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柒夕

七夕柒夕

發布時間: 2023-07-12 01:13:28

1. 七夕是誰的節日

七夕:七月七,人稱「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稱「夕」),故稱為「七夕」,是給牛郎織女過的。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乞求姻緣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即稱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媽等,是編織雲彩、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七夕夜晚對著星空向織女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夕節

2. 七夕是幾月幾號 七夕是什麼節

七夕是幾月幾號七夕是什麼節

七夕是七月初七。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女兒節」或「七夕情人節」,而這一天被外國人稱做「中國情人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七夕情人節又稱「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年四季中與親隋、愛情相關的最美好,襲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因此,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電辰叫做「星期」。

七夕情人節坐看牛郎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傳說在七夕情人節之夜,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七夕乞巧的習俗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察茄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官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官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傳說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匕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織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更乞求愛隋婚姻的姻緣巧配。

七夕的傳說

據民間傳說,牛郎是人間的一個孤兒,依哥嫂過活,因嫂嫂不賢,被迫分家獨過,伴著一條老牛過著孤苦的生活。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出外游戲,在天池洗澡。原是天神下凡的老牛勸牛郎藏起織女的衣服,於是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男耕女織,生活十分幸福,還生了一男一女。不料天神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送織女回天庭受審,一對恩愛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上天無路,萬分悲痛。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遂觸斷牛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用籮筐挑著一對兒女騰雲追趕。王母娘娘為了阻止牛郎,便用金替凌空一劃,於是他們中間立刻出現了一條波浪滾滾的天河。牛郎無法過河,夫妻倆只能對河飲泣。這件事最終感動了天帝,允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鵲架橋在天河相會。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如此扣人心扉,歷史上很多文人都為之寫下了美麗的詩篇。其中,宋代秦觀的《鵲橋仙》就是一首至今仍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纖雲弄敗禪察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然而,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這只是人們虛構的故事。對銀河兩岸的織女星和牛郎星來說,它們盡管只是一河相隔,實際距離卻為16光年(151萬億公里),是永遠不可能相會的。七夕節的起源根本和牛郎織女故事沒有關系。而且,牛郎織女的故事要比七夕節的起源要晚得多。

七夕節美食

乞巧果

民間稱之「巧果」。用麵粉和搪揉作各種形狀,多為「S」形,講究一些的,掐成華結狀和飛禽(如鳥、鶴之類)的形狀。放入油鍋內油炸至金黃色撈出(趁熱時撒上芝麻,總稱巧果。待冷卻後或食用,或作乞巧拜月之用。巧果製作精巧,形態逼真,往往是姑娘、婦女比手巧的一種方式。因此,巧果必須由婦女親手製作,後發展形成商品生產,到「七夕節」這天,各搪食店有「巧果」應市。巧果味脆香,甜而不膩。

乞巧酒

乞巧酒是祭拜牛郎織女雙星時用的。乞巧祭拜活動在晚上進行。其晚,傾城姑娘、媳婦,不論貧富,皆穿新衣。富貴之家於高樓花榭安排宴會,以賞看雙星。晚實畢,姑娘、媳婦們在庭院中擺上香燭,陳設果品、香酒、巧果等吃食,焚香秉燭,對天祈禱,向織女乞巧,希望心靈手巧的織女能將聰明才智賜給自己,因此祈禱跪拜時,神情非常虔誠專註:「幾多女伴拜前庭,艷說銀河駕鵲韶,巧果堆盤卿負腹,年年乞巧析雙星。」這首清代的詩歌,便是當時乞巧的真實寫照。跪拜後,姑娘、媳婦便進行比巧活動。比巧的方法,一般是在月下比穿針,看誰穿得快,姑娘們用七根不同顏色的綵線,七根綉花針,對著月亮穿針引線,誰穿得快,穿得准,誰就最巧。

