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咋啦
① 七夕節是怎麼來的
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也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地域最廣的傳說,在我國民間文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節日起源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
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② 七夕節是怎麼來的,有什麼意義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
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的記載見於《漢書·地理志》:「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
經歷史發展,牛郎織女天文星象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美麗傳說,以及民間女性向織女星乞巧智慧、祈禱姻緣等豐富的人文內涵。因七夕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2)七夕咋啦擴展閱讀:
關於七夕節的詩詞:
1、《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3、《詩經·小雅·大東》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_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_彼牽牛,不以服箱。
4、《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5、《七夕》(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6、《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夕節
③ 七夕應該怎麼過
七夕在晚上過比較好。晚上有利於製造浪漫氣氛。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
民間習俗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即稱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媽等,是編織雲彩、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七夕夜晚對著星空向織女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④ 七夕通常都是怎麼過的(傳統習俗)
古代七夕節習俗:
1、穿針乞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在七夕時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的人為得巧,遲完的人稱之為輸巧。
2、喜蛛應巧: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
3、投針驗巧: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
4、種生求子: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
5、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⑤ 七夕節怎麼過
七夕節該怎麼過:
1、出去吃飯
情人節是個喜慶的日子,當然值得慶祝一番。
2、求婚
七夕情人節是一年一次的,在這么個特殊的日子,如果能來個求婚,那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帶罩含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悶核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蠢笑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⑥ 七夕是什麼七夕怎麼過
什麼是七夕?
七夕,又稱乞巧節,在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後來因為牛郎織女的傳說,也被看做愛情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