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快板書
㈠ 社區七夕活動記錄
社區七夕活動記錄(通用6篇)
記錄是指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等通過一定的手段保留下來,並作為信息傳遞開去。下面是我整理的社區七夕活動記錄(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社區七夕活動記錄1
為進一步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進「五個鐵東」建設,根據中央、省市文明辦工作部署,區文明辦決定於七夕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結合勤勞節儉和孝親敬老教育,凸顯七夕節愛情、家庭等文化內涵,廣泛開展群眾性節日民俗、志願服務、經典誦讀、鵲橋聯誼會、集體婚禮、文體娛樂等活動,引導人們追求愛情美滿、和睦幸福的美好生活.
二、活動內容
1、舉辦交友聯誼主題活動。通過相親會、戀愛派對共植愛情樹等活動,為單身男女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敞開心扉,尋找到真愛。
2、大力營造節日氛圍。
三、活動要求
活動要圍繞節日主題,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深入挖掘七夕文化內涵,精心設計、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節日民俗活動和文化娛樂活動。
社區七夕活動記錄2
為弘揚傳統文化、謳歌忠貞愛情、營造和諧家庭、共創幸福生活。8月12日,XX市東城街道文明辦、婦聯、富強社區在「七夕」來臨之際共同舉辦了「濃情相約·喜迎七夕」主題活動,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節目表達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謳歌,弘揚了傳統民族文化,倡導了社會主旋律,體現了街道辦事處對老年義務聯防志願者們的關愛、營造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幸福社區。
東城街道老年義務聯防隊成立於2002年,是一個立足於保護社區安防,發揮夕陽余熱,服務社區居民的基層志願者組織。聯防隊最開始是由社區裡面幾個退休老大媽發起成立的,後來不斷的壯大,發展成了現在40餘人的大隊伍。 而對於所有的聯防隊隊員來說,她們都會面臨這樣一個難題:家庭和工作的沖突。在采訪中,大媽們最多的感慨就是:這么多年的工作,之所以能夠順利的開展下來,和家人的支持配合和理解息息相關,如果不是家人的支持,她們是走不到今天的。為了發揚傳統文化精神,也為了感謝所有聯防隊員家人的支持,活動特別邀請了部分聯防隊員代表及其家人相約七夕,歡聚一堂。
東城街道文明創建負責人楊丙傑宣布活動開始並發表講話,講話中,楊丙傑對聯防隊這么多年來不辭辛苦以及聯防隊隊員的家人們始終支持聯防隊工作表示感謝,並預祝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活動在一片歡樂的笑語聲中正式開始,大家談談兒女,說說工作,嘮嘮最近發生的事情,其樂融融。富強社區的相關負責人也特意為活動准備了水果、瓜子、飲料等食品。聯防隊員們一起合唱了黃梅戲經典選段《天仙配·夫妻雙雙把家還》,用傳統戲曲表達了夫妻之間相互扶持的深厚感情。
聯防隊志願者趙子英現場為大家演唱了豫劇《花木蘭·誰說女子不如男》,並用快板歌頌了新時期黨的好政策,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也把活動的氣氛推向高潮。
聯防隊志願者饒富州給大家分享了他和妻子從戀愛到結婚的故事;聯防隊隊長郭鳳英在活動現場做了精彩的發言,並向大家這么多年的付出致以由衷的感謝。本次活動還特地邀請了東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聯防隊隊員們做身體檢查。活動結束後,聯防隊又投入到了日常的巡邏中去。
在七夕來臨之際,百合社區和寧波集運公司聯合舉辦的「七夕尋緣 愛在大堰」企業職工聯誼會在奉化大堰舉行,單身青年男女嬉水狂歡,點燃激情。水上拔河、潑水狂歡、冰桶大戰、趣味渡河……盡管烈日炎炎氣溫高升,但是卻阻擋不了她們的熱情,伴隨著動感的音樂節拍,整個大堰沉浸在歡樂的水世界。
有別於傳統的做游戲、表演的聯誼會,百合社區這回將活動安排在戶外,奉化大堰的嬉水節在8月開幕,並持續一個月,在戶外活動中,大家放開自己,盡情的玩耍。活動現場笑聲不斷、驚喜不斷、高潮不斷,加油聲、喝彩聲此起彼伏,現場洋溢著熱烈歡快的青春氣息。
