,讓魚鱉不食他們尊敬的屈大夫。但據邯鄲淳
《曹娥碑》說:「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這
是相傳於吳國之俗,事在伍子胥,與屈原無關。《越地傳》則說這
個風俗起源於越王勾踐,看來,端午節起源於吳越風俗。

喝雄黃酒,掛艾草,采雜葯的風俗可能出自上古,采雜葯,《禮記。
夏小正》:「此月蓄葯,以蠲除毒氣。」早說了。

端午節慶祝活動國內現在仍然很熱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樣萬
人空巷,去看龍舟表演,中小學生上課都坐不住了。海外華人只是
看見商店裡賣粽子時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已有文另載,不贅。

十。中元鬼節

中元節在七月十五日,俗稱「冥節」,這天據說要燒紙錢餉亡魂,
寺院要設法會,作道場以超度亡魂。這個節日起源於佛經里的「目
連救母」,所以宋時很熱烈,要在街市上搭戲台唱雜戲「目連救母」,
按佛經,這個故事說:

目連在陰間看到他的亡母親在餓鬼群中,立即盛了一缽飯給他媽吃,
飯沒有吃進口,就化為火炭,這樣目連之母未能得食,目連大聲喊
叫,跑回來稟告佛。佛說:「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個人對付得
了的,需要十方眾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應當為正在地
獄受苦的七代父母備辦各種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我會告誡眾僧都祝願施主的七代父母進入『禪定』,然後
去接受食物。」目連照佛爺講的作了,其母遂解脫了俄鬼的一切痛
苦。目連於是告稟佛說:「以後佛家弟子孝順父母的,也應當設置
盂蘭盆會供養十方高僧大德。」佛說:「說得好!」

所以這個故事實際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經義結合起來,便於佛
教的普及宣傳,故中元節又被稱為「盂蘭盆會」,在《聊齋志異》
里,多處提到盂蘭盆會。我小時候,多次聽見老人說。
希望符合你的要求。

『肆』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故事

一、小年的故事

1、從前,有一個皇帝,嘴饞極了,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只要沒吃過的都要嘗嘗。這一天,他閑逛到村子裡,遇見了一個漂亮姑娘。姑娘提著個籃子。裝的什麼呀?皇帝好奇地問。

2、姑娘打開籃子,哇,好大的棗糕呀!皇帝吃過很多好東西,可就沒吃過棗糕。他對姑娘說:「給我吃點兒吧,我是皇帝!」

3、姑娘微微一笑,把籃子遞了過去。皇帝狼吞虎咽,三口五口就把棗糕吃光了。吃完後打了個嗝兒,啊呃,真好吃!接著,皇帝打起了壞主意。我要把這姑娘帶回皇宮,讓她天天給我做棗糕吃!他對姑娘說,你馬上再給我做七七四十九塊棗糕。做不出來,我就把你帶走!姑娘聽了,不慌不忙地說,好!

4、她拔下頭上的金簪,沖著籃子一劃。咦?熱氣騰騰,不多不少,正好七七四十九塊棗糕。太神奇了!皇帝還沒明白過來。他見難不住姑娘,就耍賴讓姑娘喂他吃。姑娘轉過臉去不搭理他!皇帝生氣了,非要把姑娘帶走。他伸手一抓······

5、姑娘伸出手,一巴掌把皇帝打上了灶台,皇帝一下子貼到了牆頭上。這下壞了,皇帝想下來,可怎麼也下不來。這一天,剛好是農歷的臘月二十三。誰讓你嘴饞!這回啊,別人坐著你站著,別人吃著你看著吧!說完,姑娘駕起彩雲飛上天去。貪吃的皇帝從此成了灶王爺。

6、從此以後,灶王爺就天天站在灶台邊,看人家吃飯。時間長了,人們覺得灶王爺怪可憐的——畢竟愛吃好東西也沒什麼錯啊。於是,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大家就給灶王爺擺上好吃的,這叫做祭灶。

7、到了這一天,孩子們最高興了,他們跟灶王爺一起吃棗糕、柿餅、核桃、糖餅、還有糖瓜。據說,過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就要上天去跟玉皇大帝說說這一年來人間發生的事。他吃了糖瓜嘴巴甜,見了玉皇大帝,就只說人們的好話。

熱點內容
好的百合游戲 發布:2025-02-07 19:08:04 瀏覽:275
蘭花銀針 發布:2025-02-07 19:02:58 瀏覽:743
海棠國產季 發布:2025-02-07 18:50:03 瀏覽:508
茶花似錦 發布:2025-02-07 18:46:51 瀏覽:644
花藝bgm 發布:2025-02-07 18:41:06 瀏覽:820
盆景種植入門 發布:2025-02-07 18:26:15 瀏覽:201
蘭花豆增肥 發布:2025-02-07 18:26:14 瀏覽:221
綠茵盆景園 發布:2025-02-07 18:23:18 瀏覽:230
嵩縣蘭花山 發布:2025-02-07 18:17:38 瀏覽:164
一朵桃花小紋身 發布:2025-02-07 18:15:44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