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捉蜘蛛
① 喜蛛應巧傳達了什麼情感
傳遞了民眾對愛情、婚姻和家庭的渴望。
七夕習俗:喜蛛應巧預兆好姻緣
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七夕習俗喜蛛應巧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喜蛛應巧」即在七月初七晚,將捉來的喜蛛(一種紅色的小蜘蛛)放在首飾盒裡或其他器皿里。第二天清晨,打開盒子觀察蜘蛛結網的情況,如果網結得方圓得體,疏密有致,即預示著這位乞巧者心靈手巧。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
七夕有「蜘蛛乞巧」的習俗,並隨時間推移而發生演變。唐時視蛛網稀密判斷得巧多少,宋時則以蛛網是否圓正為標准,明代又有不同,發展為「七夕乞巧,使蜘蛛結萬字」。
這里的「萬」指的是「卍」,而蜘蛛織網本領精巧,能織出形狀規則的絲網,也能織出「卍」字。皇室帝王就以此代表江山永固,而百姓用來表示子孫延綿,富貴安康,所以才有了「卍字不到頭」這句話,意即富貴不斷,福壽千秋。
② 七夕不知道送什麼送蜘蛛啊!
七夕自古是女子乞巧之日,織得一手好網的小蜘蛛,向來是古代少女們祈求巧手的對象。
而且它們還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喜蛛應巧」。
或許我們可以跟著古畫學學如何乞巧。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
「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
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
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即在七月初七晚,將捉來的喜蛛放在首飾盒裡或其他器皿里。第二天清晨,打開盒子觀察蜘蛛結網的情況。如果網結得方圓得體,疏密有致,即預示著這位乞巧者心靈手巧。
仇英的《乞巧圖》用白描的方式,描繪古代婦女乞巧的活動:
婦女群聚在庭院中品嘗瓜果,對著星空穿針引線,衷心祈望自己能像織女般工巧,其中婦女們圍坐的案幾放有兩個精緻的化妝盒,喜蛛也許就在裡面勤快地織網呢。
辛未七夕
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遺憾的是,根據心理學研究,多達50%的女人和18%的男人,都對蜘蛛,充滿了恐懼。若真要送喜蛛,可要好好打探一番哦。
不過乞巧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浪漫獵奇的「喜蛛乞巧」,還有雕刻巧果、望月乞巧,以及投針乞巧等方式。
《漢宮圖》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幅畫,
描繪的是宮廷後妃在七夕時節登高樓、望星河乞巧的活動,宮娥才女列隊雨行,手拿各種樂器、法器,簇擁著一位貴人穿過假山,登上高台。
人物雖小卻姿態婀娜,形體修長,是南宋的典型風格。
《唐宮七夕乞巧圖》取全景俯瞰,建築庭院重重盡現。
畫中黑色的桌案上面整齊地排列著瓷碗,而無餐點茶菜,其實這就是宮女們用來「投針乞巧」的水碗。
明人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
在這一天,你也盡可以如同「李(隆基)楊(玉環)之戀」一樣秀個恩愛。
長恨歌(節選)
白居易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漁家傲·乞巧樓頭雲幔卷
歐陽修
乞巧樓頭雲幔卷,浮花催洗嚴妝面。
花上蛛絲尋得遍,顰笑淺,雙眸望月牽紅線。
奕奕天河光不斷,有人正在長生殿。
暗付金釵清夜半,千秋願,年年此會長相見。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當然,除卻風雨愁雲,
單身如你,
也可以相陪於一盒、一蛛、一水、一針,
輕羅小扇撲流螢,坐看牽牛織女星。
用來自千百年前的星月,浪漫獨處的時光。
參考資源:
中國國家博物院http://www.chnmuseum.cn/
故宮博物院http://www.dpm.org.cn/Home.html
台北故宮博物館https://www.npm.gov.tw/
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
課堂內外藝術營,可能是最輕松的藝術課堂。
搜索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哦!