近年來,由於工作忙、社交圈子窄、與外界接觸少等原因造成青年外來工在交友、擇偶方面的困難。因此,新碶街道總工會、百合社區工會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活躍未婚青年職工的業餘生活,擴展他們的社交圈子,幫助他們緩解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壓力,倡導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現代婚戀觀,營造以人為本、和諧共融的人文關懷氛圍,實現感情留住人才的目的,使廣大青年人才能夠安心地服務北侖經濟發展。
七夕是小情人們的節日,也是社區阿姨們的穿針乞巧的日子。您瞧,農歷七月初七一大早,阿姨們就聚集在鳳凰城社區居委會參加「比一比,賽一賽,穿針引線誰最快」活動。
活動共分為5個小組,每組4人,每組都產生1個巧手阿姨。有的阿姨們帶上老花眼鏡,有的.阿姨們眯著眼睛,還有的阿姨手都在微微的顫抖,都生怕自己被說成 「笨手」阿姨,聚精會神的穿針。每組穿針最快的阿姨我們都給她熱烈的掌聲和小禮品。接著我們對5個小組產生的5名巧手阿姨來最後的「巧手大比拼」,旁邊的阿姨幾乎都要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5名巧手阿姨,最後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了冠軍顧阿姨。
阿姨們還分享了她們各自家鄉的七夕節習俗,來自蘇州的陳阿姨說蘇州有「投針驗巧」和「吃乞巧果子」的習俗;來自湖南的劉阿姨講起在家鄉有七夕洗發,可獲得織女神護佑的習俗;來自北方李阿姨說七夕節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果子及花生,看天上雲朵的形狀,有的象大象,有的象匹馬,還有的象公雞等。各地的習俗反映著各地的特色,也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更加了解七夕節日的內涵。
社區七夕活動記錄3
為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按照彭州市《關於開展20xx年度"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的通知》(彭文明辦〔20xx〕25號)要求,我鎮將在今年"七夕"期間組織開展各項主題活動,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在全社會營造體現關愛、倡導真情的節日氛圍,以"七夕"節為契機,志願者到居民院落發放宣傳資料介紹"七夕"節的文化習俗、經典詩文、民間故事、民間傳說、民間歌謠等,引發市民特別是年輕市民對"七夕"節的廣泛關注,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志願者們還利用微信,策劃開展"七夕"網路寄語、"七夕"愛情宣言、朋友、同事相互間的關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和市民追求愛情忠貞美滿、家庭和睦幸福,吸引了廣大群眾積極參與。
社區七夕活動記錄4
今天是8月2日,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的情人節。上午,如城街道長巷社區為12對金婚老人拍攝金婚紀念照。
七夕節是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雙方對愛的承諾。金婚夫婦正是因為相互包容、相互扶持才走到了今天,為金婚老人拍攝紀念照是為他們在最美好的年華留下最美好的記憶。現場氣氛融洽,金婚老人穿上喜慶的唐裝,依偎在一起,在鏡頭前合影,露出幸福的笑容,照完一個鏡頭,還不忘請攝影師把拍好的照片展示一下,看看鏡頭里的自己美不美。
為金婚夫婦拍攝唯美紀念照是對社區老人晚年生活的人文關懷,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在這個看似浮躁的世界裡,這些「琴瑟和諧,鸞鳳和鳴」的楷模,讓我們相信那份安心的小確幸。
8月13日晚,「秦觀故里話七夕藝術節」深入司徒社區農民樂園,為廣大社區居民奉上了多彩的精神食糧。
演出在司徒社區舞蹈隊表演的廣場舞《串燒》中拉開了帷幕,三垛社區的《小龍表演》、夢之戀舞蹈隊的《拉丁舞》、司徒居民的《太極拳》、周琳局長的《太極劍》、說唱《婆婆拍媳婦》等精彩的節目表演得到了社區廣大居民的連聲叫好。1個多小時的「納涼晚會」在一首《歡聚一堂》的歌聲中結束了,居民們仍意猶未盡。「如果說節目有多精彩,那也不見得,總比不上電視里的歌舞,但我們居民就是喜歡這樣的聚會,街坊鄰居聚在一起感覺很親近,也很熱鬧。」