贈蜜餞

七夕節姑娘們互相贈送各自製作的蜜餞吃食。早在數月前的春夏季姑娘們便購買時鮮果品,蜜潰製作,待七夕節拿出互相饋贈。常見的有白糖楊梅、糖漬青梅、杏片、蜜棗等。

互相饋贈蜜餞也是比巧的內容之一,看誰家姑娘的手藝高,製作的蜜餞味美色佳。其次,蜜餞大多是甜味吃食,意味甜甜蜜蜜。因此,互相饋贈蜜餞也有互相祝願的寓意。舊時的茶食糖果店,也在這天推出時令蜜餞吃食,並以牛郎織女鵲橋仙故事賦予蜜餞新名稱,以招徠生意。

山楂糕

是用鮮山楂製作的一種蜜餞製品。山楂又稱紅果,山裡紅。山楂色紅,味酸甜,可食新鮮山楂,還可製成山楂干食用。而七月正是山楂收獲的季節,人們除食新鮮山楂、製作山楂干儲存之外,還喜愛製作山楂糕食用,所以山楂糕不僅是「七夕節」的吃食,還是七月的時令吃食。

山楂糕主要原料是大山楂、白砂搪、綿白搪、松子仁等。

3. 七夕是什麼意思

七夕,又稱中國情人節、牛郎織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通常在農歷七月初七。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這一天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也被稱為「乞巧節」、「女兒節」。
據傳說,牛郎是一位勤勞善良的牧童,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的仙女,兩人相愛並結為夫妻。然而,由於天帝不允許仙人和凡人私通,因此他們被迫分隔兩地。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只有在鵲橋相會的則祥這一天,才能再次相見。為了紀念這段動人的愛情故事,人們便將農歷七月初七定為「七夕節」。
在這一天,人們通常會准備水果、鮮花、巧克力等禮物,扒盯歲表達愛意。同時,也會在庭院或室內擺放瓶中插著七個菱形、紙制的牛郎織女、紙鵲、月亮等的七夕裝飾,體現對牛郎織女的祝福和緬懷。除了這些傳統的春睜慶祝方式,如今也有許多其他方式來慶祝七夕節,如舉辦情人節晚會、送禮物、看電影、約會等。

4. 七夕節的風俗。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昌困的風俗有: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游七姐水、種生求子、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迎仙、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凈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發、曬書曬衣、結扎巧姑、玩磨喝樂等

我認為在七夕節的眾多風俗中值得一提有5個,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七夕節的風俗之一:為牛慶生🌷🌹

舊時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七月初七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整個傳說中,陪伴牛郎的那頭老黃牛,彷彿是整個故事的導演,推動了整個故事的進行。

回顧一下整個民間傳說,那頭牛郎分家中,唯一分到的老黃牛不僅告訴牛郎在何時何地盜取何件仙衣,才能結下良緣。並且也成功預測在自己死後,主人一家子的遭遇,囑咐主人牛郎將自己的牛皮剝下,日後遇事可以批其飛天。於是古人就把七月初七定為牛的「生日」,在古時中國婦女要集會在一起,月下祭拜織女乞巧。而小孩則需要扎一個花環,懸掛在牛角之上,為牛慶生。

而「為牛慶生」的習俗形成,也標志著「牛郎織女」這個典故,在流傳到父系的農耕社會後,添加進父系社會中的農耕元素。經過春種,夏耕之後,一年的收成有望,要稍微慰問一下這其中的「主力」——牛,也順便祈求秋日的豐收。


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

熱點內容
盆景樹人格 發布:2025-02-07 02:41:32 瀏覽:182
教師袋花店 發布:2025-02-07 02:33:03 瀏覽:999
諾言花語 發布:2025-02-07 02:19:07 瀏覽:973
雙魚花花語 發布:2025-02-07 02:18:35 瀏覽:442
我驕傲我是一朵蒲公英 發布:2025-02-07 02:09:52 瀏覽:781
翠博花卉 發布:2025-02-07 02:09:07 瀏覽:988
皺紋紙梅花的做法 發布:2025-02-07 02:07:28 瀏覽:982
匯雅花店 發布:2025-02-07 02:06:37 瀏覽:915
梔子花怎麼土培變水培 發布:2025-02-07 01:44:58 瀏覽:495
歐洲人荷花 發布:2025-02-07 01:42:03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