③ 七夕的習俗。
1、喜蛛應巧
這個習俗是南北朝時興起的,也就是在七夕節的當晚,女人會去庭院的瓜果園地里抓捕蜘蛛,在古代蜘蛛是一種吉祥物,因此被稱為喜蛛。將其抓到後,放在盒子中。次日將盒子打開,看看蜘蛛的結網情況怎麼樣。
如果這張網疏密有致,那就意味著乞巧的女孩子賢良淑德。不過到了唐代時,看網子的細密程度如何,宋代時會看網子是否圓正,明代時看蜘蛛網有沒有「卍」字。
2、穿針乞巧
它是最為古老的一種習俗,也有一定的比賽以及娛樂性質,女孩子會利用比賽的方式進行穿七孔針,看誰穿得更秀氣更快。贏得的那個人,可乞到更多的巧。輸了的人需要送贏者一定的禮物。
這種民俗活動在漢代時流行起來,而在南北朝時更是展開了大型的競賽趣味活動,齊武帝更是專門建造一個樓,為皇宮里的女人提供穿針比賽場所。
3、祭拜七姐
在南方地區有祭拜七姐的風俗習慣,不同地方的叫法不同,比如說浙江地區稱祭拜「七娘媽」,廣東稱拜七姐。此時女孩子都會許願,希望七姐能讓自己更心靈手巧,能有更出色的手藝。如果是婦女的話,那就會保佑孩子身體健壯、順利成長,希望整個家族得到庇護。
4、曬衣曬書
七夕節剛好是天氣炎熱的時節,盡管如今已是處暑節氣,可秋老虎依舊發威,天氣還十分炎熱,雨水不是太多,因此大家可以將書籍等拿出晾曬一番,這樣才能避免書籍發霉。其實這個習俗是從民間龍王「曬鱗日」引發而來的,因此百姓都會將衣服、書籍拿出來晾曬一番。宋朝時更是形成了一種習慣。
5、拜織女
這一天那些年輕少女都會聚在一起,舉辦拜織女的活動,首先這一天不能吃東西,還要沐浴一番,晚上後,到主辦方家裡擺上瓜果,一般為7樣果實,隨後放香爐中,之後就進入祈禱階段。這一天也是拜「魁星」的日子,那些舉人和讀書人都會恭敬的跪拜,希望自己能夠高中,早日進入仕途之路。
④ 古代女子過七夕要捉蜘蛛乞巧!這是個什麼樣的習俗
農歷七月初七是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俗稱七夕節,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極具浪漫色彩,也是未出嫁的女兒家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所以七夕節又稱女兒節。作為女兒的節日,七夕節有很多浪漫又風雅緻的風俗,例如蛛絲乞巧。蛛絲乞巧是傳統歲時風俗,女兒家在小盆和盒子里放入蜘蛛,根據蜘蛛結網的疏密來判斷巧的程度,如果蜘蛛能在瓜果上結網,更意味著智巧的到來。
作為一項七夕的習俗,蜘蛛乞巧並不是毫無意義,相反,它意味著每一位待嫁閨中的女兒家對以後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祈願,也象徵著女兒家對愛情和家庭的渴望和幻想。如今七夕的風俗不斷變化,但是無論如何,七夕永遠都是一個浪漫的節日。
⑤ 每年的農歷7月7日是傳統的七夕節,古代的時候人們在這一天會做一些什麼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了,是從兩千多年前的傳下來的。很多史料記載表明,在農歷七月初七的晚上,女人們會將瓜果吃食全部擺到院子里和家人一起賞月,還會將准備好的五綵線和九尾針拿出來,家裡的女眷會對著月亮穿過去,祈求自己會像織女小姐姐那樣心靈手巧,所以七夕節也被叫做「乞巧節」。
種生求子
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在七夕這一天求子。古人會在七夕節的前幾天找個小木板,然後把黍米、綠豆、小麥這些作物的種子灑在木板上,然後天天灑水培養,等它們生出來嫩芽以後就把它們用繩子綁起來擺在外面,這種的叫「殼板」。還有的將這些嫩芽灑在水面上,也是看波紋判斷有沒有討到巧。除了這些習俗,還有習俗就是把蠟制的娃娃玩偶扔在水裡,可以祈求生孩子。
⑥ 古代的女子過七夕要捉蜘蛛乞巧!這個習俗為何沒有了
這個習俗之所以沒有的那麼也是因為這個時代發展的原因,雖然這個習俗在很久之前是七夕節當中的一個非常古老的一個習俗,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那麼對於這個習俗的話,那麼大家都覺得比較麻煩,畢竟現在的人對於這種事情的話都是比較麻煩的,他們要的是那種快捷的方法,而不是這種比較繁瑣的,因為這個習俗的話,如果真的要過這個習俗是比較繁瑣一點的,那麼自然而然大家都不想這么的麻煩自己,所以就將這個習俗給忘記了,就沒有去按照這個習俗來過這個七夕節,這種情況呢,那麼也是很正常的,畢竟現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不喜歡麻煩
總的來說這個習俗之所以沒有了,也是因為和這個時代有關,因為這個時代的話,那麼大家都喜歡用錢來解決事情畢業,這個習俗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有一定程度上的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