本次晚會像一陣清風拂過每一位觀眾的心裡,給大家帶來絲絲的清涼,活動意在豐富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為文明社區、和諧社區建設寫下難忘的一筆
「七夕」佳節期間,城北街道開展了系列七夕活動。
8月13日上午,北正街社區在社區會議室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七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誦讀內容豐富多彩,金丹小學生的《七夕節傳說》,第一中學學生帶來的《祖國啊,祖國》,社區工作者代表的《鵲橋仙》以及市財政局代表的《沁園春·雪》都給聽眾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經典誦讀,不僅宣傳了「我們的節日·七夕」的節日習俗,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更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既讓居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陶冶了情操,對於構建和諧社區,都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而為了引導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家庭觀,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建民巷社區於8月13日在活動室組織社區和睦家庭夫婦、五好家庭居民群眾開展了一次以「愛情忠貞、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為主題的茶話會活動。通過探討愛情忠貞、家庭和睦,傳承中華愛情文明,謳歌純潔愛情、詮釋愛情真諦,營造家庭美滿、社會和諧的氛圍。引導人們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使人們在愉悅身心過程中感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社區七夕活動記錄5
8月5日,創文「國檢」沖刺時刻,XX區駿威社區便舉辦了一場「巧手迎七夕,齊心創文明」的手工藝展覽活動,既慶祝了我們的節日——七夕,又讓創文活動更加深入人心。
當天,一進駿威居委便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氛圍,市民們把親手製作的100多件手工藝品放在一起展示。一件件純手工的陶藝、戲服頭飾、折紙、種子畫等作品栩栩如生。其中,70歲的畢麗荷婆婆做的戲服頭飾最受市民歡迎。畢婆婆說,小時候,她很喜歡聽奶奶講牛郎織女的浪漫愛情故事,於是,心裡便對美麗的織女有一個美好而朦朧的印象,後來,看到牛郎織女被的故事被當成戲劇表演,織女的形象便清晰地展現在她面前。於是,她便憑著自己的印象做了織女戴的頭飾。「我做了小姐和丫鬟的頭飾,小姐的頭飾珠叉較多,比較富貴,丫鬟的頭飾珠叉較少,比較樸素。」放眼看去,果然,小姐的頭飾雍容華貴,畢婆婆用了較多的珠子、亮片把小姐的頭飾點綴得灼灼生輝,丫鬟的頭飾則稍顯樸素。很多對古代裝扮有美好憧憬的社區阿姨們紛紛拿起畢婆婆做的頭飾小心翼翼地欣賞,有些還忍不住拿起來放在自己頭上比劃,想像著自己戴上小姐頭飾是何等的美貌!
除了戲服頭飾,市民們用赤豆、綠豆、穀子等粘貼成的「金兔迎七夕,文明花盛開」字樣的種子畫也很有特色。在新華第五小學上5年紀的史述煊也用赤子豆做了一幅圖畫。史述煊說,做種子畫展示是為了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把古代藝術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參觀完手工藝品出來,駿威社區的婦女們馬上學著動手製作。在居委會門口的石桌子旁,便聚齊了四五位師奶,原來,她們正忙著用豆子、種子小心翼翼地製作「幸福廣東,駿威社區創文明」的字樣。「經常和大家一起做做手工,既能增進感情,又能陶冶情操。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做,更能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社區居民王阿姨笑著說。
隨著即將到來的七夕,8月5日上午,蘇州工業園區中塘社區特意邀請社區老人舉辦了「鶴發童顏幸福日 和諧美滿伉儷情」七夕活動!
老夫妻們歡聚在一堂,說說笑笑,各自講述著倆人生活的點滴。居委會特意給每對老夫妻都准備了玫瑰花,嬌艷的花映襯著張張寫滿幸福與甜蜜的笑臉。蔡大松滿臉幸福拿出來一封「情書」,當眾念起來:「去銀樓買鑽戒假意 居委會送玫瑰真心 情深意長」,頓時把姜曉鳳感動得熱淚盈眶。翟慶崗回憶著多年的共同生活點滴,意味深長地告訴人家:夫妻過日子,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詞是「忍」……趙德乾則挽著王方,深情地說道:「我比你年齡大,我就應該一輩子照顧、保護好你。」聊完幸福往事,居委會給大家准備豐富多彩的互動游戲:「愛在心裡」、「眾里尋她」、「畫出我的愛」、「愛的默契」……七夕的幸福氣氛洋溢於整個活動室內。
年華似水,匆匆一瞥;多少歲月,輕描淡寫。每個人都渴望愛情,在七夕的那一夜,不妨與老伴共度燭光晚餐,跟老伴說聲今生有你的陪伴我很幸福, 一起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這未嘗不是一種浪漫。
社區七夕活動記錄6
「在七夕節的時候要吃巧果,還要看牛郎與織女在鵲橋相會......」在星港苑社區二樓的青少年活動室傳來了孩子們稚嫩的聲音。孩子們個個坐的端端正正,認真聆聽著故事。
為了豐富社區未成年人暑假生活,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普及中國的傳統節日,了解傳統節日的意義,8月6日,星港苑社區開展了認識「七夕節」的主題活動。
活動中,社區志願者以講故事的形式告訴小朋友們「七夕節」的淵源、傳說、習俗以及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譬如:牛郎織女七夕夜鵲橋相會的傳說;年輕姑娘要行拜祭禮,希望自己也能有一雙巧手和聰慧的心……此次活動進一步引導並教育了孩子們認識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
開展「七夕節」主題活動普及了民俗文化,增進了小朋友們之間的友誼,增強了孩子對傳統節日的認知,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傳統節日活動的開展深入人心,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一致好評。
「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18日上午,卜橋社區的青年志願者們來到少數民族家庭吳翠蘭家中,和他們度過一個浪漫特殊的七夕節。
今年是吳翠蘭和丈夫張學廣結婚60周年,在這60年裡,吳翠蘭操持家務,照顧小孩,張學廣外出打工掙錢。因為吳翠蘭是回族人,不吃豬肉,自從結婚以後,張學廣就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習慣,遵從吳翠蘭回族人的習慣,豬肉從不進家門,家裡辦事請客都去清真飯店操辦,這一習慣一堅持就是60年。
為了慶祝他們的結婚60年,在七夕節到來之際,社區青年志願者為他們送上了鮮花,並聽他們講講這60年來的婚姻經營之道以及生活中的趣事。張學廣老大爺不好意思的說:「這么多年了,都沒有送過老太婆花,今天真是謝謝你們了。」志願者們為老兩口拍了照片,留下那幸福美滿的笑容。
為傳承傳統文化,讓更多的居民了解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在「七夕」節來臨之際,蘇州工業園區海德社區居民活動室「head」空間站,海德社區黨支部、居委會聯合「田園花圃」公益組織開展了主題為:葉脈變書簽,「七夕」傳真情活動,以書簽「乞巧」,傳遞濃濃「七夕」真情。
活動中,結合「乞巧」、「七夕」情人節這一風俗,海德社區的居民在「田園花圃」公益組織兩位志願者老師的指導下,了解了什麼是葉脈書簽,製作葉脈書簽的步驟、方法及注意事項。志願者手把手教居民從樹葉中取出葉脈,用葯液對葉脈進行褪色,然後根據自己喜愛的色彩對葉脈進行染色,按照自己的風格用葉脈進行貼圖,製作出形態各異,小巧玲瓏的葉脈書簽。
在製作過程中,居民雲雲因為身孕,不方便走動,只好微笑著看著老公塗著色彩,在「七夕」節之際,享受著寶寶出生前的「二人世界」,相互送上精心製作的幸福滿滿;對李阿姨來說,與老伴已相濡以沫幾十年,他們嫻熟地搭配著,一張張精美的書簽很快呈現在大家眼前;在居民萬阿姨更是帶著一雙孫子孫女樂在其中,一邊是老人的悉心指導,一邊是孩子的靈感大碰撞。對孩子來說,能夠在「七夕」節,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送上親手做的書簽,不僅是「七夕」文化的傳承,更是「孝道」的傳承和發揚。
大家一一向身邊的夥伴展示了自己的書簽作品,互贈著心愛的書簽,在「七夕」節來臨之際,傳遞著濃濃的「七夕」真情。
㈡ 無錫有哪些民俗風情啊
無錫除貼桃符、門補、春聯外,還有在新年掛鍾馗象,以避一年鬼祟。傳說鍾馗善於捉鬼。這個風俗大概始於唐代。無錫民間很多人家還有在門楣上張掛吉慶語句的紅單聯和剪紙門箋掛絡的習俗。無錫地區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絲圓子,取團圓高升的意思。另還要吃面,取長壽、長春之意。無錫風俗新年中小孩來到,主人就得拿茶點糖果招待饋贈。親友中有孩子前來拜年都要賞給壓歲錢。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選在年初三。初三稱為小年朝,也不能掃地、乞火、汲水、與元旦風俗相同。無錫還有一個風俗與別處略異,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壽,都在春節舉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賀。元旦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掃地的風俗,無錫也是這樣。認為一掃地要把財氣掃掉。年初二即使掃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門,而是堆在屋角邊,一直要到正月半,稱為"聚財"。歲朝風俗忌向人家乞火、汲水,也不動刀剪,又禁止傾倒污水、糞便。元旦臨睡時,又要放二聲或三聲關門爆仗。無錫這一天晚上睡得都較早,如有孩童貪玩不肯睡時,父母常哄孩子說:"早些睡,今晚聽老蟲做親"。無錫舊俗對元旦這一天的氣候十分重視,常以這天的天氣占卜今後一年的收成。
特色活動
無錫一年四季節慶不斷,皆宜旅遊,尤以4月-10月為旅遊的黃金季節。 主要旅遊節慶有: 泰伯廟會:2月4日-6日, 錫山區梅村鎮 無錫國際梅文化節:3月,梅園無錫陽山桃花節:3月-4月,陽山鎮 西高山廟會:4月19日-21日,吳文化公園 櫻花之旅:4月-5月,黿頭渚 宜興陶瓷藝術節:5月,宜興市各景區 太湖旅遊節:9月-10月,無錫太湖各景區 此外還有:太湖中秋賞月、馬山國際釣魚節、吳地蟋蟀節、國際門球邀請賽、徐霞客文化旅遊節。
無錫過年
春節是無錫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無錫舊俗,年初一早晨開門,要放3聲開門爆仗。早餐吃糕絲、圓子、面條,取團圓、高升、長壽、長春之意。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飯,寓意「有餘」。吃飯時不能以湯澆飯,也不吃粥,怕出門遇雨。還忌向鄰居乞火、汲水,告誡不罵人,不發怒,不講不吉利的話,祈求全年平安吉祥。
春節期間,晚輩先向長輩拜年,然後至親友家賀年。親友第一次見面時,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等話,互相祝賀。新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一般選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滿60虛歲開始,每10年在春節期間設宴慶祝。
㈢ 誰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的詩句
1、春節詩句:
《除夜》作者: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火版銷燈盡天明後,權便是平頭六十人。
2、元宵節詩句:
《青玉案·元夕》作者: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清明節詩句:
《清明》作者: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端午節詩句:
《端午日賜衣》作者: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5、七夕詩句:
《古意》作者:孟郊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6、中秋節詩句: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7、重陽節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㈣ 林傑寫的關於七夕節的詩句6
1.關於七夕節的詩句古詩
1、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2、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____林傑《乞巧》
4、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____杜牧《秋夕》
5、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____佚名《迢迢牽牛星》
6、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7、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8、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____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____林傑《乞巧》
10、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____張埜《奪錦標·七夕》
11、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2、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____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13、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____李商隱《馬嵬·其二》
14、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____徐凝《七夕》
15、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____范成大《鵲橋仙·七夕》
16、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____王建《七夕曲》
17、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____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18、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____李商隱《辛未七夕》
19、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20、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____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2.出七夕外 林傑的其他詩
【作者小傳】:林傑,字智周,閩人。幼而秀異,六歲賦詩,援筆立成,唐扶見而賞之。又精琴棋草隸,舉神童。年十七卒。
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句:金盤摘下掛朱顆,紅殼開時飲玉漿。
王仙君壇(又名王仙壇):羽客已登雲路去,丹砂草木盡凋殘。
不知千歲歸何日,空使時人掃舊壇。
七夕:七夕今朝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他死得早,留的詩不多
3.關於描寫七夕節的詩句
古代描寫七夕節的著名詩句,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
(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出自唐代林傑的《乞巧》。詩文曰:」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乞巧》是一首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開頭兩句「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即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即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二) 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出自元代盧摯的《沉醉東風·七夕》。詩文曰:「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蛛絲度綉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該詩文大意為白銀燭台放射出的光線照亮了畫屏,在晴朗的夜晚靜靜地坐在亭子里。婦女們用蛛絲穿過綉針在乞巧,金鼎中焚燒著龍麝香,人們都在慶祝人間七夕這個佳節,躺下來看牽牛織女星得鵲橋相會月亮飄過梧桐樹投下了倒影。在詩中,作者繪制出一幅靜夜圖,即七夕之夜,月明風清,人們焚起香來慶賀節日。渴望著心靈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針錢在梧桐樹影下乞巧,看牛郎織女相會。
(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出自北宋詩人秦觀的《鵲橋仙》。詩文曰:「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4.關於七夕節的詩句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這首詩傳說是唐朝的一個六歲的小孩,林傑寫的,在一些地方廣為傳誦,七夕望月之時往往吟哦。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七夕詞(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七夕(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七夕賦詠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七夕(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唐)李嶠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
帝縷升銀閣,天機罷玉梭。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
同賦山居七夕(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七夕歌(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雲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碧空露重彩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七夕(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七夕醉答君東(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七夕偶題(唐)李商隱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
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
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壬申七夕(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辛未七夕(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七夕寄張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七夕(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七夕二首(唐)劉禹錫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
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
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天衢啟雲帳,神馭上星橋。
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餘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
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七夕詩(唐)盧綸 涼風吹玉露,河漢有幽期。
星彩光仍隱,雲容掩復離。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
何事金閨子,空傳得網絲。七夕詩(唐)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
月露浩方下,河雲凝不流。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
回想斂餘眷,人天俱是愁。七夕(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
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
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七夕(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七夕(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七夕。
5.林傑寫的《乞巧》的大意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
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
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十九課《古詩二首》之一〈〈乞巧〉〉。
設計理念: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也是一首想像豐富、流傳很廣、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故事,〈〈牛郎織女〉〉它連著讀者的心、作者的情、詩中的境。讓學生以文本語言為通道,一路讀、思、賞、議、抒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進入古詩境界。
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在探究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 教學目標:1、會認四個生字,乞、巧、霄、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像以及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依據詩意能充分發揮想像,以自己的方式、獨特的體驗表達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以讀為主,由讀通順到讀出情感,藉助媒體資源再讀再悟,讓學生帶著不同的目標,一次一次充分地朗讀古詩,層層深入地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准備 : 多媒體課件,古典音樂。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故事引入,導入詩題 1、談話 同學們,看過《牛朗織女》電視劇嗎?這是一部民間的傳說故事,象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等,下面請欣賞《牛郎織女》故事。
出示《牛郎織女》課件 要求:認真看、聽,你對《牛郎織女》故事了解多少?然後匯報。 2、在唐代有位叫林傑的詩人,他用妙筆把這個民間故事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了,板書《乞巧》詩題,出示課件。
①范讀 ②生試讀 3、讀了古詩你想提出哪些問題? 4、詩人簡介:林傑;唐代詩人(831——847),福建人,非常聰明, 六歲就會作詩 ,又精通書法棋藝,被稱為神童。 二: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自由讀古詩,讀准字音,讀通詩句 ①「乞」的變調 f)R,si9O G/jb JS({0 ②學習本詩中四個生字,區別字形、字義 ③檢查學習情況 2、再讀古詩,檢查朗讀,理解情況 三:品讀古詩,懂詩意、悟詩情 1、「乞巧」是什麼意思?(民間傳統節日,七月初七,又叫七夕節)板書「七夕節」2、「七夕今宵」、「碧霄」是什麼意思?( 七夕節的晚上。
浩瀚的天空,比喻廣大無邊)這天晚上我們會看到什麼?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誰能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板書:相會、團聚。 @|)}kx0 3、出示課件:「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的詩句。
4、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講牛郎織女相會的動人故事嗎?還寫了些什麼?再讀一讀 ①自由讀 指生說 ,出示課件:「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的詩句 ②生說大體意思, 家家戶戶都仰望月空, 用五綵線穿九孔針,不知道穿完了多少條絲線,就是不願意放下來,這是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嗎?(不是,那又是什麼?) (二)精讀古詩,感悟詩情教師工作室.u1}.T^l{ 1、再讀這兩行詩,仔細思考「乞巧」在這句詩中的意思,誰向誰「乞巧」?「乞巧」什麼?「家家、穿盡、幾萬條」又怎麼解釋? 2、在思考之前提供織女資料, 織女不僅美麗、善良, 而且聰明、心靈手巧 ,她在七仙閣里不停的織著雲錦。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3、讓學生評價雲錦圖。 這么美的雲錦出自織女的手,你們羨慕嗎?(羨慕)古代的少女就更羨慕得不得了!她們羨慕織女什麼呀?(聰明、心靈手巧…..),板書:心靈手巧。
其實,人們也想擁有象織女那樣的聰明和智慧,用穿盡紅絲幾萬條這樣的乞求方式乞求智巧,過上好日子,能有幸福的生活這樣的心願,因此,七夕節也叫「乞巧」節。通過精讀古詩,我們已經不難理解「家家、穿盡、幾萬條」這幾個詞語在詩中的含義了。
解釋:教師工作室 家家——家家戶戶,形容人很多(寫出了節日盛況) 穿盡——穿了又穿,不厭其煩(心誠、誠心誠意地乞求) 幾萬條——很多(寄予了很多願望)教師工作室 所以,後兩句詩寫的是七夕節的晚上,人們都仰望著秋月,乞求織女帶來智巧,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心願。 總結全詩:在這首詩中,前兩句寫了牛郎和織女乞求相會、團聚,後兩句寫了人們乞求織女賜予聰明和智慧。
4、在民間還流傳著一首《乞巧歌》,出示課件: 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乞求的內容更豐富了,乞求的心願更誠了,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心願向織女乞求」?那就在乞巧節時乞求你的心願。
四 鞏固詩句,延伸作業教師工作室 1、引導背誦,默寫古詩。 2、表演:這么優美的詩句,你能不能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表演出來。
如:說快板,跳皮筋,拍手等行式。 3、積累古詩: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還有很多,如:《鵲橋仙》,出示課件。
6.林傑的乞巧一詩中描寫乞巧盛況的詩句是,什麼
七夕節本名叫做「乞巧節」,源起於漢代。
乞巧,既是乞求女子心靈手巧,也是祈望生活美滿智巧。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注釋】: ① 乞巧:古代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意思】: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又來到了,牽牛織女再度橫渡喜鵲橋來相會。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戶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紅絲,至少有幾萬條。
(比喻) 七夕節,也被我們成為「乞巧節」。在古代,人們在這一天不僅有著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相會的傳說,還有很多豐富色彩的民間傳說。
那麼,乞巧節是如何由來的呢?在民間又有著什麼樣的傳說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乞巧節的由來 乞巧節又被稱為「七夕節」起源於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相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就是在農歷7月7日,又因為織女有一雙能織雲霞的巧手,民間的少女們希望能到織女的靈氣,所以在七夕節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少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舊時風俗,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乞巧節傳說: 第一則: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
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
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
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
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
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
7.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什麼盛況的名詩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釋義》七夕佳節到來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婦女都望著月亮穿針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在從前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為鼎盛。
8.七夕的詩詞,關於七夕節的詩句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七夕
唐代: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
宋代: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譯文如果織女不是見到牛郎她會怎麼樣?我願意與織女共同弄梭織布。期盼年年歲歲這樣度過,其實在人間這樣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過是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罷了。注釋(1)七夕:節日名。夏歷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話,七夕牛朗織女在天河相會。(2)未會:不明白,不理解。(3)不道:豈不知道。。 顯示全部
9.林傑的古詩.林傑的古詩有哪些
林傑(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線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後資料袋的內容,感受人們過節時的喜悅.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想像的空間,要引導學生結合全詩的理解,進一步體味詩中展示的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願.「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前兩句描繪了主人公在孤獨的環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內,雲母屏風上映著幽暗的燭影;室外,銀河漸漸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宮中孤獨枯燥的生活,只能見到深藍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後兩句引出凡人對仙人的感嘆:嫦娥應該後悔偷吃了靈葯,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應悔」是猜測的意思,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要深入理解詩句的意思,必須對「嫦娥奔月」的傳說有一定的了解(詳見參考資料).據說嫦娥原是後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後羿的不死葯,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在孤寂的主人公眼裡,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
林傑,字智周,閩人.幼而秀異,六歲賦詩,援筆立成,唐扶見而賞之.又精琴棋草隸,舉神童.年十七卒.詩二首.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像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而且淺顯易懂,並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
詩人林傑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